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原创歌剧《大汉苏武》的叙事性修辞阐释

2022-11-24刘为叶

黄河之声 2022年13期
关键词:苏武歌剧音乐

刘为叶

《大汉苏武》是陕西制造的原创歌剧,由我国著名秦腔作曲家党小黄编剧,著名青年作曲家郝维亚作曲,该剧是继原创歌剧《张骞》(1993)《司马迁》(1998)之后的“大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歌剧描述了为早日结束汉匈之战,苏武受命出使匈奴,却因汉使副将参加匈奴内部的谋反活动,回国之路变得遥不可及。“渴食雪,饿食毡,牧羊北海边。”苏武由此展开了颠沛流离、誓死不屈的生活。《大汉苏武》的创作是陕西原创歌剧的新起点,更是我国歌剧发展的专业典范。

“修辞是为了更好的言说而采用的一种语言手段”相对应的,“音乐修辞”就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而依据修辞学的规范对歌词进行配乐。而“音乐叙事”作为一种探寻作曲家表达音乐创作过程中叙述话语方式的方法,即探究作曲家通过作品表达内心情感的叙述策略,其研究内容与音乐本体具有的修辞性密切相关。

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叙事性修辞阐释”为切入点,从“本文、潜文和衍文三个维度”来分析作曲家创作意图,探究文本的艺术价值。

一、本文:音乐本体之维

(一)结构

杨燕迪曾在论述歌剧音乐过程中提出“音乐贡献给歌剧音乐的另一大法宝,即统帅全局的结构效果。”另外,在最小的分曲方面,歌曲总是以自身的构造逻辑来构造清晰的曲式框架,并借此来表现剧情的内容需要与艺术的形式需要。在小分曲之上的场景层面和“幕”的构成方面,出色的歌剧作品通常都是依靠音乐的结构方式,来构造富有清晰轮廓感觉的架构和肌理。

原创歌剧《大汉苏武》共由三幕四场构成,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歌剧中的序曲加主题再加尾声,《大汉苏武》是把引子直接纳入序幕之中,起到了导入主题的效果。歌剧每幕或每场都是由多个唱段的或多个单声部重复而构成。歌剧的每一幕或每一场演出都是由多个声部或多个重复的单声部组成的,管弦乐队是贯穿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渲染背景、修饰和丰富人声线、重复和突出主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整体来看三幕之间是相互再现的三部性关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是构成了相互对比和回归的整体框架。

第一幕(1-886)共二个场面,场景由序曲形式展开,随后为A-B-A,A和B部分皆为以单射雕三部曲形式所构成,而再现A则为以单二部曲形式。场景2与场景1之间有单二部的间奏,在场景2中包含C-D,C部分是单二部,D部分是单三部。第二幕(1-540)包含了前奏与一个新的音乐材料E,复三部曲式。第三幕(1-1201)的规模也相当宏大,虽然在前零点五部分中仍然有新题材的作品出现,但仍应把第三幕划为第一幕的再现共两个场景,由前奏引入,随后是F-G-H-I-J-A’,F段是一个复乐段,G段是单三部,H段是单二部,I段是一个四段体,J段是乐段的原样重现,A’是一个再现第一场A段的材料,单二部。电影在《大汉苏武》的第三幕中从bA、bG到后来的bE调,都是第一幕中音乐调性的回归与再现,因此可将整个歌剧划分为再现的三幕结构。

(二)音响

该部歌剧对我国传统民族乐派素材的汲取和充分的发挥,将素材中富有特色的音轨纵横融合,从而形成了音乐风格的融会贯通。同时使用了西方和声技法来丰富音乐的调性和层次,使用平行和弦使音乐无终止感,通过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很好地体现了歌剧情节的连续性。在人声方面,作曲家模糊了叙事与咏叹调的界限,强化了叙事人声的唱腔性和节奏性,在重唱中也强调了声乐领域的清晰和独立,使音乐创作中旋律性与技术性的有机结合。

