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
——幼儿园“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实施策略
2022-11-25武素妹
武素妹
(广东省怀集县机关幼儿园,广东 怀集)
数学是一种认识世界的工具,但对于幼儿来说,数学的实用性和乐趣需要在生活中才能感受到。学前阶段的学习,是让幼儿养成数学思维的习惯,是培养幼儿各领域学科学习兴趣的重要基础。幼儿在思维特征上表现为直观行为,而数学知识的主要特点是概括、抽象、逻辑性等,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和论证,才能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实现生活化。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总体分析
从总体上看,幼儿园教师还是普遍认为,幼儿基本的数学游戏是一种游戏文化教育活动,应该以开展数学生活中的游戏为基本教学活动基础,结合各种数学知识教育的游戏活动。这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的一种基本数学文化活动,通过摆弄、操作、探究等自由游戏,积累相关数学经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游戏类型与游戏时间安排方面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但是,对于“幼儿数学教育”与“生活教育”之间的关系认识不够透彻,二者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在实际的教学组织中往往会出现偏差,或者教学目标不明确。
(二)幼儿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数学生活化”教育渗透意识的缺乏
教师对数学生活化教育这一概念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幼儿的生活和游戏是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源泉。然而,在幼儿教育教学实践中,往往比较缺乏一种对幼儿进行生活学习活动、游戏学习活动、生活学习环境的渗透和数学化教育。例如,进餐活动时,教师会简单让幼儿数一数包子和餐具数量。但是许多教师只注重日常生活教学,向幼儿介绍食物的名称以及营养价值方面的知识,没有进一步挖掘其中的数学元素,例如勺子和碗的关系(一一对应)、许多米粒和一碗饭的关系(一和许多),从而忽视数学教育的渗透。
2.“数学生活化”教育途径多样化的缺乏
教师一般认为结合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在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中,教育途径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如“购物超市”是很多教师喜欢设计的游戏场景,常用于开展角色游戏,指导幼儿分类、统计等活动,但由于滥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学习效果不理想。又如中班序数的学习“小动物的家”活动中,教师一般都是采用图片形式进行操作,图片操作中没有“家”的立体感,幼儿在操作中只是应付式参与,教师只好草草结束活动。
3.“数学生活化”教育方法多元化的缺乏
融合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从传统的分科课程到目前提倡的综合性课程,似乎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统一方向,“数学生活化”教育的理念也随之诞生。然而,在教师引领“数学生活化”的教育过程中,教育的方法是单一的。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师数学学科基础知识的欠缺,对数学核心经验理解不够透彻。第二,教师对幼儿数学教育内容的掌握不够扎实、灵活,从而对自主完成教学活动缺乏自信。第三,教师在长期借鉴教学案例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主动创新意识。
二、幼儿“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实践策略
幼儿是教育的主体,教师需要转换思维和观念,科学构建幼儿园数学教育课程,既要立足于幼儿的直接体验,又要联系他们自己、社会生活,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一)将数学信息迁移到生活环节中
丰富的日常生活中隐藏着无尽的数学学习信息。比如我们生活中的汽车图案:所有的轮子都是圆形的,门窗都是长方形的,蛋壳是椭圆形的。整理家居玩具、学习用品等,就像生活过程中的分类和相应的相互关系。教师通过与大量的幼儿交谈,以此为契机了解更多幼儿对数字的基本概念以及数学认知的成熟程度,让更多的幼儿使用它,从而积累更多对数学的感受,诱导他们对数学产生更多的感受和体验。在幼儿尝试和探究发现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有效、快速地建立所有幼儿完整的数学概念,还充分锻炼了每个幼儿的独立观察能力和专注力。学习抽象数学的重要桥梁就是连接现实生活经验,让幼儿充分学习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借用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发现自身的日常生活与抽象数学密切相关,足以带出幼儿学习抽象数学的积极趣味,促进数学抽象的良性发展。
(二)将数学元素渗透到情景教学中
