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做”一体化的数学教学实践探索

2022-11-24金圣雄

新课程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教钱币陶行知

金圣雄

(江苏省昆山花桥集善小学,江苏 昆山)

“教、学、做”一体化其实就是陶行知先生说过的“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重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二是“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依据这一观点,陶行知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其实就是告诉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进行自主探索。三是老师“须一面教一面学”。陶行知指出:“好的先生必定是一方面指导学生,一方面研究学问。”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进行学术研究,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去学习各种和教育教学有关的知识,用知识去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做一个让学生尊敬的老师,才能做学生的榜样,一个自己都不爱学习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也一定不会对学习有多大的兴趣。

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需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做中学,让老师在做中教。只有将“教、学、做”一体化,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

现代教育学要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数学”应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但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都只关注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关注都只是希望他们能回答出老师需要的答案。这样让学生被动地学习知识,完全忘记了还有一个“做”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觉得身心疲累,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搭配上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做中学和教师的做中教。改变传统教学以教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不断创新,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那什么是“做”呢?

“教学做合一”是指“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同时,陶先生还指出:一切教学都集中在“做”上,在做中学的是学生,在做中教的是教师,我们应在“做”中求进步。先生还讲“做”含有三种特征:行动,思想,新价值产生。做是发明,是创造,是实验,是破坏。

因此,“做”是一种探索和实践,就是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做”数学这一过程需要老师和学生双边配合,一方面老师教授知识,另一方面学生探索知识,看似冲突,其实完全是相互联系的。将老师教授知识的环节放在学生探索知识的环节中,以学生探索知识为主,老师从旁辅助教授一些必要的知识,这样的双边学习才能让学生参与进课堂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到底又该怎么做到上面所说的内容呢?

一、做中学

其实不然,当我们知道了“做”是一种实践、一种探索的时候,我们就该很清楚其实教学活动完全应该脱离开只有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应该尽量多增加一些学生与教师的互动环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年级课程里就有很多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探索,如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课上,老师需要准备好很多纸做的人民币,让学生学习认识古代的钱币和外国的钱币,使学生产生兴趣,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入今天要学习的人民币。在之后的环节里,我把课堂基本都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观察老师给他们准备的钱币,学生会观察发现纸币上面有数字,从而明白纸币上的数字有1、2、5 这几种,然后让学生说说手上的钱币各是多少,老师及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它是多少的呢?”从而让学生自己探索思考,给出1 元、5 角、1 角、5 分、1 分的纸币的各自的特点与区别,然后让学生自己直观地发现根据材料不同,钱币还可分为纸币和硬币这两种,这样学生就从多个方面认识了我们手上的钱币。像这样的教学活动就充分体现出了“做中学”,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自己探索实践,自己得出结论。

随后我们学习的是钱币之间的换算,我同样让学生自己去思考生活中以及课堂上元与角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通过抛出一元等于几角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自己讨论,最后给出本小组合理的答案,然后让学生学着和老师一样一角一角地数出来,明白1 元等于10 角,后面的1 角等于几分这样的问题就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完成探索,教师只需要最后肯定正确的结论就可以了。最关键的还是最后的活动,我给出一些贴纸和练习本的价钱,让学生用手上的钱币拿出相等的价钱,并且要求每次拿上来的不能一样。这样的问题具有灵活性,学生会集思广益,自己想自己的方法。让学生上台一个个说一说,并让学生自己评价同学说得对不对。这样的一个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在这节课里,从开始的引入我就进行了今天学习的渗透,在新授课环节,我更让学生自己去认清楚每张纸币的面值并且归纳特点,自己去思考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学生参与的活动就是教学中的“做”,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一一归纳和得出结果,这就是教学中的“学”。最后面的学习中,我还加入了活动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拿出等值的钱币,并且要给出各种不同的分配方法,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还有一节关于可能性的课,由于可能性的知识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所体现,所以老师通过开场的一次每组抽卡片确定自己的号码的活动,让学生从开始就体会到可能性,然后开始摸球活动,每组学生从口袋任意摸出1 个球,看看摸出什么颜色,每组进行10 次摸球,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每一次摸出来的球我们是不能确定的,但是我们能知道每次摸出来的球只能是红色或者黄色。而在之后的摸牌活动中,学生分组活动时,学生体会到摸到的红色卡牌的次数比较多,而摸到黑色卡牌的次数比较少,从而认识到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这节课很多时候都是通过活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事实上这些活动就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只有学生在这些“做”中去“学”,才会深刻地体会到知识的不同,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历有限,很多知识单纯地通过老师讲解是枯燥无味并且生硬难懂的,只有学生自己去活动和探索,自己去发现这些知识,才能真正地学到这些知识。这才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做中学”。

总体来说,要做到让学生做中学,需要设置各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环节,在有操作类的课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去动手实践,在一般教学中,也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出各种规律和结论。

二、做中教

上面的教学过程其实是要建立在老师的做中教的基础之上,教学过程需要老师在旁辅助学生,同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由于学生的知识面不广,知识深度不够,很多时候还是需要老师进行必要的提点。那么,老师又该怎样做到做中教呢?

首先,我们需要剔除师道尊严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要过分地拔高老师的地位,老师和学生互相尊重,让畏师变成敬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

比如,我听过的一节专家指导课,这是一位资深的教师上的一节课,他讲的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知识。从开始出示的实际问题开始,专家给出指定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且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列的算式是否相同这一微小的活动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从而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加法交换律,这个过程老师只是在旁边看着,让学生自己把握学习,老师只要给出最后这个是加法交换律便可以了。这样很好地解放了学生的天性,让学生不再束缚在老师的威严之下。

在之后学习用文字、图形、符号表示这一定律的时候,专家又让学生自己发散思维,给出各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很好地营造了学生之间的学习气氛。在最后的练习中,让男生直接口算A 组的答案,发现很多男生一时之间都回答不上来,同样给出没有变化只是添加了几个括号的B 组让女生去计算,发现女生都能很快地回答出答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情况,从而渗透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是为了简化计算的难度。这样很好地做到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每个小朋友都动起自己的小脑袋来学习了。

如在“确定位置”教学中,笔者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对“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先让学生自己探索怎样用简单的形式表达位置,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奇思妙想,我让他们在黑板上写下来,然后让学生自己来评价一下哪一种比较简便。在这个过程中,我提醒他们为什么这个学生要用文字来表示,学生经过自己的讨论,充分认识到了文字的必要性与文字的繁复性的矛盾,经过老师的帮助,学生意识到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定。然后老师就把这个规定给出,让学生再试试。整个过程我们都是在“做”中进行的,学生在“做”中再次经历了几百年前数学家探索数对的过程,身临其境地认识到数对的简便性,更加能体会到数学的乐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主要体现在一次提醒和一次规定,一次提醒让学生意识到文字的繁琐和准确的矛盾,一次规定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通过这样包含“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十分高涨,还能学牢很多知识。

欲“教、学、做”一体化,首先要了解教材和课程标准。再借此制定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的课程。其次,教学课堂和社会生活统一,学生在课堂上充分体会出数学的生活化,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去参加探索和发现。

总之,“教、学、做”一体化不仅需要老师的做中教,还需要学生的做中学,只有将老师和学生充分联系在一起,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陶行知先生所希望的“教学做合一”。

猜你喜欢

中教钱币陶行知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在文学经典中教陶艺 让儿童的想象飞起来
陶行知夜归
《汽车电器》数字版出版合作
组合钱币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A WITHERING FLOWER
突骑施钱币和突骑施
库车县出土唐代窖藏钱币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