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022-11-24高胜海王晓毅李秋静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髓系树突浆细胞

高胜海,王晓毅,李秋静

(1.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 检验科,山东 威海264200;2.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 血液科,山东 威海264200;3.山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 病理科,山东 威海264200)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起源于异常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的前体细胞,是相对罕见且侵袭性高的恶性血液系统肿瘤,占血液恶性肿瘤的0.44%[1-2],绝大多数患者有皮肤损害,瘤细胞可累及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及中枢神经,病情进展快,预后差。2010年王焱等[3]国内首先报道了BPDCN,本文报道1例BPDCN白血病患者,复习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2岁,20天前无诱因出现乏力,1天前发热,最高体温39.4℃,体温反复控制不佳。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病史10余年。体格检查:体温38.9℃,脉搏90次/min,呼吸20次/分,血压130/72 mmHg。左颈部及颌下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有压痛。腹部可见多发皮疹,伴瘙痒,3日后面部及周身出现皮疹。

血常规:WBC 21.93×109/L,HGB 99 g/L,PLT 44×109/L,原始细胞75.0%,CRP(快检)73.4 mg/L,血沉46 mm/h。血生化:乳酸脱氢酶(LDH)553.5 U/L,铁蛋白>2 000.00 ng/ml,β2-微球蛋白(β2-MG)8.78 mg/L,谷氨酰转肽酶348 U/L,碱性磷酸酶311.1 U/L,腺苷脱氨酶110.4 U/L,降钙素原0.65 ng/ml。

骨髓涂片: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86.5%:体积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核不规则可见扭曲、分叶,染色质稍粗、颗粒状可见聚集,个别可见核仁;胞浆量中等、着灰色可见空泡,少部分可见拖尾,个别细胞胞膜下可见呈串珠样排列空泡。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染色阴性(图1)。

注:(a)瑞氏-姬姆萨染色 (b)POX染色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免疫表型:异常细胞群约占有核细胞的92.21%,强表达CD123,表达CD4、CD36、CD56、CD303、CD304、HLA-DR,弱表达CD38、CD9,不表达CD117、CD34及其它淋系,髓系细胞标记,异常细胞为异常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表型,符合BPDCN(图2)。

注:A图(设门图):横坐标为侧向散射光(SSC),纵坐标为CD45;B图:CD303、CD304阳性;C图:HLA-DR、CD123阳性;D图:CD56、CD45阳性;E图:CD4、CD36阳性;F图:CD34、CD117阴性

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R带+G带):46,XY。血液系统疾病基因突变筛查:TET2 Exon3突变(46.1%)、TET2 Exon11突变(39.6%)、DIS3 Exon11突变(78.8%)、KMT2A Exon17突变(48.3%)、NOTCH3 Exon4突变(52.4%)。

浅表淋巴结彩超: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多发淋巴结增大,颏下区淋巴结可见,双侧锁骨上区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

病理:皮肤真皮层见片灶状中等大小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倾向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免疫组化:CK-pan(-),Vimentin(+),LCA(+),CD56(+),CD43(+),CD3(T细胞+),CD5(T细胞+),CD2(T细胞+),CD20(-),CD79α(-),CD68(散在+),CD4(-),MPO(-),Cyclind-1(-),Lysozyme(BM)(-),TIA-1(-),TdT(-),CD117(-),Ki-67(+,60%)。原位杂交:EBER(-)(图3)。

A肿瘤细胞侵犯真皮层及皮肤附属器,HE染色,20×;B形态均一、中等大小的肿瘤细胞在真皮层弥漫分布,HE染色,200×;C肿瘤细胞表达CD43,EnVision两步法;D肿瘤细胞表达CD56,EnVision两步法

根据免疫表型结果,有髓系、淋系表达,故方案选择兼顾淋巴、髓系的化疗药物,具体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300 μgd1-7+地西他滨25 mgd1-5+吡柔比星20 mgd1-4+阿糖胞苷25 mgq12hd1-7+地塞米松20 mgd1-7。

2 讨论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由于免疫表型(CD4+,CD56+,CD3-)及无颗粒的细胞形态学特征,先后命名为CD4+的无颗粒NK细胞白血病、母细胞性NK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后发现肿瘤细胞表达浆细胞样树突细胞的特异性标记CD303和CD304[4-5],故在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中正式命名为BPDCN,归类于急性髓系白血病及其相关前体细胞肿瘤中。BPDCN的发病平均年龄为67岁,可发生在每个年龄段,男女的发生比例大约为2.2~3.0∶1[6-7]。BPDCN的病因尚不清楚,Uchida等[8]报告应用化疗药物是BPDCN的一个重要的高危致病因素,Khoury等[9]研究表明BPDCN可能起源于造血干细胞或髓系/淋系干祖细胞的基因突变。本例患者原位杂交EBER阴性提示本病与EB病毒无关。

