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背景下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25补国苗郑世成
□文/补国苗 赵 博 郑世成
(1.河北工程大学管理工程与商学院 河北·邯郸;2.中铁十二局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提要]中小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能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有助于实现国内大循环,促进“双循环”。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探究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具体分析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机遇和挑战,针对产业发展水平低、研发能力不足、优质的科技中介缺乏、市场敏感度低等共性问题,以需求侧推动供给侧的主要发展路径对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双循环”战略是以科技为重点的全面竞争,发展科技是提升综合国力的有效途径。量大而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我国实体经济的脊梁、制造业的基本面,大量中小科技企业更是现阶段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因此,分析“双循环”背景下中小科技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发展路径,对于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双循环”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我国拥有世界最大数量的中产阶层,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出路应是充分开发国内市场。“双循环”更注重内循环,意味着我国供需将更加匹配,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以“内”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动力,意味新老企业、新旧经济更加融合;国内国外双循环相互促进,意味着内外资源将更加协调。
在“双循环”背景下,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层次的涵义:企业以国家倡导的“五位一体”为发展理念,高效利用资源,不断创新,提供满足人们日益需要的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持续保持核心竞争力进而向国际市场进军。具体到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传统高污染、高消耗、低产能型的中小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市场,也意味着中小科技企业要有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可持续的经营模式;要有健全的治理体制、出色的管理层和眼光长远的股东;要关注生态和资源,倡导节能环保;要有更高的自主创新能力,能打造知名品牌,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二、“双循环”背景下中小科技企业发展机遇
(一)消费需求市场潜力巨大。扩大内需是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基础。2021年,各类与提升消费升级的相关政策出台,推动线上线下消费融合,鼓励人们在健康养生、文化教育、生态旅游等多方面的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5.4%,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但相较于全球平均77%的标准,我国消费市场尚有不足。2021年11月第四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消费新趋势”分论坛上,专家学者一致判断:中国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2021年,中国的经济规模超过了欧盟27国总和,是世界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具有绝对的市场优势。内需的扩大、消费的升级为中小科技企业带来了市场机遇。
(二)新基建投资进一步加大。新基建是构建“双循环”格局的关键,建设中的数字化营商平台将为中小科技企业带来转型的机遇。由于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铁公基”等传统投资的动能作用逐渐减弱,而今以高新技术为载体的新基建正在开展,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设施,逐步实现各行各业、全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各行业的转型升级都离不开对5G、云计算等新基建的应用,这将促使众多中小科技企业寻找产品不足、行业空白,创新技术和业务模式。同时,“新基建”给众多尚未将网络与高科技融入企业生产活动的中小科技企业带来了管理模式变革的机遇。
(三)新资本市场格局形成。2021年11月,服务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且支持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的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本机遇。中小企业长期存在融资难题,而北交所已经开始探寻金融服务与中小科技企业之间的普惠型金融之路。北交所的成立有助于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直接融资发展的机会,有利于激励中小科技企业为吸引资本市场的专业目光而做深做精,从而发展成为行业“小巨人”。
(四)国内国际循环流通。“双循环”战略,一方面为中小科技企业参与到产业链中提供了政策机遇;另一方面将加快中小科技企业与国际接轨,促进技术的交流学习,为其增加出口提供技术机遇。“双循环”经济要求各要素在各个环节有效流通,形成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闭合产业流程,因而国家在今后会更加重视发展国内市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产业链。2020年、2021年政府部门出台了有关优化供应链的政策,后续会有更多利好政策跟进。一个较大的核心公司可能有几千甚至上万家的上下游公司,中小科技企业可发挥专业特长、依附核心企业,参与到产业链中。
三、“双循环”背景下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
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的重视,诸多利好政策将为中小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尽管中小科技企业在某一领域有机智灵活的创新优势,但就整体经济实力、研发能力、信息获取能力来看,仍然存在创新劣势,面临着一些发展困境。
(一)产业发展水平低
