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2022-11-24邹应中
邹应中
(新化县石冲口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湖南 新化 417600)
农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形势比较良好,这一成绩离不开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实现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实践中实现真正有效的转化,在实施过程中关注重点和难点,深度落实现有技术推广机制,完善和优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从而满足农户的个性化需求,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民增产增收奠定基础。
1 基层农业技术概述
1.1 基层农业技术内涵
基层农业技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能够带动经济发展,且能够实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不同环境下提出针对性措施,在不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完成工作,为后续建设提供新方向。农业在我国总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仍然选用传统方式则可能出现与时代脱节的情况,为此基层农业技术应运而生,使农业生产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过渡,完善了栽植、收割、加工、运输等工作,结合绿色发展理念合理选择技术以及配套农业机械设备,如在栽植前对当前区域情况进行调查,随后结合不同农作物提出深松整地、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逐步恢复土壤微生物群落,通过减少化肥用量强化生态效益[1]。
1.2 技术应用
基层农业技术作为丰产增收的关键,若想切实发挥出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重视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在相关工作落实中提高技术含量,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发展精益农业生产,促进产业结构性调整,为后续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空间。在推广工作中,需要结合实际制定策略,通过建立的农业技术推广站,了解当前农民群众“切实所想、真实想要”,结合区域明确各项任务执行的重点和难点,加大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出基层农业技术的应用效果,使农业经济建设更加协调,为后续实现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推动力,推动农业经济的进步。
2 基层农业技术发展分析
按照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要求,要在建设中最大程度地挖掘农业的发展潜力,使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以农促工,以城带乡”发展格局,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农业增产增收。
2.1 形成产业联合
当前国家三农政策正逐步完善,目的是通过多种组合模式全面提升整体过程的总体成效,为此需要在发展中全面把握当前农业市场的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完善“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户”形式,最终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在此过程中应以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为核心,切实集成乡、镇、村的优势,最终形成产业联合[2]。
2.2 加强推广融合
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可以利用休闲农业作为示范点,形成多产业并进的发展模式,以此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如在相关工作落实中,可以通过农业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打造出技术应用示范区,让农品群众或外来旅游团体能够体验农味和观光旅游,这一改变不仅能够提高区域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农业经济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3 发展生态农业
绿色生态农业是推广过程中的主要方向,在相关工作开展中必须从此方面入手,准确把握优势产业,鼓励农民自觉参与到生态农业建设中,最终帮助农民实现增产增收。同时,需要深度挖掘农业产业发展潜能,重点打造绿色农产品,进一步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提升农业相关产品的附加值,保证农业产业化创新有良好发展势头,通过多元化方式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3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
3.1 助推实现产业改革
基层农业技术可以将其理解为一种标准,指的是农业生产者所掌握的生产手段,在实际执行中能够实现从粗放管理过渡到精细化管理。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有效进行推广基层农业技术能够进一步发展生产力。在相关工作开展前需要进行规划整合,包括种植、管理、储存、运输等方面,助推产业改革,使农业种植及后续服务达到先进水平,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农业现代化”的理解[3]。
3.2 突出农业科技创新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在产业化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清晰明确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深度挖掘和培养优势农产品,打造地区特色,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测试,对发展中存在的弊端可以及时发现并给予解决。同时,技术推广能够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相应的平台,切实发挥出“互联网+”的整体优势,以此突出农业科技创新作用,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3 强化农业节本增效
传统农业技术存在资源浪费问题,如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不仅浪费了水资源,而且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消耗,且无法契合绿色化发展要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则可以提高农业种植的整体水平,如借助技术推广配套相应的机械设备,包括收获、晾晒、储藏等设备,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而且可以减少农作物的损失率,最终实现降本增效。
3.4 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基层农业技术的特点为健康、环保、低耗、高效,而我国三农的基本目标和长期任务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在基层农业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将各类手段与设备融入到发展中,保证建设能够符合当前时代的发展建设要求。因此,在推广工作中必须结合时代需求,了解推广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对后续技术实际应用进行合理规划,最终为广大农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带动地区全面发展。
4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4.1 农民接受能力不高
基层农业技术能够提升整体生产水平,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农民的接受能力弱,在工作中难以将相关政策深度落实,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民对于此类技术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推广工作受到严重的阻碍[4]。同时,现阶段农民群众的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对于理论知识难以有效理解,且在传统思想观念的约束和影响下,不仅难以接受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且无法有效掌握,为此需要在后续的推广工作中对此加大关注,避免出现无效推广的情况。
