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2022-11-25顾培兰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9期
关键词:中华历史传统

顾培兰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引入到历史课堂中,有效缓解学生初次接受历史学科的不适应感。教师要想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目标筛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选择更加符合教学需求的项目内容,将其与教学计划相融合,设计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历史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华文化,推动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提高历史素养。

一、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在现阶段的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树立学生的民族情怀,学会从情感、态度和观念上理解和认识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拓宽知识面。应该强调的是,民族情感应该得到家庭情感的滋润,只有将传统文化融入历史教学,学生才能理解家庭情感的意义。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的精神支撑。在学习历史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学会谦虚、关爱、进取和开拓等,这些都是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中华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精神支柱,教师通过讲授历史可以抚慰学生躁动的心灵,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提升文化自信,促进身心、品德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制订合理的历史教学目标,深入研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助力学生建立民族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文化和思想素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要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史料,根据学生的发展过程调整教学方向和策略。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其一是通过挖掘教材内容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深剖教材内容的方式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帮助学生在掌握历史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有着很大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统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百家争鸣局面》的相关内容时,学生需要了解百家争鸣的含义,能对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才能较好地学习其中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历史上有名的‘孔圣人’是属于什么学派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学生能较好地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调整,更好地跟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了解相应的传统文化内容。当学生能回答出“儒家学派”之后,教师进一步提问:“除了儒家学派,你们还知道哪些学派吗?”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每一位学生都能给出不同的答案,教师鼓励他们进行讨论,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学习,从而能在对方的讲解中了解到其他学派的主要思想,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帮助。在学生讨论完相关内容之后,教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能够较好地感受思想文化产生的背景,然后教师再拓展深度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那时候的社会出现这样的局面呢?”接着,教师便可以继续向学生深入讲解本课时的内容,带领学生逐步学习百家争鸣的含义,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了解不同学派的主要思想,从而帮助他们更为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讲讲自己最为喜欢的学派,并简单地讲述自己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探究相关史实,这对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其二是通过创建体验活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很难在课堂上为学生悉数呈现教学内容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历史课堂的教学时间,为学生组织具有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将自主选择权交由学生,引导他们以兴趣小组的形式,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创新活动。

例如,临近中秋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平日里收集的废品充分利用,进行再创作,以兴趣小组的形式自由创作大家喜欢的月饼图案,并在图案旁边作诗、题词;引导学生以月亮为主题进行自主创作,引导学生提前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节日气氛和节日礼仪文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到学校的图书馆或在互联网上查找与中秋节由来等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不仅在历史课堂上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也为学生增加更多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机会和环境。其次,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节气和节假日等,根据我国传统习俗手工制作与这些节日相关的文创作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的传统文明、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以及他们热爱生活、辛苦劳作等高尚情操和品德,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传统文化以及当代生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其三是通过加深课文理解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历史和文化本就是无法割裂的,历史教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提问或者创设任务的方式,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传统文化元素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发地进行思考。例如,端午节时学生可能知道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但有不少学生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而当学生对为什么产生兴趣的时候,就会自发进行思考,教师也可以借机加以讲解。学生在进行自主思考之后,已经对问题有了一定的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再进行讲解,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解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时,教师在最开始的时候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江南是水乡,但是大家知道江南作为水乡,和南北朝、隋朝的哪件事情有着重大的关联吗?”学生知道江南,但却不一定知道隋朝时期隋炀帝开凿人工运河的事情,而当学生表示不知道的时候,这也证明学生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被激发。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再次对学生提出问题:“那大家觉得以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是如何能够开辟一条河道的?”别说是在古代,即便是在科技高度发展的现代,开辟一条河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这正是教师想要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可以借此帮助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对传统文化展开更深入的了解。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相互配合,借此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将更有利于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开展历史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历史内容,更容易让学生在内心充满文化自豪感和爱国之情,从而提升学生道德修养,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猜你喜欢

中华历史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