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主题复习中的有效性
2022-11-25俞秀明浙江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俞秀明(浙江:杭州绿城育华学校小学部)
笔者发现,一到复习阶段,学生和家长就会要求老师发一些科学知识点给他们背诵。采用这样复习方法的学生,头脑里的知识是零散的、混乱的,对于知识的整体梳理和理解、形成系统是不够的。同时,学生在花了大量时间机械背诵的同时,也会对科学学习失去兴趣,限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一、绘制单元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
单元思维导图的制作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细读教材,理解知识体系;梳理重点,建构知识框架;细化框架,完善整体绘制(如下图)。
下面以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电路”单元为例,具体分析单元主题思维导图的基本制作步骤。
(一)细读教材,理解知识体系
单元复习涉及整个单元的内容,需要学生细读教材,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知识的系统,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可以借助单元目录,把每课的主要活动和内容简单记录下来,帮助理解知识体系,再进一步了解知识间的联系,将知识进行分类、理解。比如,四年级下册“电路”这个单元,教材为我们安排了8节课。第1课是《电和我们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前概念,是建立电概念的基础;第2~5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简易电路的研究;第6课《导体和绝缘体》是电路概念的应用拓展课;第7课《电路中的开关》是在导体和绝缘体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电路是可以控制的概念,同时深化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第8课《模拟安装照明电路》是本单元的总结课,也是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课和工程实践课。
将这8课内容归类成4个部分,就形成了思维导图的一级分支(如下图)。
(二)梳理重点,建构知识框架
这一步要梳理出每一个部分的重点,找出关键词,建构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科学课主要以探究活动为载体来建立科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电路”单元中,可以通过每课的小标题梳理出重点的探究活动。如下表:
“电路”单元主要探究活动1.调查家中的家用电器2.利用导线和电池点亮小灯泡3.连接简单电路并画简单电路图4.制作电路检测器排除故障电路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接线盒内的电路连接6.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7.利用导体和绝缘体做一个开关8.设计安装“房间”的简单电路
对这些探究活动进行关键词的提炼,字数尽量精练,就形成了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第一部分:不同的电源、电的作用、安全用电;第二部分:电路概念、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故障、电路暗盒;第三部分:导体和绝缘体、开关;第四部分:“房间”电路连接。
[4]郑通涛:《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在2013年东亚汉学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暨首届新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第4期。
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理解,再对二级分支进行细化,完善思维导图的绘制。比如,对“点亮小灯泡”这个重点二级分支,我们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部分:1.小灯泡的构造;2.点亮小灯泡的方式(通路);3.不能点亮小灯泡的原因(短路)。再配以科学的概念和实验操作的图片。
(三)细化框架,完善整体绘制
最后对整个思维导图的框架结构进行细化,可以添加一些小的图标,让导图更加可视化,也可以采用不用颜色的线条和字体等,让知识结构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
1.线条法
主脉(一级分支)的线条一定要由粗到细。你会发现,由粗到细的主脉更能表现出与主题的紧密关联性。同时也要把线条的色彩填满,增加色彩的强度,让大脑更有印象。支脉(分支)的线条要细细的,不能抢了主脉的风头,体现主从关系。支脉的颜色要和主脉的颜色一致,这样比较美观,也很容易把不同的支脉区别开来。
2.色彩法
思维导图的颜色越丰富,版面就越鲜艳活泼。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来画单元的不同分支内容,两条分支之间用冷暖色系相间。如此一来,通过颜色就能迅速地知道各类别的内容,而不需要仔细阅读后才能分辨,便于复习。
对于思维导图中特别重要的内容,可以用“红色”来表示提醒,方便在复习的时候重点留心。如,用电安全警告,就用了红色,以区别于旁边的蓝色字体。
3.图标法
中心主题建议以“文字+图标”的形式呈现,因为眼睛看到的图片,大脑不需要经过想象就可以直接吸收,可提升吸收的速度。且图片本身比文字更能激发人自由联想的能力,不会限制思考的方向。大脑对图片的兴趣大于对文字的兴趣,所以用图标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和记忆。例如,学生将“电路”单元的中心主题变成了和电有关的图标——电池、闪电符号。
二、思维导图基本模式
基于思维导图的单元主题式复习方式,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单元的重点和难点。这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下图为单元主题式复习课中思维导图的基本教学模式(如下图)。
(一)个人课前制图
