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画家安德烈·克罗多在中国

2022-11-24平路青

寻根 2022年5期
关键词:艺专晨报林风眠

□平路青

◇《背写克罗多》,王石之作,1928年

安德烈·克罗多(Andre Claudot,1892—1982),生于法国乐器商之家,自幼对绘画怀有浓厚兴趣。他先入第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后进国立装饰艺术学院学习。在巴黎,他结识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装饰艺术家杜弗兰、印象派画家劳尔·杜飞等杰出的艺术家。他虚心好学,勤奋创作,参加画展,声名鹊起。1919年林风眠赴法留学,就读于第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他通过法籍夫人爱丽丝·梵蒂亚尔(Alice Vatiaur)引荐,与克罗多相识。他们结下的艺术之缘,演绎了20世纪20年代中法艺术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克罗多来华背景

1925年,学成归国后的林风眠担任北平艺专校长。林风眠通晓艺术,深感中西艺术差距,因此主张调和艺术,以推动学校艺术教学发展。他运用比较方法,阐述艺术构成和东西艺术异同,认为欲使中国艺术发达,必先沟通艺术。东西艺术在观念和表现形式上各有千秋。西方艺术倾向于客观,东方艺术偏重主观;西方艺术形式发达,东方艺术不太发达;西方艺术缺乏情绪表现,东方艺术则未能表现情绪,已经陷入了消遣式的“戏笔”,因而失去了艺术的社会地位。他在《东西艺术之前途》中指出:“西方艺术上之所短,正东方艺术之所长,东方艺术之所短,正西方艺术之所长。”那么如何实现东西艺术长短互补?在他看来,唯有“调和”:一需输入西方艺术,二要整理中国旧艺术。西方艺术的输入,必须以历史观念进行具体介绍,可以邀请有真才实学的西方艺术家来华直接传授。以他之见,聘请与他熟悉的克罗多来华讲授西方艺术,不失为一条迅速提升北平艺专师生艺术水平的捷径。于是他采取双管齐下之策,一方面电函克罗多,另一方面敦请中国留法艺术界人士襄助,劝说克罗多早日来华。

在林风眠的盛情邀请下,1926年9月10日,克罗多携夫人顺利抵达北平。次日,《晨报》发表《法国名画家克罗多昨日到京》,称克罗多是近十年欧洲艺术界负有盛名的法国画家,与著名画家马蒂斯等人为老友。欧洲各大博物馆皆收藏其作品,其画风苍劲活跃,直追前辈。他此次来华的重要任务是,沟通东西艺术,使西方艺术家明白东方艺术,并将之传至欧洲。

克罗多来华的消息,一经《晨报》报道,很快被《顺天时报》转载。该报将《晨报》所发文章改为《法画家克罗多应艺专聘来华沟通中西艺术之机会》。两篇报道虽然篇名有别,但内容一致。《顺天时报》为了便于读者阅读,有意删除文中与克罗多有交往的9位法国画家和雕刻家的英文人名。1926年《晨报星期画报》登载一幅克罗多照片,称他是法国名画家,因艺专之聘偕夫人来京。

克罗多为艺术而不懈奋斗,对东方艺术饶有兴味,尤其赞美东方民族博爱和平的性格。为了让国内同行更多地了解这位法国画家,1926年10月1日,林风眠在《晨报》撰文,对克罗多不辞辛苦来华表示欣喜和欢迎。1926年秋,林风眠在《介绍法名画家克罗多先生》一文中,叙述克罗多早年求学经历、艺术活动和同行评价。1924~1927年就读于北平艺专的李朴园,为第二个站出来公开欢迎克罗多先生的人。1928年他在《亚波罗》发表的《欢迎克罗多先生》一文,竭诚欢迎他将赴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任教。

