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2-11-25贾方方孔德成

科学咨询 2022年17期
关键词:思政工程材料

贾方方,孔德成

(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路桥系,北京 102200)

立德树人应该是教育的首要目标,仅将此目标交给思想政治课程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自2014年起,国家开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将教书育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如何打破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是新时代中国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格局,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将思政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如鸟之两翼、车之双轮协调前行。立德树人是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应该贯穿于每节课堂中。

本文以高职土建类专业基础课土木工程材料为例,通过分析课程特点,针对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等教学目标,挖掘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资源有效融入到专业知识中。通过一个章节的教学设计,探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

一、课程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建专业类课程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专业培养方案中一般设置在大一上学期开设,是学生初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相关课程。对于土建类专业来说,土木工程材料从学生时代到整个职业发展过程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土木工程材料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站在工程角度看,土木工程材料质量关系到工程质量,是推动工程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且材料造价可占工程造价的50%-60%;从专业学科角度看,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后续所有专业课的基础;从职业发展看,土木工程材料是建筑师、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等工程技术人员均需掌握的知识,是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考科目。因此土木工程材料作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从业资格的必修课程,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同时,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由于该课程开设在大学第一学期,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及职业自信培养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本门课程的作用,将专业知识与思政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成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专业教师的重要职责[1,2]。本文主要以高职土建类专业为例,探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融入的途径和方法。

二、课程思政融入的必要性及方法

要对一门课进行课程思政,必须要明确其专业特点、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有目标地“对症下药”,进而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个人发展层面进行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3]。清华大学机电系教授于歆杰认为对于教师来说,要从三个方面实现全方位的课程思政:一要通过身教实现立德树人;二要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实现入脑入心的价值塑造;三要将能力培养有机融入到知识传授中[4]。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充分分析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特点及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融入的途径和方法。

(一)弘扬爱国情怀——土木工程材料之中国制造

目前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相关教材都偏重于材料的组成及性能分析,缺乏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加上土木工程材料内容繁杂,各章节内容间联系不够紧密。传统的讲解方式下,学生学习后也仅停留在认识阶段,理解不深刻,且对工程应用掌握不足。加上教师脱离工程,实际应用经验缺乏,在讲授过程中,也仅停留在一些传统的材料特性及应用上,对新技术、新材料的讲解相对偏少,与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有较大偏差。同时,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媒体接触较多,大部分的信息都从媒体获得。近期的调研发现,部分媒体对国外科学技术及装备过分吹捧,导致有些学生对国家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下降,有崇洋媚外的先兆。针对此情况,在土木工程材料课程讲授过程中要加入一些“中国制造”元素,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的强大及先进性,提升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同时,将我国的主流媒体如“学习强国”,推荐给学生,用以课外知识的补充学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如在讲解水泥的时候可以引入在建的白鹤滩水电站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工程是目前装机规模世界第二大、在建规模世界第一大水电站,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防裂采用的低热水泥均为我国水泥厂研发的特种水泥,此外水电站建设过程中所需的水电设计、重大装备制造及建设管理等均为“中国制造”。在讲解混凝土章节的时候可以引入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徐世教授团队研发的高韧性纤维混凝土材料,该混凝土材料克服了混凝土容易脆断、开裂的缺点,具有超高的韧性、控裂、耐久的性能,目前已经在浙江新岭隧道、常山港特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目前更多的中国制造走进了大国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助力大国工程的同时,降低了工程造价,摆脱了进口材料的约束,提升了我国实力。基于此方面内容,可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学习强国APP,查阅相关知识,并撰写相关感受。课中讲解环节,将此方面内容穿插进知识讲解中,补充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里的“中国制造”,一方面可以扩充专业知识,同时可提升其爱国情怀,引领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培养社会责任感——土木工程材料之节能环保

新时代大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都能够很好保持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等环保习惯,但对于专业领域内的节能环保意识相对薄弱。建筑业作为高耗能产业,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左右,降低建筑能耗,可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节能环保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为提升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可将建筑行业采取的环保措施融入课堂。如在讲解混凝土材料的时候引入海绵城市及所用的透水混凝土,将工业废料掺入混凝土中再利用,推广散装水泥等一系列环保节能措施。如京张高铁河北段沿线车站就采用了大量的清水混凝土,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地选用节能环保材料,大大降低了能耗。将节能环保的工程实例融入理论知识讲解中,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其所学知识,明确所学知识的用途,同时润物无声地将相关环保知识刻进学生心中、脑中。除充分利用课堂学习时间外,同时在课下跟学生交流时,引导学生做好垃圾分类,少买不必要的衣服、将快递包装进行二次利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将节能环保意识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提升其社会责任感。

