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22-11-24李生魁梁桂花

今天 2022年1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李生魁 梁桂花

(武威市凉州区金羊镇九年制学校 甘肃 武威 733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当代青少年面临着愈发沉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他们在心理、生理、智力等多方面都需要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还面临着“成长的烦恼”,心理负荷不断加大,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促使青少年的情绪更加躁动不安。再加上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在某些地区内受地域文化、家庭教育、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愈发突出。心理健康情况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要求学生可以取得全面发展,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存在一定问题,急需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而且提高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1.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我国当下的发展环境下,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社会资源、经济发展等众多因素影响,教育工作明显落后于城市地区。加上农村的广大父母受自身教育水平与认知的限制,并不能够给予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学生们有效的心理关怀,因此处于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具体原因有如下几种:

1.1 父母角色的缺失

家庭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组成,父母的关爱也是其他任何社会关系无法取代的。但由于受整个大的经济环境制约,农村父母必须外出务工来实现家庭有效收入与开支,这让孩子在青少年的成长中严重缺乏父母的陪伴。他们在生活、学习、与人相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加之他们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长期以往极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虽然现阶段视频、电话等诸多科技手段让联系更加快捷、方便,但切切实实的陪伴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

1.2 家庭教育缺乏

家庭教育是孩子学会对外界认知的第一课,其对孩子的影响持久且深远。孩子许多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父母长期督促,甚至是亲身示范。虽然家庭教育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坚持的工作,但其对孩子三观的塑造和性格的养成,是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

农村地区一方面需要长期外出打工,另一方面受到自身教育素养的限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由于文化中对孩子也有宽容、溺爱的因素,监护人往往很难发现他们的心理于情绪的娈化,如果监护人是隔代长辈,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往往更加困难。所以当农村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时,往往监护人都很难及时的察觉。

这对农村青少年的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及时纠正、乃至父母的以身作则,此时孩子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果长期以往得不到改善,孩子们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定位也会出现误判,在往后的成长中很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

1.3 网络环境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覆盖率已经非常普及,普通人进入网络世界的成本极低、手段多样。加之学生时期学习时间紧张,缺乏对应的课外娱乐活动,如若无正确的监督、引导,青少年学生对网络世界的抵抗力基本没有,极易沉迷。

农村青少年学生本身所在地区的精神生活就极少,缺乏父母陪伴本身的生活本身就易产生空虚感,此时网络世界的各种游戏、影视、视频等各种资讯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无法抵挡的新世界。他们的好奇心重,但本身对各种不良网络信息的辨识、认知能力又有限,这时就存在很大的潜在风险,即使是很多有父母陪伴的城市子女都沉迷网络后无法自拔。

青少年学生间往往容易形成跟风情况,同学之间沟通交流时,对于新鲜事物往往容易在小圈子里迅速传播,不少孩子由于受到内在和外在的诱惑亦加入其中,此时如果出现一些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极大。

1.4 不良环境影响

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迅速、对外界求知欲强,但相对的又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法律意识、生理安全等意识。

在学校层面,校园霸凌、校园恋爱时有发生,学校与班级内部的学习环境各不相同,老师作为普通人也很难面面俱到,这也是那些校园不良事件很难杜绝的原因。校园内不良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可以说是非常深远的,众多被霸凌的学生都留下了极大的伤害,有些甚至影响终身;被校园不良环境影响的普通中小学生也很难回到刚开始的勤奋好学状态。

在社会层面,社会上的许多信息很容易让中学生产生爱慕虚荣与青春躁动。农村学校周围环境复杂,社会人士与无业游民时有出入,学生时期对新鲜事物的向往与叛逆让他们难以很好地辨别是非好坏。这个时候如果交友不当或者接受了错误的信息,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引入歧途。

学生时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在他们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前,其身心状态随时都会被外界影响,从而面临着各种心理问题。农村青少年学生由于长期无法接受到父母的有效关怀与指导,如若监护人再监管不力,很容易让孩子的心理与性格产生不好的变化,进而遗憾终身。

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策略

2.1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有效配合

家庭教育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学校教育则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农村青少年学生需要在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也需要家庭教育的呵护关爱,只有二者有效配合,才能在学生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效避免他们出现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保证他们健康、快乐的长大。

学校应当定期给学生家长培训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针对青少年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分析;在教授过程中,帮助学生家长重视其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当遇到类似问题该如何有效沟通解决,避免学生家长盲目粗犷式处理。

学生家长需要积极关注学生们的成长变化,及时向学校相关老师反馈其最新的个人情况,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出现相关心理问题,积极与老师沟通,寻求最合适的解决办法。要勤与自己的孩子沟通、交流,多了解孩子的生活与心理变化,将孩子放在一个对等的角度,多给予尊重与关爱。

2.2 加大农村地区心理教育的宣传力度

农村地区对心理教育存认知落后、思想观念陈旧,需要地方政府与学校合力,加大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力度。当地政府与学校需要加大重视力度,明确宣传措施与负责人,通过举办家长会、投放公益宣传视频、发放传单、设立集中宣讲日等形式,在农村地区强化宣传效果。

如果地方条件允许,还可以组织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学生社团等,在节假日举办娱乐文化活动,丰富农村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生活,在潜移默化中,让农村青少年学生的精神状况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3 对不同年纪的农村青少年所能遇到的问题做好细致研究

每个学生个体都是不同的,处于不同年纪的他们所面对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想要更好地把握好农村青少年学生学习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就要对其在各个阶段的特性做好分析研究。

例如,孩子刚开始进入小学后,面对突然改变的学习环境与很多的学业压力,一些孩子会出现抵触、哭闹、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同表现。当孩子进入到了升学期,由于升学的压力,亲子关系往往比较激烈,有些孩子的情绪、脾气、性格这时会出现异常,这时就需要妥善处理学习、升学、亲子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的向往会随着孩子生理得成熟愈发明显。学生会遇到恋爱问题、失恋等心理问题,而且此阶段也是网瘾的高发期,更需要细心对待。

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青少年学生,不能搞死板教学,要因材施教,根据具体的人员不同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2.4 整合社会力量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现阶段的复杂农村社会环境下,已经不足以应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必须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才能切实、有效地完成农村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工作。

第一、需要在国家层面建立切实有效的监督机制,帮助学校与家庭力所不及的领域进行管控。当今社会发展快速,新技术日新月异,对农村中小学生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日渐增多,例如网络游戏、社交软件、短视频、社会人员流动迅速、物欲思想泛滥等,这些情况必须通过国家层面立法或建立强效管控制度才能够进行有效遏制。

第二、需要整合更多的社会团体力,有序、高效地参与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教育。社会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问题是统一且积极的,现有的社会组织和力量如乡村支教老师、志愿者、慈善机构、党员干部等等。这些力量对农村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但是需要更好的整合现有社会力量,将这些组织机构更加合理地分配到有需求的农村地区,才能让这些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对现有的农村问题进行梳理,改革相关制度。目前农村青少年学生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众多,需要对现有的一些制度进行改革,才能更有利于教育工作的推进,例如农民工户籍制度的落地、乡村教职工职业发展问题、教育资源的合理划分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所培养的青少年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也就是必须具有国际竞争力,且极具创造力。而健康的心理是人类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为人一生不断进取、不断探索的催化剂。因此预防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疾患、矫正不良心理行为障碍、提高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提升他们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全体学生健康发展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青少年发明家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