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咏叹调《终日黑暗惊慌》的演唱浅析

2022-11-24张培训

黄河之声 2022年13期
关键词:咬字咏叹调歌剧

张培训

引 言

《终日黑暗惊慌》是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中高自萍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面临生死、信仰、爱情等多方面抉择时的一首咏叹调,歌剧由戴玉强、黄华丽、孙丽英、杨洪基等著名歌唱家主演。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末期,以杨晓东、金环、银环、杨母为主要人物,故事围绕对日伪军司令关敬陶的策反任务,与日军头目多田展开的斗智斗勇的主要剧情。在众多艺术家的演绎下该剧受到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是抗战题材歌剧的经典之作。该剧音乐创作方面融合了北方戏曲、民歌、曲艺等多种元素,运用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在演唱上有流行、美声、民族、戏曲等多种唱法,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剧,剧中多首唱段是广大声乐学习者、爱好者广为传唱的曲目,《终日黑暗惊慌》就是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段唱。

2014年5月,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复排该剧,我在剧中饰演高自萍,在排练过程中对这个角色有着深刻的思考与认识,《终日黑暗惊慌》这首咏叹调最能体现人物性格,也是我最喜欢的唱段,在首演时,该剧的曲作者张卓娅、王祖皆老师亲临现场观看,最终的呈现受到了他们的好评。2015年的12月,我的硕士毕业独唱音乐会上也演唱了该首作品,后来我多次将该首咏叹调作为我参加各类声乐比赛的曲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一、人物形象的内在逻辑

(一)多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多角度指的是对于原著小说、剧本、歌剧视频等多种素材的观看与理解。

之前提到《终日黑暗惊慌》是高自萍在狱中遭受严刑拷打时的内心独白。在演唱作品之前,就必须先了解这个角色在剧中是什么样的定位。歌剧改编自同名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在原著小说里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富家子弟的形象,脑子灵活,聪明,但也因为他格过于得谨小慎微,理想信念不坚定,以至于最后叛变革命。

剧本中高自萍也的形象对比小说来看只是刻画方式较为写意,篇幅原因,没有原著中交代的那么清楚,歌剧中对其形象的要求,既要满足剧情需要,还要保证人物性格饱满,对于该首咏叹调地演唱必须投入到人物性格中去,所以想演好人物、唱好作品,对原著、歌剧剧本进行详细的阅读还是有必要的。

在现有视频素材中,陈小涛老师对于高自萍的刻画非常的成功,在表演上大开大合、自信洒脱是一种难以超越的一种存在,他在演唱《终日黑暗惊慌》的时候将表演与演唱高度契合,完美地呈现了作品内在的要求。我在演唱时立足于陈老师的诠释,加上自己的理解尝试刻画出对作品不一样的理解。

(二)高自萍歌剧中的大形象

歌剧因篇幅有限、演出场合的限制,对于人物的刻画往往需要更夸张,通过对小说、剧本、视频素材的阅读与观看,我们会发现高自萍这一角色在人格上是极为矛盾的存在。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理想、有抱负,但是在面对生死时,懦弱、贪生怕死又使得他因爱生妒、因妒而叛,将理想、信念统统抛至脑后。这种“矛盾”就是他歌剧中的大形象、是刻画人物的关键所在、也是《终日黑暗惊慌》这首咏叹调所表达的内在核心。

歌剧中故事情节的多次转折都围绕着他来进行的,从城门解围、到牢房叛变、再到教堂诱捕都与他有着直接的关系。其中每一个戏剧章节都需要用满鲜活的人物个性、饱满的情绪来刻画。他在遇到理想、爱情、生存等多方面因素冲突时表现出的矛盾、纠结、懦弱等多种情绪在很短的时间里都要演绎出来,抓住这些点是对高自萍这个人物形象有自己理解从而准备演绎的关键所在。

二、唱段分析及演唱技巧

在歌剧角色的塑造上,演员的演唱是硬实力的体现,演唱不行,观众不买账。在咏叹调的演唱上,不论是歌剧表演中还是在音乐会中,都需要有人物感。扎实的演唱功底是塑造人物的根本,过程中需要兼顾到剧情、体力、调度、形体、配合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设计一系列的表现形式之前,要对唱段进行逐字的分析、消化、理解,做到演唱同剧情、台词、舞台布景的契合。

