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2022-11-25陈璟艳
陈璟艳
(江苏省相城中等专业学校,江苏苏州 215131)
从近几年的总体发展情况来看,不仅是社会百姓对于计算机教学的关注度提升了,国家、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关注重点,也逐渐有倾向性地偏向了中职院校中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所以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专业的前景非常好。随着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发展,省教育厅开始下发通知,要求相关院校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或者教学内容的整体改革,需要中职院校中的教师们不断改变相关的教学习惯或者教学流程。本文将以“分组协作式学习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为话题,进行简要讨论。
一、应用方式
(一)优化学生分配
分组协作,这方法固然很好,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问题。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往往时间分配把控不好,难以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如果仅仅只是追求完成教学计划的话,分组协作的优势就得不到很好地体现,所以这成为我们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困惑所在,相信不论是普通学校,还是我们职业院校,只要提到分组,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一个组内,素质能力分布不均。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组中六名学生,有四名学生擅长加固服务器,有两名学生擅长网络通信,这样,在这个组里面,也许就没有人能够做其他工作,也就导致这个小组最后的作业里,只有加固服务器或者网络通信,这两个方向特别突出,但是,其他的方向就没有那么足的研究量。提到分组,还会出现学生划水的情况,如果这些学生都被分在了一个组里面,最后,这个组交上来的作业定会拉低整体班级的平均水平[1]。所以我们在进行分组的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分组方法和分组技巧,那就是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和摸底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他们所擅长的领域,然后再进行一个好中差的有机搭配,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每个同学的优势和特长。
在进行分组协作的过程中,中职院校中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如果想要开展有效的分组协作的模式,那么就必须要能够规避掉上面的两个问题,每个小组中,教师要能够优化学生的分配。在活动教学或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摸清班级学生的实际问题,例如学生的操作能力,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的基础知识,学生的组织能力,学生的协调能力,这些算是学生的全面素质测评。在后面的分组过程中,教师就要综合考虑这些学生的水平状况,使得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之间都要能够形成计算机技术知识的互补,同时,还要兼顾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情况,最好能够形成“组内多向性”的整体素质互补。这样的分组优化方式,才能够真正意义上保证每个组都有领导者,每个组内不会出现技术短板,每个组内的组员都不好意思划水,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能力都能够得到训练,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更能互相鼓励,最后,完成项目任务[2],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说能够合理地优化我们的学生分配,对于小组协作学习显得十分重要。
另外,我们在进行优化学生分配的过程中,还要制定好动态调整人员的一些具体方案和措施,因为一旦要进行人员调整,我们要有一个具体的依据,要不然在调整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的调整方案是学生们共同制定出来的,后期再进行调整的时候,他们都比较认同,更不会有什么怨言,所以说我们要事先让他们自己制定好方案,然后再进行一个商讨和确定,只有如此,才能够让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有根有据,当然我们的调整方案也是一个动态的方案,实施了一个学期,如果发现有新的问题出现,我们再对方案进行新的调整,从而进行不断地优化。
(二)划清小组成员分工
当学生们形成了小组后,就要开始真正的学习活动。但是,这个时候又会出现新的问题了。是什么问题呢?简单举个例子,很多学生之间的分组学习都会出现一个状况,就是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并不是很准确,换言之,并没有出现井然有序、一个人只管一部分的情况。从以往的调查情况来看,很多小组分工时,都出现过,组长不仅要管自己的部分,还因为不好沟通,或者时间来不及,又要替补其他成员的部分。还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个小组里有某几个学生能力特别强,这某几个同学就会被各个部分的成员要求提供帮助,最后导致一个人干了几个人的活,没有时间做别的事情,而有的人没活干,非常闲[3]。很显然这就是我们所要说的小组成员之间界限很模糊,正是基于这些方面的考虑,所以我们要学会如何来划清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
分组协作式学习,主要是让组内的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保证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就要明确小组分工,提高计算机学习的时效性。例如,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每个学生所擅长的方法有了充分掌握,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在分组协作模式下分别扮演重要的角色。比如,有的学生可以负责整理讨论的结果,然后安排一些学生负责发言,有的学生负责记录。通过明确分工,学生对自己的职责会有更好地了解,从而更加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责任感与合作精神也会得到很好地培养。在分组协作学习的初期,教师要注重组织学生担任不同的角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锻炼,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够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协作式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注重监督效率
