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脾化滞外治法治疗小儿泄泻

2022-11-25王萌萌黄佳芸桑杲杭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杭州3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杭州30053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消食脏腑健脾

★ 王萌萌 黄佳芸 桑杲(.杭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 杭州 30006;.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杭州 30053)

泄泻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大便次数增多、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1],与小儿生理特点、喂养、感染、免疫及药物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时多以合理喂养、预防和纠正脱水、肠道微生态制剂及肠黏膜保护剂、合理使用抗生素为主。小儿喂服药物困难,且内服药物容易导致胃肠负担加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使用抗生素容易造成肠道菌群失调。

桑杲教授是第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临证长于治疗小儿脾胃疾病,自拟止泻散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经验分享如下。

1 病因病机

桑师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未有不源于湿者也”,多因乳食积滞,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脾胃薄弱,外感湿邪,下注大肠;脾阳不足,无力运化,寒湿内生;久病及肾,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所致。其认为本病临床上以风寒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多见,在李中梓泄泻九法基础上,提出以“和”脾化滞为治疗原则,“和”脾有醒脾、运脾、健脾、补脾、温脾之法,化滞包括消食积、祛湿浊、散外邪,故桑师提出分期治疗小儿泄泻[2]:泄泻初期,化结为先,治以醒脾化结、祛湿消积;泄泻迁延,需标本兼治,治以运脾健胃、清化湿热;泄泻日久,以和脾为要,治以温补脾阳、涩肠止泻。在本病的不同时期,病机总以脾运失常为本,兼有湿、食阻滞中焦。在临床工作中小儿喂服药物困难及多数家长担心内服药物的副作用,故桑师据其临床经验,自拟止泻散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治疗本病。

2 治法方药

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制成不同的剂型,贴敷于穴位或患部,通过腧穴、经络及药物的作用,来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一种方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书中载:“蚖……以蓟印其中颠”。《理瀹骈文》提出“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及“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津液”。药物透皮吸收,归经作用于脏腑,且因为皮肤的贮存作用,使药效持久[3]。穴位贴敷是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气,通过经络系统促进全身气血运行,同时药物透皮吸收,气载药行,直达病所,来共同调整人体脏腑功能。

止泻散由公丁香、肉桂、吴茱萸、白胡椒、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七味药物组成。公丁香温中降逆、温肾助阳,吴茱萸散寒止痛、温脾燥湿,肉桂散寒止痛、温补脾阳、温通经脉,白胡椒温中散寒止痛、消积化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吴茱萸、肉桂、公丁香、白胡椒还有明显抑菌及透皮、促透作用[4-8]。四药“和”脾为用,有温脾、补脾之意,兼以散寒燥湿。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健脾消食,分消面食、肉食、谷食。诸药合用,共奏温脾散寒化湿、健脾消食之效。

小儿推拿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特定手法作用于人体特殊部位,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小儿“脏腑娇嫩、穴位敏感”,通过对穴位施以补泻的手法操作,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简单,解决了患儿服药不配合的问题,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及家长的心理负担,避免了药物内服对脾胃的损伤,且安全有效。

3 外治疗法

止泻散贴敷于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肾俞、大肠俞治疗泄泻。任脉为“阴脉之海”,上连心脏,中经脾胃,下通肝肾,神阙为任脉之经穴,有回阳救逆、温补脾肾、运脾和胃、理肠止泻之功效;中脘为腑会,作为中焦枢纽,可恢复气机升降,亦为胃之募穴,可运脾和胃、行气化滞;背俞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上,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穴位,脾俞补脾健脾、运脾化湿,肾俞补肾益气、通阳利水,大肠俞调和肠胃、利湿化浊;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补脾健胃、疏风化湿。

小儿推拿采用补脾经、补大肠经的手法。通过手法刺激脾经、大肠经,调节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健脾和胃止泻,发挥“和”脾之功。具体方法如下。

3.1 补脾经

脾经穴位于拇指螺纹面,旋推为补脾经,频率为每分钟200 次。取双侧穴,先推左手再推右手,单侧推拿200 次,双侧共推拿400 次。

3.2 补大肠经

大肠经穴位于食指桡侧缘,从指尖推至虎口为补大肠经,频率为每分钟200 次。取双侧穴,先推左手再推右手,单侧推拿200 次,双侧共推拿400 次。

4 医案举隅

患者孙某,男,5 岁。主诉:腹泻1 天。患儿昨日受凉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解稀便4 次,黄色糊状,未见粘液脓血,时有腹痛,纳差,小便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活跃。舌淡,苔薄白,脉滑。血常规、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中医证属寒湿困脾,治以温脾散寒、化湿止泻,予止泻散贴敷神阙、中脘、足三里、脾俞、大肠俞,嘱其每日贴敷4~6 h。门诊予补脾经手法操作,每日1 次,共3次。1 周后复诊,诸症缓解,胃纳转佳。

按:患儿形气未充,不慎外感,寒湿侵袭,困遏脾阳,运化失司,精微输布失常,合而下泄,大便稀薄;寒凝经脉,阻滞气血,可见腹痛;寒湿困脾,则脾运失健,胃纳不佳。临床治以“和”脾化滞、温脾散寒、化湿止泻,予止泻散贴敷温补脾阳,化寒湿积滞,健脾消食,防脾虚失运而生食积;小儿推拿采用补脾经手法,健运脾胃。二者合用可温脾散寒化湿,寒湿既祛,脾运得健,泄泻即愈。

5 结语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于小儿尤为重要,然小儿不知饥饱,饮食偏嗜,或因家长喂养不当,常有脾胃不足;小儿肾常不足,赖脾胃充养先天之本,以资生长发育;小儿肺常不足,易外邪侵袭而发病。既往小儿疾病之治每以口服为多,内服药物多有碍脾胃运化或损伤脾胃之弊,脾胃受损,则无以化生气血,不能驱邪外出,则病程迁延,化源不足,日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泄泻为病,病位在肠,其本在脾,其标在滞,每多虚实夹杂,故治以“和”脾化滞。在健运脾胃的同时,化食积、清湿浊、袪外邪,恢复脾胃功能。万全云:“小儿肠胃娇弱, 不得已而用药,中病即止,不可过也”,小儿稚阴稚阳之体,肠胃娇弱,避免脾胃受损不得已而用药[9],桑师治以止泻散穴位贴敷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泄泻,既可温脾补脾、散寒化湿、消食化滞、健运脾胃,又可减少药物内服对脾胃的损伤,操作简单,对因外感风寒湿邪、内伤饮食及脾胃虚弱、脾肾两虚所致泄泻疗效颇佳。

猜你喜欢

消食脏腑健脾
消食药膳方
健脾中成药 应该怎么选
我家秘方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脾虚可用三芽茶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消食8式缩水小腹
健脾和胃降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33例
健脾燥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