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株洲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2022-11-25刘谷生

科学咨询 2022年15期
关键词:株洲市市域乡贤

刘谷生

(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6)

进入数字时代后,株洲市域社会治理面临新问题与新挑战,提高株洲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能力,是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的有力措施。

一、数字技术创造出数字社会

(一)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

数字技术是数字社会的技术基础,数字经济是数字社会发展壮大的物质保障,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为35.8万亿元,占GDP比重36.2%,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1]。数字技术的普及,推动了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社会,数字技术变革了社会经济形态与社会治理形态。

(二)数字技术变革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步入数字社会之后,数字技术给市域社会治理带来新的治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数字技术能够帮助社会管理者提供治理上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基于数字技术形成的数字社会给社会管理者带来新的治理难题,社会治理问题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得社会治理问题具有非线性、非结构化的特征。社会治理广度与难度日益复杂多变,数字技术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社会治理技术手段进行革新,利用数字技术进行社会治理是政府面临的新考验,只有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才能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与效能。

当前,我国不同城市政府在数字治理上的效能是不同的。一般,发达城市更加善于运用数字技术对社会进行治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城市在社会治理上需要提升政府的数字治理能力,社会治理的提升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二、市域社会治理的内涵

陈一新认为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社会范围内的具体实施[2]。市域社会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社会治理主体多,治理手段丰富,社会治理问题也复杂多变[3]。市域社会治理突破了城乡二元结构,对城市治理与乡村治理进行整合,把市、县(区)、乡、村四级社会治理进行纵向整合,突破体制上的障碍,同时,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构建社会治理网络系统,同时提升社会治理的数字化水平,即社会治理数字化,市域社会治理比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与数字技术变革要求,充分反映了社会经济、数字革命要求变革政府治理体制。

三、株洲市域社会治理成功实践

(一)建成市域视频监控一体化平台

构建“综治中心+网格化+雪亮工程”一体化平台,形成技术先进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市、县、乡公安机关和同级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图像互联互通,将视频监控资源分级分权限接入各级综治中心,奠定了社会治理的数字技术基础。视频监控是市域治理的基础性工程,能够为社会治理奠定技术基础,能够实时监控城市公共区域的人流、物流等社会活动。

(二)攸县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自治制度。

首先,政府制定选取乡贤的标准,主要涵盖守法和道德威望上规定内容与标准,同时制定选取乡贤六个标准程序:宣传发动、村组推荐、考察政审、网络投票、评选公示、确定授牌。其次,政府鼓励成立乡贤自治组织,设立乡贤馆,成立乡贤文化理事会,制定自治章程,乡贤实行积分考核制度管理,实行奖励优秀淘汰落后的管理制度,同时,对表现优秀的乡贤事迹进行广泛宣传。最后,石羊塘镇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成绩显著,社会矛盾调解成功率99%,化解了乡村的群体性事件,社会矛盾大幅减少,乡风文明,乡村公益事业蒸蒸日上,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人物 —— 夏昭炎。攸县政府通过创新基层自治制度,比如乡贤理事会,为市域乡村治理探索提供了可以复制的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制度。

(三)天元区特色社区治理示范点

株洲市天元区积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天元区结合社会实际,建立以智慧大脑为核心,全科网格为基础,以雪亮工程为支撑,培育志愿服务,形成具有基层特色的社会治理案例。首先,制定实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工作方案,比如制定《株洲市天元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四大行动”工作方案。其次,搭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党政领导、部门职责分工明确、基层组织严格落实的社会治理架构。最后,社会治理实行目标管理制定,把社会治理问题分解为可量化、可评价的阶段性目标。

(四)构建市域治理“四中心一底座”模式

制定市域治理行动方案,提出市域治理“四中心一底座”模式,提出建设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以网格化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为“底座”,同时,强化县域三级综治中心建设。株洲市各个县区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县区实施意见以及综治中心的建设标准,比如渌口区制定出台了《渌口区推进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意见》和《区镇村(社区)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指南》。

四、株洲市域社会治理问题

(一)株洲市域治理实践与治理理论创新脱节

市域社会治理是与数字社会相适应的全新治理方式,株洲在探索市域治理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治理成绩,社会治理既是实践问题,也是理论问题,相对而言,政府比较重视治理实践,忽视市域社会治理理论总结与研究,株洲市开展了很多基层社区治理探索,在农村地区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在城市开展社区社会治理示范点,对这些社会治理实践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提升,能够帮助株洲市政府推广这些治理模式进行理论论证,为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奠定理论基础。目前,缺乏与湖南省内高校建立市域治理研究长期合作机制,不利于市域社会治理持续改进,理论得不到实践的验证,实践得不到理论指导,市域治理实践与社会治理理论脱节,难以解决治理实践难题,社会治理理论难以突破提升。

(二)市域基层社区治理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株洲市域社会治理在城市和农村取得了阶段性突破,结合城市与乡村的具体情况探索社会治理,通过社会治理的试点与示范点探索城市与农村的市域治理模式,根据株洲市治理实践案例分析,株洲市域社会治理仍然处于探索过程中,在治理实践的基础总结出适合株洲市域社会治理模式,同时,在农村和城市积极普及推广社会治理模式,是株洲市政府社会治理的主要方向之一。

