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检查体位摆放相关研究进展
2022-11-25朱向峰
朱向峰,杨 燕
1.嘉兴市第一医院,浙江嘉兴 314001;2.海盐县人民医院,浙江海盐 314300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内镜检查是其最重要的诊治手段之一[1]。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疾病重要且直观的检查,也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癌主要筛查方式之一[2-3]。研究认为,该检查可有效地提高结直肠癌的早诊率,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2,4]。检查体位的摆放对结肠镜的进镜成功率及患者的检查体验有较明显影响[5-6]。研究显示,在结肠镜退出过程中的一系列患者体位改变后,腺瘤和息肉的检出率得到了改善,扩张评分也有所改善[7]。而且,近几年临床上使用辅助体位摆放工具不仅给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结肠镜检查效率[8-9]。本文对国内外结肠镜体位摆放方式及辅助体位摆放工具的研究现况进行综述,旨在为患者行结肠镜检查时体位和辅助体位摆放工具选择提供参考。
1 体位摆放方式
1.1 进镜时体位摆放
目前结肠镜检查体位有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仰卧位等,其中以左侧卧位最为常用[10]。结肠镜检查(包括普通和无痛结肠镜检查)通常从患者的左侧体位开始,然而,没有证据支持这种起始体位的有效性和优势。结肠镜插入体内后如何顺利安全地通过乙状结肠,在技术上具有挑战性和耗时性[11]。从左侧体位开始结肠镜检查时,空气从结肠的左侧开始上升,会在乙状结肠中引起急剧的弯曲,并可能导致结肠镜难以通过此弯曲而影响进镜成功率。而当患者以非左侧卧位开始检查时,乙状结肠右侧结肠腔在结肠镜检查方向上不会充满空气,减少了结肠镜检查方向的肠角、粪便残留和液体,从而有助于结肠镜的通过[12]。事实上,在结肠镜检查中遇到困难时,通过改变体位的办法通过乙状结肠弯曲处也是常用的技巧。Vergis等[13]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结肠镜检查开始时定位右侧卧位的患者达到盲肠的中位数时间更短(P=0.0078),同时患者对右侧卧位感受更舒适(P=0.02),特别是对于以前进行过腹部手术的妇女和患者。谢宏民等[14]研究发现,右侧卧位较左侧卧位在结肠镜检查中进镜时间更短且更舒适,特别是女性患者,结果与Vergis等[13]报道接近。右侧卧位结肠镜检查与近年报道的水辅助结肠镜检查在机制上有相似之处,后者在持续水交换过程中通过注水使肠道弯曲的夹角变直,这样使得进镜更为顺利、患者能够得到更多舒适性和更少体位变化[15-16]。但采用右侧卧位时,患者面朝医生,内镜医生持镜操作时离进镜部位较远,会存在不适感。Zhao等[6]在一项两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中证实仰卧位与左侧卧位相比是一种经济、便捷的方法,可降低盲肠插管时间,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对未镇静结肠镜检查的接受度。但此研究只针对未镇静患者,不包括镇静患者,也有其局限性,因为镇静患者无法自行保持规范的仰卧位。Vergis等[17]在一项俯卧位与左侧卧位为结肠镜检查起始位置的随机对照试验中发现,俯卧的起始姿势并不能改善患者的盲肠到达时间和患者舒适度。这可能与俯卧位的特殊性有关,内镜医生不习惯在此体位对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也有研究证实在插管困难时改变患者体位可以提高盲肠到达率,特别是乙状结肠和乙降交界处。因此,以传统的左侧卧位为起始体位并非完全优于其他体位。进镜时起始体位摆放方式可以根据患者自身实际情况来选择,如患者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有腹部手术史、是否镇静、个人喜好等。对于有过腹部手术史的女性患者或者体型消瘦的患者可考虑以右侧卧位为起始体位,对于未镇静的患者可考虑从仰卧位开始检查,对于部分患者有个人喜好的特定检查体位也可尊重患者的意愿。另外检查中通过变换体位可以一定程度缓解进镜困难,但并非绝对。在这方面,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所有纳入研究的结肠镜检查患者的检查体位都不能被掩盖,主观上可能会影响结果的严谨性,未来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今后研究开始前还应针对不常用的检查体位进行一定数量的训练,增加熟练度,减少人为的影响。
1.2 退镜时体位摆放
