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22-11-25施晓婷崔雯霞高蕾潘丰慧周璐杨海燕胡云李曼

实用老年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丘脑酮体基底节

施晓婷 崔雯霞 高蕾 潘丰慧 周璐 杨海燕 胡云 李曼

偏侧舞蹈或投掷症(hemiballism-hemichorea,HB-HC)是基底核区病变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少见于老年非酮症高血糖伴基底神经节功能障碍病人[1],即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HCNH)。该症由Bedwell于1960年首次报道[2],常急性起病,以非酮症性高血糖、HB-HC、对侧基底核区CT高密度或MRI T1加权像高信号为临床特征,近年来常有报道。但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在临床上罕见,现将2021年11月我科收治的1例老年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病人男,90岁,因“右手不自主运动3 d”于2021-11-08收治于我科。病人3 d前由家人发现右上肢不自主运动,表现为舞蹈样不规则的大幅度摆动,无规律,不伴肢体乏力及言语障碍,睡眠时消失。后送我院急诊,头颅CT检查(图1)示:脑干及左侧丘脑腔隙性脑梗死。测随机血糖为22.7 mmol/L。予以胰岛素降糖及改善脑循环治疗,因症状无明显好转收住我科。病人既往有T2DM病史,平素口服阿卡波糖50 mg/次,3次/d降糖治疗,偶测空腹血糖为14 mmol/L左右。近1年病人卧床为主,进食偏多,体质量增加约20 kg。有高血压、冠心病、陈旧性脑梗死病史,平素口服厄贝沙坦150 mg/d、拜阿司匹林100 mg/d及阿托伐他汀钙片每晚20 mg治疗。

图1 头颅CT检查未见两侧基底节区高密度影

入院后查体:体温为36.4 ℃,心率为92 次/min,呼吸为19 次/min,血压为121/94 mmHg,意识清楚,反应迟钝,言语清,双侧眼球活动正常,无眼球震颤,对光反射(+)。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未触及压痛、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伸舌居中;四肢肌力对称约4级,右上肢肌张力稍高,间断可见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上下肢共济检查不配合。实验室检查:尿葡萄糖(++++),尿酮体(++),HbA1c 为11.7%,血清钠为129.5 mmol/L,血氯为 91.4 mmol/L,血钾为3.53 mmol/L,血葡萄糖为22.7 mmol/L,TG为1.38 mmol/L,TC为4.13 mmol/L,LDL-C为1.72 mmol/L,BUN为7.17 mmol/L,肌酐为84.2μmol/L,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血气分析、血常规、肝功能、甲状腺功能五项、铜蓝蛋白水平无明显异常。头颅MRI(图2)示:左侧丘脑可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DWI呈低信号,提示左侧丘脑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另见两侧侧脑室周围脑白质慢性缺血缺氧性改变,颅内动脉硬化。病人入院后予胰岛素降糖,以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改善循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阿托伐他汀降脂稳定斑块,厄贝沙坦降压等治疗。血糖水平逐渐下降,控制在7.0~11.0 mmol/L左右,入院治疗3 d后病人舞蹈症状消失。