1、产业发展与智能技术脱节。高端智能技术与中小科技企业之间仍然存在脱节现象。由于规模较小,中小科技企业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有限,整体智能化程度偏低。原因在于:一是很多中小企业处于信息化的“补课”阶段,数据获取困难,而高质量的数据获取是智能技术应用的前提;二是中小科技企业缺乏相关人才,而人才是智能技术应用的关键;三是运营模式陈旧,有些企业仍延续着“一言堂”式的家族化管理模式,生产资源管理以及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升级、后续服务等管理理念落后。对大多中小科技企业来说,实现业务系统上的“云”操作是第一步,然后在“智能云”的辅助下,才可完成更多智能化操作。
2、产业链一体化程度低。区域内存在中小科技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同行业的产业链整合程度低,缺乏一些中间关联产业和支持产业,对生产和销售产生制约。有些产业园的布局缺乏整体性规划,各公司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产业集群效应未得到发挥。由于各中小科技企业在产业类型、工业技术、公司规模、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不同,他们之间的自发合作总的来说比较混乱,往往配合力度弱,忽视市场细分,只追求眼前利润。此外,跨领域、跨行业合作相对少,不利于联合优势的发挥。
(二)研发能力较弱。中小科技企业有创新潜力,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相对较少,持续创新能力不足,研发能力较弱。一方面是由于中小科技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中小科技企业在知名度、规模、薪酬待遇等方面都不突出,往往难以吸引高端人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欠缺,员工的专业水平、技术能力长时间实现不了提升;人才结构失衡,事务型人员多,顶尖的专业技术骨干少。另一方面中小科技企业的研发经费紧张。其资金本身就短缺,加之应收账款被拖欠的问题严重,现金流风险进一步增大,研发进度受限。许多中小科技企业乐于创造、敢于创新,但人力、财力等问题使其或无法再对工艺升级改造,或无法充分利用研发成果。
(三)优质科技中介机构稀缺
1、市场资源对接困难。中小科技企业在投融资、市场拓展、惠企政策申请等方面对中介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多,需要法律、税务等服务中介的协助。通过访谈得知,有的企业有创新性成果,期待服务机构协助推进;有的则渴望找到合作商完成创新成果转化。另外,融资市场资源对接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性。由于中小科技企业财务日常管理不规范、没有固定资产抵押等,难以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审核,这导致其银行借贷较难,而民间借贷机构往往管理不规范、内部系统不安全、风险高,企业轻易不敢接触。股权融资是适合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方式,但现实是很多企业并不了解股权稀释、控制权丧失等风险,相关问题无从问起。由此,与中小科技企业相关的资源对接工作亟待进一步深入开展。
2、中介机构良莠不齐。中介机构鱼龙混杂,存在灰色中介,且中介费高昂。个别灰色中介通过所谓的人脉,串通政府人员,伪造材料,帮助企业申请惠企专项资金,收取高昂中介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财政资金的效用。灰色中介组织使国家财政支持中小企业渡过困境、创新发展的专项资金出现大量浪费,同时可能让一部分极具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能获得应有支持。
(四)市场敏感度低。市场是一个多因素、多方面且持续变动的综合体,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相互作用、彼此关联,政策的变化、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需求。有些中小科技企业创新的中断,是由于在产品研发后期找不到创新的方向,虽然研发人员的技术经验、设计思维受到制约是影响因素之一,但归根结底是因为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认识得不够及时、清楚。科学技术的迭代更新较快,科技的需求变化更快,中小科技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及时判断趋势,找到市场需求缺口。
四、“双循环”背景下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带来“新消费”“新基建”“新资本市场”“新产业链”的机遇,有利于中小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但就中小科技企业当前发展水平来看,仍然面临诸多问题,需要政府、企业、融资机构等多方共同发力。
(一)政府角度
1、加大高质量的政策供给
(1)提高政策服务水平。一是提高惠企政策知晓度。政府要主动服务企业,加大对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二是简化业务流程。明确对口的政府部门,落实责任,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建设贯通政府各部门的综合服务中心。三是出台辅助政策,并追踪实施情况。针对国家、省级的相关惠企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适用性、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细则,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调查等方式对政策的实施进度、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四是不断提升政府政策平台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供政策解读、执行依据、申请流程的咨询服务。
(2)加大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大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建设,通过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标准制定和行业秩序规范平台,密切产业链上下游和产学研用各方合作关系,形成支撑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协调平台。从严整顿灰色中介产业链,对于“走后门”的中介要拓宽信访举报渠道、加强执纪惩处力度,对于提供虚假申报材料的企业、中介要列入政府系统黑名单。
(3)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以往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从而导致“老赖”等不道德行为的出现,而新的机制还不健全,如市场机制、监管机制、产权等制度正在完善。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主要关注的是企业的信用情况,获取企业真实数据从而判断企业真实信用至关重要。中小科技企业众多,缺乏完整的关于信用的数据,建立涉及众企业各个方面的庞大数据库不能靠市场自发,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牵头。建议整合政府、公用事业单位等所了解掌握的涉企信息,并建立中小科技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公开机制。