(一)唱段深度分析与理解

《终日黑暗惊慌》这段唱,是剧中高自萍最难的一首咏叹调。对作品旋律分析你会发现,大量的半音阶进行、不协和音程的快速推进,营造出不协和、极度紧张的气氛,用来烘托惊恐、绝望、异常紧张的舞台气氛。

高自萍被捕后在狱受到了严刑拷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随时可能丧命,加上鬼子头目多田,以威逼利诱的方式,动摇了高自萍的信念。再加上爱情上的失意,使得高自萍产生了对杨晓东报复的心理,最终导致高自萍叛变。

这首作品是高自萍叛变前的内心独白,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并不能一味地将其演绎成为坏,我结合人物、剧情对该唱段更深的意义的理解就是:因爱生妒、因妒生叛。一面是信仰、一面是生存,短短的五分钟时间内,要将高自萍人格的“矛盾”、极为激烈戏剧冲突、丰富的人物内心活动表达清楚。人物刻画上不仅有懦弱,反而恐惧与纠结,甚至是愤恨都要在演唱中突出表现。

(二)演唱中的咬字吐字

声乐演唱,一定是吐字清晰、表达准确的,歌剧中的演唱更加要突出语言的准确程度,在《终日黑暗惊慌》这首咏叹调中,穿插了大量的念白,在完成这首作品时,既要说也要唱。念白接近于同台词,保证情绪,契合旋律,说清楚即可,同演唱方面比较起来,两者在咬字上清晰准确是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共同的要求。不同的是唱词因为旋律进行中的高低起伏,会改变我们的语言习惯,会给我们的演唱增加难度。那么用什么技术、怎么做能让观众听清楚歌词传递的信息,就给我们提出了课题。

旋律进行时的起伏会影响我们的语言习惯,在汉语发音的五种声调上也会因为旋律的走向有所改变,另外音符时值的长短所对应的唱词会跟随时值产生速度的变化。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字头、韵母、归韵这几方面下足功夫,并在日常的声乐训练中多加锻炼。

首先,汉字的发音特点有三:单音节、多因素、拼切成字,每一个汉字只有一个音节,即字头,音素却可以包含很多个。例如“大”字,da就是一个音节d和a各为一个音素,音素分为元音和辅音。“以普通话语音为标准,将现代汉语的语音归纳为十三种韵辙,并把相近的韵合并起来分归为十三种,称为十三辙”。分别为:发花、梭波、乜邪(miéxié)、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个辙韵。

另外,按照我们的语言习惯,往往字咬字过程中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韵、后鼻韵往往容易混淆,熟练地掌握辙韵分类、音素构成,结合演唱技巧的母音释放。从而准确的在演唱中唱清楚歌词。举例来说:an、en、in、un;ang、eng、ing、ong所有的前者都属于前鼻韵,后者属于后鼻韵;在平翘舌方面,zi、ci、si都属于平舌音,zhi、chi、shi都属于翘舌音。这些是汉语言文字咬字过程中的常识,但是在实际的声乐演唱过程中特别容易被人忽视。

在演唱这首作品时,针对歌词进行得详细的梳理,对唱词结合十三辙韵进行了详细的归类,找出演唱过程中的咬字吐字的难点,从而寻求准确地咬字吐字。例如唱词中:今夜星空迷茫中“今”字有两个因素构成,属于人辰辙韵。“星”字则是四个音素构成,属于中东辙韵。做好归类、找出难点、勤加练习会使得我们的演唱咬字吐字清晰准确。

(三)气息及共鸣的运用

歌剧咏叹调的演唱与其他声乐作品不同,因为这一类声乐作品是服务于歌剧剧情的,所以在演唱过程中要结合人物性格、舞台环境、对戏演员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从而准备表达作品的精神内涵。因此演唱状态相较于一般作品需要更加赋予热情与激情。对演唱者的身体机能、演唱技术、内在修养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舞台上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充分地展现人物形象,需要演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

1、演唱中的呼吸

气息是演唱的基础,在歌剧演唱中受到舞台调度、肢体动作等多方面的影响,会很难控制。歌唱中的呼吸技巧有四个要领:吸气、换气、控制、流动。演唱中的吸气即换气,也就是气口,针对《终日黑暗惊慌》这首作品作前面提到,歌曲中有大量的半音阶进行、不协和音程的快速推进为。旋律进行快,那么相应的换气就应该更加准确,所以演唱时气口的设计是顺利完成作品的保证。例如“他们有人高声背诵满江红”这一句,很多人在“满江红”中“红”字的第七、八拍之间换气,但是这就影响了语句的完整性,我的处理是在“背诵”后面用抽泣的情绪偷一口气,既能换气,还能保证情绪的饱满。

