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022-11-25张宇伟
张宇伟
(黄河交通学院,河南焦作 454950)
现代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个通病。在教育的过程中,会落后于时代发展的进程。相较于教育自身而言,教育本身就应着眼于更高视角下去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视野与能力。然而,在我国自身传统教育的深化下,对于这种聚下的突破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下文所致力于研究的产教融合,就是在改善这一通病的前提下,所孕育而生的新型教学改革模式,这一教学改革的发展,在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发展、经济转型、发展动能等多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针对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正是在更为宽广的领域,引领着学生在有效的产教融合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掌握关于市场营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的应用经验,为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储备力量。
一、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
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以秉持“产教结合,校企一体”的办学模式,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以自身教学模式为基准,还联系了实际的企业单位参与,促进教学的实践课程改革。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极大的实践教育意义。
借助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学的重点既有助于发挥教育在教学大纲的教学先导引领作用,还有助于加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丰富与创新。在教学内容方面,除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巧外,还要以结合国内企业自身的发展为基准,去制订有效的国际市场营销组合策略,让学生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将教育教学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教学形式方面,以教育教学为基础的教学形式展开过程中,还注重引导现阶段实际企业开展国际间营销案例,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与探讨,使学生在开展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更加“学而有型,学而有用”。
借助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教师队伍自身的教学水平。基于产教融合为主的实践课程教学,对于教师群体的教学质量要求更高。既要熟练掌握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理论内容,还要有丰富和先进的实践经验。这样的教学素养,才能更有助于实践真正的产教融合的课程,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推动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需要督促教师队伍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通过教学与科研的双向诱导,来提升教学的教育水平[1]。一定程度下,产教融合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还为教师团队提供更为直接的实践工作经验与机会,促进教师水平的提升。
借助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刺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一定程度上,对学生开展共读结合、勤工俭学的方向,提供了便利。在高校教育成本支出中,并非所有学生家庭所能完全承担的,也存在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伴随着一定的教育压力的。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开展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习条件与机会,学生也能在此基础上凭借个人实力,来获取相应的经济报酬,在物质基础的刺激下,很大程度能够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校提供的校企合作单位实习,由教师团队牵头领队,让学生在有序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和管理实践中。
以产教融合为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已经有了较为远大的突破。在传统教育的桎梏下,许多高校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学的课程实践,往往拘泥于久远的教学资料作为教学实践开展的依据。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环境日新月异的变化,关于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也要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顺势而变。这对于提升师资队伍素养,带动教学活力,提升学生积极性,促进教育的转型升级都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以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基准的教育落脚点,着眼国际大环境,联系实际经济发展状况,促进现代经济建设与发展。
二、现行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的不足
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过程中进行的。基于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在实际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在现行阶段下,关于产教融合的教育模式推广,并非完全一致。对于高校自身而言,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自身教学条件的不足,对吸引较好的企业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一)产教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实施难度大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发展教育为宗旨。两者所站立的角度不同,决定了在实际展开“产教融合”的过程所必须要克服的困难不同。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对于企业而言,是“双刃剑”:一种变相宣传与投资,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成本与物质成本,来推动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透过这些教学实践来挖掘日后有益于自身的优秀人才。而这些前期的不确定预估支出,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压力;对于学校而言,产教融合所要考察的企业对象,也是尤为慎重的,既要确保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是安全的、顺利的、有效的,还要考察企业自身的形象、发展实力和发展前景。因此,在实际深入实施产教融合这一教育理念的前期,就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评估这一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需要双方共同冲破重重阻力,才能确保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顺利进行。
(二)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效果不佳
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为准,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要结合的课程实践范围是涉及国际市场的调研内容,需要雄厚的资源与资金支持[2]。对于高校的实际情况而言,学生群体的范围是较大的,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优势不能很好地保障每一位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涉及学员有效地获取一手资源。若要保障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际的实践活动,是较为困难的。而针对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需要针对国际的市场实际数据进行相关内容的调研与了解。实际的教学课程,想要在冲破空间距离的情况下,需要借助相关的网络设备与网络技术,结合学校所提供的资源优势,来展开相关数据的调研。这一技术的突破,对于教学实践的难度不大。基于自身教学实践的限制来说,教师在联系国际市场营销的案例与经验时,也是相对局限的。很多专业教师的来源,是本土化的,对国际市场营销状况的掌握与了解是不充分的,由此不可避免地影响营销产教融合的教学实际效果。
