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新化杨氏宗祠壁画制作工艺研究

2022-11-25刘元喆周伟强何静郑嘉伟赵皓辰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杨氏宗祠颜料

刘元喆 周伟强 何静 郑嘉伟 赵皓辰

(1.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2.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 100091;3.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75)

杨氏宗祠(图1)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上溪村,占地面积1368平方米,建筑面积2166平方米。始建于清道光丁亥年(1828),因旧址位于上溪村水口山之泥塘土地,年久失修,梁柱腐朽,于民国十二年(1923)异地重修于此。杨氏宗祠平面略呈长方形“四合院”式。东西长,南北短,宗祠周围为防火墙(现只剩左面)。正面牌楼呈飞檐斗拱形,向四方伸展,正中刻有清代直隶制台杨世福的亲笔题词“杨氏宗祠”,正面墙檐下方绘有各式彩画(部分已经模糊)。祠内有戏台,其顶上有8幅以传奇人物故事为主题的彩画。两侧为两层厢房,中间为天井,正殿大梁相榫处雕刻有龙头,横梁上刻有各式花纹,后部为祭台等。杨氏宗祠初为纪念与本家族有关的重要地方官员的家庙,民国后逐步发展成为家族集会、文化睦族、婚丧嫁娶、私塾办学及维持地方治安的重要乡村宗祠公共建筑,真实记录了从纪念祠向宗祠庙的发展旅程,也体现了当地民间礼制建设。其在南方乡土建筑领域中,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保留了浓厚的湘地清前期的典型地方手法和营造水准。杨氏宗祠至今保存有大量的祭祀用品、禁赌碑、满文楹联、记事碑刻和大量的附属文物,还有杨氏家族先人杨绶卿、杨世福等历史人物史迹及齿录,为该地祠堂历史文化遗产的动态研究提供了实物依据和活化石。

1 壁画保存状况及病害

杨氏宗祠现存壁画(图2)主要分布在杨氏宗祠正门外立面厢房的防火山墙、正门及左右侧门周边灰作部分。现存壁画面积123.6m2,彩绘构图,造型讲究,色彩艳丽,线条流畅,文化内涵丰富。色彩多以红、蓝、绿为主,辅以常见的黄、黑等色,线条流畅,文化内涵丰富。壁画彩绘内容以传奇人物故事、动物、花草为主。表现出汉文化与本土梅山文化相互融合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科学价值。

受材料本身理化性质、建筑空间布局、环境温湿度等影响,壁画文物普遍存在不同程度劣变,种类繁多,诱因复杂。本次调查依照国家文物局相关行业标准,对杨氏宗祠壁画表面污染盐害腐蚀病害进行分类与统计,调查的范围为杨氏宗祠壁画所存在的所有位置,包括外山墙左右、外山墙大门以及内外侧望板等,病害发生累积面积高达309.13m2。杨氏宗祠壁画存在裂隙、空鼓、颜料层脱落、粉化、划痕、生物损害、水渍、泥渍①等多种病害(图3、图4)。根据国家文物局出台的砖石质文物保护行业标准②,现将杨氏宗祠壁画所包括的病害分为11小类,其中:积尘占比最大,占39.6%,约为122.28m2;生物损害占16.9%,约为52.3m2;点状脱落、粉化占9.6%,约为29.81m2;地仗脱落占7.8%,约为24.12m2;空鼓占6.3%,约为19.62m2;划痕占6%,约为18.6m2;颜料层脱落占4.8%,约为14.89m2;泥渍占4.6%,约为14.13m2;起甲占2.7%,约为8.21m2;裂隙占1.2%,约为3.7m2;水渍占0.5%,约为1.42m2。

2 杨氏宗祠壁画结构分析

杨氏宗祠壁画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因存放于室外环境,这些文物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文物保护应秉承原材料、原工艺修复,故了解壁画制作材料和成分,可以为以后的保护提供依据。从宏观上看,壁画结构是一个多层结构,主要组成为支撑体、地仗层、白粉层(底色层)、颜料层(包括镶嵌物)和表面涂层③。而杨氏宗祠壁画结构为支撑体、地仗层、颜料层(图5、图6)。

支撑体:杨氏宗祠壁画绘制于山墙外立面,壁画骨架或支撑结构是建筑物的墙体,该墙体为青砖墙。

地仗:观察可知壁画地仗层为石灰地仗。这种地仗质地细腻、色泽洁白,能有效改善绘画条件,并提供底色,是绘制壁画的较好背景。经检测,地仗层厚度普遍约5~10mm,为白灰添加麻纤维涂刷而成。

