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茶健康功能作用研究进展
2022-11-25王东旭
王东旭
(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江苏镇江 212100)
花茶又名香片,主要以绿茶作为茶坯、配以能够吐香的鲜花作为原料, 采用窨制工艺制作而成的茶叶。花茶生产历史悠久,至少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中国花茶主产自广西、福建、云南、四川和重庆等地区。2018 年中国茉莉花产量为11.08 吨,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类再加工茶,花茶长年远销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等国家,并在当地市场享有良好声誉。 过去二十年里人们对花茶的化学成分和健康功能进行了广泛研究, 试图揭示花茶健康功能背后的科学原理。 科学界和大众媒体逐步开始关注花茶的有益特性, 如饮用花茶与抗氧化、抗癌、降血糖、降血脂、免疫调节和神经调节等作用相关。 文章对主要花茶相关的健康功能作用及花茶今后的研究与开发方向进行了综述与讨论。
1 花茶的分类
花茶是中国独特的一类再加工茶, 目前花茶主要包括茉莉花茶、珠兰花茶、桂花花茶、玫瑰花茶和金银花茶等。 其中茉莉花茶主要集中在广西横县、福建福州、四川犍为及云南元江等地。 珠兰花茶主要集中在安徽黄山、江苏扬州等地。 桂花花茶主要集中在广西桂林、湖北咸宁、四川成都、重庆等地。 玫瑰花茶主要集中在广东和福建等地。 金银花茶主要集中在湖南隆回和四川广元等地。
2 花茶的化学成分
花茶的化学成分不仅包括茶坯中的多酚、咖啡因和氨基酸等化合物, 同时还包括不同鲜花来源中的糖甙类、黄酮类、内酯类、香豆素类、槲皮素类、甾类、萜类等化合物。 有关茉莉花的化学研究发现, 茉莉花主要功能成分包括挥发油类、 脂肪酸,糖苷类、萜类、木脂素以及生物碱等近百种化合物[1]。 珠兰花主要包括挥发油类、脂肪酸、甾醇、香豆素类以及木脂素等近百种化合物[2]。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技术分析进一步发现,珠兰花主要特征性成分为β-芳樟醇、乙酸苯甲酯、吲哚、丁香酚、α-法呢烯、茉莉酮酸甲酯、咖啡碱、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和亚麻酸乙酯等化合物[3]。 对桂花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桂花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尼克酰胺、D-阿洛醇、5-羟甲基-2-呋喃甲醛、乙酰氧基齐墩果酸、苯甲酸、对羟基桂皮酸、丁香脂素、3,4-二羟基苯乙酮、对羟基苯乙酸乙酯、咖啡酸、贝母兰宁、对羟基苯乙酸等化合物[4]。 玫瑰花中化学成分也很多,据报道高达百余种, 主要生物活性成分有挥发油类、 黄酮类、多糖、酚酸类等化合物,其中特征性的成分有丁香油酚、β-香茅醇、香茅醇及其甲酸酯、芳樟醇及其甲酸酯、牻牛儿醇及其乙酸酯、橙花醇、反式-β-罗勒烯、牛儿基丙酮、烷酮类、烷醛类等[5-6]。 金银花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为黄酮类、有机酸类、挥发油类、环烯醚萜类、豆甾醇、苯丙氨酸、胡萝卜苷等,其中特征性的成分有木犀草苷、木樨草素、苜蓿苷、芳樟醇和棕榈酸、7-表马钱素、8-表马钱素、裂环马钱酸、裂环氧化马钱素等[7]。 因此相对于绿茶, 花茶中的鲜花原料提供了大量绿茶中不含有或者含量相对较低的其他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主要为一些挥发油类、脂肪酸类、环烯醚萜类等,这种拼配不仅产生了特殊的香气和色泽, 同时也增加了活性成分的种类, 有利于扩大绿茶的健康功能作用谱。
3 花茶的健康功能作用
3.1 抗氧化作用
马慧等[8]通过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法及铁还原氧化能力(FRAP)法试验研究发现,茉莉花茶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优于红茶。 丛涛等[9]研究发现,向生长期大鼠饲料中添加6%茉莉花茶喂养大鼠30 d 后, 生长期大鼠血清和肝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 金亮等[10]研究发现,桂花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陈文等[11]对束缚应激小鼠抗氧化能力的研究发现,连续灌胃玫瑰花茶6 周后,束缚应激小鼠因悬挂实验引起的肝脏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原型谷胱苷肽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0%。古海妮萨·麦合木提等[12]利用采用Mn2+-H2O2-EBT 法测试发现,金银花茶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珠兰花茶是否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同时桂花花茶和金银花茶是否具有体内抗氧化活性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3.2 抗癌作用
关于花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 但其含有的多糖类、黄酮类等成分普遍具有抗肿瘤活性。 陈梅春等[13]的MTT 法结果显示,茉莉花茶的水浸出物抑制肝癌细胞 HepG2 增殖的 IC50为377.46 ~435.95 μg/mL, 抑 制 胃 癌 细 胞 细 胞BGC823 的 IC50为 24.85~57.57 μg/mL。 其他花茶的抗癌作用,暂未见报道。 绿茶对多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其主效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14],花茶主要以绿茶作茶坯,可初步认为花茶同样具有抗癌作用。
3.3 降血糖作用
曾文治等[15]研究发现,茉莉花茶具有体外抑制α-淀粉酶活性的作用。 黄建锋等[16]利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高血糖模型发现, 大鼠灌胃茉莉花茶茶汤连续30 d 后,高血糖大鼠的血糖水平呈现剂量依赖性下降。 曹乃锋等[17]对几种不同品种的桂花提取成分进行葡萄糖苷酶抑制研究, 结果表明提取成分均对α-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王强等[18]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可降低蔗糖性高血糖小鼠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水平。此外,绿茶被广泛报道具有降血糖作用, 其主效成分为多酚类化合物[19]。 花茶主要以绿茶作茶坯,也可初步判定花茶同样具有降血糖作用。 后续研究可在体内外模型上比较绿茶和多种花茶的降血糖效果差异, 以进一步明确花茶在降血糖方向上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3.4 降血脂作用