1、传统戏曲唱腔的借鉴

作曲家在创作时使用了我国传统戏剧秦腔,并采用板型腔等音乐思维创造了整个唱段的总体构成,揭示了剧中人物心理状态和情感的变化。同时在歌剧开场与结尾处秦腔艺术语言的运用,使这部歌剧很具有地方特色,从音乐性方面出发,它有效地谊染出作者那特有的苍凉、悲惨、悠远的性格特征和形象,在艺术内容上突出了作者为回归故土的强烈夙愿。唱段中通过一词一音的方法来调节歌唱中的旋律,使歌唱遵循语言的旋律规则,不是实际音调,而由于语言的音调与叙述的声调,会形成相应的声调。如《大汉苏武》的序幕第一幅的开始帷幕徐徐拉开,由一曲陕西梆子破止而出:“苏武留胡节不辱。大雪又寒天,穷愁一九年夜,渴饮雪,饥吞禮,牧羊北海边”开幕的二名金甲武家,通过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动作秦腔和绵丽的舞姿,将苏武这一民族英雄形象表达得十分明确和简练。在闭幕之时,两位身着金甲衣武家再次亮相,继续用秦腔演唱,前后照应,情节架构完美,使观众体会到西北特色的风味同时,更容易引发读者对情节的回忆。

2、传统民间音乐的借鉴

歌剧中女主人公索仁娜的演唱中,挖掘了蒙古长调式的歌曲音乐素材作为其形象展现的主要体现点,并按照羽音乐调式进行了展开,并在随后的发展中通过反复降号长调式的音级而使歌曲更加柔美,但色调却逐渐转暗,也表现了其个性的压抑的那一面。如“飞回春天”一段,其主体乐曲就以五声性宫调式音阶的级进手法成为主要表现形式,并继续下行、上升延伸,而长调乐曲素材的音域也在进一步增长中加大了韵律升降幅度,特别是在结尾以继续上升而形成的长声连续高音,仿佛述说着索仁娜情感的迸发,也较好地体现了歌剧在声乐本体技法上的民族性音调开发。

3、民族乐器与西洋乐队的融合

《大汉苏武》中,完整的音乐结构和宏大的配器织体,也就完全是继承了意大利歌剧音乐伴奏的基本结构和方式,而舞剧中使用的则是大西洋音乐双管编制。虽然在音乐的编制上和配器的构造上也是参考了西洋舞剧的音乐伴奏结构而加以编排和组成的,同时在这里还巧妙增加了大量中国音乐的使用,包括胡、巧、笛、琵琶艺术、中华大鼓和戏曲的打击乐等,在不同的地区又使用了不相同的中国音乐编配方式,其特点场面宏伟、气势磅礴。如第一幕开篇的音乐前奏时就用到了埙,该音乐是一支中国古吹奏乐器,音色闷暗,体现出历史的沧桑。再比如第二幕的乐器琵琶,在前奏曲中以弦乐和低音背景作为背景,再次生动地营造出阴郁的环境。琵琶用了上下二度绞弦和摘音,并在末尾加入了拍子笛调,再加上鼓的弱奏,将整个氛围发挥到最可怕的极致。

二、潜文:隐喻修辞之维

党小黄和郝维亚在这部作品中要言说的难道仅是剧中描写的月亮、太阳等仅是为了剧情需要而设计的吗?通过对歌剧《大汉苏武》本体的进一步探索,会发现剧中的日月等隐藏着更为深刻的价值。

剧中苏武被索仁娜比喻为“月球”,索仁娜把苏武比作“阳光”。在当时的黑暗现实下,索仁娜的出现使苏武灰暗的生活里燃起了希望的火苗,索仁娜也如同一个璀璨的月亮照射到苏武沉睡的心房,同样,苏武的出现也使纯真善良的索仁娜重新体会到了充满阳光的生活温暖。

如咏叹调《止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第191-211小节中她将苏武喻为“太阳”,这也正昭示着索仁娜从苏武头上所看见的希望,同时更是在期盼着爱情的来临。歌词里唱到“阳光照亮了黑夜,阳光温暖的寒夜,阳光点亮的夜晚,阳光温暖的寒夜,”在与乐句相同的条件下,金属色彩在处理音乐上不管是声音、情感、语气、以及力度上都会由弱渐强,将苏武比作“太阳”通过逐步递进的情感,描写了索仁娜对亲情与自由的渴望;又如四重唱《美丽的家园》是整部舞剧在第二幕结束时候最后的唱段,在第502小节由索仁娜演绎出:“祝福我心中永恒的太阳”。和在第506小节苏武唱出的;“他是我此刻思念的月光”。相同的曲子由二人轮流唱了起来,索仁娜把苏武喻为“旭日”,苏武把索仁娜比作“月光”。虽然二人的唱腔互相交叉、前后照应,但这一段并没有齐唱,表达了二人不同的心境与情感宣泄。音乐叙事上注重于对复音声部的对比、并置等的技法加工,为后来苏武、索仁娜等的各种作品叙述创造了余地,对《地久天长》的追求与预设充满憧憬,将重唱置于复调手法上的处理,也使各自在叙事上既能相互独立又能彼此协调。

