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在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进展△

2022-11-25袁康正廖清池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22年1期
关键词:造影剂内皮抗凝

袁康正,王 健,廖清池

(1.扬州大学医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2.苏北人民医院心内科,江苏扬州 225000)

提要: 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血管造影可用作左心耳封堵术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的影像学方法,与传统的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相比,心脏CT 血管造影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有助于术者选择封堵器尺寸、锚定点并规划导管路线;同时心脏CT 血管造影对血栓、残余漏的检测更为灵敏,有助于维持左心耳封堵术后长期的疗效。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目前针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预防脑卒中的主要治疗方案是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nt,OAC),而相当数量的患者因为对OAC 有绝对及相对的禁忌症,无法长期OAC。NVAF 患者90%的栓子来源于左心耳(left atrial appendage,LAA),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LAAC)作为抗凝禁忌患者的替代治疗,减少了抗凝药带来的出血事件。近年来,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ardiac 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ic,CCTA)在LAAC 中的相关应用日益增加,本文将对心脏CCTA 在LAAC 的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中的应用进展简要综述。

1 术前评估

1.1 评估患者左心耳形态及解剖位置关系

LAAC 术前通常借助影像学方法了解患者LAA 的详细信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其局限性有:(1)患者需要在禁食及全身麻醉的状态下配合完成,在这一状态下,患者体液容量降低,因此TEE 趋于患者低估LAA 的内径等参数;(2)TEE 为侵入操作,有食管损伤出血甚至喉头痉挛等严重的并发症风险[1],部分患者难以配合或拒绝检查。而CCTA 为无创操作,患者不适感较轻,配合度更好。行CCTA 检查时,患者保持平常的体液容量,结合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一次RR 间期内30%~60%对应的相位中获得LAA 的形态、毗邻解剖关系、开口形状等图像[2]。CCTA 下,LAA 形态分为4 类:鸡翅膀型、风向袋型、花椰菜型和仙人掌型;LAA 与左上肺静脉的解剖关系分为3 类:高型、中型和低型;LAA 开口分为5 类:卵圆形、足形、三角形、水滴形和圆形[3]。研究报告指出LAA 心内膜表面结构复杂的梳状肌之间的缝隙是血栓形成的潜在区域[4],通过CCTA 对LAA 的精细成像,可以筛选出容易产生血栓的患者,这部分患者行LAAC 有更大收益。LAAC 术前通常行TEE 以排除左心房及LAA 内血栓,根据现有资料,CCTA 检查探测左心房和LAA 内血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TEE[5],因此TEE 仍是LAAC 术前排除血栓的“金标准”。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除了需要评估LAA形态等参数以确定封堵器尺寸,还需要充分考虑LAA 解剖位置关系,以免封堵器植入后压迫周围组织,例如当LAA 靠近左上肺静脉时,封堵器扩张会对其造成显著压迫,引起相关并发症[3],相比TEE,CCTA 的三维成像特点决定了其对LAA 周围解剖结构有更好的呈现,利用这一点,术者在术前可以充分规划,选择更合理的位置,从而有效避免封堵器压迫周围组织。

1.2 选择封堵器尺寸及设计导管路线

精准的预测封堵器尺寸及规划导管路线,可以减少术中封堵器更换次数,减少造影剂使用及辐射剂量,加快手术进程。目前所使用的LAA 封堵器如Watchman、Amplatzer、ACP 或LAmbre 等横截面均为圆形,而根据已有数据,大部分患者的LAA 开口为卵圆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因此在封堵器植入过程中,患者的LAA 开口会发生形变,与此同时,其最大内径、面积等均会发生变化,以LAA 口最大内径作为封堵器尺寸参考标准并不十分精确,对术者操作经验有较高要求。在Chow 等[6]对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的临床试验研究中,基于2DTEE 测量左心耳口最大内径,最终只有57%的测量结果与实际植入的封堵器相吻合;而在Rajwani 等[7]进行的一项单中心试验中,这一数据仅为42.1%。Binder 等[8]通过CCTA测得患者LAA 口周长,并计算出患者LAA 的平均内径,试验证明在此方法下预测封堵器尺寸具有较高准确性,Wang 等[3]的试验也证实了同样的观点。除此以外,多项研究也证实,基于术前CCTA 评估预测的封堵器尺寸与术中实际使用的尺寸具有高相关性[6,7,9-11]。除了对封堵器尺寸的精准预测,Wang 等[12]使用CCTA 在Watchman 封堵器植入前对设备尺寸、导管选择和C 臂展开角度等进行详尽评估,并规划了导管的路线,结果53 例患者植入成功率100%,平均使用封堵器1.245 枚,较Protect AF 试验[13]中植入成功率为82%,平均每次植入需要1.8 个封堵器的结果有显著优势。术前的详细规划减少了2D-TEE 操作下对术者经验的依赖,使得LAAC 学习曲线更加平滑。研究资料显示,结合CCTA 术前评估相较单纯应用2D-TEE,手术时长、术中辐射剂量、造影剂使用量等均显著减少,进一步提升了LAAC 的安全性[6]。

