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11-25王立波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黑龙江粮食 2022年2期
关键词:龙江药材中药材

□ 王立波(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源头,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基本保障,黑龙江省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把中药材产业发展列为《黑龙江省“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重要内容,提出到2030年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的目标。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打造“龙九味”品牌当做首要任务,龙江道地药材特色逐渐形成。主要产区示范县、特色小镇、示范展示园、专品种植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道地药材应用研发、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培育大品种,搞活流通,延长产业链日见成效;创建大品牌,提升中药材价值链,全省中药材“六大产区”地理标志产品初现引领作用。

龙江中药材产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如何实现龙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主要任务。通过分析主要因素得出的结论是,可以从培育壮大头部企业和上市企业,发挥头雁效应的思路出发,引领和推动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在延伸拓展中药材产业链,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方面着重发力。

一、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

(一)种植规模有待扩大

龙江道地药材种植分布零散、规模小,导致市场议价能力弱,种植利润低。缺乏科学化的管理模式、规范化的种植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支撑,规模化种植能力需要加强。

(二)产业链条需要进一步延伸

龙江中药材产业尚未完全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延伸产品开发尚需深入开展。我省主要种植的道地药材人参、板蓝根、刺五加等,省内没有以此为主料的高附加值产品,没有形成优势资源向优势中药大品种的转化。

(三)道地药材知名度需要再提高

目前,我省有苍术、赤芍、人参、平贝母、关防风等多种道地药材,均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由于缺乏头部企业和品牌产品,没有形成如宁夏枸杞、云南白药和吉林人参等中药材大品牌,区域性品牌知名度不够,品牌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四)龙江道地药材市场流通体系需要完善

目前,我省仅有哈尔滨三棵树中药材专业市场,仍采取传统交易模式,尚未形成从道地药材主产区到终端市场完整的流通体系,需要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数字化、系统化的交易平台。全省尚无大型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大部分中药材通过经营大户运往省外专业市场仓储、销售。

(五)人才驱动力明显不足

在对黑龙江省中药材产业调研中发现,中药材研发高素质人才尤其缺乏,种苗繁育和种植技术员匮乏,生产加工人员多为产地农民,技术人员梯队建设不够,人才创新驱动力明显不足。

(六)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从业人员专业性不高,专业种植、药材生产、中药炮制专业人才紧缺。道地药材规模种植技术标准不统一,生产标准尚需完善。龙江道地药材终端产品研发明显不足,产品市场营销力度明显不够。缺乏大品牌带动,缺乏龙头企业、上市企业带动引领,融资能力弱等因素导致企业整体竞争力不强。

二、坚持战略导向,聚焦资金问题

影响龙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在于支持龙江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

要有效解决龙江中药企业贷款难、融资贵的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引领带动作用,发挥国有企业顶梁柱作用,利用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吸引社会资本高效聚集,比如由政府主导,由国企牵头联合社会资本,成立龙江中药材发展基金。

发挥基金引导作用助推龙江道地药材产业做大做强。聚焦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挖掘培育做大一批道地药材企业。基金重点支持龙江道地药材种苗繁育、规模化种植、中药精深加工、中药材应用研发、中药材流通等管理规范、产业基础良好的企业发展壮大。

通过基金扶持、基地建设、头部示范、上市引领、促进流通、做大品牌的产业发展战略,推动龙江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龙江中药材规模种植、种苗繁育、收储、研发、精深加工、产品营销、品牌建设等全产业链发展。

三、坚持目标导向,实施“五个一”战略

充分发挥龙江中药材发展产业基金的杠杆作用,支持龙江中药材产业未来五至八年:建成一批具有科学化管理模式、规范化种植技术、现代化硬件支撑、鲜明区域特色的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中药材质量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龙江中药材产业跻身强省行列;打造龙江中药材交易中心,建成全省中药材现代流通体系,培育道地药材金品牌,让“龙九味”品牌叫响全国。

(一)培育一批基地,夯实产业基础

提升中药材品质,从种子种苗繁育抓起。在道地药材主要产区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的种子、种苗繁育。重点支持大庆以及西部草原的红柴胡、甘草、关防风和板蓝根;牡丹江地区和齐齐哈尔的黄芪;黑河的金莲花和返魂草;牡丹江、鸡西、伊春的刺五加、五味子;伊春的平贝母;牡丹江的西洋参、苍术和白鲜皮;鸡西的桔梗;七台河的五味子、细辛;大兴安岭的赤芍、金莲花;哈尔滨的关黄柏等中药材道地产区的种子种苗基地建设,推广使用优质种子种苗,从源头保证优质中药材生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培育中药材特色大品种,从规模种植抓起。提高机械化程度,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突出发展道地和优势中药材品种,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的方式,在大兴安岭、伊春、佳木斯等道地药材主要产区探索“公司+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推动龙江道地药材规模化种植、规范化发展,打造具有龙江品牌优势的中药材大品种。

打造绿色生态中药材园区,从产业集群抓起。支持在道地药材产区建设中药材产业园区,打造集种子、种苗繁育,规模化种植、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康养、康旅等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创新型产业园区,打造绿色生态中药材产业创新基地样板,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促进产业全链条发展。