2、增多人才供给。支持校企共同举办教育,共建共享实习基地;引企驻校、引校进企,企业实操技术和高校专业技术两种人才培养模式要相互学习,互认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到中小科技企业一线进行交流,支持科研人员创业,充分保障高端科研人员的合理权益;建立健全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开足马力招引外来人才,给予高端人才科研经费、安家费、配偶就业、子女教育等优惠政策,对引进高学历人员的企业给予合理补贴,同时要发掘本地资源,鼓励当地的学子回家乡工作,参与家乡建设。
3、强化各业态间的合作关联度。提升产业链中大中小企业的关联度。产业集群化是发展的重要趋势,积极引导不同企业围绕各自核心技术和特色优势展开协作,形成互相促进的联动机制。应积极建设产业技术联盟,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为企业之间研发协作和技术推广提供服务保障。政府可以引进合适项目,整合区域产业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4、优化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奖励等新型制度,以激发创新,比如鼓励高科技人员以人力资本、科技专利等要素进入公司股权结构等,调动社会创新热情;二是要适时调整中小科技企业的认定标准,让有实力的中小科技企业能真正成为高精尖的后备军;三是推动科技中介服务社会化,协调组织开展中介服务的培训,另外要建立科技中介机构信息库,对科技中介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四是引导大型企业尽早支付对中小企业的账款,缩短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账期,解决中小企业账款拖欠问题;五是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建立“绿色通道”,上市特事特办,给予强力保障。
(二)企业角度
1、抓住外部机遇。第一,中小科技企业要抓住“新消费”机遇,研究市场需求,或自主研发或购买专利,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在技术上处于追赶型的中小科技企业可适当引进国外高端技术,但不能仅模仿复制,要将技术消化吸收,然后再创新,生产自主“拳头”产品。第二,要抓住“新基建”机遇,加快自身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既要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改革,也要加快探索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学技术。在生产关系重塑、数字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寻找所在行业的空白,加快产品的迭代更新。第三,要抓住“新资本市场”机遇,北交所是为优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而中小科技企业自身规模有限,要想上市并吸引资本市场的专业目光,应在“专精特新”的发展路线上扎根,在擅长的领域做深做精。第四,“双循环”格局的构建要求产业链的升级和整合,中小科技企业要抓住“新产业链”的机遇,在上下游产业链中主动履责,满足个性、多样的消费需求,优化生产工艺,从而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2、破解自身问题
(1)完善人才管理机制,提升创新能力。一是中小科技企业要健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给予高科技人才更宽的上升通道,提供多元化的薪酬待遇;摈弃家族式管理的弊端,重视职位和员工专长的匹配;重视人才的内部培养,定期、有目的地组织员工培训。二是通过对知识分享的管理、智力贡献的奖励等工作,保持企业的创新能力。鼓励不同工种员工进行知识分享、探讨,促使员工从别人的知识体系中找到设计灵感,倡导员工之间互相尊重、支持,营造共享文化氛围;记录、整理、评估员工的创新建议和对产品智力贡献情况,并依此给予物质奖励,正面地、积极地对优秀员工的创造力表示肯定。
(2)寻求专业顾问,提高融资成功率。中小科技企业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需寻求多种融资渠道,适当咨询专业人士,可提前把控融资风险。可通过线上大型信息服务平台,为关键性决策寻求法律建议,从而规避风险、维护信用等级,提高金融贷款成功率。在股权融资方面,寻求专业人员起草相关合同,评估投资人的信用情况;在民间借贷方面,寻求专业人员审核借贷合同的具体内容,识别存在的法律风险等。对于计划上市的中小科技企业,通过财税顾问排查不规范、不合理的财务问题,从而建立符合公司发展的财务、内控制度,确保顺利上市。
(三)其他角度
1、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质量。金融机构可对不同类型的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差异化的服务,提供更丰富的金融产品。开发系列信用金融产品,该金融产品是基于企业信用大数据,为区内企业提供主动的授信方案,且完全依托纯信用,特点是无需抵押物、审批时间短、额度可覆盖一般性经营开支、贴近中小微企业和初创企业需求等。金融机构在新基建的背景下,要加快对自身的技术变革。银行借助大数据可以进行精准营销并掌握传统中小企业的耗能情况,借助物联网可以实现中小企业的动产融资,借助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的24小时服务,借助区块链可以实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反欺诈。
2、完善科技型担保服务体系。担保机构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创新融资担保模式,开发多样性的产品。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应仍以政策性担保为主,政府担保部门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切合实际的担保制度,如依企业生命周期制定担保额度、依企业经营状况制定反担保措施和担保费的收取等,并设置专门的担保部门,压实责任。同时,政府要进一步引导多层次的融资担保和科技担保公司进入当地市场,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担保体系,简化这些提供融资担保公司的审批程序和反担保措施,激发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支持中小科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投资热情。
综上,“双循环”战略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以及形成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中小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与新工业革命的蓬勃兴起正处在历史的交汇期,这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升级带来良机。中小科技企业面临更新的挑战,这些挑战中有其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有相关配套服务政策滞后的问题。要实现高质创新发展,一方面中小科技企业要加强企业文化创建和技术革新力度,重视产品品质,开放合法运营,秉持财富共享、校企深度融合的经营理念;另一方面政府对中小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应给予足够重视,财政支持要发挥出资金的带动引导作用。政府要发挥自己的服务职能,真正落实政策,调动各种力量,利用多角度政策措施的联动效应,助力实现中小科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