另有研究人员利用CCTA 三维重建患者的LAA,再通过3D 打印技术制作同比例模型。模型可以呈现出更多解剖细节,使术者对结构复杂的LAA 有更直观的认识。利用模型术前模拟LAAC,可预先评估手术难度以便术中及时调整[14],能更精准地确定封堵器尺寸、定位封堵器着陆点,同时也有利于确定导管路线、指导房间隔穿刺等,研究资料显示,利用3D 打印技术进行术前评估的患者残余漏发生率低,且手术时长、辐射剂量及术中造影剂使用量均显著减少[15]。目前3D 打印在LAAC 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其技术标准化、附加效益及成本效益等还有待更多的临床试验来完善补充[16]。

1.3 预测残余漏

有研究者发现,在封堵器尺寸合适的情况下,LAA 偏心率及不规则性和术后发生残余漏相关,在Rajwani 等[17]的试验中,通过术前CCTA 量化了31 例患者LAA 的偏心率及不规则指数,分析结果示偏心率指数为0.15 时,可预测残余漏,灵敏度为85%,特异性为59%;不规则性指数为0.05 时,可预测显著残余漏(≥3 mm),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6%。偏心率指数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AVI)等手术中预测瓣周泄漏已有一定经验[18];而基于CCTA 量化的不规则指数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在面对不规则指数高的LAA 时,术者需要更加谨慎,Rajwani 等[17]认为选择更大尺寸的封堵器或是应用开口闭合封堵器(例如Amplatzer 封堵器)更为合理。此外,CCTA 显示的封堵器着陆区直径过大,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下等与也残余漏的发生相关[19]。

2 术后随访

2.1 残余漏检测

目前检测封堵器周围泄漏(peri-device leak,PDL)首选的方法是TEE[20],根据其测得的残余漏大小,分为轻度(<3 mm)、中度(3~5 mm)和重度(≥5 mm),根据Watchman封堵器的PASS 标准中的一项,封堵器释放前需要达到PDL<5 mm,因此轻中度的PDL理论上无需特殊处理。CCTA具有优越的空间分辨率和3D 成像的特点,在LAAC 术后随访中的使用逐渐增加。一般利用CCTA 定量测定LAAC术后患者的LAA 动脉期线性衰减系数,数值小于100 Hu为LAA完全封闭,反之则为LAA开放[21]。一些研究者发现,与动脉期图像相比,静脉期采集能够改善LAA 造影剂的填充,识别率更高[22]。在LAA 开放的基础上进一步可细分为封堵器周围泄漏与跨纤维泄漏:在封堵器的周围检测到造影剂的存在提示PDL,封堵器周围未检测到造影剂则为跨纤维泄漏。Qamar 等[21]使用CCTA 检测102 例LAAC术后患者动脉期的LAA,LAA 开放者的线性衰减系数中值为388 Hu(总体范围133~670),所有数值均>100 Hu;完全封闭的LAA 线性衰减系数中值为57 Hu(总体范围16~89),且所有数值均<100 Hu(P=0.001),证实了上述分类方法。另一种方法是通过CCTA 测量LAA 与左心房(left atrial,LA)内衰减系数之比来确定封堵器封闭状态,LAA:LA比值<0.25为完全封闭,>0.35为LAA开放,0.25~0.35 之间则需要进一步寻找造影剂泄漏的直接证据来确定[21]。Homsi 等[23]对LAA:LA 衰减比率做出相关研究,也验证了上述方法。与TEE 相比,CCTA 对封堵器残余漏的检测更加敏感,检出率在47%~69%[19,24-25],同时能检出TEE 无法识别的小于1 mm 的PDL[21]。CCTA 对残余漏的发生机制有进一步的描述,如(1)跨纤维泄漏,通过TEE无法识别,多发生在Watchman 封堵器,研究者认为其与Watchman 封堵器的内皮化延迟有关[26];(2)ACP/Amulet 封堵器叶片对位不佳,造影剂通过着陆区畸形的叶片边缘扩散造成残余漏[27];(3)封堵器压缩率不足引起残余漏,Watchman 封堵器以8%~20%压缩率为标准,ACP/Amulet封堵器则要求在LAA 开口最大内径上增加3~5 mm。相关研究发现,使用Watchman、ACP/Amulet 封堵器的患者,LAA 完全封闭组的平均封堵器压缩率高于LAA 开放组,证明较高的封堵器压缩率能一定程度减少残余漏的发生[21]。