(二)扶持一批头部企业,培育产业引擎

聚焦全省中药材主产区,对有发展潜力企业重点扶持。重点扶持铁力平贝母、穆棱人参、清河五味子、林口黄芪、大同板蓝根、依安防风、桦南紫苏、庆安刺五加、宁安苍术等具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企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建设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种苗繁育基地、种植基地,促进中药材种植向优势区域聚集。支持企业原产地趁鲜加工、精深加工,改进技术装备规模化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开发中药制药及药食同源产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提取物等关联产品。支持重点企业自主开发中药材新品种及传统验方,开发中药配方颗粒。聚焦全链条开发优势品种的企业,将其培育壮大,带动龙江中药材产业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支持中药材企业加大中药材应用研发力度,培育龙江中药材大品种和新品种,改进生产工艺技术和提升质量标准。支持中药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制定黑龙江道地药材和相关中药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生产流通全过程标准。加快中药保健产品、药食同源产品和中药材衍生产品的研发,丰富以中药材为基源的延伸产品。推动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等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中医药创新能力。支持中药材产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高中药材研发和成果转化的能力。支持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协同进行中药科技成果产业化。聚焦科企、院企联合,支持企业中医药创新平台建设,创新驱动龙江中药材产业发展。

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为龙江中药材产业赋能。支持科企联合、校企联合,打造以中药产品、药食同源产品研发为核心的技术创新平台。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人才、技术优势,开展道地药材应用研发,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技术体系。支持有一定基础的农机企业联合农业机械研究所、院校,加大力度研发一批适用于我省道地药材专品种播种、移栽、田间管理、采收和精深加工专用机械。

构建人才培育体系,点燃人才驱动引擎。加快推进中药材骨干企业联合科研机构、中医药大学等建立中药材研究院,培育龙江中药材高端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重视专业人才体系建设,聚集高水平中药材种植、精深加工专业人才团队,培养中药材种植、生产加工、炮制、流通从业人员,为龙江中药材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三)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增强产业发展动力

扶持一批企业上市,打造龙江中药材高质量发展引擎,引领龙江中药材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产业聚集度和整体竞争力。充分发挥上市企业的融资优势,吸引优质资源,探索、优化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发挥上市企业知名度和客户的信赖度对道地药材发展产生的广告效应,促进一批存量企业裂变发展,推动我省中药材企业整体做优做强。

(四)打造一个流通体系,推动龙药走出去

构建可追溯体系,提升品牌影响力。推进“种植区块化”“全程一码制”管理,建立龙江中药产业种管收储加全链条可追溯体系。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工企业、头部企业+种植基地+产地加工企业”等多种模式的全过程大数据介入,逐步打造龙江道地药材种植、初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以及销售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实施种苗培育、种管收、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全程监控,实现全程闭环管理,建立可视化的追溯体系,促进龙江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

构建龙江中药材交易体系,促进龙江中药材高效率流通。支持中药材交易市场建设,以哈尔滨为中心,以龙江中药材主产区交易市场为分支,优化中药材市场布局,打造全省中药材现代流通大体系。重点壮大哈尔滨中药交易市场规模,建设“线上+线下”中药材交易平台,完善集加工、物流、仓储、贸易以及电商配套体系。在牡丹江、佳木斯、七台河、黑河、大兴安岭、伊春、鸡西、大庆、齐齐哈尔等地支持建设中药材大市场、仓储物流基地、质量检测基地。推动构筑中药材龙江交易流通大平台,实现龙江中药材本省有序流通,稳定发展。

做大做强交易体系,推动龙江中药材销向全国。做大做强龙江中药材交易大体系,形成南有广州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中有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北有哈尔滨中药材交易市场的格局。健全中药材现代化市场流通大体系,发挥龙江道地药材规模种植、集约加工、集中仓储,集散、交易平台的可追溯优势,促进产销双方精准对接,推进流通体系标准化、产业发展现代化,规范市场流通行为,推动我省道地药材走出龙江,特色品牌叫响全国。

(五)培育一批品牌,提升龙药价值

构建龙江中药材生态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品牌。突出龙江黑土、绿色优质的资源禀赋优势,重点在大兴安岭、伊春、七台河、哈尔滨等道地药材产区,打造地方中药材特色品牌。一是支持中药材种植基地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动中药材行业协会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工作,支持合作社、种植企业、加工企业等针对我省大宗中药材品种、中成药大品种开展品牌塑造和市场推广;二是推动道地药材有机种植、绿色无公害种植基地认证和相关国际标准认证。打造道地品牌、区域特色品牌、生态品牌,地理标识名片,培育大兴安岭赤芍、桦南紫苏、齐齐哈尔卜奎芪等区域公共品牌。

深挖龙江中药材文化内涵,讲好道地药材故事。深入挖掘牡丹江宁古塔芪、齐齐哈尔卜奎芪、佳木斯桦南紫苏、伊春平贝母、黑河金莲花等道地药材的文化内涵,创作科普产品和文化精品,讲好龙江道地药材故事。宣传龙江中药材知识,提升大众对龙江道地药材的认识,创作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中药材文化科普创意产品和文化精品,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传播作用,助力龙江中药材产业发展。

依托龙江中药材绿色生态特色,推动三产融合。以龙江道地药材特色为引领,支持中药材产业向中药材文化康旅、医疗康养、康复产业延伸,促进品牌升级。依托我省森林氧吧、湿地绿肺等独特自然资源禀赋,一是探索“中医药+旅游”模式,开辟特色中医药旅游路线,建设一批集中药材种植、中医药健康服务、中医药文化景观、药膳食疗于一体融合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重点在大兴安岭、伊春等地推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和景区建设,打造融合中药材种植、中医养生保健、药膳养生以及科普宣传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小镇。二是支持打造“医、护、康、养”一体化新模式,打造融合医疗、看护、康复、养老为一体的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以哈尔滨为中心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健康旅游的示范园区,促进龙江中药材三产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龙江药材中药材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青年: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图读龙江经济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期行情
龙江大美湿地组画——罗恒
全国三大药材市场近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
真假药材识别(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