循循善诱的教学

1926年9月至1928年8月,克罗多在北平艺专西画系教授毕业班学生。在他们的印象中,克罗多身材魁梧,鼻子笔直,头发褐黄,面色红润,眼睛炯炯有神。他是第一个上课的教授,住处离学校有一段路,通常步行至学校。每次上课,他总是穿一身黄色绒西服和黄褐色皮鞋,头戴褐色呢帽,带着一个粗手杖。每次进入教室,他取下帽子,挂在屏风角上,放下手杖,然后向学生道一声“早上好”。他说上几句法语后,接着看画,替学生改画。

克罗多善于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他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自由发挥其特长。他教导学生不要盲目模仿别人作品,也不要随意改变自己原有的画风。那时北平艺专学生的用色、用油和用笔,彼此各异,各有所长。但是,他们缺少练习,填色填油,操之过急。克罗多发现后,合理调整课程时间,规定上午4小时为习油画,下午3小时练习速写。他认为,只有扎扎实实练好基本功,才能学好如何绘画。经过3个多月的训练,学生绘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这一消息不胫而走,有的毕业生特地回到母校,跟克罗多学画。克罗多独到的教学方法,赢得了学生的好评。

为了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提高艺术研究兴趣,1928年1月,南京艺术教育委员会决定在杭州建立国立艺术院。在蔡元培的大力支持下,林风眠、王代之和李朴园负责筹备工作。9月,克罗多南下担任研究班导师,教授绘画系高班油画和素描。与他一起任教的还有李超士、孙福熙、陶元庆、蔡威廉、刘开渠、雷圭元、陈盛铎等人。克罗多的油画色彩深沉,笔触有力,颇受学生喜爱。1929年李可染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师从林风眠和克罗多。李可染在创作时用了过多的黑色,克罗多见后觉得不可思议,但他还是鼓励李可染按照自己的想法创作。在他看来,教师的职责在于给予学生艺术指导,而不是随意改变他们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脍炙人口的作品

在北平艺专教学之余,克罗多经常外出写生,每周至少创作一至三幅作品。他站在城市街头,仔细观察多姿多彩的城市风貌。来来往往的人群,街边的酒肆,帘旗招牌,西单牌楼守望的警察,小足妇女,赤身孩童,出殡的队列,娶亲仪仗队,都一一定格在他的画布上。克罗多冒着高温,不辞辛苦,前往八达岭和西山写生。《香山》是他的得意之作,描绘北京人的全部生活,色彩丰富。1927年《晨报星期画报》记者撰文介绍克罗多创作的《香山》和《北京街市》。

◇1928年的克罗多

◇1927年,克罗多(1排右4)与北平艺专师生合影

克罗多创作的部分作品发表在《晨报星期画报》《图画时报》《世界画报》和《良友》等报刊上。1926年9月26日,《晨报星期画报》发表《画家Battaglia》。这是1924年克罗多在巴黎展览会上的参展作品,也是刊载于我国杂志的他的第一幅画作。在北平艺专课室,克罗多作了一幅用笔活泼有力的速写,名为《刘开渠》(《晨报星期画报》,1926年第61期)。他为艺专戏剧科主任熊佛西教授及其夫人朱君允女士画了两幅速写,分别为《熊佛西教授》和《为熊君夫妇速写》(《图画时报》1927年第344期,《晨报星期画报》1927年第74期)。他的画作还有《雪景》(《晨报星期画报》1927年第85期)、《熊朱君允夫人》和《心文》封面图案一幅(《晨报星期画报》1927年第104期)。1928年《世界画报》刊登克罗多创作的9幅北京生活素描,1930年《良友》第43期发表《雪野》。这些作品受到读者的青睐,《晨报》刊文指出,他的作品“无不脍炙人口”。

