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
——以《汉书注校补》的修复为例

2022-11-25孙玉东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2年20期
关键词:虫蛀纸浆古籍

孙玉东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是指将补纸还原成纸浆后,通过手工滴补的方式利用抄纸竹帘等辅助材料在纸质文献破损处重新造纸以达到修复的目的。这种技术20世纪90年代就已被提出使用,至今已有近30年。对许多古籍保护单位调查发现,许多馆的修复人员都有相关的培训经历,但一直使用纸浆手工滴补技术修复古籍的单位较少。使用得较少,原因有很多:其一,一大部分原因是馆里之前都是使用传统手工修复,对新技术有排斥心理;其二,觉得技术上有缺陷;其三,学习时间短,对手工滴补纸浆技术不熟练等。针对这些问题,以《汉书注校补》的修复为案例,采用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进行实践操作,其破损特征是古籍常见的破损特征,对其修复能很好地反映出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在古籍修复中实际的应用优势。

1 修复背景介绍

古籍经过历史的洗礼会出现不同程度破损,其中虫蛀现象较为普遍。地处沿海地带的广东,由于常年湿热,古籍虫蛀的现象尤为严重。广东省目前有古籍近137万册,大部分需要修复,其中虫蛀破损占大部分。《汉书注校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藏,清周寿昌撰,清光绪十七年(1891)广雅书局刻本,书叶为竹纸,共五册五十六卷,全套书叶共计536叶。整套古籍被虫蛀,虫蛀的范围扩及全套,书口虫蛀尤为严重。护叶前后加有广东特有的红丹纸,但有腐蚀,前后书叶污染变黑,且第二册、第三册前红丹纸与书叶已粘连。书中有大量虫卵和灰尘,轻轻抖动就会有虫卵和灰尘掉落,书叶中还有水渍等污渍(图1)。

这些破损若采用传统手工修复,会耗费许多时间,且虫蛀部位每册文献大致在一处,撘口处的厚度会成倍增加,尤其在补纸的选择上比较困难,书叶的材质是较厚的竹纸,且其颜色较为古旧,市面上很难购得相似纸张。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操作上较传统手工修复简单,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在补纸选择上可通过手工调配获取所需纸浆,也相当于再造纸,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纸浆的厚薄来解决修复撘口厚度的问题,且之前需要单独对书叶进行的除尘、除渍工作,使用纸浆手工滴补修复在操作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故采用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修复这套文献。

2 修复前准备

2.1 工具材料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对修复质量的好坏起到关键的辅助作用。手工修复的工具较为精细,许多都是使用者手工制作的,市面上很难购得,一套完整的修复工具要全部配齐成本较高,以天津某修复材料为例,一套修复工具的成本达上千元。而纸浆手工滴补修复使用的工具材料都是市面上的常见用品,获取渠道较多,价格低廉,其成本远低于手工修复工具。根据手工滴补纸浆技术操作需要,选择工具材料进行纸浆手工滴补修复(表1)。

表1 手工滴补纸浆技术工具材料

2.2 纸浆准备

中国的纸张按原料分五种:竹类纸、麻类纸、皮类纸、草类纸和木浆类纸。竹类纸在明后期大量用于书籍印刷,清后期岭南广雅书局许多古籍都使用竹纸作为印书材料。竹类纸从晋、唐开始手工抄造生产,早期由于生产工艺的不成熟没有作为印书材料,明后期开始作为主流印书材料。到清末民国,木浆纸开始作为主流纸张,但木浆类纸有酸化、污染等问题。竹子有分布广、生长周期短和纤维素高等优点,国内许多地方开始重新生产竹类纸,工艺的改进、纸张质量的提高,满足了人们对手工纸的需求,慢慢竹类纸开始受到追捧,竹类纸的生产厂家增多,竹类纸的来源也变得广泛,这为古籍修复用纸提供了更多选择,许多造纸商开始专门生产用于古籍修复的竹类纸。对采集的纸样进行对比发现没有相同色泽的纸张,故选用多种色泽的手工纸配比纸浆,选用的纸张的酸碱度不得低于6.5。经过筛选,采用浙江产的竹皮混料纸、福建龙岩产的玉扣纸加上一些三桠皮纸混合调制纸浆(表2),三种纸的比例按克数进行调配,经过反复试验比例为:浙江产的混料竹纸3克、福建龙岩产玉扣纸2克、浙江产的三桠皮纸0.5克,加蒸馏水2升。按比例将纸打成纸浆,均匀后待用,固定这次比例每次用完按这个比例调制纸浆。