4.2 推广体系制度缺失
推广体系制度缺失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宣传的影响较大,其原因在于农民群众会觉得自身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为此难以有效接受,最终相关工作无法有效落实,出现“落空”的情况。体系制度是推广工作开展的基础,如存在缺失的情况则部门之间也无法协作配合,导致推广、宣传、执行工作内容被划分,出现理论培训与实践操作脱节的情况,最终无法切实发挥出基层农业技术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地区的发展建设。
4.3 推广队伍素质较低
现阶段推广工作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推广队伍老龄化现象严重,不利于基层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指导。推广宣传的核心内容就是“搞清楚、讲明白”,如推广人员本身的综合能力水平不足,则工作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出现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只有极少部分人员是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的,在人才输入后基本以“老带新”为主,新到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推广技能,最终无法真正达到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目的,后续工作中必须对此进行优化和改善。
4.4 未能结合农户需求
我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内容过于理论化,一些推广人员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基本上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主,没有与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结合,最终在落实中很难与农户实际需求达成一致,导致推广工作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同时,现阶段部分地区虽然在积极开展推广宣传工作,但只是将其作为任务,工作过于流程化、形式化,未能真正做到用技术为农民群众办实事,久而久之使农民产生了对技术推广的排斥心理,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有序开展,且农业整体水平也难以提高[5]。
5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的优化策略
5.1 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民作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对象,针对现阶段农民群众存在认知偏差的问题,相关部门需要从改变其思想上入手,通过理论知识培训改变其对技术推广的看法,通过教育使群众能够对生产技术、农业设备有深度的了解,以此为后续工作开展做好铺垫。同时,在推广工作中注意农民才是农技推广的主要目标,可以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做好技术集成推广工作,给农户提供更加直观的教育场所,加强对基层农民的走访和慰问,落实标准化种植技术,保证与实际的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达到良好的推广宣传效果。
5.2 完善农机补贴政策
要想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就必须从制度保障等方面入手,在此基础上与其他支农政策相配合统筹兼顾,做好农机补贴政策,对各项技术补贴政策与设备补贴政策进行合理调整,适度兼顾与农副产品相关机械的应用,减轻农民群众接受基层农业技术的整体压力。同时,需要由政府牵头为农民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通过资金支持让群众可以有底气地顺应形势。在实际执行中需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考虑补贴适宜当地农业生产的机具,包括购置补贴政策、技术应用政策、特殊情况补偿等,以此使推广工作能够切实发挥出实际作用。
5.3 对农技推广实行宏观调控
为了能够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户对技术学习的积极性,必须从宏观调控入手,建立一个多元化的优质的农技服务格局,结合各地的农业综合服务部门,将最新的农技成果推广到各家各户,从而使农民能够进一步尽快了解和熟悉相关技术。同时,需要加强对农技推广体制发展,按照市场和农民需要的产品和农民需要的技术进行推广,以推广农业技术为中心,要求农业推广技术人员不断充实自己,提供适合农民学习的农业技术,以此使农民能够尽快地了解和熟悉培训产品[6]。
5.4 建立技术示范基地
建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引入新型农业生产技术、新型农业设备,以此为农户提供有质量保证的学习平台,这样可以使农户更加细致、全面、直观地了解技术应用,将抽象问题转化为具体问题进行解决,切实提高推广宣传工作的效果。同时,种植基地必须结合实际需求,让农户可以从示范基地中看到农业新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扩大范围,创新现有的推广方案,安排相关技术人员给农民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通过沟通交流解决农民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农产品标准化种植的效果。
5.5 完善农技推广体制
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建设农技推广队伍,明确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全部工作必须与实际的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农业实际服务水平,以此强化农技推广体制发展。为了更好地提高农技推广工作的知名度,需要了解农业的相关信息和资料,按照市场和农民需要的技术进行推广,将农业技术推广到实际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指导推广工作的开展,根据国家的相关保障制度深度优化、采取措施推广农技,实现对生产过程信息的汇总,提高农业信息的利用效率,最终带动基层农业发展,为后续经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5.6 有效组建推广队伍
推广人员作为工作开展的主力军,相关部门要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选拔人才,不断优化推广工作的结构,打造一支专业性强的队伍。在实际进行该项工作中,需要招聘更多专业化、复合型技术人才,定期进行集体培训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并对推广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不断提高推广人员的素质,以此促进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同时,推广人员在工作中需要强化对新技术、新设备的讲解,可以由推广站定期开展业务交流活动进行推广,在此过程中应结合农民群众的接受情况,总结相关经验,使综合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避免出现无效推广的情况[7]。
5.7 契合农民生产要求
当前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应该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活动的多样性,如综合分析农业技术的特性、研究各自的适用条件、满足不同农户的个性化需求。在具体技术推广前期可以开展讲座进行技术的宣传与讲解,在具体推广过程中将农户作为出发点,提高农户的认知水平,保证推广宣传的基层农业技术能够契合农民需求,这样才能保证后续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6 结束语
在推广工作开展中,应建立有朝气的专业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结合示范基地与推广站为更多农户提供学习平台,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同时,政府需要对此加大关注力度,落实相关制度与补贴政策,保证农民群众能够将基层农业技术切实应用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