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25杨海艳

花卉 2022年18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绿化

杨海艳

(汉中市南郑区江南广场管理处,陕西 汉中 723100)

0 引言

园林绿化工程不仅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发展和建设的关键内容,园林绿化工程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而且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是大势所趋和发展必然,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也将成为现代城市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1 园林绿化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绿化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而且也是整合和优化工程资源的方法。工程项目管理活动开展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工程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合理、科学的项目管理活动,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效果,进而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和建设,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人文品质,而且也能够为城市居民创造风景秀丽的休闲娱乐场所,促进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效果会直接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效率,因此加强园林绿化现场施工项目管理,对推动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项目管理意识薄弱

在项目设计上,很多城市存在着重视园林景观的视觉效应,规模效应,注重追求绿植覆盖率,忽视了现代化城市的生态体系建设和社会效益。在项目规划上,往往都未将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1],甚至把园林绿化工程当做城市建设附属项目或者零建项目,园林绿化项目一直处于可有可无可增可减的地位。在项目管理上,政府部门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未构建完善的管理考核制度和监管制度。这也使得园林绿化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没有引起城市规划者和建设的重视,对园林绿化工程的管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认识,造成了社会对于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管理监督意识的淡薄,造成了生态城市建设缓慢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日益严重的严峻局面。

2.2 项目管理体系不完整

2.2.1 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园林专业水平高,而项目管理资质不够高,承接项目专业储备足而管理制度不完善,经验缺乏,对项目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创新能力和意识。经常出现园林类专业的人员在兼职项目管理,采用的是传统的简单的项目管理制度,而这些制度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城市建设对园林绿化工程的发展需要。

2.2.2 缺乏完善的责任制度和追究制度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没有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定位,在园林专业与项目责任上混淆不清,分工不明。导致施工交接工作效率较低、工作混乱,这样的情况极大的影响了项目管理活动的顺利展开。管理人员为追求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忽视了自身的责任,导致项目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如新种植工艺和树木品种应用不到位,不注重后期养护管理工作的监管,未能及时发现施工质量和隐患问题,极大的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

2.2.3 施工技术监管力度不足

主要表现在“重建不重管”,项目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均无法切实的按照项目管理标准和规定开展树木栽种工作,导致项目监管工作逐渐形式化,无法实现管理目标。目前,部分园林绿化工程仍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同时也缺乏相应的管理规范标准。施工人员在开展绿化工作时缺乏专业性的技术指导,而施工单位更没有针对施工人员的种植技能和知识储备进行统一化、标准化培训。项目目标的达成度较低,结果评价难以平衡。

2.3 项目管理模式不完善

目前,绿化工程缺乏完善的项目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5 方面:①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系统化的施工计划。②施工人员无法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标准开展管理工作。③施工人员并没有认识到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存在忽视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情况。④施工过程中材料浪费严重。⑤施工技术和管理模式落实不下去。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工程的有序和顺利开展,同时也降低了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3]。

就绿化工程项目而言,其项目管理本身存在烦琐和复杂的特性,因此使得项目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缺乏紧密性,导致项目管理工作与整个绿化工程出现脱节的情况。项目管理模式的不完善,也使得项目管理工作和成本管理工作的难度增加。因此完善绿化工程管理模式,推动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具有现实意义。

3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现场项目管理优化对策

3.1 重视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作为绿化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影响绿化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因素,施工人员需要充分认识项目管理活动的重要性,对整个绿化工程展开全过程管理,同时将项目管理活动落实每个施工阶段中。因此,施工单位可以通过构建项目管理结构,加强对绿化工程的全过程管理,进而推动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首先,在开展项目管理活动前,施工单位需要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做好施工事故预防措施和补救方案,以此来为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各个施工阶段的管理,包括园林绿化现场签证、现场清理、后期养护、材料管理等工作,同时协调好各个工作的关系,实现园林绿化工程的全过程项目管理,以此来提高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效益,促进绿化工程的持续发展。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设计变更以及施工量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施工人员需要及时与监理单位和甲方进行沟通与交流,避免造成甲乙双方之间的利益冲突。另外,绿化工程往往具有现场施工人员流动大的情况,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并对施工人员展开全过程监管,及时纠正施工人员的错误操作,以保证绿化工程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如果缺乏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不仅会增加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也会影响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