80%~90%的BPDCN患者有皮肤受累,常以无症状皮损为首发表现,病灶形式多样性[10]。在发生皮损的同时或先后肿瘤细胞会侵犯骨髓、外周血,发生白血病播散;大约10%的患者以急性白血病(AL)特有的系统性损害为首发症状,并常伴有多发性皮肤结节。本例患者以AL起病,首诊时发热、白细胞增高、贫血及血小板减少,骨髓、外周血肿瘤细胞分别占86.5%和75.0%,LDH和β2-MG升高。BPDCN骨髓肿瘤细胞形态学:类似于前体单核细胞或前体淋巴细胞,蒋显勇等[11]发现BPDCN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呈以下3种类型:(1)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样,(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样,(3)淋巴瘤白血病样。部分肿瘤细胞可见沿胞膜下呈珍珠项链样排列的空泡,认为此种形态为母细胞浆样树突细胞特征形态,另有部分肿瘤细胞可见特征性伪足(拖尾细胞)。BPDCN以急性白血病起病时,可能会被误诊为白血病伴有皮肤损害,溶菌酶染色和过氧化物酶染色有助区别AML皮肤浸润,后者多为阳性。BPDCN皮肤病理常表现为肿瘤细胞侵犯皮肤真皮层及脂肪组织,肿瘤细胞形态单一,染色质细,有或无核仁,胞质嗜碱量少,核分裂象多见,无炎症细胞[12]。

BPDCN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CDl23、TCL-1、CD303、CD304;约50%表达CD68;淋系和髓系相关抗原中CD7、CD33、CD2、CD36和CD38可见部分表达;不表达干祖细胞标记(CD34、CD117)和B细胞、T细胞、髓系及NK细胞标记(CD19、CD20、CD79a、CD3、CD5、MPO、CD13、CD16和溶菌酶等)。有研究提出,肿瘤细胞表达CD4、CD56、CDl23、TCL-1、CD303中的4种,可诊断BPDCN[13],但CDl23、CD4、CD56非BPDCN的特异性抗原,AML时可表达,尤其TCL-1、CD303、CD304阴性时诊断需谨慎。吴灵珍等[14]认为CD43、TDT、Vimentin阳性及Ki-67高指数可协助诊断不典型BPDCN。

2/3的BPDCN患者有多种染色体核型异常和基因突变,有报道染色体缺失及突变在BPDCN的恶性程度和发病机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未发现特异性遗传学改变,所以对BPDCN无诊断意义。Leroux等[15]在21例BPDCN患者中发现5q、12p、13q、6q、15q和9号染色体核型异常较常见,部分异常染色体可见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Alayed等[16]对16个BPDCN患者中的5个进行二代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存在TET2突变,但没有其它MDS/AML 相关的突变。本例患者染色体核型:46,XY,存在TET2、DIS3及KMT2A等基因突变,骨髓涂片中未见明显病态造血现象。

BPDCN目前尚没有标准的治疗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可应用类CHOP方案、类ALL或类AML的化疗方案,缓解率高但持续时间短,中位生存期只有12-14个月。韩潇等[17]报道年轻患者、一线类ALL方案首程诱导后CR可能是预后良好因素。本例患者高龄发病,有皮肤等多系统器官受累,化疗后死于疾病进展,生存期13个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供持续缓解的机会,总生存率高于不移植的患者。对于不适合化疗和移植的患者可采用放射疗法,近年来靶向药物DTL388-IL3等开始应用于BPDCN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

BPDCN是一类罕见且侵袭性强的血液系统肿瘤,肿瘤细胞的细胞/组织形态学及免疫表型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有典型细胞形态学改变,尤其伴皮损的老年患者,需进行病理学及免疫表型检测,与AML皮肤浸润、皮肤T细胞淋巴瘤、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相鉴别,避免漏诊、误诊。

猜你喜欢

髓系树突浆细胞
骨髓涂片联合活组织检查浆细胞数量对浆细胞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神经元树突棘病理学改变的研究进展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科学家揭示大脑连接的真实结构 解决了树突棘保存难题
以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浆细胞唇炎1例
地西他滨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HAD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高三尖杉酯碱联合阿糖胞苷治疗7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雷利度胺联合方案治疗恶性浆细胞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