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思考

2022-11-25张惠东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上车规则法治

张惠东

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但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相关的道德法治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在生活与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所以教师就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保证学生在学习中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及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作为约束每个公民个体行为的有关制度,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很多的规则,这些规则是学生进行学习与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是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交往所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遵守规则是社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部分小学生由于受到家庭环境影响以及父母长辈的过分溺爱,规则意识淡薄,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从而对自身的生活和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在小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规则意识的养成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这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道德与法治理论基础知识,并据此对自身的各种行为进行规范、约束,进而内化为规则意识。教师需要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内容展开深入研究,完善学科教学方式方法,有效加强学生对规则的认知,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养成。

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策略

(一)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要想保证学生逐渐养成规则意识,首先就需要保证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做到在内心对规则产生敬畏,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为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引导,让学生能懂得在现实生活中参与任何形式的社会活动,都存在规则对人们行为的约束,只有规则的约束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有序,保障每一个人的自由与权利。遵守规则是遵守法律的基础,规则作为人们行事的底线,违反规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同时还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只有懂得规则的重要性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以及智力还未得到完全发育,这就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策略,让道德与法治教学能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现状,保证规则意识教育能深入人心,为学生将来的生活学习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出自身的重要作用。[2]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我和大自然》这一章节时,教师为了使学生能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就可以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郊游活动,在郊游中通常会乘车出行,在上车过程中,组织学生排队上车从而保持良好的乘车秩序,这样一方面可以保证教师能对学生的人数进行准确清点,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上车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假如在乘车过程中不遵守秩序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会不会导致上车所需时间的增加,严重的会出现学生摔倒甚至踩踏问题,从而造成可能的身体伤害?教师可以进一步组织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应该选择哪种上车方式,学生自然会选择排队上车。学生意识到排队上车在实际的生活中就是一种规则,只有在规则的指引下学生才能实现有序上车。通过将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可以有效降低学生对规则的理解难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着重要帮助,有效推动了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二)使学生了解规则,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规则对小学生来说普遍比较陌生,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使学生能逐渐加深对规则的了解,逐渐提高对规则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助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故事展开可以轻松导入课程教学。

例如,教学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班级生活有规则》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列宁守纪的故事》,列宁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领袖,获得了无数人的敬佩,在一次理发中,理发店中有很多士兵,士兵出于对领袖的尊敬纷纷起身让列宁上前先理发,同时理发师也热情邀请列宁先理发,但是列宁同志说“感谢同志们,我也是来理发的,我要自觉排队”然后自觉做到从最后位置进行排队。教学中通过故事内容的展开、故事情节的演绎,使学生能加深对规则的理解,这对学生规则意识养成有着重要作用。

(三)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对规则的内化

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设计,从而有效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及体验性,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切身的体验逐渐加深对规则的理解,从而有效促进规则意识的形成。[3]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生活中离不开规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过马路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由小组不同成员扮演交通指示灯以及路人,为了有效保证教学情境的仿真性,教师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纸片代替交通指示灯,然后进行小组互动。教师在学生的互动过程中要对场景中的不正确行为进行指正,并对相应的规则进行说明,借助仿真的互动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专注度,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将良好规则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实践活动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对学生体悟以及感受规则的存在也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手拉手,交朋友》一课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两人三组的游戏实践活动,为了保证学生能体会到规则的重要性,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进行相关游戏规则的讲解,要求学生三人一组进行比赛,在比赛过程中学生须在听到指令后一同出发,同时对于抢跑以及违反游戏规则的学生进行“加时”处罚,最后看哪一组学生到达终点时用时最短。通过游戏规则使学生能逐渐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同时各小组在游戏中为了取得胜利需要进行组内合作,需要根据口令同时迈步,这样才有可能取得好的比赛成绩。[4]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口令引导也是规则的一种,只有小组学生共同遵守才能取得游戏的胜利,从而在游戏中渗透了规则教育,有效加深了学生对规则的理解,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养成,有助于学生能逐渐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未来的合格公民。

猜你喜欢

上车规则法治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A Study of Code-Switching in the Series Films of Rush Hour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让规则不规则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防晕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