表2 书叶和采用的修复用纸的厚度与酸碱度

3 纸浆手工滴补修复的要点与操作

3.1 拆解古籍

整套古籍书口虫蛀严重,页码已不清晰,书中有许多书叶被蛀成多块,碎片较多,在分叶过程中实时做好页码记录,碎片用无酸纸单独登记包裹,备注大致页码范围,以便修复时拼接。书叶中含有大量的虫卵,修复前将书叶垫在一张白纸上,用软毛刷刷去书叶正反两面的虫卵和灰尘,扫时戴上口罩防止霉菌吸入体内。有些虫卵与书叶粘连,不易脱落,需用镊子将其刮出。书叶有许多虫卵的排泄物,书叶与书叶之间有粘连,利用薄薄的竹启将书叶分离,若红丹纸与书叶粘连竹启不能分离,用8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软化后分离。

3.2 固定书叶

使用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修复古籍,需要将书叶完全浸湿,书叶在湿润状态下拉力较弱,轻轻撕扯就能造成书叶的断裂,若书叶润水不均匀还会出现褶皱,展平极难,故润湿书叶过程中应掌握纸张的习性,小心操作。将书叶放在竹帘上,纹路与竹帘一致,喷少量的水固定书叶,放置托盘中,托盘中注入少量的水,利用水的浮力展平书叶,书口位置断裂处中间留0.5毫米以内的缝隙,栏线对齐。提起竹帘放置在洞洞板上,洞洞板上放置鹿皮巾吸水。裁取白报纸条,用毛笔吸水润湿白报纸条将书叶四周密封,书叶四周各留1毫米空隙。

3.3 滴补纸浆修复

纸浆手工滴补修复技术的应用最关键的就是纸浆的滴补修复,纸浆的浓淡、滴补顺序、滴补次数和滴补匀度等都需要修复人员有一定经验积累,一个环节出问题,修复出来的效果就会不理想。用量杯装取纸浆,用滴管吸取量杯中的纸浆,在书叶破损处滴补,滴补的顺序由中间向四周延伸,中缝用薄纸浆进行溜口,滴补大面积破损位置时,滴浆速度连贯,中间不停顿,直至整支滴管内的纸浆滴完,二次吸取纸浆要用滴管在量杯中搅拌纸浆,防止纸浆沉淀,依次操作。书叶厚度与滴补纸浆的厚度很难凭手感把握住,要通过肉眼区分,书叶较厚的位置纸浆多滴几层,薄处可少滴几层,保证其透光度与原书叶基本保持一致。滴补时可厚于原书叶,不可薄于原书叶,纸浆厚一点,后期可通过挤压或者砑光的形式让纸浆接近书叶厚度,如果滴薄,书叶干后需二次加固,这样会大大增加工作时长。整张书叶全部滴补完毕要整体检查一遍,从侧面观察是否有遗漏部位或是滴补过薄,确定无遗漏完成滴补。

3.4 吸水、压平、晾干

纸浆手工滴补修复完成的书叶很潮湿,其韧性、拉力较弱,对书叶和刚滴补修复完成的纸浆中水分的处理过程极易造成书叶和纸浆的破坏,操作过程应慎之又慎。书叶滴补完成连同竹帘扣在吸水纸上,书叶在竹帘的辅助下不会出现撕扯移位的情况,书叶面贴吸水纸,用鹿皮巾轻轻按压吸取竹帘中的水分,吸完水后揭掉竹帘,同时揭掉白报纸条,加三张左右吸水纸盖在书叶上,用手轻轻按压,吸取书叶中的水。吸完水书叶上盖上一张丝网,前后上压书板,进压书机压平、压紧纸浆,压5分钟后,书叶连同吸水纸放晾纸架晾干。为防止书叶潮湿长霉,也可吸水纸上四周点浆固定在修复板墙上晾干。

3.5 修整装订

书叶在吸水纸上晾干后,书叶与吸水纸粘连较牢,滴补的纸浆与书叶连接力较弱,分离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纸浆残留在吸水纸上。同时,揭取分离出来的书叶中纸浆修复部分会出现厚薄不匀、不平整等情况。书叶晾干后用薄薄的竹启插入书叶与吸水纸中间,轻轻剥离,分离完书叶喷少量的水展平,前后垫吸水纸、上下加木板进压书机压平,经过48小时后取出书叶,沿着书口对折,对折完大致跺齐全部书叶,用手触摸书叶,滴补修复地方有厚薄不均、不平的地方用方平头锤轻轻捶平,捶平书叶的量在10张左右,全部捶完再次跺齐,前后加木板放进压平机压平,经过24小时取出。找出书叶中最大、最完整的一叶作为标准叶裁出一张模板,按照模板把所有书叶剪齐,最后前后加两张护叶,按原有书眼还原装订(图2)。