2.2 封堵器相关血栓及内皮化延迟检测

封堵器相关血栓(device-related thrombus,DRT)是LAAC 术后并发症之一,有进一步引起血栓栓塞的风险,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是目前针对DRT 的有效方法[28]。在TEE上,DRT呈现为附着在封堵器上的一个回声致密体。结合目前的研究资料,TEE 时间分辨率高,检测血栓经验丰富,是检测DRT 的“金标准”[20],与TEE 相比,CCTA 成像的空间分辨率更高,检测血栓灵敏度也更高,DRT 在CCTA 上具体呈现为封堵器心房侧的充盈缺损,多位于LAA 开口的前上侧,多为层状,少数表现为风险更高的块状。另外Korsholm 等[29]通过CCTA 分析封堵器上存在的低衰减增厚(hypoattenuated thickening,HAT)现象,并将其分为低等级和高等级,高等级HAT 近似DRT,低等级HAT 在TEE 上无法识别,与血栓栓塞事件无关,且随时间自行分解,其可能代表血栓形成早期的临时血小板聚集和纤维蛋白沉积[30]。目前针对低等级HAT 的策略是无临床事件,无特殊处理,待其自行消退[19]。Korsholm 等[29]在随访中还观察到由高等级HAT 向低等级HAT 转化的病例,对于高等级HAT 的临床意义,最佳抗凝策略,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根据Cochet 等[19]的试验结果,患者基线特征或封堵器植入标准与DRT 的发生无明显关联,这可能与DRT 发生率低,试验样本量少有关。大部分DRT在随访中发现,因此LAAC 术后定期随访对于预防血栓栓塞,维持LAAC 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

封堵器内皮化延迟,指封堵器植入45 d,内皮细胞尚未完全覆盖封堵器表面,多见于Watchman 封堵器。CCTA显示的跨纤维泄漏即提示封堵器未完全内皮化,内皮化不全时血液易积于封堵器表面,从而引起DRT。借助CCTA可以检测封堵器内皮化程度,Sivasambu 等[26]发现在其研究的46 例患者中,45 d 随访有10 例(21.8%)显示跨纤维泄漏,相当一部分患者发生了封堵器内皮化延迟。一般情况下,LAAC 术后抗凝45 d,TEE 未提示大于5 mm 的PDL则应停止OAC,改用单或双抗血小板治疗;当封堵器内皮化延迟时,理论上应延长OAC 使用。但延长抗凝时间是否能降低DRT 以及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针对例如封堵器内皮化延迟等的DRT 高风险的患者,应制定个性化的抗凝方案以改善其预后[26]。另外通过CCTA 观察到层状DRT 厚度小于1 mm 时提示封堵器已发生内皮化,不应继续使用OAC 治疗。

3 总结

利用CCTA 行LAAC 术前评估,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一定程度上预测残余漏的发生。结合3D 打印技术的使用,能真实模拟手术过程。在术后随访中,CCTA对封堵器残余漏、封堵器相关血栓的检测更敏感,同时能发现TEE 无法识别的封堵器内皮化延迟,是一种可以用于替代术后TEE 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猜你喜欢

造影剂内皮抗凝
内皮祖细胞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人工肝治疗的抗凝剂应用进展及选择策略
术前血清miR-221-3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与早期宫颈鳞癌发生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集束化抗凝管理模式对机械瓣膜置换术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基于“内皮损伤学说”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策略
心脏瓣膜术后,抗凝药物这么吃才安全!
勒布朗的遗产
“造影剂肾病”能预防吗
哪些食物会影响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