对于歌者,有良好的气息的控制能力是扎实基本功的体现,特别是长句的控制,结合准确的气口来完成长句的演唱,“明天的我已经是另外一个模样”这一句为了寻求情绪的连贯,一口气要演唱18拍。过程中不是不可以换气,如果从完整性的角度出发,一口气唱完是最好的选择。但是这首歌在演唱时有很大的肢体动作,气息的控制上就更加困难,舞台下有针对性地练习是针对这类长句主要解决途径。

气息的流动是声音松弛、明亮、作品能够高质量完成的保障,《终日黑暗惊慌》这首咏叹调中有大量快速的旋律进行和语气词的长音,这就要求歌者在气口的准确的同时,通过控制气息的均匀,保证正确的发力方式,从而使气息流动。这首咏叹调中很多语句都是从弱拍进入,后面的语气词包含着跨小节多拍的进行,切入点在弱拍,加之旋律进行较快,后半拍进入使演唱难度进一步增加。每一段的念白过后进入演唱时,通过分析谱例,我们会发现每一小节的强拍往往是间奏的最后一个音,或者是感叹词以后的空拍,在演唱时格外注意气息分配,在关键节点上进行换气,才能保证好的舞台表现力。

2、共鸣的运用

首先,这首咏叹调中有大量的念白,起到了整首咏叹调基本情绪的铺垫。因此念白与演唱一样,要特别重视共鸣的运用。做到唱、念在声音与情绪上的统一,对于作品的诠释很关键。

其次,念白部分是高自萍当时内心惊慌情绪的真实写照。伴奏旋律不协和、快速进行,更加烘托了他内心的纠结与恐惧,这些内在的情绪要通过短短的一句半念白体现出来。所以,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要在语气上有突出体现,例如第二段开头的念白:“这是一个可怕的念头,它会让我……”这一句中的“它”这个字,要有细化的处理。之前我们提到,可以运用抽泣来掩盖乐句中的气口,“它”这个字哭着说,就是处理情绪和共鸣的最好方式。

其实在整首咏叹调中,哭腔的使用是诠释人物内心情绪很好的手段。哭泣的感觉本身就有利于歌者共鸣腔地打开。作品紧张、压抑、黑暗的情绪用这种感觉来演唱,也能更好地使唱段与剧情融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戏剧效果。结合之前探讨的“十三辙韵”,在念、唱时都要咬清楚字头,字头准确后母音迅速地释放,保证共鸣的情况下并归好韵。念白中情绪要与演唱时做到有机的统一,从而达到声音及共鸣的统一。

最后,这首作品在演唱过程中,音程的跨度也是很大的。通过分析曲谱可见,在部分乐句中最低音到最高音有十一度的距离,旋律中也有着四度、五度的跳进。例如“他们有人高声背诵满江红”中的“人”和“高”两个字是纯五度的跳进,“人”字的演唱要做到支点的准确和共鸣的圆润,“高”字要做到声音的稳定和集中。“零丁洋”三个字因为音比较低,哭泣的感觉去演唱,既能保证音色也能兼顾情绪。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终日黑暗惊慌》这首高自萍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这首咏叹调,讨论了在充分理解歌剧角色内在人格、形象的前提下,演绎该首咏调。我们通过歌剧中人物性格的分析得到了这首咏叹调的基本演唱要求,对该首咏叹调的旋律特点、唱词、念白进行了详细的解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演唱时气口的设计、共鸣的运用。其实在表演上我们还有很多问题可以继续探讨下去,但是因为篇幅原因就不在这里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介绍了。通过本篇论文对我的演出与私下的学习经验进行总结,分享我的饰演感受,衷心希望能够为其他人在今后刻画这个角色的时候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猜你喜欢

咬字咏叹调歌剧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亨德尔《弥赛亚》中咏叹调的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
清唱剧《以利亚》中两首男高音咏叹调演唱研究
歌唱的咬字艺术
民族唱法要适应民族语言的规律与特点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