三、衍文:历史绵延之维

纵观艺术音乐的历史,不难发现社会历史现象与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总是密不可分。基于此,在重视音乐作品本身的叙事功用和其潜在的隐喻含义之上,赋予相应的历史层面的关照,可以更加深度思考音乐作品本身以外的命题,包括更加广泛的对生命、世界复杂性的主体思考。

歌剧《大汉苏武》取材于“通西域”历史中“苏武牧羊”的这一事件展开故事,用三幕来描述了苏武出使、苏武劝降、苏武牧羊、苏武返乡的情节,其中还穿插了苏武与索仁那感人的爱情故事。除突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特色之外,更表达出了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代,这一特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所需要的核也价值体现。比如,就是通过宣传树立苏武爱国情操的方式高尚。

另外,陕西也是中国歌剧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歌舞剧院有限公司的前身即是延安的西北地区文艺工作组,该文艺工作组创造出了舞剧《白毛女》等经典作品。20世纪90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期,《张骞》《司马迁》《大汉苏武》等三部中国原创戏曲作品相继诞生,并形成了代表陕西省的原创戏曲“大汉三部曲”。尤其是,本文所介绍的第三部作品《大汉苏武》撰写于2013年,主要描述了苏武为了终止与匈奴内部长达百年的政治斗争,出使南匈奴。虽然经过了坎坷但依然一心爱国主义的一段,家喻户晓的爱国主义传奇。舞电视剧《大汉苏武》中的故事情节也沿用了汉书中有关苏武的描写,同时在音乐舞蹈方面还描写了可爱的牧羊女索仁娜与苏武之间的爱情故事,在更丰富情节的故事中也情感世界,这使得苏武和另外的人物感情更为立体,也更加深刻。

“大汉三部曲”的创作完成是陕西省原创歌剧的新起点,也成了我国歌剧工作的专业代表,在歌剧中融入了大量陕西地方的文化元素,将长期传承在民间的艺术元素、与传统高雅的戏曲形式相结合,既构成了陕西省的民族化歌剧,同时又是对我国民间歌剧的重要传承,对这种艺术制作的创造性发展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

当然,歌剧《大汉苏武》给人们所传达的也不仅仅是国家的形象,而更是人们信仰的依托、理想的来源。第3幕中二场时,汉武帝去世后,苏武那段咏叹调中唱到 “塌了天!塌了天!塌了天!接着说:悲哀,充塞在我胸间。祖先啊,我的母亲!”这段咏叹调充分抒发了苏武对我国的担忧意志,到了后一句:“我国会不会内乱?人民有没有吃穿?……我想用白骨给你换一份平安。”这很符合苏武这个人物性格,苏武的忠君爱国,也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因为他的对祖先的热爱,是对亲人的热爱,是对家乡的热爱,是对一草一木、一山一河的爱。苏武精神不但有着社会价值与文化高度,而且还有了文化价值,这对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联问题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优良精神品质问题上,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体现了中国儒家思想独特的内涵。

结 语

党小黄和郝维亚都希望借助《大汉苏武》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心灵的表达,通过这部舞剧推动我国传统戏曲表演的民族化发展、西北地区秦腔苦术发展,进一步宣传爱国主义文化精神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等素材,运用西洋的戏曲理念和音乐创作技法,根据我国戏曲发展的经验而创造出来的优秀戏曲艺术作品。陕西原创歌剧作为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和其他艺术形式一道走进国内外观众的视野,乃至让世界人民通过陕西原创歌剧来了解中国的文化精髓。以原创歌剧《张骞》《司马迁》《大汉苏武》为标志的“大汉三部曲”相继推出并屡获国家级重要奖项,为中国歌剧的发展作出历史性的贡献,成为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大汉三部曲”的创演让歌剧艺术成为陕歌称雄剧坛的“重器”,也让陕歌步入空前的辉煌,成为中国西部扛鼎民族歌剧的重要组成部分。■

猜你喜欢

苏武歌剧音乐
苏武庙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北京的沉浸式歌剧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 歌剧在路上
音乐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
音乐
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