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建议

2022-11-25潘惠忠

花卉 2022年18期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天牛

潘惠忠

(汉中市城固县秦巴生态保护中心,陕西 汉中 723200)

0 引言

松材线虫病是由北美传至中国的,是松树的致死病害,如果松树被感染此病害,在45d 内便可能全部死亡,不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破坏。及时发现松材线虫病,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幅度降低松材线虫病疫情的扩散[1]。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松材线虫病传播渠道、发病症状进行分析,以秦巴山区为例,对其林业情况进行简单阐述,分析当地在松材线虫病防控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效,提出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几点微薄建议,希望为当地松材线虫病的高效防控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

1 松材线虫病概述

1.1 传播渠道

人为传播以及自然传播是松材线虫病主要的传播渠道。人为传播主要发生在松林区日常生产以及运营过程中,使用了感染松材线虫病的疫木及包装物,甚至于从事道路运速的车辆从松材线虫病疫区携带的松褐天牛带至非疫区松树林,均可造成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扩散[2]。另外,非法之徒为了谋利,从疫区偷运松科植物也会造成病害的传播扩散,对整个无病林区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自然传播渠道指的是自然界生物间的传播,例如松褐天牛这一物种自身携带着松材线虫,在成虫羽化后补充营养期啃食松树枝梢过程中,会将松材线虫传播到健康的松树。

1.2 发病症状

松树感染松材线虫以后,一般在当年秋天枯死,也有些松树感病的次年枯死。若生长的环境处于高温或者干旱,3 个月内便会整株枯死;若松树有其他病症,存活时间仅有45d 左右。若生长的环境低温,林区内只有10%树木被感染,枯死的时间会推迟一些,一般情况下第二次春天至初夏枯死。如果松树生长地区不利于松材线虫病发病条件,但是树木却被感染,可能1~2 年内枯死,主要是顶部枝条枯萎死亡,不会整株枯死,危害性相对较小一些。但如果未及时防治,病情仍会加重,直至整株枯死。

感染松材线虫的松树,病症有4 个阶段变化:①感病初期,外在无明显表现,松脂分泌量减少。②无松脂产出,蒸腾功能削弱,树冠松针变色,光泽度消失。③全株松针变黄,全树萎靡,出现大量昆虫蛀屑。④整树松针由黄转为红褐色,接近死亡,松针不会完全掉落[3]。

2 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基本情况

2.1 林业资源情况

秦巴山区位于东经102°14’~112°09’、北纬28°25’~34°40’,占地总面积为31.59 万km2。整个地区内地形以山地、盆地为主,在当地秦岭、汉江河谷以及大巴山是其中非常有名,属于暖温带落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带,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季干燥、秋季湿润。林地面积达到了2088.56 万hm2,占总面积的67%左右。其中1286.30 万hm2是林地,42.88 万hm2是疏林地,434.54 万hm2是灌木,0.85 万hm2是苗圃,232.31万hm2是宜林地,区域内有公益林11085.12 万hm2,约占整个林寺面积的52%。

2.2 主要防控措施

2.2.1 强化引导,形成合力

秦巴地区为了有效防控松材线虫病,政府根据林地面积,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同时也构建了重点针对松材线虫进行防控的指挥中心,主要工作内容是协调相关成员单位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控目标,要求各个环节都要签署相应的责任书,通过此方法促进防控工作的切实落实。对于松材线虫病及其他突发性的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的应急方案进行科学落实,强化林业检疫检查及执法的力度。

2.2.2 严控源头,有效防控疫情

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要从源头抓起,强化控制,降低成灾率,降低疫情造成的损失。秦巴当地在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具体工作中,严控松科植物、制品等相关物资的出入情况,对调入的遵循检疫审批准入制度,会按照具体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复检,明确检疫流程,切实做到入必查,查必究。对调出的松科植物及其制品,每一批次都要进行现场检疫,实行一车一证凭证运输。

2.2.3 强化执法,严厉打击

在秦巴地区为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多次实施林业检疫执法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扣押、处罚等。在2020 年检疫执法时,共查处了多起案件,根据最高额度2000 元进行了相应的罚款以及处理,罚款总额达到了20 万元。在检疫执法专项活动中,当地新闻记者跟拍,节目中会对违法行为曝光,采用此方法,发挥案件警示作用,提高执法成效。