有证据表明,结肠镜检查对左侧结肠癌的检出率远大于对右侧结肠直肠癌的检出率[18]。据报道,当患者处于左侧卧位时,盲肠的内侧壁是独立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末端回肠会伸入这个区域[19]。当粪便和植物性物质遮蔽这个区域时,就很难看到整个盲肠。通过改变患者的位置,不仅可以看到先前被遮挡的区域,而且看到整个盲肠的可能性增大。目前主张在进行结肠镜检查过程中采用动态体位。体位的改变可以充分展开肠管皱襞,使褶皱和拐角处肠道的液体易于引流,便于充分暴露肠道黏膜[20]。Arya等[21]的研究结果表明,退镜时通过简单的位置改变,大多数患者的结肠可视化和腺瘤检出率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改善,92%需要改变位置的患者实现了充分的可视化。Ball等[22]研究对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30例患者在退镜时每个结肠段进行了两次检查:第1次患者全程处于仰卧位,第2次在结肠的右侧(盲肠至肝曲)取左侧卧位,结肠的左侧(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取右侧卧位,横结肠取仰卧位。结果显示与在仰卧位检查相比,左侧卧位可增加结肠右侧息肉的检出率,结肠左侧的息肉检测在右侧和仰卧位置相似。王军[20]研究结果显示在结肠镜退镜过程中采用动态体位相比左侧卧位可提高息肉检出率,尤其在横结肠至乙状结肠。因此,退镜时通过体位的改变可以改善结肠的可视化,提高腺瘤和息肉的检出率。但以上研究均存在局限性:研究的对象不能镇静,应足够清醒,以遵循改变姿势的指令。未来研究应扩大样本量,并尝试更多不同的动态体位变化,探索一种退镜时最佳的动态体位摆放方式。另外对于镇静患者,未来也需找到一种简便省力的体位变化方法,从而提高息肉检出率。
2 辅助体位摆放工具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器械创新性产品发展迅速,辅助患者体位摆放的护理革新工具在眼科、急诊外科等多个外科学科均有所报道[23-24]。同样在内镜中心,也有不少辅助患者体位摆放的工具得到了发明和应用。辅助工具有辅助患者结肠镜检查初始体位摆放的,有辅助检查过程中体位转换的,也有辅助保持合适的检查体位的。陈佳等[10]设计了一种结肠镜体位标识床单,通过与传统的一次性床单的应用对比,证实结肠镜体位标识床单有利于提高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体位摆放效率,节省操作前的指导时间。郭爱华等[8]设计了一种无痛结肠镜体位转换单,观察组使用无痛结肠镜体位转换单,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人工搬动转换体位,研究结果显示无痛结肠镜体位转换单的应用解决了无痛结肠镜检查过程中患者体位转换的难题,提高了患者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罗明艳等[9]选取180例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的体位摆放方法基础上采用自制J型固定枕辅助检查患者体位摆放,结果显示J型固定枕的应用有利于维持检查过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稳定,提高检查安全性,且缩短患者苏醒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护士满意度。因此,辅助体位摆放工具的应用对于医护人员和结肠镜检查患者双方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医护人员而言,可以缩短体位摆放的指导时间,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对患者而言,可以减少不良反应,降低麻醉风险,提高结肠镜操作的安全性,也提高了舒适度和满意度。但有些辅助体位摆放工具只有一种型号且无法进行尺寸调节,故无法适用于全部患者,如体型高大、肥胖等患者。后续应设计制作多种型号或者可以根据患者不同体型进行大小调节的工具,并对该设计的工具进行研究,以扩大辅助工具的使用范围。
3 结语
结肠镜检查时的体位摆放至关重要,要明确检查体位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越来越多辅助体位转换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体位改变将会变得简单。医护人员应重视合适的体位摆放和辅助体位摆放工具对于结肠镜检查患者带来的益处。今后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体位、运用有效的辅助体位摆放工具,从而提高结肠镜检查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