(三)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体制落后、不健全
教学模式的深入推动,是需要完善的教学体制去支持与引导的。而在高校深入开展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体制,存在一定的漏洞。体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不利于推动实践教学改革,体制束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推动,导致在落实相关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活动时受到限制。在高校教学体制的落实上,是缺乏关于产教融合的针对性政策支持,尤其是在普通高校的体制基础上。许多富有前瞻性的优秀教师,在推动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时,所依靠的体制机制是基于普通的教学体制要求的,这对于产教融合是十分不利的。许多企业在入驻高校合作的过程中,会因为学校针对总体教学体制机制的限制,导致部分与课程实践活动相关的内容无法正常运行。长此以往,教学体制的制约严重影响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四)企业在落实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中具有短期性,缺乏教学实质性
高校在开展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会通过释放一定的政策倾向来吸引一些企业参与。而不乏存在企业在落实产教融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凭借着教学红利而谋取自身的经济利益的行为,在切实落实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开放过程中,企业与学校仅仅是短期性协议关系。企业可能会在前期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与资源分享,定期按照与学校预设的活动方案,派遣专业的市场营销专员,为学生提供免费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案例结合分享与讨论。一方面,由于教育教学的长期性,投资收益周期较长,许多企业在后期的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可能在落实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双方的合作意愿。另一方面,企业是以营利为主体的单位,在思考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会更多地偏向于自身的利益发展为着眼点,因此在落实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时,往往是考虑短期的需要,对于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实质性把握不深。加之企业与学校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在真正落实产教融合的实践活动时,未能真正起到促进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效果。
三、加强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优化产教融合的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体制机制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高校在落实教学体制机制上,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在体制机制的优化上,要结合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去释放传统体制机制的限制。积极放开相关的教学限制,吸引广大优质国内外企业参与到学校的产教融合教学改革中,通过政策红利的吸引为企业打上强心剂。让教师敢于大刀阔斧地开展课程教学改革,让企业勇于参与到高校教学活动中,通过有效联动企业与学校之间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为学生参与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而发光发亮。在制定教学方案、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考核机制等方面,要以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为准,结合实践教学的过程性与成果评价两方面,来不断完善教学体制改革[3]。
(二)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发挥高校人才优势
在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队伍的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教学改革的效果。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前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导致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教师招聘会偏向对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的讲授能力。而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国际市场的营销状况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在深入开展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弱化现阶段国际市场营销状况的变化趋势。因此,在提升教师队伍质量时,可以引进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才,能够为教学带来丰富的前沿市场营销状况资源。或者与企业合作,让企业中的专业人员直接为教师或学生开展相关国际市场营销内容的理论与技能的培训,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优势。
(三)注重产教融合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优化教学策略
在推动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进程中,要借助优化教学策略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渠道、多途径的教学策略。例如:工学结合与案例重现等方式。工学结合时,要充分利用高校所提供的企业优势,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让学生深刻掌握到关于国际市场营销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合作探究,来实现两者双赢。案例重现,是由教师在课程中引入国际市场营销中所存在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角色分工,通过角色换位的形式,让学生切实地体验到在真正参与实践活动时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在分析与解决案例的创造性与创新性。这对于提升教学实践的质量,优化教学策略有重要作用。
(四)引导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深度参与到产教融合的改革
为了更好地保障产教融合能在长期有效的合作中,保持有效的教学实践意义,高校在落实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目标的考虑,通过多观察、多对比来引进更符合产教融合的企业。在落实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通过制定相关的协议,明确相应的规章制度,让企业自觉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主动落实产教融合过程中所需要履行的职责。当然,高校要基于企业稳定的政策红利,通过政策倾斜来带动企业配合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开展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活动的教学改革中,可以引导企业积极融合到教学改革中,通过开设相应的主题课程,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来定期为学生开设课程内容的讲解。教师在开展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以联系合作的企业或供应商针对某些产品进行市场内容的调研与产品分析。鼓励开展工学活动,让学生在企业与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开展相关产品的经营,使产教融合的改革落到实处。
四、结束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浪潮下,产教融合的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与时俱进的。通过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化,使国际市场环境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更精确,优化现代国际市场营销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增强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才能使教育真正与经济发展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