(三)市域治理缺乏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

株洲市市域社会治理以政府为主导,也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但是,没有建立群众对社会治理满意度测评制度,群众要在政府社会治理的测评上起主导作用,政府社会治理做什么,群众就能够评什么,群众对社会治理评价哪方面不满意,政府就要积极改进这些社会治理。株洲市域社会治理没有建立普遍性的政府与民众之间互动机制,这是市域社会治理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社会治理实质上是政府为民提供服务,而不是政府对社会的单向控制,社会治理满意度最终评价权只能由群众行使。

(四)市域治理面临数字化危机

数字化给市域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将社会治理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目前,株洲市在农村地区推进治理数字化落后于城市数字化,各个区、县之间的推进社会治理数字化过程中步伐不一,未能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市域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总体而言,社会治理数字化建设处于初始阶段。

五、市域社会治理效能提升对策

(一)运用数字技术预防与化解社会矛盾

在市域治理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收集有关各类社会治理矛盾的数据,对不同的社会矛盾进行归类整理,通过数据积累与分析能够科学判断社会矛盾发生的概率,对可能发生的社会风险问题,政府可以提前进行适当干预,把社会治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比如禁毒教育,通过吸毒人数统计与分析,制定及时的教育干预,降低毒品犯罪率。对同类社会治理问题通过数据信息结合时间序列预测法,预测社会治理发展趋势,提前准备应对社会治理危机。

(二)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

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城市,从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效能出发,必然要求株洲政府能够为市域治理中的城市与乡村提供无差别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把城市、乡村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在市域范围内实现社会治理信息的自由流动,政府为市域内乡村居民提供社会治理服务,以村为单位建立微信群,及时发布社保、医保、治安、就业、教育等公共服务信息,消除市域范围内的城乡信息“鸿沟”。另外,乡村社会治理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共享利用,重新构建治理机制,从数字化平台建设、数字化数据管理、数字化应用效果设计一套层次分明、结构完整的乡村治理数字化效能评价指标体系[4]。在以县、区政务网站为基础上构建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对乡村治理数字化纳入政府考核,以乡镇为单位考核数字化治理水平,让村民不出门就能办理各类政府业务。

(三)设置治理效能量化考核标准

社区治理效能的高低,通过量化指标才能更好比较评价以及方便改进提高。为了提高市域社区治理效能,根据市域社会治理的特点,制定出科学、规范、易操作的治理效能标准,同时,结合目标管理的要求,对社区治理目标分为基础级治理目标、提高级治理目标、卓越级治理目标,建立三级治理目标治理体系。

根据社区治理内容分类制定考核标准,社区治理内容包括:社区党建、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社区综合治理、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社区物业管理监督、社区环境与文化建设、社区数字化建设、社区突发事件、社区参与等,根据社区治理内容进行详细考核,分为月考核、半年考核、年度考核三类,将考核结果在市域范围内进行公示,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组织和个人进行奖罚,另外,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考核,并占有一定比例的权值。

(四)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群众满意度测评机制

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到群众满意度测评。群众满意度测评应该是市域社会治理过程中必要环节,政府需要建立政府与群众之间有关社会治理满意度测评的制度性沟通机制。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公众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价是群众参与市域治理的有效方式,第三方评价是独立于政府的,能够保障社会治理评价的客观性,具有更强的公信力。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是专门从事公私组织评价的机构,能够为政府评价提供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专业化测评技术,能够保障市域治理群众测评的科学性,第三方机构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更加能够获得社会与群众的认可。

建立数字测评系统,数字时代利用数字技术建立数字测评系统,开发面向市域社会治理群众满意度测评系统,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在政务服务平台上参与社会治理满意度测评,政法部门要主动向群众推荐使用测评系统,数字测评系统与社会治理主管机构要分离,即社会治理机构与数字测评机构不存在直接的层级隶属关系,搭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数字化平台,能够帮助政府获取客观、真实的社会治理信息,从而构建良性的政府与群众互动关系。

(五)打造韧性社区,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社会制度变迁,科学技术快速迭代更新,社会风险日益增大,影响社会稳定的不良因素增多,社会治理面临更多不确定、威胁性、挑战性因素,德国社会学家贝克认为,中国社会因社会变迁进入风险社会[5]。社会风险增多,引发更多社会治理问题,基层社会治理难题日益增多,国家社会治理向基层社区下沉,社区治理,也被称为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建成城乡科学稳定的社区治理体制,提高社区治理的精准性。党和政府将社会治理的重心放在社区,社区的治理效能直接决定了整个社会的治理效能,打造韧性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

韧性社区以社区共同行动为基础,能够链接内外资源、有效抵御灾害风险,并从有害影响中恢复、再生和保持可持续发展。韧性社区强调通过社区集体协同行动,化解社区治理风险,解决社区社会治理难题,社区突发事件考验社区治理协调能力。韧性社区建设关键在于提升社区的韧性能力,韧性能力是社区风险治理中稳定性、抗逆性和能动性的功能集合。稳定性是韧性的基本功能,抗逆性是韧性的核心功能,能动性是韧性的内在功能[6]。

打造韧性社区是提升社区治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之一,社区在现代社会治理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治理功能,社区距离群众最近,服务群众最便捷,能够及时抓住社会问题的最新动态,能够有效化解基层矛盾,因而,要重视韧性社区的数字治理能力,提高社区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猜你喜欢

株洲市市域乡贤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株洲市白石港河道治理探析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株洲市:建章立制,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创新生活多姿彩——记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学生刘泽鹏
南安乡贤再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