TANG 等[20]研究发现茉莉花茶中提取的水溶性多糖具有保护胰岛细胞的能力。MENEZES 等[21]利用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评估了茉莉花水醇提取物的降糖和降脂的效果,研究结果发现,茉莉花水醇提取物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的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抑制ATP 敏感性K+通道。 岳淑梅等[22]利用高脂动物模型评价了从桂花中分离出三萜类成分的降血脂作用,研究发现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桂花三萜类成分给药组血清中胆固醇、 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降低。 朱琪等[23]利用高脂饲料诱导的小鼠高血脂模型进行了金银花水提取总黄酮降血脂作用的评估,研究发现与模型组相比,金银花水提取总黄酮能显著降低高血糖小鼠血浆甘油三酯和血浆胆固醇水平, 其机制与上调模型小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底物1、低密度脂蛋白受体、载脂蛋白1、 脂肪酸合成酶和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 等的转录表达水平有关。 上述研究进展表明,茉莉花、桂花和金银花中含有的多糖类、三萜类和黄酮类物质具有降血脂作用, 这些活性物质极有可能与绿茶中的多酚类物质在降血脂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3.5 免疫调节作用
王密等[24]利用脾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与中性粒细胞吞噬实验测试茉莉花茶浸出液的免疫调节效应, 结果发现茉莉花茶浸出液能明显提高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具有一定的免疫促进效应。周秀萍等[25]发现金银花水煎剂灌胃大鼠2 周后,显著提高巨噬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 增强机体的淋巴细胞转化率以及增强Th1 细胞分泌白介素-2、干扰素-γ、肿瘤坏死因子-α。胡成穆等[26]评估了金银花总黄酮对卡介苗联合脂多糖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有益作用, 结果发现金银花总黄酮能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肝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NF-κβ 和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转录表达水平。 此外,李斐等[27]以卵清蛋白致敏小鼠为免疫反应模型, 评价了金银花水提物的免疫调节作用, 结果发现金银花水提物可缓解过敏小鼠小肠绒毛炎症, 减轻肥大细胞聚集和脱颗粒,提高固有层完整肥大细胞比率,减轻过敏小鼠肠道组胺释放, 降低过敏小鼠体内白介素-4、卵清蛋白特异性IgE 水平及白介素-4/干扰素-γ 比值,抑制外周淋巴组织单个核细胞中白介素-12 的转录表达水平。侯会娜等[28]利用体外细胞模型评价了金银花提取物对小鼠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对刀豆蛋白A 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CD25、CD69 和CD71 表达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金银花提取物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 此外王妍等[29]研究证实, 金银花煎液具有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提高脾细胞溶血空斑数目和T 细胞转化率的免疫调节作用。
3.6 神经调节作用
刘珺等[30]利用茉莉花茶香气处理抑郁模型小鼠8 d 后, 发现茉莉花茶具有一定的激活神经递质的作用。 该团队另一项研究利用抑郁模型小鼠进一步评价了茉莉花茶的神经调节作用, 结果证实抑郁模型小鼠灌胃茉莉花茶后能明显缩短小鼠悬尾和强迫游泳试验的不动时间, 并可明显提高全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含量[31]。 最近,ZHANG 等[32]证实茉莉花茶可通过调节肠脑轴减轻大鼠慢性不可预知轻度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 赵孟等[33]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结合孤养方法构建SD 大鼠抑郁模型,研究证实金银花木樨草苷可逆转并改善慢性应激引起的抑郁样行为,其可能的机制是上调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并增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李金枝等[34]通过一项玫瑰花茶对产后抑郁的临床干预作用研究发现, 玫瑰花茶能够降低产后抑郁患者的爱丁堡产后抑郁症量表(EPDS)评分,并不同程度减轻相关症状。上述研究进展提示,茉莉花茶和玫瑰花茶具有神经调节作用。 绿茶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氨酸对花茶神经调节的贡献有多少,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确认。 但金银花木樨草苷所证实的神经调节作用, 也说明花茶中含有其他的具有神经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 这类活性物质也有待于进一步挖掘, 尤其是其他糖甙类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化合物。
4 展望
古有“上品饮茶,极品饮花”之说,可见花茶在中国历史上享有极高的盛喻。 花茶因其所选用的鲜花富含糖甙类、黄酮类、内酯类、香豆素类、槲皮素、甾类、萜类等活性化合物,相对于绿茶含有更加全面的活性成分。 同时, 花茶因其香气鲜灵浓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但相对于绿茶,花茶的健康功能作用研究非常有限, 这是亟待研究的一个方向, 尤其是利用体外体内模型评估不同代表性花茶与绿茶健康功能作用的异同, 这将有助于花茶的高值化利用与开发。 花茶在其他方向上的健康功能研究也很有意义, 这将有助于扩大花茶的应用范围。此外,基于健康功能导向的花茶开发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蝶豆花、枇杷花、线叶金雀花、杜仲雄花、茶树花等资源在花茶开发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