首先,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元复习需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其次,制作思维导图需要比较多的时间,课堂上受40分钟时间的限制,所以老师一般以家庭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在课前完成制作。这样,一方面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整理回顾整个单元的知识框架,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提前有所了解,知道学生的不足在哪里,在接下来的课堂上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学的重点也更加明确。
(二)小组课中完善
在复习课前,老师需要教会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学生也在课前自己制作了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整理了知识点的框架,提出了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
复习课中,老师首先揭示本节课的单元主题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些“脚手架”,引导学生在小组探究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和质疑:1.构图的合理性;2.结构的逻辑性;3.重难点的突出。
学生先各自在小组中汇报自己制作思维导图的思路和遇到的困难,再由每位小组成员为该学生的思维导图提出1~2个优点或建议。在小组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提出了一些存在的问题,通过同伴互助式的交流方式,该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和完善。这样的学习方式符合新课标提出的“学生要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一要求,而且通过这种逐层推进、逐步修正的方式,学生对该单元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全班理练结合
在小组交流探究环节,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发表各自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思维导图的优势所在。但是因为整个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多而复杂,学生又是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生成,经历了学习方式的巨大改变。
如果整节课老师都任由学生自由发挥,就会缺少重点,所以老师在课堂的最后阶段,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根据课前学生的制图特点和课中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找出合适的单元重点或者难点,进行更深一步分析和思维导图的制作。
手绘的思维导图更能刺激大脑的思考和加强记忆的效果,但是修改整理比较费时,推荐用计算机软件来制图,Xmind软件可以将Mindmanager与Freemind的图转档来使用,比较便于学生讨论以后的修改和存储。
三、使用思维导图复习的优势
(一)学生层面
1.主动学习的方式
首先,在复习课中采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生成。新课改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复习课的学习形式从练习课、讲解课变成了学生主动去自我整理学习。学生必须自己整理重点,才能去芜存菁,顺利吸收所学的知识。
其次,采用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比单纯做习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思维导图里有大量的色彩、空间、图案等,小学生天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2.逻辑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梳理知识点、确定关键词、构建知识框架结构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如何对内容分类、归类以及知识点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有的人复习可以事半功倍,但是有些人却总是事倍功半?Tony Buzan在不断思考研究后,发现思维导图运用了左右脑全部的功能,包括右脑的色彩、图形等,以及左脑的文字、数字、逻辑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大脑的思考能力,更有助于学习深度与广度的延展和提升。
3.互动式学习方式
在思维导图的复习课上,老师重视小组间学生的互动,打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个人展示和互提建议这些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展示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但老师的作用主要是积极正面引导,回答学生在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个课堂处于一种比较自由的交流状态。
(二)老师层面
1.提升教材把控能力
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对整个单元进行梳理后,就可以了解这个单元的结构体系。新课改要求老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要有“单元板块”意识,在备课的时候,也不能孤立地解读一节课,而应该从单元整体出发,确定每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不要上得过多,也不要上得过少。通过单元思维导图的制作,老师可以更准确地找到知识的重难点,更好地分配课堂时间。
2.改变了教学的形式
改变了以往复习课过于强调练习的现状,实现从“会做”到“会用”的转变。会用就是要把学习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要解决类似的实际问题中去。2018年浙江省实验测评就开始从实验技能的操作向问题解决能力转变。
“为学不为教”,将思维导图引入单元复习,不是为了画图而画图,而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为了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科学单元主题式复习的思维导图属于“整理型的思维导图”,更注重的是将已有的信息进行归纳。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让思维导图更能体现问题的解决和更具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