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劳动教育现状的对策探析

2022-11-25向丹

科学咨询 2022年11期
关键词:劳动大学生教育

向丹

(长江大学,湖北荆州 434023)

《辞海》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1]

基于此,试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做出以下定义: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为基础,是一种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劳动教育协同育人,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基本现状

大学生综合素质欠缺与劳动教育长期受忽视和缺乏相应的开展条件有密切关系。

(一)应试教育模式的单一评价机制是导致劳动教育长期不受重视的主要原因

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和育人的办学导向使得劳动教育不受重视。高校的招生指标和教学经费等与科研项目挂钩,导致大部分高校关心教学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课题申报等可量化的硬件指标,不关心软件建设。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初次就业率的考核导致削减课外实践活动。一些高校为了抓就业率,到大二下学期就会“鼓励”学生减少社会实践,准备各类考试。

(二)招生规模扩张迅速是导致劳动教育缺乏现实条件的重要原因

由于高校扩招太快,教学基础设施和管理跟不上学生的需要,开展劳动教育缺乏相应的现实条件。由于劳动教育没有纳入考核,高校开展劳动教育需要付出大量的人、财、物资源以及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而进行理论教学的成本较低,导致许多学校没有开展劳动教育的动力和压力。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和文献综合分析发现[3-4]:大部分高校主要是通过相关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来开展劳动教育,少数高校即便有劳动教育类活动,也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专业发展和职业技能的一种训练。这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法律法规的教育、劳动习惯教育和劳动情感教育。由此引发的后果就是现在很多大学生出现不愿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毕业后很难融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中。因此,加快高校劳动教育的步伐和实施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石。

二、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身劳动教育不足

高校几乎没有开展劳动教育。劳动教育没有列入国家教育大纲,导致高校普遍没有开设劳动教育课程。部分开展了劳动教育的高校存在劳动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连续性,制度、师资、组织和场地保障薄弱,课程的教学计划不明确、教学内容单一、与学生专业和兴趣结合较少,实践教育缺乏、有劳无教和无用劳动等情形。

1.劳动价值观趋向功利化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价值观也日益多元化,但带来的问题就是劳动教育的功利化,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了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仅仅把劳动教育看作是为国家政治经济服务的工具。这就使得当下一些大学生的劳动价值观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例如,大学生在求职就业时,普遍将报酬作为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忽视了工作本身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报酬高的工作,认为报酬决定工作的性质,将个人利益置于集体利益之上,体现出强烈的“利己性”。

2.劳动习惯不良

尽管大学生群体在主流上具有良好的劳动教育意识,他们大多认为劳动教育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十分必要。但是,在实践中往往表现出畏难情绪,怕苦怕累,缺乏实质的劳动行动。例如,大家都知道宿舍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只有在学校卫生评比检查时,才会认真地去打扫卫生,平时则敷衍了事,并不能长期坚持完成自己的卫生劳动任务。

3.自我劳动教育主动性不强

自我劳动教育指的是对劳动理论知识的自发学习和对劳动能力进行自我锻炼,将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于大学生来说,通常表现在积极主动地参与相关课程的学习,融入相关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施展阐发个人的劳动价值。

4.生活自理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差

大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家长和学校长期忽视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剥夺了学生发展生活技能的机会,导致许多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由于缺乏劳动技能训练,学生缺乏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相关规划,导致就业困难和不适应工作,需要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

(二)高校劳动教育结构性失调

1.在育人理念上“重智育轻劳育”。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只是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单纯的观念教育,或是把它作为德育的内容之一,放在思想道德教育体系里。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在“五育”中的独特地位,这在无形之中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

2.在师资保障上缺乏专门的劳动教育老师。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处于特殊的地位,他们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疑难的解决者,更是学生前进道路上的指引者。没有专门、专业、专职的老师就必然会缺失相关科学原理的传授和实训上的指导。

3.在课程体系上,没有开设相关的必修课程,就连选修课程也很少。加上经费投入不足导致配套的硬件设施、实践基地和平台缺乏,只能通过某些理论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内容匮乏、形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深刻性。同时,高校也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劳动教育教材作为理论支撑。

