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秋登高乐趣多

2022-11-25缪士毅

养生月刊 2022年8期
关键词:香甜

缪士毅

“九日天气晴,登高无秋云。”时入金秋,天高云淡,秋风送爽,正是登高强体的好时节。此时了解与登高有关的文化,更添雅趣。

说登高典故 据《晋书·孟嘉传》记载,东晋时荆州刺史、征西大将军桓温,在重阳节率幕僚到荆州龙山登高,一阵山风乱起,吹落了参军孟嘉的帽子,他却浑然不知。桓温觉得好笑,暗地里嘱咐左右,且不要告诉孟嘉,并命文学家孙盛趁孟嘉上厕所的时候,把帽子拿到孟嘉的座位上,并写一篇文赋来调侃他。孟嘉看后,以优美的文章回敬。从此,孟嘉的落帽处,被称为“落帽台”,成为历代重阳登高的胜地。

知晓“谢公屐”晋末诗人谢灵运一生寄情于山水,登高赏景,怡然自得,被誉为山水诗派的鼻祖。谢氏为了登高,还专门制作了一种登山的木屐,前后装有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徒步山路,人称“谢公屐”。

吟登高诗篇 秋高气爽,登高环顾,自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唐代诗人李白在58 岁那年的重阳节,还登上了巫山,并写下了“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的诗句。杜甫晚年虽遭疾病缠身,但登高的兴致依旧,正如他在《九日》诗中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刘长卿的“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将登高一览美好山川的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刘禹锡的《九日登高》诗:“世路山河险,君门烟雾深。年年上高处,未省不伤心。”诗人以登高为题,寄情于节俗活动。边塞诗人岑参在戎马倥偬中,仍不忘登高,他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写道:“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登高觉名山 秋来登高,身临高处,可尽情观赏山川风光。登泰山,可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情趣;登黄山,可尽享“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之妙;登雁荡山,奇峰、怪石、飞瀑、深谷、幽洞令人流连忘返;登嵩山远眺,群峰参差纵横,河川之胜尽收眼底;登峨眉山观赏云海和日出,极富奇趣;登庐山,可体味“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非凡意境。此外,山西恒山、陕西华山、福建太姥山、湖北武当山等名山也是登高赏景的好去处。

登高品名糕“糕”和“高”谐音,登高之时,品味糕点,寓步步高升、前途光明之意,正合古人“百事皆高”。我国有不少名糕,如浙江重阳栗糕色泽酱黄,糕糯栗香,味甜松软;北京豆渣儿糕分五层,白、黄、褐各色分明,质地软糯细润,香甜可口;安徽巢湖一品玉带糕做工精细,形状美观,黄色的核桃像黄金,绿色的青梅似翡翠,莲子、橘饼如珍珠玛瑙,足令人一品为快;成都蒸蒸糕色白疏松,软绵滋糯,香甜适口;江苏盐城阜宁大糕具有色白、片薄、滋润、细软等特点,食之别有风味;广州马蹄糕色茶黄,呈半透明,可折而不裂,撅而不断,软、滑、爽、韧兼备,味极香甜;贵州安顺冲冲糕呈橘黄色,初入口有绵、软、黏、韧的口感,继而浓香四溢,接着便融化无遗,余味无穷;江苏南通嵌桃麻糕色泽棕黄,入口香甜松酥,有浓郁的芝麻香味,是馈赠招待客人的佳品;广西南宁白糖沙糕,以糯米、白糖、猪花油等制成,味美爽口;天津耳朵眼炸糕外皮酥脆,内里软糯,馅心细腻甜香,吊人胃口;江西贵溪灯芯糕主要用糯米、麻油、白糖为原料,配以肉桂、丁香、当归等辅料制成,风味别致。

猜你喜欢

香甜
睡了一个香甜觉
绮梦
香甜的梦
花饽饽蒸出的“香甜”日子
煮玉米更香甜的方法
香甜的萝卜粥
最香甜的蜂蜜
吐鲁番,漫过香甜的长风(散文诗 外一章)
拥有香甜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