再次,在项目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以下管理原则。

(1)精干、高效原则。施工单位需要保证绿化工程现场管理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简化项目管理流程,做到施工人员一专多能、一人多责,进而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2)权责一致。施工单位需要增设项目管理岗位,并将责任和管理任务落实到每个管理人员的身上,同时根据管理责任为管理人员授予相应的责任,以此来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管理目标的达成和实现。

(3)命令一致。由于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大,并且管理活动较为复杂,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委派专业人员对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指挥。以保证项目管理和现场管理活动的有序性。

(4)协调原则。在项目管理活动中,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进而使项目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以形成统一的管理组织体系。

最后,成本管理作为项目管理活动重要内容,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工程成本核算,落实好成本管理工作,通过控制岗位、构建成本管理机制、明确材料购买标准等优化项目成本管理活动,以此来严格控制机械使用费、材料费、人工费等成本,同时构建集约化管理模式,避免成本管理活动流于形式,进而减少施工成本损耗,提高绿化工程经济效益。

3.2 规范项目管理体系

绿化工程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管理体系的健全性,是影响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因此想要提高项目管理工作的质量,就需要完善和规范绿化工程管理体系,强化施工单位的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管理模式。

(1)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完善和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以保证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开展。施工单位采取垂直管理模式,严格要求施工人员遵守管理规定和制度,以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园林绿化项目经理部,同时构建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考核、监督等。对于项目管理队伍组建,需要选聘管理经验丰富、政治素养强及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较强的专业人员,以此来促进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和有序开展。

(2)构建完善的园林绿化项目规划,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地位、政治、历史文化、人口以及施工环境、施工条件、施工特点等,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划,以及实施步骤和具体指标等。

3.3 创新项目管理模式

目前,我国大部分园林绿化工程施工采用的管理模式大多是借鉴和引用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不同的绿化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形构造、生态环境、经济状况等都不尽相同,因此在项目管理模式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别,而这也就需要园林绿化施工单位在实际项目管理过程中,既需要借鉴和引进其他工程先进管理理念和模式,同时也需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规划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而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中国特色”的园林绿化项目管理模式。从园林绿化工程建设、移交、立项、竣工等管理活动中来看,绿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完善和优化极为重要,企业需要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想,实现“被动管理”到“主动管理”思想转变,创新和优化管理模式,将管理人员从繁重和繁杂的管理活动中解脱出来,进而推动项目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促进绿化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现阶段,园林绿化项目管理主要包括监理、单位自管、总承包等管理模式,企业需要在开展项目管理活动过程中,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和施工情况,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同时对其进行创新,例如在管理标准方面,需要创新工作机制、安全管理标准、文明施工标准等,规范园林绿化施工现场。同时施工单位也需要针对对管理制度和体系的缺失,构建“项目管理模式”等系统理论,以构建符合企业发展的项目管理模式。此外,施工单位也可以通过项目化管理模式,将项目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同时构建立体化管理网络,以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明确和、管理到位等,进而实现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3.4 加大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

绿化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加大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组建专业能力强、不怕艰苦、责任心强的专职化项目管理队伍。

(1)施工单位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绿化工程的开展需要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努力开展,因此需要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调动和激发施工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发挥出施工人员的价值。

(2)施工单位需要挖掘具有组织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的管理人才,然后通过工作培训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并有计划、有意识的对管理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如岗位交流,让管理人员了解项目管理工作的流程和内容,拓宽管理人员的视野;通过职务代理的方式,提高管理人员解决问题、思考问题的思维高度;紧急任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3)施工单位一方面需要从高校及社会中招聘高技能、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为企业注入活力,同时从根本上解决技术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的问题。另一方面,施工单位应针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其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如制定职业培训教育,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强化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思想,使其充分认识到管理工作的价值。

(4)加强内部管理。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培养规划,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同时利用激励制度,引导管理人员增强凝聚力、统一思想。此外施工单位也需要通过制定岗位职责、工作守则、考核方法、分配制度等强化施工单位内部管理。

(5)提高管理人员自我修养。建筑企业除了需要开展培训工作外,管理人员也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提升自身管理能力、综合素质等,加强自身业务能力、道德方面的修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4 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绿化工程有利于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发展,同时也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因此优化园林绿化项目管理首先需要构建完善和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和体系,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施工人员的行为。其次施工单位需要构建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监管制度等,通过落实责任制度、施工人员培训、做好施工现场管理等工作,推动项目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施工人员绿化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地铁运营期轨行区施工人员安全能力研究
施工企业项目招标管理浅析
我爱绿化
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关于工程索赔博弈分析
小猴栽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