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创新研究
2022-11-25李敏夏帅庞金虎丁玉洁楚士燕梅雪山
李敏,夏帅,庞金虎,丁玉洁,楚士燕,梅雪山
(1.枣庄职业学院,山东枣庄 277800;2.山东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物流中心,山东枣庄 277000)
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交流的重要场所,加强新时代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切实筑牢意识形态安全的“护城河”和“防火墙”,意义重大且深远。
在新时代背景下,看得见的课堂为思政课在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面,提供了有力的论证,大学生认知、认同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热情高涨、成效明显。但是不容低估的是,发达的网络信息对我们的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出了挑战[1]。因此,深刻理解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深入剖析思政课教师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进而找准着力点,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重要作用,进而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分析
大学生是青年一代中国梦的最有力的追梦人、圆梦者。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坚实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高校思政课是高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平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因此思政课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方面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高校学生对高质量思政课教学体验的要求与现存的思政课水平亟待提高之间存在很大矛盾。唯有认真剖析出矛盾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才能更好地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战,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现实问题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常规问题和挑战,新时代的思政课在通过思政课教学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方面存在以下问题与挑战:
第一,新时代,新媒体的普及与运用为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相比传统的单向式线性式教学,新时代的新媒体的交互性与便捷性,对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环境下的各种社会思潮消减了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在网络环境下成长起来的“00后”大学生,不论在新媒体的接触面还是适应度上都比大多数思政课教师占据优势。所以其更擅长、更喜欢在新媒体载体上呈现自我、充实自我。但是因其社会阅历浅再加上网络共享资源(例如来自抖音、快手、微信、人人、QQ)的低门槛性扰乱了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而一些别有用心的网络高手可以通过组建优质团队进行高质量的网络宣传,迷惑大学生的价值观。在这种网络环境下,思政课如果不能及时掌握学生因为不良社会思潮产生的错误理念,很可能会失去教育的力量甚至会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2]。所以,思政课作为各种社会思潮的过滤器,要充分发挥其引流导向作用。而要做到与学生同频共振,就对思政课教师努力提高自我的媒介素养提出了高标准。再者高校思政课教师不再仅仅是课堂上的透明人,也将因为新媒体的高曝光率成为生活工作层面的透明人,所以,相比于相对封闭的非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身份,塑造好、保持好自身影响的一致性,这就对思政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第二,在教学形式上,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的正面教育话语体系过于政治化、呆板化与学生渴望生活化、形象化之间存在矛盾。新时代大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自由轻松的社会环境,很难接受呆板晦涩的传统式主流宣讲语言。但唯有走心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没有走心入肺的相通性语言,很难达到教育的实效。所以,如何将思政课教育的话语体系尽可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方式呈现,进而保证教育输出的实效性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又一障碍。
第三,在教学环境上,正向性的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缺乏同向性设计的教学环境之间的矛盾极大抵消了教学效果。比如厕所里随意乱贴的不健康社会小广告抵消了学校的正向厕所文化宣传效应,网络大V靠炫富、奢华包装赢得名利和课堂中讲授的节约、朴实形成反差,随心所欲的教室布局扰乱了学生课程学习的专注性,学生流行的脏话模式、抽烟姿势被披上了“帅”的标签,爱学习守规则被灌上歧视的眼神[3]。这些不良的教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学的主流意识形态理论教学内容束之高阁,使得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无法很好地走进学生心里。
三、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选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打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战,更好地守好高校意识形态责任田,我们进行了问题症结的探索。唯有逐个击破,才能够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扫清障碍。