◇《心文》封面图案,克罗多作,1927年

◇《雪景》,克罗多作,1927年

◇熊佛西教授及其夫人速写,克罗多作,1927年

克罗多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会。1926年10月1—11日,他在北平艺专大礼堂首次举办个人画展。他亲自设计,到场布展。该校留法画家、总务长王代之协助克罗多设展。克罗多编写的《克氏作品目录》,列出了《可怜的履匠》《上霞》《箱》《巴黎郊外之夏景》《农家荒寒之院》《秋日一瞬》《秋景》《秋村》《巴黎郊原之冬夜》《巴黎郊外》《夏景》《游艺者之车》《矿区》《塞纳河之货船》《太阳下之冬景》《冬日村街》《画家达克里亚肖像》《葡萄园工肖像》《巴黎屠夫》等30种画作。克罗多被誉为巴黎艺术新派巨擘,其笔锋苍劲、活跃而深沉。《巴黎屠夫》意蕴深沉、苍老,让人感受到巴黎酒肆浓郁的生活气息。第31-77号作品是他在中国创作的墨笔速写和水彩画,有的深沉苍老,有的情感炽烈。他笔下的风景画,古树离奇怪状,景象神秘深奥,使人产生倾慕之心。

1927年,克罗多和他的学生司徒乔参加北京饭店图画展览会。他参展的作品,人物鲜明,栩栩如生。现代作家章衣萍的《记 Mrs.Lorskaya》,谈到俄罗斯女画家和雕刻家洛斯卡娅对此展的印象,其中写道:“她问我看过上次北京饭店的图画展览会没有,问我的意见如何。我说只喜欢克罗多的一张《北京酒徒》,旁的外国人画的全是画匠的作品,没有生命。她微笑着表示她的意见和我相同,她说:‘除了克罗多,那展览里的画还是司徒乔好些。’” 1929年12月7-8日,克罗多在上海艺术俱乐部举行为期两天的个人作品展。据当时《大陆报》报道,此展展示了许多优秀作品,他的作品带有印象派画风。这些作品不像克罗多先生五颜六色的油画那样野心勃勃,其中一幅女士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他的木炭画细节画得很好,值得细细观赏。

◇北京生活(一),克罗多作,1928年

艺术复兴之先导

北平艺专的课外社团很多,活动异常丰富。诸如艺光社、心琴书会、形艺社,经常开展各种艺术活动。国画展览会,西洋画展览会,每年都举办。1926年12月18-20日举办的西洋画展览会,展出约200幅作品,观者众多,盛况空前。1927年3月4日下午,形艺社70余位会员召开欢迎名誉会员大会,林风眠、克罗多、王代之、黄怀英、汪伯中等名誉会员出席。当时担任西洋画系主任的克罗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动人演说。

1927年4月,艺专酝酿北京艺术大会筹备工作,向北京艺术学会、形艺社、一五画会等艺术团体和艺术家征集作品,并定于5月1日举行艺术大会。由于5月1日至9日有劳动节、五四学生运动节和五七国耻节,军警禁止举行此次大会,于是将之延期至11日举办。艺专校门口张挂一幅“整个的艺术运动”的标语。克罗多积极参与林风眠倡导的艺术大会。5月14日,他在校礼堂发表了题为《艺术大会的评价》的演讲。礼堂内座无虚席,林风眠首先介绍了克罗多,音乐系教授李树化担任克罗多的翻译。在演讲中,克罗多批评了艺术大会的作品。他认为,艺术大会很可能影响社会,使艺术社会化。但艺术大会展出的作品不是真正的艺术品,而是一种很坏的艺术品。传统方法下纯模仿的艺术是一种艺术上的病态。他对中国多数青年画家抱有热情,对北京艺术大会充满希望,认为这是中国艺术前途的曙光,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先声。最后他指出:“改良全中国人民艺术教育,全赖真正的艺术家的工作,则中国的文艺将再复兴!”

