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果树景区旅游文化开发路径研究

2022-11-25汪妮妮

黑龙江粮食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果树风景景区

□ 汪妮妮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一、绪论

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开发,游客们对于旅游业的经营模式有了新的要求,旅游产业不仅仅是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自然景观吸引游客,而且慢慢地形成了多元异彩的人文景观和民族景观等艺术文化资源与自然景区的融合,形成具有丰富内涵和吸引力的旅游文化产业。旅游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将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共同体的协调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区性、民族性的优势产业模式,从而进一步推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景区自然环境及旅游资源概况

作为贵州景区代表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镇宁自治县与关岭自治县的接壤之处,景区内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分布着形态各异大大小小18个瀑布,这样的布局使得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瀑布群所在地。该景区独特的地质构造,保存着世界罕见的自然景物和优美的风景环境。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西部最具魅力旅游景区”“中国最美丽的地方”,2007年正式被国家旅游局评定成为国内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断充实的绿化工程和安顺市典型的溶岩形貌、温和气候,使得黄果树旅游景区成为国内知名度最高的风景名胜区之一。旅游景区内风景宜人、空气清新,园区内平均温度为16℃,每立方厘米富含负氧离子达到两万八千个以上,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人们日常休闲、旅游的避暑胜地。

三、旅游开发的现状及问题诊断

(一)旅游开发现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从1982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具有了40年的建设开发历史。在省政府成立的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下,黄果树风景区的景观开发已经初见成效,同时在客流量来看,黄果树景区在旅游旺季期间每天的接待的游客达到2万人次,这是由于景区的不断开发和周边城市的建设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黄果树风景名胜区获得了“中国最美的地方”“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其具体的开发情况如下:

1.产业定位基本实现。黄果树景区一直以自然风景旅游的模式发展,近些年,贵州省政府和国家旅游局为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全域化旅游示范区建设,黄果树景区将与龙宫风景名胜区、屯堡文化风景名胜区、格凸河风景名胜区抱团发展,全力发展“让旅游覆盖全省,全民参与”的旅游经济格局。同时,在第三届安顺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还提出来以“自驾黄龙屯格·自在最美喀斯特”为主题的精品自驾游线路,这就使得景区市场不断扩大化。

2.旅游资源开发步伐加快。经过多年来的资源开发建设,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内除核心瀑布景区外,还建设有山林、石板小道、河流、岩洞为一体的天星桥景区;具有“吼瀑”之称的陡坡塘景区;由连天瀑布、冲坑瀑布和高潭瀑布组成的滴水滩景区;以历史上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抵抗官匪的军事要塞为主的神龙洞景区;以亚热带河谷田园风光著称的郎宫景区。这些大大小小的景区构成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一个个独立而融合的板块,完美地组成了现有的黄果树景区。

3.对外促销广泛开展。为了进一步加强黄果树景区的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对天龙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云峰屯堡旅游投资开发公司进行重组,进行全面的整合,实行以借助黄果树品牌“走出去”的促销措施,提升被誉为“中国山地的普罗旺斯”的天龙屯堡景区的知名度,发展地域连片旅游经济,将游客“请回来”“留下来”的整改策略。

(二)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从黄果树景区的现状可以看出,黄果树已经成为很多人心目中必到的景点之一,景区的开发也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但是相对于国内外其他著名景点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还是存在许多不足,同时,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日益增多的游客与景区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和区位优势是不太对称。例如:

1.游客停留时间短,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缺乏文化创意,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来到景区的大多数游客都只对黄果树景区的风景资源感兴趣,导致黄果树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的时候,更多倾向于景区自然景观。由于游客旅游需求逐渐多样化,景区较为单一的自然景观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景区周围的很多小景点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但是使用频率不高,对旺季时景区超负荷的客流量起不到分流的作用,以致大多数游客在黄果树旅游风景区的逗留时间变得越来越短,大多数游客只是为了和大瀑布合一张影,整个景区的游览耗时一天就能够完成,游览结束以后,游客利用便捷的交通直接返回贵阳或是安顺。匮乏的旅游娱乐设施和活动也导致景区中的消费水平不高,游客消费的形势不乐观,直接影响了景区的综合收入。

