APP下载

中职机械数控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探析

2022-11-25冯盛城

科学咨询 2022年15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技能中职

冯盛城

(福建省三明市高级技工学校,福建三明 365001)

在现代中职院校的数控专业课程指导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其教学模式与技能培训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若在专业课程的指导工作中没有关注学生的理解情况与现代数控技术的发展,这容易使学生在岗位的实践工作中出现认知不够全面与技能不够熟练等情况,因此在专业课程的教学阶段需要针对当前机械数控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任务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可以在结合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展开较为全面的学习,以此达到较好的综合能力培养。

一、数控专业在课程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又上升到全新阶段,借由多项生产制造技术的创新,使得机械制造行业的生产制造模式进一步优化。其中,数控仿真技术较为引人瞩目,该项技术在机械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对部分加工工序也起到了一定简化作用,进而优化了行业的生产制造体系。部分中职院校在数控专业课程的教学指导工作上,还存在观念认知不够明晰的情况,并缺乏应有的重视。从根源性因素上看,由于国内在数控的研究时间上相对较短,在近几年的专业教学工作中虽然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但部分地区的学校仍较为缺乏数控科的驱动型教学引导方式,此外,部分中职院校在二十世纪以前,对于数控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取教师主导与示范讲解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理论指导与研究主动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关于数控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理解。数控专业作为起步相对较晚的一门专业课程,部分中职院校对于该门课程的理论研究还缺乏相应的重视,在岗位实习方面也相对较少安排该方面的内容,使得学生认为该门课程与通常的机械制造专业课程属于同一类型的课程理论知识。

其次,在专业教材的更新上还存在速度缓慢的情况,部分中职院校在过去一两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教材版本为旧版的教材,对于数控的专业内容还未结合近几年的发展进行补充、优化与更新,使得学生在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上还存在认识不够全面等情况。事实上,机械数控专业课程改革应当紧跟上国内机械制造产业发展速度,本专业教材内容应当具备较好的实用性、时代性与可操作性。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对本专业教学改革提出更高要求。当前,由于专业教学课程单一,且教材内容科学性不足,无法充分适应现代高素质数控人才的培养要求。

最后,从教学模式与方法运用的角度上看,数控专业的教学模式还存在仅重视理论内容教学的情况,对于基本理论内容的实际运用指导相对匮乏,学生只要掌握典型的数控模板即可,专业性的深入实践存在一定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各种新兴数控操作技术得到持续更新完善,学校学生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大,且社会对学生的要求相对提高,由于部分学校针对该课程技术实践应用创新性不足,导致课程教学与现实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不利于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长远发展。

二、相关教学改善思路与有规划措施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数控专业的热度较高,中职院校在近几年的生源招收情况上,选择数控专业的生源比例持续升高。对于生源比例的逐渐扩大,对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硬件要求与实习岗位要求等也逐渐升高。为适应当前数控专业的发展情况与教学要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提升技术指导的含量与其他方面的教学建设等。

(一)做好数控任务实践前的教学优化工作

数控作为现代企业生产制造工作中的重要专业内容之一,其对于现代社会的机械生产制造具有重要作用。在当前的数控专业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在专业课程的指导教学工作上通过康复专业的医生对学生开展岗位实践指导工作,使学生能够从课程理论学习的过程中,结合专业人员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数控技能的实践学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较好的技能培训工作。从以往的专业课程指导工作上看,其关于整体数控的流程指导工作仅根据教材内容设置的基本流程进行指导,在实际的技能指导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程度不足。在当前的课程指导工作中,需要面向数控专业的知识特点与技能要求等,通过院校与实习企业相互结合的形式,为数控的课程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专业指导辅助,在院校方面,也需要意识到专业课程流程指导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数控专业的知识理解。任务驱动实践的教学引导模式,教师还应在完善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从现阶段企业数控技术的发展情况上进行学习,如较为常见的数控机床有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与加工中心等,可使学生在数控的理论内容学习上,基于学校的实训任务,投身于现代企业的数控工作中,以此使学生能够结合的学习成果进行实践学习[1]。

(二)更新教材与教学方法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材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使得学生在专业理论内容学习上还缺乏较好的深入,在该方面的教学改善工作上,需要结合当前最新的数控技能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优化与更新,使学生能够从前沿的专业理论内容学习上逐步加深专业理论内容理解。数控设备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型号迎来了结构优化与性能提升,中职院校作为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单位,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行一定创新,由于社会生产处在持续发展与变动的状态下,教材内容的编制往往存在一定滞后性,在相应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基于教材编制的理论内容情况,对学生展开相应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另一方面需要立足于数控生产制造的实际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够紧跟数控专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理论与岗位实践等方面学习。教材作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的基本单位,教师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基于教材的基础专业知识,通过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引入,帮助学生进行较好的专业内容学习。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教师需要基于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与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等,针对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选用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教学指导模式,以此帮助学生根据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针对性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涉及较多种类,如通过教学设备的创新,使学生能够在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中,通过教学设备对数控设备的运行模拟与操作模拟等,使自身能够逐步加深专业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