3 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

3.1 松材线虫传染性强

松材线虫潜伏性较强,同时传染的速度较快,防治的难度较大[4]。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主要的传播源,其自身携带松材线虫,而且其移动的范围较广,成长时需要获取丰富的营养,而此时也成为松材线虫传播的高发期,进而使得一些健康松树出现病害。而松树在感染初期并不会有太明显的表现或者症状,当条件以及环境比较适宜的时候,松材线虫会大量的繁殖,造成松树枯死,防治的难度大大增加。

3.2 检疫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

在秦巴山区,松树种植的面积和分布范围较大,这也使松材线虫病发病概率增大,科学有效的检疫和监测手段便成为防控的重要工作。但是秦巴地区受限于较差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开展植物检疫一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再加之检疫技术手段较为滞后,都严重制约着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在木材运输时,主要还是通过抽检的方法完成检验,不排除漏检现象的发生。

3.3 松材线虫病防治缺乏技术支持

防治松材线虫病时,秦巴山区多数采用化学以及物理方法,这些方法也能够对松材线虫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但是往往因复杂险恶的山地条件,限制着防治技术的规范使用,进而影响防治效果。例如在防治松褐天牛时,常用喷雾、喷粉和熏蒸的防治技术,但是在施工作业中,现有器械难以将药剂喷施至高大松树的顶部。再如除治枯死松树作业,在陡峭的悬崖地段,砍伐枯死松树后难以将折断的枝梢尽数清理,很大程度影响除治效果。因此,秦巴山区的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迫切需要更为先进的防治技术支持。

3.4 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缺乏资金支持

秦巴地区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要把先进的技术和设施运用到松材线虫病的检疫、预防以及治理过程中,对于资金的需求会非常大。秦巴山区属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区域内的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十分紧张,用于松材线虫病防控的资金预算更为有限,严重制约着防控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秦巴地区对松材线虫病疫点的拔除工作进度。疫木的处理也需要较多的资金,如果资金投入不足,处理不彻底或者处理不科学,也会导致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扩散,进而造成生态灾难。

4 秦巴山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提倡群防群治与联防联治

秦巴地区森林覆盖率高,松科植物面积大,松材线虫病防控任务艰巨。防控的主体职责在于各级政府,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部门的力量应对外来物种的入侵,引导林业经营者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进来,群防群治,才能把松材线虫病控制在可控的水平,并逐步实现根治的目标[5]。同时应该强化宣传,给予从业人员更多机会了解到松材线虫病的一些具体情况以及防治的方法,不断增强防控意识,发现枯死松树及时上报林业部门,便于及早采取应急应对措施,给予相应的防治技术支持。省际、市际、县际之间建立联防联治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相邻地区协调行动,实现不同区域、不同部门、各个层级间进行有效交流、沟通及合作,共同采取防控措施,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防治技术,进而实现松材线虫病的高效防控。

4.2 切断媒介昆虫传播途径

(1)喷施化学农药。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主要的传播源,秦巴地区各级要对本辖区松褐天牛的种群数量和生活习性全面监测,充分了解本地区的发生规律,选择恰当合理的技术方法进行防治。松褐天牛在秦巴地区每年只发生1 代,成虫羽化期是在4~6 月份,可以在此时期大范围的喷洒2%噻虫啉微胶囊悬浮剂1000~2000 倍液,或8%氯氰菊酯微囊悬浮剂300 倍液喷雾,微囊剂型的持效期长,可以将松褐天牛有效杀死。或者使用APF-1 型化学诱剂将松褐天牛诱杀。

(2)释放天敌。在松树林区人工放养天牛的天敌昆虫肿腿蜂、花绒寄甲等,通过对松褐天牛种群数量有效管控的方法,降低松材线虫病发生概率。人工放养肿腿蜂或花绒寄甲时要把握好数量,以害虫数量为重要的参考,进而将释放量确定,比例保持在2:1,肿腿蜂或花绒寄甲成虫数量是松褐天牛的2 倍。