颜料层:杨氏宗祠壁画主要绘制有色彩鲜艳的传奇人物、动物、花卉和彩绘图案等,主要为当地民间工匠绘制。经检测,颜料层普遍较薄,大致为20~100μm,采用的颜料主要包括红、绿、蓝、黄和黑等颜色,根据偏光显微观察、能谱物相分析等检测结果,可知红色为朱砂,黄色为密陀僧,蓝色为群青,绿色为巴黎绿,白色为碳酸钙,黑色为炭黑。

3 杨氏宗祠壁画制作材料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杨氏宗祠壁画的制作材料、工艺等情况,在杨氏宗祠外立面及戏台顶部藻井处采集颜料层样品6个,地仗结构样品1个,详见表1。

表1 样品采集信息表

3.1 地仗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杨氏宗祠壁画结构,分别在宗祠大门左侧原始地仗破损处现场采集地仗样品1块,进行壁画地仗制作工艺分析工作,分析方法为使用超景深显微镜观察其颗粒级配及纤维添加情况。对样品进行研磨后使用XRD进行物相分析④,具体步骤为拍照→研磨→筛分→观察→地仗粉末XRD(矿物组成分析)。

本次观察使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型号:日本浩视KH-7700。检测方法:将样品置于载物台,在不同放大倍数下观察样品的形貌特征,结果见图7。

本次衍射采用日本理学X射线衍射仪。型号:D/max-2500。实验条件:电压40kV,电流200mA,靶为Cu,石墨单色器滤波。环境条件:室温25℃,湿度:62%,结果见表2、图8。

表2 地仗层X衍射分析数据表

研磨后采用浩视KH-7700超景深视频显微镜镜检及XRD物相分析结果显示:①杨氏宗祠地仗样品经筛分后选取200目以下粉末进行衍射分析,主要成分均为碳酸钙。②杨氏宗祠地仗原始地仗白色物质为均匀的一种物质,即夹杂麻纤维,未见夹杂有沙粒的情况,原始工艺为采用淋灰添加少量麻在砖体上粉刷5~10mm形成壁画地仗层。

3.2 地仗中纤维分析

杨氏宗祠壁画地仗层中均可见夹杂麻纤维,首先在超景深显微镜下对壁画截面进行观察分析。再将壁画中的纤维取样,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图9、图10),综合验证壁画地仗层中添加有麻纤维。

本次检测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型号:捷克tescan公司,VEGA3型。实验条件:扫描电镜分析电压为20kV。

3.3 颜料层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杨氏宗祠壁画颜料层的基本情况,采用显微剖面观察测得颜料层厚度和贴附情况,使用偏光显微镜、能谱EDX、X荧光综合验证的方法确定颜料层的矿物组成⑤,具体步骤是现场XRF分析→偏光显微镜检→能谱EDX→图谱解读。

颜料偏光显微(PLM)分析使用的仪器型号为德国ZEISSScopeA1型光学显微镜,将采集的片状样品挑取少量,置于载玻片上,在低倍体视显微镜观察(图11~图14)。

对杨氏宗祠壁画中的颜色能谱图(图15~图17)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黄色颜料含有Pb元素、O元素,结合显微镜检可确定黄色颜料为密陀僧(PbO)。②红色颜料中含有Hg元素重量百分比为50.75%,S元素重量百分比为16.2%,结合显微镜检可确定红色颜料为朱砂(HgS)。③蓝色颜料中含有Na元素、Al元素、S元素、Si元素、O元素,结合显微镜检可确定蓝色颜料为群青(Na6Al4Si6S4O20)。④绿色颜料中含有Cu元素、As元素,结合显微镜检可确定杨氏宗祠壁画绿色颜料为巴黎绿(Cu(C2H3O2)2·3Cu(AsO2)2)。

3.4 小结

通过对这1处地仗样品和6个颜料层样品的研磨筛分、显微包埋、岩相显微、显微能谱、XRD物相综合分析,结论如下:①杨氏宗祠壁画主体结构由内到外为砖砌墙体,墙体上涂抹5~10mm白灰地仗,而后涂刷颜料形成20~100μm的颜料层。地仗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杨氏宗祠壁画颜料层主要为红、蓝、绿、黄等颜色,经过镜检可见明显的矿物颗粒,且大小不均,由此推断杨氏宗祠壁画采用矿物颜料绘制而成。③通过元素组成分析,红色颜料为朱砂(呈色元素为Hg),绿色颜料为巴黎绿(呈色元素为Cu),黄色颜料为密陀僧(呈色元素为Pb),蓝色颜料为群青(呈色元素为Na,Al,S,Si,O),黑色颜料为墨(无定形碳)。

4 杨氏宗祠壁画制作方法分析

采用红外线与紫外线摄影设备对杨氏宗祠壁画彩绘进行拍照(图18),对壁画绘画技巧、底稿及有机颜料使用等进行调查。

摄影方法:红外线摄影直接采用红外线相机在可见光下进行拍摄。紫外线摄影在完全没有可见光的条件下,将紫外灯设置在距离壁画合适的位置进行拍摄。通过红外线与紫外线摄影设备对杨氏宗祠壁画彩绘进行拍照,发现壁画在墨线、颜料的位置均有部分荧光现象,说明在绘制壁画时添加了有机胶结物。在红外线、紫外线照片中,可看出墨线填色呈现明显层次感,有些色彩底部在紫外照片中可观测到起稿墨线,说明壁画绘制多采用线描法,然后进行填色。