此外,还需要从现有的教学方法上积极拓展优化思路,通过理论教学、岗位实践与具体案例演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全面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上加深对专业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数控实践的技能掌握。在实际的教学方法改善措施上,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动态化的课程理论知识展示,使学生从动态视角进行专业课程理论内容的解读。例如,在现有的教学基础上引入教学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促进教学任务驱动主题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最大程度发挥信息手段的优势作用,借助教学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顺利将学生带入到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着重训练和培养学生问题解决和实践应用能力。尤其对于中职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以创设教学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尽可能构建出贴近真实的数控课程教学环境,让学生直观了解教学重难点。

(三)优化课时安排

在国内教育体制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中职院校都设立了数控专业,大部分生源对该专业的发展前景较为看好,一度使得数控专业的生源比例在近几年持续攀升。数控专业对于学校的学生的实践性指导具有一定要求,部分中职院校由于实习岗位与实践任务等方面还存在设置不足的情况,使得实践任务的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要求难以得到较好满足。课时安排在大部分的中职院校专业教育工作中,都属于一项需要重点进行优化的工作项目之一。理论教学与专业教学的比例分配如何进行调节,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部分中职院校由于没有协调好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得学生在后续的岗位实操学习中,存在数控设备运行机理与故障诊断等方面的分析不够全面的情况,进而影响岗位实操学习的质量。

以往的专业课程指导工作中,部分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指导上占据较多课时,而关于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与岗位实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针对此种情况,需要教师与学校方面共同制定合理的课时安排计划,确保学生能够在充分的理论课程学习上进行较好的实践性课程研究,以此对自身的数控技能进行较好锻炼,从而实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的。此外,对于院校规定的具体课时要求,教师需要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进行改良与创新,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任务能够在有限的课时内进行有效教学[2]。

(四)明确实践任务、目标与要求

实践任务在学生的专业课程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结合现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的实践任务进行针对性设置,引导学生结合目前数控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学习,以此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加强学生的专业课程实践指导,逐步提升学生在岗位实践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其次,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教师需要面向数控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通过紧跟时代发展的方式,同时结合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目标制定,确保学生能够在当前的专业教学工作中得到较好的能力培养;最后在学习要求的制定上,需要从学生表现出的差异性,通过专业课程与理论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环节明确教师的各项要求,以此紧跟数控专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展开学习。数控机床的操作指导工作对于当前中职学生教育而言,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较好的操作观念、设备管理观念以及岗位安全观念等。部分中职院校在专业课程的技能讲解与理论灌输方面已经具备一套较为完善的教学模式,但在专业课程的内容渗透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与理论实践中,没有建立起较好专业意识,使学生在新时期的学习环境与时代背景下,缺乏有效的教学引导。对此,在当前的专业课程实践任务中,需要研究有效的组织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中进行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的有效运用,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数控机床专业教育的基本质量。中职教育属于国内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技能型人才的输送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3]。

(五)合理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属于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的教学管理工作上,需要结合学生完成任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学生在此环节上,除了可以反馈实践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以外,还可面向教师分享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所收获的数控机床操作经验与编程经验等。教师在实践教学工作的评价过程中,还需注重学生实习观念与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劳动行为本身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使学生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具备正确的数控岗位工作观念。机械数控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的拓展,意味着评价角度、标准与形式的多样性,若仅依靠学生完成的作品或者一段时间的实训经验进行评价,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在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糅合多样化的教育评价模式,对学生的实训态度、学习态度以及相关作品等方面进行合理评价,进而通过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以更好的方式投身于劳动实践活动中。因此,教师在该环节的工作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指导与经验总结指导等,确保学生能够具备一定自我评价能力。另外,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过度肯定与过度否定,避免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首畏尾”的情况,适当条件下需要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方案与思路进行肯定,使学生能够在活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自身的优点与长处,从而在后续的实践学习过程中具备较好的自信心。

三、结束语

综上,在当前数控专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其任务驱动实践教学的模式在实施前,需要重视课程的理论内容指导,其次注重教学建设中的条件改善,使学生能够紧跟数控技术的发展步伐,最后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合理的教学评价。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技能中职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