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师评价机制研究

2022-11-25黄睦晴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减指标作业

黄睦晴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评价是从多种多样的资源中收集和讨论信息的过程,教师是影响学生进步和成长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评价在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教师评价为的是对教师的师德认知、育人能力、专业知识等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当评价结果可用于改善后续的工作时,该过程才能收尾。2020年《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了要坚决改善过于重视分数的现象[1],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双减”政策,“双减”减的是学生的作业和课外培训,作业和补习虽然减少了,但我们要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这就对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要保证“双减”工作的成效,对教师队伍进行优化必不可少,同时更新教师评价机制也势在必行。

一、当前教师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主要地位,也成了评价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2]。《方案》和《意见》都注重提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这两项工作落实的前提是必须要改变“唯分数至上”的局面。若再以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势必会出现应付“双减”工作的现象,即教师表面上强烈支持“双减”,实际工作中却依然紧抓学生的考试成绩,完全不敢真的为学生“减负”。由此可见,当前的教师评价制度存在与“双减”工作相矛盾的问题。

(一)教师评价仍以教学成绩作为主要指标

在目前的教师评价工作中,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仍然是主要指标,至于成绩是如何获取的,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发展、是否存在盲目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则不在评价指标之列。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除了教学,还要做一些行政或者学生管理等非教学工作,例如班主任,但这些非教学的工作却没有对应的评价指标。就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实际来看,以“题海战术”为代表的重复训练仍然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工作成果的主要方式。如此一来,积极响应“双减”政策的教师评价结果肯定会受到影响。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若要“双减”政策有效实施,必须改革教师评价制度,减少教学成绩在教师评价中的决定性作用。

(二)评价方案缺乏透明度、教师缺乏参与感

在方案制定上,各大中小学普遍存在由领导层直接制定的现象。较为常见的一种评价方式就是在每学期期末的时候,教师们会收到一份文件,里面一般包含了本学期奖惩情况、工作总结、领导评语等,甚至有领导评语也是由教师自己填写的现象,这属于“应付”教师评价工作的方式之一。部分学校采取“积分制”,即为教师工作的各项表现设定指标,每个指标对应一定的分数,套用公式计算出最终得分。而公式的选择及计算的过程都没有教师参与,这样的方式虽然做了一定的评价工作,没有完全采取应付的态度,但教师的参与权和话语权仍然没有得到保障。

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主要有两大益处。第一,有利于评价指标更加全面、评价方式更加合理。领导层在制定评价方案时,一般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根据学校规章制度以及他们直观看到的工作内容来制定,很多细节照顾不到。对教师工作最了解的人就是教师本人,他们参与进来反映工作的真实情况、表达自己的评价诉求,保证了评价方案的有效性。第二,让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理解每个评价指标制定的原因和意义,有助于他们在后续的评价工作中积极配合,从而提升评价工作的效率[3]。

(三)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难以促进教学改善

评价工作的开展必然伴随着评价结果的产生。当前的中小学教师评价工作更倾向于是一种单向的工作,只有“自上而下”的管理,没有“自下而上”的学习和改进。这个现象充分体现在评价结果的运用上,大多数中小学对评价结果的运用非常简单化,仅仅用于对教师进行等级划分或者作为赏罚的依据,很少有学校能将其作为改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良药。教师们不能及时得到评价反馈,很难从中获得关于改善教学、提升师德等方面的有效建议。长此下去,有效的教学行为不能得到激励,这对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不利于校内科学合理人事管理机制的形成。

二、“双减”背景下的教师评价

“双减”政策在社会上引发了众多讨论。“双减”减的是学生的作业和课外培训,有不少人误以为,减少了学生的作业,那么教师的工作任务量也随之减少。这种对“双减”政策的认识其实是一种想当然的错误理解。对于一些不够热爱教育的教师来说,“双减”政策是一个放松自己的好借口,但是大部分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意识到,“双减”政策减轻了作业量和课外补习,但对教师的“育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责任不仅没有减少,而是更大了。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升高了。“双减”一减减的是学生作业总量,但提的是作业质量,要求的是教师的作业指导能力。二减减的是课外培训,但对老师的课后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教育教学能力评价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不论政策如何改革、时代如何变迁,这都是教师评价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良好的师德是对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也应当是教师评价工作的首要评价指标。除此之外,专业知识水平、学生管理能力、素质教育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都是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

(二)作业设计及指导能力评价

“双减”政策减的是作业总量,防止学生书面作业过多,需要提升的是学生的作业质量,保证作业能够与课堂积极呼应,成为课堂之外的有效巩固。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水平和把握所学知识特点的基础上设计作业,分层布置是提升作业效率的有效途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同一份作业对于优等生太简单,满足不了优等生的知识需求,对于后进生来说又较有难度,起不到巩固基础的作用,同时还打击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需要在设计作业时将学生合理分层,充分了解每个层次的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不同的作业,是否分层布置作业、分层的重点是否明晰等也将作为作业评价的指标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意见》明确指出,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作业给予指导,保证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加强面批讲解。同时调动家长配合作业工作,保证学生回家完成剩余作业,合理安排休息和娱乐活动。是否批改和指导作业、是否调动家长配合作业工作等可以作为评价教师的新指标。学校可以采取抽检、评比、家长调查、学生调查等形式开展作业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可对教师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三)课后服务能力评价