依据上文中对壁画的结构分析以及红外线、紫外线照片的证实,可对杨氏宗祠壁画、彩画绘制过程进行简要分析。宋代建筑学家李诫的《营造法式》明确记载了古代壁画的制作流程,“造画壁之制:先以粗泥搭络毕,候稍干,再用泥横被竹篾一重,以泥盖平,又候稍干,钉麻华,以泥分披令匀,又用泥盖平”⑥。杨氏宗祠壁画的制作工艺与《营造法式》中的记载基本相同,用白灰制作地仗层,为了使白灰有更强的粘连效果,加入少量的麻纤维混合湿敷在支撑砖面之上。待地仗干燥后,再施细腻无颗粒感的白灰,为后续绘制提供平整的画面及底色。白灰地仗干燥后,先使用毛笔墨线勾勒底稿,再使用刷子或排笔将含有胶结物的颜料涂刷至画面填色,颜料多为易获得的植物颜料、矿物颜料或成熟的人工合成颜料。胶结物质根据前人研究与取得的难易程度,推测可能为动物胶⑦。

在绘画风格上,壁画的画法没有规矩可言,简单地勾勒填色与中原地区建筑壁画中经常出现的勾皴染色法、没骨分色法⑧等较为严谨的风格不同,壁画的色彩应用几乎不会有太多的限制,内容也较为随意。面画内容大量出现的人物故事、山水风景、花鸟鱼虫,充满明显的地方及少数民族艺术特色。

5 结论

宗祠作为一种特殊的乡土建筑在南方村落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往往聘请当地有名的工匠师傅进行砌筑与装饰。在制作壁画时用白灰混合麻纤维作为地仗层抹平砖墙,粉刷厚度为5~10mm,以隔绝砖体中的水分、可溶性盐等对壁画的侵蚀。待地仗完全干燥后,再施以纯白灰制作壁画底色,有效改善绘画条件,利于其他颜料的绘制。最后进行颜料层绘制,颜料层为20~100μm,多采用线描法绘制,先起墨线稿,墨线均匀流畅,再按照顺序进行填色。但杨氏宗祠毕竟只是乡村祠堂建筑,通过其使用的颜料,即红色为朱砂、黄色为密陀僧、蓝色为群青、绿色为巴黎绿、白色为碳酸钙、黑色为炭黑,可以证明颜料多使用易得的矿物颜料和人工合成颜料,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价格低廉。另外,壁画简单的笔触和随意的绘制内容也证明了杨氏宗祠这一类的建筑艺术并不拥有高水平的技艺,其展现了朴素的乡土艺术风格。整体来说,杨氏宗祠壁画绘制内容有色彩鲜艳的传奇人物故事、动物、花卉、彩绘图案等,展现了新化地区民间艺术特点,体现了当地民间礼制建设,对于研究南方乡土建筑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但由于其壁画易受到自然环境、自身结构、人为干扰的影响,现已出现裂隙、空鼓、颜料层脱落、粉化、划痕、生物损害、水渍、泥渍等多种病害,亟须进行保护修复,在这之后建议应建立日常养护制度,以利于壁画的长期保护及管理。

注释

①周伟强,周萍,王永进.砖石文物病害及分类概述[J].文博,2014(6):73-75.

②苏伯民,陈港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行业标准: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WW/T 0001—200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③王春燕,李蔓,夏寅,等.中国古代石窟壁画制作工艺研究[J].文博,2014(4):74-77.

④陈坤龙.古代材料的X射线衍射分析及其应用[C]//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2:426-429.

⑤党小娟,陈晓峰,王永进,等.西安东岳庙清代壁画颜料分析及工艺研究[J].文博,2015(6):103-107.

⑥吴吉明.《营造法式》注释与解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854.

⑦陈尔新,张秉坚,林袁顺,等.浙江省文物建筑壁画彩绘颜料和胶结物的检测研究[J].东方博物,2018(3):107-113.

⑧雷桐.韩城明清建筑壁画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0:11.

猜你喜欢

杨氏宗祠颜料
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
打翻了颜料瓶
在颜料中乘风破浪
Fort Besieged
庄严隆重的祭祀仪式与不可预知的祭祀效果*——论《红楼梦》的除夕宗祠祭祀与《儒林外史》的泰伯祠祭祀
浅议海源阁杨氏藏书贡献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颜料抹在了脸上
福建古田杉洋宗祠遗产调查记
消失的金粟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