(三)提升专业自信——土木工程材料之材料解决工程难题

近几年的各大职业院校招生情况及对在校学生的调查统计显示,土建类专业的学生存在专业不自信,怕苦怕累的现象,认为自己的未来就是“搬砖的”农民工,一辈子就只能待在又脏又累的工地。针对此现象可引入一些超级工程案例如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中国高铁等大国工程,讲述工程技术人员背后的故事,同时开展“大国工匠进课堂”,让真正的大国工匠走进课堂讲述专业相关工程案例。通过实际的工程案例分析及大国工匠的故事润物无声地将专业知识刻进学生内心,用榜样的力量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自信,对未来的自信以及对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四)培养团队协作、工匠精神——土木工程材料之材料实训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主要由理论环节和试验实训环节共同构成,实训环节一般穿插在理论环节中进行,课程完成后会有专门的综合实训环节。结合实际工作环境,材料的实训通常分组进行,需要团队合作。在试验实训环节中增加与实际工程贴合的综合性、设计创新性试验,通过设计创新性试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质量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材料性能的检测和质量控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材料检测必须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试验原始数据必须真实,不得篡改。在课程中引入由于材料检测失误而采用不合格材料造成的工程事故,对学生造成视觉冲击,讲解由于材料失误或材料选择不当造成的损失及对社会造成的影响,通过反面案例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升其对本专业社会价值的认知。

(五)融入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是职业院校不容推辞的责任。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不仅要有职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在试验实训环节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由于水泥、混凝土等材料本身特点,材料试验过程比较脏而且过程很累,同时试验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建筑垃圾,如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时的净浆、混凝土和易性时的混凝土拌合物等,如果直接扔掉,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而且还浪费了材料。为此,可将试验废料用于学校内破损路面或结构的修补中,不仅解决了建筑垃圾的问题,增强了学生修补施工等相关知识,同时还打破了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将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亲自动手劳动为学校做贡献,让学生体会到真正的施工过程与后续课程有序衔接,同时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念。

三、课程思政融入实例

本文以工程造价专业土木工程材料课程中“砌墙砖”章节为例,介绍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探索与尝试。

1.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从网络上查询故宫博物院所用的“金砖”及万里长城所用的砖,结合现在工程中所用的砌筑材料,对比分析古往今来砌筑材料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提升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同时提高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及总结分析的能力。

2.课程引入阶段(5min),从教室的墙体引入砌体结构所用的主要材料是砖、石或砌块以及所用的砌筑砂浆。从墙体的主要作用引出合理选择墙体材料对建筑功能、建筑节能、安全及工程造价的意义。随后讲述我国制砖业及制砖技术的发展历程,国家建筑节能方面采取的一些措施等,让学生学会选用墙体材料,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3.简单讲解烧结普通砖的原材料及烧制工艺(5min),引出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详细介绍烧结多孔砖和空心砖技术规格及应用(25min)。在此内容上介绍为保护耕地、降低能耗,目前我国持续推进“禁实”工作,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培养学生节能环保的意识,提升其社会责任感。从烧结普通砖在烧制和应用过程中的缺点,引出我国目前用空心砖、工业废渣砖、灰砂砖、砌块等替代实心黏土砖,引出烧结多孔砖、空心砖及非烧结砖,随后讲解其制备工艺、性能和应用。

4.课堂总结,总结目前常用的砌筑材料及其优缺点,引出下节课的内容——混凝土砌块(5min)。再次重申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强调节能环保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5.课后作业,请学生在网上搜索目前常用的新型墙体材料,进行总结分析。通过“学习强国”APP了解“碳达峰、碳中和”及我国为达到此目标采取的一系列与建筑行业相关的举措,并结合自身情况,论述如何进行节能环保,为建筑行业节能环保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意见。

四、结束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者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教学目标。身为教师,应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教学过程中要认真严谨、充满热情地对待每一堂课。言传身教是最直接最扎实的思政教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同时要摒弃旧观念,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刺激,提高其学习兴趣。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将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堂,连通课程思政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为国家培养专业知识扎实,思想品质过硬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专业课程讲述过程中要打破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壁垒,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中,让学生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了解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唯一途径。

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进入大学的第一堂专业课,对专业价值的塑造和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利用思政资源可有效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吸收,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其对专业的认知,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土木工程材料试验课是将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得最好、最直接的途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还处于雏形阶段,需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做到真正“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思政工程材料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计算机辅助工程)征稿启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