图2 头颅MRI检查未见两侧基底节区异常信号

2 讨论

HB-HC最常见于急性脑血管病,也可因高血糖引起,并作为糖尿病病人的首发症状出现[3]。HB-HC多数病人表现为单侧舞蹈症状,极少数病人可以表现为双侧,紧张时症状加重,睡眠时完全消失[4]。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T2DM病人高血糖所致的HB-HC,经降糖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自1960年Bedwell首次报道HCNH以来,历年多有类似报道,而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罕见,复习文献,国内目前报道的共5例[5-7],均为亚裔,1例为青年男性1型糖尿病病人,4例为老年T2DM病人,其中男性1例、女性3例。5例病人均有肢体的不自主活动,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侧。除肢体障碍为双侧的病人其头颅CT示双侧基底节高密度影外,其余4例病人均表现为对侧基底节区片状高密度影,颅脑MRI表现为上述区域的T1W1高信号影。发病时随机血糖介于16.0~35.22 mmol/L,尿酮体(+)~(++++),血酮体(++),血气结果均阴性。可见,与现有报道的HCNH相比,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病人特殊表现为尿酮体或血酮体阳性,影像学表现类似HCNH,主要表现在患肢对侧尾状核和壳核,发病初期CT平扫呈高密度,磁共振T1加权像呈高信号[8-10]。本例病人为老年T2DM病人,近1年长期卧床、多食、体质量增加,发病时血糖为22.7 mmol/L,尿酮体(++),血气分析未见异常,症状表现为右侧肢体舞蹈症,与上述报道的5例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区别在于本例病人头颅CT及MRI检查未提示相关阳性改变。不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国内外亦有文献报道,程巧玫等[11]回顾分析5例非酮症高血糖性偏侧舞蹈症病人,其中1例头颅CT平扫及MRI均未见明显异常;Lin[12]、崔诗爽等[13]报道的老年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病人,其患侧肢体与影像学上的病灶位于同侧。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的形成机制目前仍存在争议,可能与血脑屏障受损导致的微出血、微梗死导致的钙化、星型细胞胶质增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水肿等相关[14]。

该例病人影像学未见特征性改变,且治疗后很快好转,考虑主要是功能性改变,与高血糖相关。高血糖引起血脑屏障破坏,血管功能不全致低灌注,功能区缺血,导致基底节糖代谢障碍,引起临床症状[4]。且高血糖状态时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改变,使多巴胺受体上调,多巴胺分解代谢降低,使多巴胺神经功能相对亢进,增加了丘脑对皮层的兴奋效应,从而引起舞蹈症状[6-7]。此外,脑血流分布异常可能参与了本例病人的发病过程。Kim等[15]对6例偏侧舞蹈症病人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偏侧舞蹈症病人对侧基底节及丘脑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显著不对称,对侧基底节区脑血流比率显著降低,而丘脑的脑血流比率显著升高,使苍白球到丘脑的抑制性信号输入丧失,从而导致了丘脑-皮质兴奋。该病人既往有左侧丘脑陈旧性脑梗死,丘脑血流偏少,而高血糖刺激下,丘脑的CBF可能增加,从而出现丘脑-皮质的兴奋,引起症状。而当病人控制血糖后,基底节区糖代谢障碍好转,丘脑血流量下降,症状得到缓解。

老年糖尿病病人中,高血糖是引起偏侧舞蹈症的原因之一,积极控制血糖,可以改善症状。本例病人为超高龄T2DM病人,平素多卧床,活动少,饮食不控制,未规律监测血糖,自我观察症状能力较差,主要由家人发现后就医,经胰岛素控制血糖后,病人舞蹈症状即消失,进一步证实了高血糖导致的偏侧舞蹈症诊断。后续血糖控制良好,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老年糖尿病的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多不典型,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全身脏器的功能都有所下降,多伴有心脑血管等疾病;另外,老年综合征是老年糖尿病人群中常见的与增龄相关的疾病,包括智能、体能的缺失,防护能力和认知能力的下降等,致使老年糖尿病病人更容易发生一些特有的急性并发症,如高渗高血糖状态以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因此,在老年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策略上,要避免高血糖带来的危害。

猜你喜欢

丘脑酮体基底节
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3对前丘脑γ-氨基丁酸能抑制性轴突的排斥作用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和尿液酮体水平与出生结局关系的研究
两例外伤后致脑基底节区出血案例的讨论及归纳
尿酮体“±”或“+”代表啥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基于uAI深度学习算法分析延安地区不同年龄阶段丘脑体积与年龄的相关性
妊娠合并酮体代谢异常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出血性脑梗死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奶牛酮病治疗及酮体与抗氧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