1929年陈卓坤、李可染等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在校学生创立的一八艺社,致力于艺术技巧与理论的修养,组织研究会和观摩会,举办大规模的展览会。林风眠和克罗多一起,给予他们艺术指导。

◇1930年,克罗多及其夫人(中)在回国前与师生相聚

艺术影响与意义

1927年5月12日的《晨报》肯定了克罗多的艺术教学,认为在克罗多的艺术指导下,北平艺专西画科学生的画风为之焕然一新。在克罗多教过的许多中国学生中,受之影响最深且有文字记载者当数司徒乔和叶云。

司徒乔(1902—1958)就读于燕京大学神学院,热爱绘画,向克罗多求教绘画技法,进步很快。1926年6月,他在中央公园水榭举行个人画展会,展出70余幅油画和素描作品。1928年11月11-15日,他在上海福熙路390号上海美术会举办个人展览会,这是他赴法国巴黎留学前举办的最后一次展览。他自述崇拜克罗多,把久仰的克罗多说成他心中的巴黎。他在回忆与克罗多一起参加万国联合展览会时说:“我的作品是全数收纳了。在展览会里所占的地位的光线又特别的好。而且吓我一跳的,他们恰好是摆在克罗多先生的作品的旁边。所以从那天起,没饭吃或是没钱使的时候,我上书籍部的习惯是暂时改易了,因为我爱看强有力的克罗多先生的作品。”(《司徒乔将开个人展览会》,《申报》1928年11月8日)

叶云(1903—1940)是克罗多在北平艺专时的得意门生。1928年他在中央公园举办个人作品展览会,一位署名“了”的参观者,发现叶云的作品受到了克罗多的影响。他说:“观其作品中《寒》《饥色》两幅,大家都可公认是受林风眠的影响。近日所画多幅,则受克罗多之影响。”(了:《参观了叶云个人展览会的我见》,《霞光画报》1928年第3期)叶云毕业后赴法留学。1930年11月,巴黎举行秋季沙龙美术展览会,参赛作品达3万余件,入选的中国画家共6人。其中的一个即是叶云,当时他才27岁。国内的《申报》《民国日报》《新闻报》《时事新报》《湖北教育厅公报》等都报道了此讯。叶云学成归国后,先被刘海粟聘为上海美专教师,后被林风眠聘请为杭州艺专西画教授。

艺术交流活动是架设中外艺术家的桥梁,也是沟通中法两国艺术家的心灵纽带。1928年国民革命军攻占北京,克罗多闻此消息,欣然参加艺专师生欢迎革命军北伐胜利的庆祝活动。1928年,画家王石之宴请克罗多、李超士等人。他们欢聚一堂,谈论漫画,速写留影。王石之作《背写克罗多》,克罗多深许其妙。1929年8月,同在国立艺术院任教的画家陶元庆英年早逝。克罗多与蔡元培、鲁迅、郁达夫、陈抱一、林风眠、丰子恺、陈之佛等40位文艺界人士,在《申报》刊登启事,追悼陶元庆。1930年克罗多回国前,他的助教陈盛铎与学生一起,相聚杭州协顺兴西餐馆,与克罗多夫妇话别。齐白石与克罗多共事于北平艺专,相互切磋艺术。克罗多收藏齐白石的画作,齐白石为克罗多刻印一枚,并赠送山水画《云山帆影》。克罗多将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带回法国,在巴黎举行个展,展出50余幅中国主题的油画、水彩画、水墨画和炭笔画。这些作品描绘了中国大自然的旖旎风光,反映了底层人物的真实生活状况。他创作的《北京乞丐》《饥饿》等作品被法国博物馆收藏。他在中国创作的画作给法国画坛送去了一股清新的中国风,扩大了中国画在欧洲的影响力。

克罗多是林风眠调和东西艺术思想的实践者,实现了中国艺术教育与法式艺术教育的接轨,拉近了两国艺术家之间的距离。他学习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融合东西绘画艺术,彰显了他的个性和艺术特色。他在中国的艺术交流是中西艺术汇融和互鉴的典型,闪耀着林风眠办学思想与艺术智慧的光芒,为当今艺术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艺专晨报林风眠
莫忘初业第一程
——早期北平艺专的国画课堂
林风眠《静物·瓶花》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未来的晨报
老艺术家的待遇问题:齐白石为“加薪”上书中央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曾寓居重庆的大师林风眠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5个人 50万粉丝 500万营收——都市晨报微信号是怎样炼成的
八分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