2.景区管理和人力资源有待加强。黄果树景区的管理服务人员的素质普遍偏低,没有进行合理的培训和整合,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效果不佳,行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没有贯彻落实。与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相比,景区员工在科学文化、服务意识和服务技巧上还有待改进,否则将会为进一步开发旅游文化带来阻碍。

3.旅游资源缺乏保护,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要将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的良好形象展现给国内外旅游爱好者,需要做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黄果树景区的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严重,导致黄果树瀑布出现持续性的进入枯水期,影响了旅游景区的资源品味。此外,黄果树景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植被稀少,荒山达到10万亩。管理部门缺乏保护意识,管理权限分配不清晰,景区被过度人工化、城市化开发。这样的结果也导致了黄果树景区未能入选世界自然遗产的名录。在黄果树景区周围,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意识淡薄,导致部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逐渐消失。

四、黄果树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策略

(一)产品策略

景区在进行自设旅游文化开发的时候,应该结合黄果树的旅游文化特色及市场需求态势对这些文化进行深度开发。黄果树景区应该在景区产品策略方面下功夫,以达到利用景区丰富的旅游文化来赋予黄果树景区强大的生命力的目标。

1.以山水文化为依托,成就特色大景观。黄果树景区一直以来都是以自然景观吸引着各地的游客,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的时候,就要把自身的优势凸显出来。景区近年来已经加大了对于生态建设方面的力度,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如何增强景区主景点的观赏性这方面没有考虑周到。特别是在景区的淡季秋冬之交,也就是枯水季节,这个时候很多游客在游览的时候往往感受不到瀑布的雄伟壮观,这时,应该利用其它景观的塑造来让游客觉得虽然瀑布水量不大,但是也有别样的景致,比如可以考虑在瀑布顶端周围种植红叶,这样一来,就有了这样的景观:山顶一片鲜红,腰间一溪悬倒,脚下一湖绿水,彩色相宜,风流婉丽。

2.以影视文化为基调,重现经典。景区拍摄了多部影视作品,利用其中的经典作品来进行文化的塑造。在景区拍摄的众多影视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西游记》,景区可以利用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可以结合《西游记》文化,创作建成《西游记》人物雕塑、影视片段文化石刻、影视片段展播、文化游廊等,使游客在游赏自然风景的同时,感受黄果树与《西游记》名著的渊源;除此之外,景区还可以拍摄以瀑布为主题的微电影,利用影视作品的宣传作用来对景区文化进行塑造。

3.以民俗文化为背景,多渠道开发旅游产品。黄果树景区存在丰富的民俗文化,景区应充分利用。在少数民族艺术文化方面,景区可以参照其他地方的开发模式,成立艺术团,进行歌舞晚会表演。用歌舞演唱等形式来展现当地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之精华。通过表演来展示本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娱乐内容,还能够活跃旅游文化市场。还可以考虑建造民俗风情园,黄果树景区中的石头寨景点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寨中有大量的布依族建筑,景区可以加大资金投入,将周围的民俗文化集中反映到这个风情园中。在风情园打造时,应考虑到游客的参与性,游客在其中游览时,可以自由走访村民家,吃特色食品,亲眼去看蜡染的制作过程甚至亲手制作蜡染,制作好以后只需支付相应的费用便可将自己制作的蜡染带走;游客还应该能够听到当地村民演唱民族歌曲,参与到村民的各个仪式当中。把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使得两者相得益彰,更加富有吸引力。通过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建设,使得景区成为民族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浓郁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使旅游者获得较为难忘的地域民族文化体验。

4.以节事文化为主题,丰富景区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是推广目的地形象、传播区域文化、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对外经贸合作、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节事活动的参与性很强,往往能够吸引很多游客。在黄果树景区众多的节事活动当中,最为重视的当属每年举办的“黄果树瀑布节”,但该节事活动的影响力仅仅是在当地,外地的很多游客对于该节事活动都不了解,所以景区可以将这一节事活动作为旅游宣传的噱头,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节事进行深度开发,贵州凯里苗族的姊妹饭节,被称为“东方情人节”,这个节日已经成为凯里节事活动的一张名片,每年姊妹饭节期间,都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黄果树景区可以参照其开发模式,对当地的民俗节日进行打造,例如布依族的六月六、三月三等,一旦某一个节日形成了品牌,就会得到市场的认可,这样不仅能够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也能够丰富景区的旅游文化。