(3)诱木防治。在每一年的春天可以在松林山顶、山脊、林道通风等位置,采用诱木放置的方法诱导松材线虫,数量在300 株左右即可,以弱小松木为主,1 株间距为0.33~0.67hm2,两株间距为50~100m,可将天牛引诱剂注入到诱木上,统计诱木内虫眼,进而计算出整个林间害虫的数量。每年的10 月份要将诱木砍倒,检测以后进行焚烧。

(4)诱捕器防治。在每一年的4—6 月是松褐天牛羽化期,此时可以在松林中放置诱捕器,每13.33hm2可以放置一个诱捕器,最好的位置是山顶、林道边上,诱捕器内投放此诱剂。每隔7d 就要检查以及计算诱捕器天牛的数量,送至松材线虫病防控相关部门检验,同时还要做好相应记录,找到病因,准确判断疫情程度,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4.3 全面清理枯死木

枯死松树的树体内有大量的松材线虫,为了避免疫情扩散,要将这些枯死松树砍伐后集中烧毁,在伐桩上1~2 粒磷化铝片剂,并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杀死树根部位的松材线虫,控制传播源。也可以在土壤中喷洒乙拌磷,将土壤中存活的松材线虫杀死,进而实现虫害的有效控制。

4.4 完善检疫、监测体系

4.4.1 认真做好监测和普查工作

秦巴地区应加大松材线虫病监测力度,做好管辖范围之内松树的常规检测,将侧重点放在电网、通信网铺设周边及沿线,同时还要重视通信站、铁路、公路以及水电等重要施工项目、木材聚集区域、景区、疫区等周围松树的监测。在将定期巡查工作做到位的同时,1~2 次/月,主要查看松树是否枯死,松针是否变色,如果发现异常,通过取样的方法进行及时鉴定。开展好每年2 次的专项普查,春季普查主要集中在4—6 月份,秋季普查时间在8—10 月份,真正意义做到全域调查、全面覆盖、全程监控。工作人员认真做好监测和普查工作,为科学防控打好基础。

4.4.2 加强检疫执法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检疫执法力度,在松科植物调运环节,进一步细化监督管理,最大限度控制松材线虫病的传播[6]。在秦巴山区有很多木材加工厂,这也为松材线虫病传播提供了重要的场所,针对此情况,政府要加大对这些木材厂的管理,将检疫以及备案制度不断优化。同时还要定期突查这些木材厂,保证其检疫结果达标。另外还要强化区域内与木材相关企业、个人的督查,针对乱砍乱伐、非法加工、经营木材等行为进行严处,杜绝松材线虫病的人为传播。

4.5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秦巴地区当地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构建科学合理且有效的预警体系,明确松材线虫病及其他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的具体流程。加大防控技术科研资金支持,研发、引进先进技术设施,使防控工作由被动防御转为主动检测发现疫情,有利于及早除治,拔除疫点。加大检疫、监测、普查和除治的资金支持,保障持续深入地开展工作,及时准确掌握疫情数据信息,科学精准推进防治措施。

4.6 突出政府主导作用

秦巴山区当地政府部门在松材线虫病防控中发挥主导作用,各级政府松材线虫病防控指挥部协调其成员单位,寻求社会组织帮助,鼓励其参与到防治工作中来,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将松材线虫预防及治理工作做到位,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对疫情进行监测、调查和除治工作,县级林业植物检疫机构是具体的执行单位,负责组织检疫员实施松材线虫病的检疫、监测,统计上报报表信息,指导防治单位做好防治工作。突出政府主导作用,环环相扣,层层监管,才能把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做得更好。

5 结语

秦巴地区森林面积较大,作为当地特色产业,为实现长远发展,应重视松材线虫病对松树的危害,只有做到了准确了解病害传播渠道、发病症状,才能做到选择合理防治方法,严格把控各个环节,及时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并通过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损失。

猜你喜欢

松材线虫病天牛
松材线虫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治对策
松材线虫病多种防治措施成效
宁波市松材线虫病疫情继续“双下降”
黑黄花天牛
巨型昆虫——天牛
山药线虫病的研究进展
松材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探讨
天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