4.缺乏系统的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机制。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是将劳动教育放在其他课程中学习的,相对来说比较零散,加上劳动教育目标不明确等种种原因这就导致很难确切地对劳动教育进行专项考核评价。

三、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途径与对策

(一)增强大学生自我劳动教育主动性

1.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增智、树德、健体、育美。一方面应该正视家庭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的影响,家长不溺爱不盲目,让大学生有独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应该重视学校的劳动教育,校园是学生的大本营,让大学生认识到团体协作的重要性;珍视社会对大学生的劳动教育,积极参加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明白劳动可以创造财富,回馈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只有将劳动教育观念内化于心,劳动行动外化于行,才能体会到其价值所在。

2.学习规范的劳动技能

劳动技能的本质是人的劳动能力,它包括体力能力、智力能力和心理能力这三个方面。劳动技能也是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前提,因此大学生应该在平时就加强对自身劳动技能的培养,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当下激烈的就业环境中,显然具备专业的劳动知识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毫无疑问大学生应该通过专业相关课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会学以致用,在劳动实践中使自身的体力、智力和心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3.养成良好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靠着长期的实际行动而形成特定的劳动模式。绝大部分孩子是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加之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长期缺失,导致自理能力差,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不良。进入大学后,离开家庭的照顾往往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不良的劳动习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因此大学生要主动自发地促进自身良好的劳动习惯养成,要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做到知行合一。

(二)夯实高校主体责任,健全劳动教育运行机制

1.树立高校劳动教育新理念

高校要重视劳动教育的教学理念。认识是行为的先导,提高对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认识,走出以往“淡化劳动教育,轻视劳动教育”的误区,充分认识到加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党对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未来接班人的培养上的新要求。创新是发展的驱动力,这就要求高校在劳动教育教学理念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社会对创新型劳动人才的培养要求,注重围绕创新创业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运用专业知识,实践劳动技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

2.确定劳动教育目标

劳动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校劳动教育是基于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劳动教育理论活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不同的劳动教育内容。做到劳动教育强度恰当,劳动教育理论学习和实践要紧随时代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劳动教育的目标。

3.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

党中央的文件[5]指出:“要求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与劳动周。本科阶段,劳动教育时间不少于32学时。大学每学年开设劳动周(课外集中安排,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劳动教育地位的提升将促进教育的多元化。根据当前国内部分高校对劳动必修课程的经验,笔者认为劳动教育应设为必修课。要遵循“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基础,劳动和教育之间要通过现代科学紧密相连,以日常生活、生产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基于实践的劳动教育,并将它渗透到专业必修课中,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深度融合[6]。

4.健全劳动教育机制

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健全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机制。

一是健全劳动教育的科学管理机制。要确立学校领导团队,制定出总体规划,明确培养目标,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劳动教育实施意见,统筹落实相关劳动教育工作。就劳动教育的特点,可以选用“双师型”教师,既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7]。也可以聘请优秀的社会人士等作为高校的兼职教师。同时,学校要定期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师资培训,强化教师的劳动价值观,提升劳动教育实施的自觉性,班级要设立劳动委员,发挥劳动模范在班集体中的劳动表率作用。

二是健全劳动教育考核机制。劳动教育的考核要作为学生成绩、评优评先、毕业考核等评判依据。参考国内部分高校对劳动必修课的考核做法,现提出以下意见:在劳动理论教育课程考核上,建立理论课程考核学分制,将理论课程总成绩设置成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平时成绩可以根据出勤和课堂表现来评定;期末成绩可以采取结课论文、闭卷考试、社会实践成果汇报等形式进行考核。《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指出,将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劳动教育的成绩也纳入档案袋,将劳动教育成绩达标与否纳入毕业资格审查,不及格者,不予获得毕业资格或者延期毕业[8]。

四、结束语

大学生劳动教育呈现出个体性与时代性的贯穿,对大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实现了自身的成长、成人、成才;从时代背景出发,劳动教育顺应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潮流。传承热爱劳动、专注劳动、以劳动为荣的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歌颂,也是对自我人生意义与价值的高度升华。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努力克服短板,面向五育互融共生,在实践中去检验自己。十九大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劳动教育的愈加重视,研究我国大学生劳动教育既是贯彻新时代党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的指导和要求,也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的关键。

猜你喜欢

劳动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