(二)经营策略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黄果树瀑布节”在宣传黄果树文化形象和打造国际化旅游胜地等方面,提供了开发、交流、合作的平台。在活动的开展中,政府不仅制定了相应的政策、规范,还为更好地进行资源配置,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建立了有效的规划。景区负责部门作为景区旅游文化建设和开发的执行者,为保证景区旅游文化开发进入正轨,需要依据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开展管理工作。

(三)形象策略

旅游文化的开发离不开景区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企业相似,形象是企业与其他公司建立良好合作的基础,而景区旅游文化形象的则是代表了整个黄果树景区给人们带来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游客与当地管理者、服务人员、原住民进行的互动和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以及优质的服务。良好的旅游文化形象可以给景区带来良好的口碑。有效地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原住民进行培训和素质教育,能提高游客与工作人员的互动满意度,改善景区的旅游资源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能够使游客产生更好的舒适感。塑造好景区旅游文化的形象,还需要将旅游形象在旅游地进行传播和在目标市场的传播,这就要利用各种媒介,可以通过评选景区的旅游形象代言人和知名人士作为旅游文化形象,加大力度进行宣传。另外,通过网络技术和媒体对景区的旅游文化进行传播能够激发人们对于黄果树景区游览的欲望,从而保证足不出户就能起到宣传的效果。同时,景区举办重要活动和赛事同样能够起到宣传旅游文化,树立景区文化形象的作用。

随着旅游景区的不断开发,旅游文化的摸索和宣扬已经成为了景区创利营销的一个十分重要经济模块,对景区旅游文化的开发成为了现阶段旅游资源开发的焦点。面对景区旅游文化开发和保护的矛盾性,应该合理规划,从保护文化的多样性出发,严格执行管理者制定的开发规程,寻求旅游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平衡,调动景区当地人民和游客对旅游文化保护与开发参与的积极性,使多元一体化的黄果树旅游景区文化得到传承,既保留了文化的特色和精华,又形成了中华民族旅游文化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观念,为我国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保护、旅游业发展、和谐社会构建注入新的文化动力。

(四)服务策略

要重视现阶段黄果树景区旅游管理出现的瓶颈问题,如景区管理人员素质和技能不足,旅游环境的软实力较弱,未能体现景区给游客带来的舒适感和良好的服务氛围。加强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型、职业型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为健全黄果树旅游景区的旅游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1.对管理和服务团队进行动员与培训教育,提升员工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从而加强业务的提升;与此同时对领导和团队进行相关的管理培训,提升团队的管理和业务能力,加强领导团队对一线员工的培训,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训练、服务竞赛等活动,强化服务人员在职业道德、礼节礼貌、仪容仪表、服务技能、服务规范等方面的培训工作。

2.在旅游旺季期间,严格执行国家旅游局2012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旅游景区旺季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提高黄果树旅游景区旺季服务质量与安全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旅游景区的服务和管理质量。主要的内容包括:实行领导责任制,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部门和人员身上;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服务热情,认真履行管理者对游客的旅游安全和服务工作的职责。

3.在旅游淡季期间,管理和服务人员需要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养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优质服务的习惯,让黄果树旅游景区的优质服务成为景区的特色,为打造良好的景区文化形象提供有效保障。

黄果树旅游景区的文化资源与其他景区的资源一样,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充满智慧的先辈创造的。因此,景区的旅游文化是独一无二的,是值得人们去追寻和传承的,一旦遭到破坏,将会带来无限的遗憾。同时,旅游文化是黄果树景区的灵魂,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其存在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猜你喜欢

黄果树风景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观安顺黄果树瀑布(新韵)
眺望心中最美的风景
不可错过的绝美风景
安顺黄果树旅游区挂牌成立
随手一画就是风景
黄果树啊黄果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