第一,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自身的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面对新时代的各种挑战,要提高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即具备认识、理解、把握、调控、批判新媒体的能力。作为思政课教师,要想改变信息滞后、新媒体入门较学生慢的现实问题,就必须善于抓住高质量的有偿培训机会(有偿培训正是学生欠缺的最高效的新媒体使用技能提升方式),做到系统、集中、高效率的快速成长,才能更好地走在学生前列。再者,思政课教师要在解决问题中淬炼自身的理论素养。但是,理论唯有在不断解决变化发展的世界的过程中才能彰显其魅力。为此首先要提高教学内容的问题意识。“任何一个理论要被人所信服,既要能够回答时代课题、指导推动实践,又要有独具特色的理论品质和富有感召力的思想力量。”为此,首先要找准网络环境下涌动的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然后进行真理大讨论。真理只会越辩越明。思政课教师要敢于亮剑,敢于面对质疑,善于通过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各种困惑和疑虑来正本溯源。面对很多似是而非的社会问题,很多思政课教师因为理论功底不扎实,难以解答。思政课教师要加强问题提前采集与问题集体备课解决的工作方法。例如,每节政治课最后五分钟,同学们在思政课所使用的云班课等网络教学平台上进行问题轰炸,教师提前进行主要问题的筛选,然后将棘手的问题上报给教研室主任进行集体备课。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提高问题意识,又可以在有准备地解决问题中树立思政课教师的权威。亲其师,则信其道。这样的教学设计就可以化危机为机遇,进而更好地守护住意识形态安全。再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恪守“课堂教学有纪律”的原则,提高职业道德素养。课堂内外都不能传播有违党性的错误言论、 散布反马克思主义的邪说歪理。思政课教学不能为了迎合学生的要求,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并放弃社会责任。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如果一味渲染某些负面的社会新闻,则会消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向度,最终导致大学生的精神萎靡、价值观混乱。这些行为不是真正的思政课教学,都存在教学缺“钙”的问题。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斗争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应积极参与,敢于亮剑、勇于发声,真正为大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精神食粮。要想亮剑有力,则要求思政课教师要兢兢业业,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去抵御一切歪理邪说。唯有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价值引导,克服取悦学生、迎合学生和附和学生的偏离现象,才能满足思政课教学的核心要求。
第二,积极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话语体系,在尊重大学生话语体系基础上赢得认可。进入新时代,基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以其跨时空、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等融合性传播特点和优势,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对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得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新特点和新规律。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生长在新时代的大学生,其学习生活方式已然贴上了全媒体的时代标签。学生汲取信息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传播形式的影响。因此,教育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育效果,而话语体系正是表达内容的最主要形式。
实践表明,思政课教材语言政治化、书面化,政治类宣讲过于成人化、呆板化,理论化。而大学生更愿意接受轻松的、形象的、直白的、生活化的语言。为此,要将思政课教学话语转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把理论话语、学术话语转化为生活话语,以大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简洁明了的语言,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增进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认同,唯有如此,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云班课经验值加分的方式来快速调查学生间最新的流行语、最关注的社会热点、最困惑的校园事件、最抵触的社会现实等来明晰学生的内心可能存在的错误导向,进而抓住症结,结合具体事实,运用马克思主义主流价值进行引导,这样才能更好地将束之高阁的主流价值引入到学生内心深处[4]。
第三,注重思政课教学环境影响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影响方向上的一致性。
一是思政课教学实体环境与教学内容设计的不一致将在很大程度上削弱教育实效甚至会抵消教育的正向作用。比如,思政课教育学生要坚定政治立场和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厕所文化建设中就应该及时发现并清理部分小广告。思政课讲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就要及时制止各种逢考必过的有偿助考宣传。对于学生间存在的小众化错误价值观(过度强调外在美忽视健康美和内在美,认为反抗教师与说脏话、泡妞、更换男友就是“帅”等价值倾向)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案例解读与导引。只有及时改造一切错误的隐性或显性的环境,才能够保证教育避免1+1等于0的无奈。
二是及时将负面、虚假、威胁主流意识形态培养的影响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特别是新时代,国内一些网络“大V”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布并传递错误或不实信号,点燃一些高校大学生的不良情绪苗头,致使部分大学生产生非理性表达和冲动性行为,严重危害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提高教学敏感性,并及时在思政课教学中介绍、叩问与解释社会生活,在弘扬社会生活正能量的同时,揭露社会生活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我们的主流思想去解释其背后的真实原因,做到学生情绪和价值观的及时疏导[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骨干力量,其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情况直接关系到中国政权的稳定与发展。高校思政课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更应该持续有力地发力。面对新时代、新机遇、新挑战,思政课教学要不断通过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媒介素养和理论素养、革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话语体系、塑造同向性的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直面问题与挑战,逐个击破,保证我们的高校大学生政治方向清晰正确,政治脚步坚定有力,进而推动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