课后服务是本次“双减”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意见》明确指出:要保证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4]。很多学校只是在形式上开展了课后服务,但其实并没有深入钻研课后服务工作的深层意义。

在课后服务工作中,评价指标主要是考察教师课后服务时间是否满足要求、能否制定或设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服务计划、是否能分层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是否能利用好学校和社会资源、是否及时开展生活指导、是否存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或者有偿补习。对于以上指标,学校可采取突检、抽检、家长和学生调查等方式,督促教师改进课后服务质量。

(四)家校协作能力评价

“双减”政策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相呼应,要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庭作为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不论是家庭环境布置还是家长的教育理念,都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较大影响。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各不相同。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溺爱,不愿意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5]。例如在劳动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部分家长认为做家务不仅苦了孩子,更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

定期家访是方便指导家庭教育的方式之一。教师定期到学生家中拜访,将学生的在校表现、进步点、退步点及时反馈给家长,同时也能得知孩子的在家情况,一起分析如何更好地引导孩子,为孩子的未来规划出更有效的方案。家长和教师定期的信息交流,也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将问题扼杀在出现之前,避免问题出现后各方才开始干预的情况。对此,新时代应当将定期家访作为教师评价的指标之一。家访次数、时长、收获、报告内容等都可以作为评价教师家访的指标。为了使家访工作的有效性最大化,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发达的优势,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减少与家长的疏离感,提升家访效率。学校可以事先对教师进行家访培训,定期开展家访研讨会,邀请名师分享家访经验。

三、新时代的教师评价优化策略

(一)教师参与评价方案制定

让教师参与评价方案制定的意义在于使他们了解评价的意义,即教师评价工作是为了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是给老师增加工作负担。同时也让他们知晓评价指标制定的依据,对每项指标制定的必要性都做出解释,如此一来,当教师拿到评价结果时,内心也更能接受,并在后续的工作中积极配合。

(二)弱化结果性评价,强化过程性评价

仅关注成绩或者升学率的评价属于典型的结果性评价。随着各项减负政策的实施,教学重点不再完全放在智育上,题海战术和满堂灌的时代已经渐渐走远,此时若再以传统的结果性评价来开展教师评价工作,势必出现教师一边全力提高学生成绩,一边应付减负政策的现象。

相比较之下,过程性评价可以弥补结果性评价的不足。结果性评价注重的是“量”的概念,过程性评价注重的是“性”的概念。结果性评价将教师的劳动量化以后得出评价结果,常见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上课节数、学生成绩、研究成果、进修次数等。相比较之下,过程性评价注重的是对教师进行定性的指标,例如师德、课堂把控、专业知识、作业批改、教学创新等等。

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都属于评价方式范畴,弱化结果性评价不等于完全取消,二者不属于对立的关系,评价工作最终的目的是提升和改进,评价得出的结果可以作为评优评先的依据。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在改善结果性评价一直占据主要位置的前提下,将两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并将家长、学生、同事、管理者、专家等都纳入评价主体。

(三)自评为主,他评为辅

新时代的教师评价应当摒弃完全由领导层进行评价的传统方式,增加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有序开展教师互评、学生和家长评价、自我反思和评价、专家和管理者评价工作[6]。由于知觉心理和群体效应的存在,很多评价者忽略了评价对象的个人特点和情境的特殊性,因此做出的评价往往存在误差,不能作为最为合理的评价看待。此时就需要教师本人理性地看待他人评价,吸取有用的建议。而完全的自我评价会容易导致教师本人考虑不周全,同时会受个人性格的影响,对自己产生过高或过低的评价[7]。

自评和他评各有利弊,相比较而言,他评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不易在教学过程中频繁地实施[8],而自评形式简单灵活、省时省力,并且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可持续地实施[9]。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并不是评价的目的,能展现教学成效和教师成长、并且便于实施的评价才是好的评价。除此之外,自评可以帮助教师在工作中形成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习惯,有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新时代应当实行自评为主、他评为辅的评价方式[10]。

(四)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

“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适用于教师评价工作,该项工作的目的不应该局限于评优评先,每位教师都能从中得到发展是该项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值是开展该项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评价结果反馈机制的建立要关注的主要有两点:

第一,在学校各类评比活动的举办上,以教师发展为主体的评比活动应当在活动后增设反思会、研讨会之类的环节,学校各方均应参与该环节。会上利用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位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第二,在平时的教学评价工作中,既要保证数据和资料收集的全面性,也要保证有专业人员做分析整理工作,以增值评价为立足点,让教师从中得知自己的得失,从而进一步明确接下来的工作重点。

猜你喜欢

双减指标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