在小组学习中,如果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每个人的效率都很好,那么,最后整个小组的学习效率就一定很高。但是,作为学生,都会有拖延、懒惰的心理,他们往往只是应付于表面上的交流沟通,往往在交流的过程中,谈些和学习无关的东西,不仅影响了自己的学习,还会带动小组其他成员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来,长此以往,在我们进行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就会有很多学生就会觉得,反正时间那么多,也不急,不差这几天,我们什么时候做都可以,或者还有的学生会认为,每个人的部分都很少,用不了多长时间,不急着这么早开始,结课前一个星期就够了。但是,真正到了快交作业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因为技术不足、数据不全、调研片面而天天熬夜、赶时间,甚至从其他地方进行抄袭。这样,不仅学不到什么像样的计算机知识,无法在专业技术交流上取长补短,更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质发展[4],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监督,从而提高我们小组的学习效率。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教师就必须要能够注重效率的实时追踪。教师可以给每个组规定,每个大任务,可以分为几个小的任务段,有些任务段是可以重叠嵌套,同时进行,并且每个小任务段都要安排合理的截止时间,在截止时间之前,每个组都要完成相应的任务段中的内容。为了更好地保证协作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教师不能只看重任务完成速度,更要关注后进生的表现情况如何,因为,学习效率除了速度,还包括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还要注重优化教学内容,在开展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结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需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先传授一些比较基础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在学生有了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再教授比较难的知识。通过这样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会更有效,学生的计算机技能也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学习“投影仪、计算机、计算机组装维修工具”的时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开展综合性的教学。这样会使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更加熟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实现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强化对于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从而提高我们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师跟踪指导
分组协作学习,学习的主体放在学生的身上,但是,教师也不可以什么都不管,只负责最后的成果验收。如果,教师仅仅只是负责成果的验收,会导致出现每个学生的成果不同,自学能力强的小组,他们的成果会远远好于自学能力相对不能那么强的小组。这就会让后面的教学工作无法走正常的进度流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要努力地去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如果一旦发生了,我们就要及时地进行调整和进行监督。
与此同时,在分组协作的学习模式形成后,教师依旧不可以撒手不管,也不可以只在任务截止时间,询问每个组的完成情况。教师在整个学习中,依旧要做一个指导者、引领者,要能够随时跟踪监督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具体来说,教师要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学生学习方向的正确性,只有方向正确了,我们的努力才能够收获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如果方向错了,肯定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另外,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教师还要充当一个稳定剂的角色,需要教师能够最大可能地保持每个小组内部结构的稳定性,起码,要保证每个小组在此次学习活动结束之前,内部成员基本保持稳定不动。不然,小组成绩刚刚出现点起色,成员就要出现变动的话,小组成绩不会出现直线上升。教师要够把握好成员变动的频率,教师可以规定一个固定的时间点或者时间段,来进行小组成员的正常调动,从而不断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精神[6],提高我们跟踪指导的效率。
(五)完善教学评价
在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开展分组协作式学习模式,教师要注重完善教学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到分组协作学习中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那么无论我们开展什么学科的教学,教学评价环节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分组协作学习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有清楚地认识。例如,在学习“制作个人简历”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出色表现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背景与现状
针对目前中职计算机这门学科的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具体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中职学院的学生的整体质量较差,大部分学生是没什么学习基础的毕业生,更多的是跟随父母到外地读书,他们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不是很多,这给中职学院的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
我们所教授的这些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学习能力比普通高中的学生差很多,尤其是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大多时候,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能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然而对于学习能力不强的人来说,接受知识的速度比较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将两部分的学生都照顾到,因此,不能保证实际的教学成果。通过分组协作式的教学模式,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带动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同时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也可以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来说,通过帮助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对自己来说,也是对学习内容的一次梳理和复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分组协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分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所以说分组协作学习如今已经变成了计算机教育领域中的新形式。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来说,分组协作学习的优势已经展现在了众人面前。这种方式,不仅高效率、高质量,还可以从侧面来训练学生们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还有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计算机知识,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