幼儿教育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数学生活化”教育也不例外。而数学经验积累则主要从三个不同的方面逐步渗透,即幼儿生活学习活动、游戏学习活动、幼儿园学习环境。一是教师善于准确把握家庭生活中数学活动的每一个关键环节,针对不同的家庭生活情况,采取各种积极的教育引导措施,有助于有针对性地主动引导本班幼儿在真实的家庭生活中感知自然数学、体验生活数学和学会应用数学。比如楼梯,需要让幼儿准确感知楼梯从低到高、从高到低的上下楼梯变化规律。利用废瓶、罐子叠高、认出形状、识别大小、比高低移动。游戏体验活动中让幼儿学到丰富的生活经验,数学学习也因此具有无限的美妙乐趣,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丰富的数学生活体验。二是在数学教育过程中,积极结合园所幼儿数学生活实际,设计、组织开展“抢椅子”“掷骰子”等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例如,在幼儿数学活动“大家喝的水一样吗?”中,幼儿多次提出“我们都是用同样大的杯子接一杯水,那么大家喝的水是不是都一样多?”的数学问题时,班级教师应紧紧抓住数学教育的机会,激发幼儿进行各种猜想和操作。幼儿在班级教师的积极鼓励下,经历了一个由提出问题—猜想结果—操作验证—得出结论的整个过程,就像搭建游戏方法一样,幼儿在数学游戏方法上也是一样多。三是数学教育渗透到班级生活环境中。比如,与幼儿一起制作洗手间、过道、楼梯数码小标签、图形小标识、杯排列顺序、床上布置等。教师要自觉地为幼儿量身创设数学问题展示情境,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他们认识到数学对他们来说看得到、摸得着,是熟悉的,感受数学的有用性与趣味性;激发幼儿对学习数学的探究兴趣和数学自信,提高他们对解决实际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
(三)将数学材料变身在生活资源中
幼儿园阶段的数学经验是在实践操作中获得与积累,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生活资源变身为数学材料开展数学活动,逐步提高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50以内数物点数时,班级的杯子、毛巾、玩具、椅子、桌子等都是随手可得的点数材料;比较高低时班级的孩子就是最好的参照物;按颜色分类时,孩子穿着的衣服就是最真实的分类物……从幼儿身边的生活资源入手,将其应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加深对数学相关内容的理解,提高数学能力。
(四)拓宽渠道促进家园合作
家庭是一种宝贵的数学教学资源,实施和推进“数学生活化”教育需要家长的共同合作。幼儿园教师不仅要在园中积极挖掘和教育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数学要素,同时还要积极引导幼儿家长探索和开发家庭中可能蕴藏的各种数学知识资源。比如“寻找身边的数字”调查表,收集家中或小区里的带有数学物品的数据时需要家长合作。引领家长先让孩子看看、找找带有数字的物品,启发他们发现那些数字都藏在哪里。并鼓励他们尝试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做好记录,引导他们把调查表的统计结果用较为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家长关注孩子,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帮助孩子发展个性。通过家庭生活的实践,深入挖掘数学教育的价值,让孩子的数学学习更生动、更社会化,为家庭合作、亲子互动搭建新的桥梁。
(五)强化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目前,我国把终身教育作为教学发展理念的总体框架,幼儿教师是促进我国幼儿园终身教育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和合作者,教师是教育发展的一个整体框架,是终身的学习者,是创新者。伴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迫切要求教师在掌握数学基础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解我国幼儿园有关数学生活化教育及相关的基本教学理念,在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基础知识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研究,要求教师在数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了解和学习我国幼儿园有关数学教育的基本理念。不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知识点的利用效率,更需要重视提高数学生活教学的生动有趣、仿真性和教学情境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教学综合素质,将各种更多元的生活元素纳入数学教育中,并及时发现无处不在的生活教育机会,满足对幼儿园“数学生活化”生活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需求。
注重幼儿在数学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和直接感受,不能只追求结果,而应关注幼儿的操作实践和积极探索,从而为每一名幼儿数学知识思维的同步形成和智力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促使每一名幼儿在不断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不同过程中,也得到各种数学知识思维的同步发展。因此,为了给幼儿提供数学教育,让他们在充满数学味道的环境中感知、操作、探索。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感受事物的量关系,慢慢认识到数学的趣味,这是数学生活化教育最自然、最轻松、最愉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