4 纸浆手工滴补修复与传统手工修复对比

4.1 效率提高

此套文献有500多叶,虫蛀面积较大,虫眼较多,且虫眼形状蜿蜒曲折,采取手工修复一天修复5~7叶,需耗费大量时间。使用手工滴补纸浆技术效率上要快许多,平均一天可以修25叶,这样需要手工修复4个月的文献1个月就可以完成,文献可以被更早地开发利用,也为后续修复其他文献争取时间。

4.2 解决纸张来源

文献书叶材质为竹纸,较厚,颜色偏土黄,馆藏纸库补纸很难找到与其色泽、透光度相近的纸张。使用手工滴补纸浆可以解决纸张的问题,没有颜色适合的补纸,可以通过多种色纸调配来获得,文献修复用的纸浆就是用三种纸张通过固定比例调制而成的,纸浆晾干后色泽基本接近原书叶,纸张的厚薄透光度在修复过程中可根据书叶自身情况通过滴补纸浆量来控制,使其厚度接近原书叶。

4.3 解决撘口问题

手工修复时,补纸与书叶会有撘口,采用厚度与书叶接近的补纸,撘口的厚度增加接近一倍,整套书修完会显得极不平整,补纸太薄,又与周边书叶厚度不一致,装订时很难让书叶平整。使用手工滴补可以有薄薄的纸浆撘口。原书叶厚度0.054~0.072毫米,普通竹纸的厚度为0.03~0.07毫米,不管用哪种修复用纸,撘口的厚度都是存在的。使用手工滴补纸浆加固的撘口厚度为0.061~0.078毫米,滴补修复虫洞处纸浆厚度为0.050~0.075毫米,厚薄接近原书叶,撘口的厚度并没有增加太多,后期通过压平基本能与书叶厚度齐平,部分不平整用锤轻轻敲打也能平整,能大大减小撘口处过厚书叶不平的问题。

4.4 清洗污渍

此套文献原保存环境不理想,书叶上有许多灰尘,传统手工修复对书叶不会有太多干预,大部分是用软毛刷除尘,除尘效果一般,只能除去颗粒状的尘,粉末状的很难清除干净,尤其是一些书叶受潮后渗入纸张纤维中更难通过手工清除。而手工滴补修复会用水将书叶润湿,若书叶表面污渍较多可以将书叶浸泡在80摄氏度的水中,在水中清洗书叶,晾干后书叶表面的微生物可减少65%以上,这对文献的长期保护起到了很好的防护作用。

4.5 书叶碎片利用

文献书叶虫蛀严重,拆书时叶会有部分碎片脱落,脱落的碎片若没有文字信息在传统手工修复过程中大多会被丢弃,而用纸浆补书,纸浆的来源若是原书叶恰恰是最好的,碎片可以集中还原成纸浆应用到书叶上,它在材质上、颜色上都是最好的选择,相对手工修复来说大大利用了最好的材料。

4.6 纸张酸度降低

传统手工修复不会对文献酸碱度过多干预,不会进行脱酸处理。而纸浆手工滴补修复过程中需要用水将书叶润湿展平,使用的水是碱性水,在碱性水的中和下,修复完成的文献经纸张酸度计检测发现酸度有所降低(表3)。

表3 书叶酸碱度的变化

4.7 虫霉风险降低

传统的手工修补使用淀粉糨糊对破损文献进行修复,淀粉糨糊是微生物很好的营养源,在一定的湿热环境下增加了虫蛀的风险。广东地区常年潮湿,梅雨季节时间长,使用淀粉糨糊修复文献容易产生霉菌。而纸浆手工滴补修复可以不使用任何黏合剂,直接用纸浆在书叶破损处重新造纸,相对传统的手工修复来说大大降低了虫蛀和霉变的风险。

5 结语

通过对《汉书注校补》的修复,纸浆手工滴补实际的应用对比传统的手工修补优势很明显,解决了纸张来源、撘口厚度、虫蛀风险等问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修复效率。虽然手工滴补修复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在使用过程有一些问题,如新滴补修复处纸浆纤维韧性低、纹路太明显、纸浆大面积不均匀等,但并不影响其修复效果,其可逆性强,质量上都是值得肯定的。且方法易学,修复人员上手较快,使用材料获取方便,实用性强,解决了手工修复中的许多难题。全国古籍破损量大,修复人员少,单靠修复人员用传统手工修复,许多古籍文献将得不到及时的修复,其艺术、历史和文献价值等也将得不到尽早的开发利用,应加快宣传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虫蛀纸浆古籍
日奔纸张纸浆商贸(上海)有限公司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一棵枣树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褪去喧嚣 回归理性 让纸浆期货服务实体经济
朱森林养生漫画
朱森林养生漫画
中药饮片虫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我是古籍修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