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2-11-24陈瑶婷
陈瑶婷
(江苏省昆山市实验小学,江苏 昆山)
在新时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有效加强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了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与途径,希望能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通过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进一步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入教学创新,从而优化阅读教学形式,进一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水平,从而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在新课程的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师更重视引导学生发挥主体功能。在规划教学活动时,教师更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挖掘和培养,依据实际学习能力来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有效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当前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便深入落实上述教育理念,但仍凸显出下述问题。
第一,教师使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通常运用单向信息传输的方式来实施文本阅读教学。学生仍以被动的角色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师的要求下记录笔记,难以实现自主的分析和思考,对阅读的内容也缺乏必要的探究和质疑的态度。即便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作为引导,通常问题的难度也不高,并不具备明显的启发作用,这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第二,教师通常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追求目标,导致教师在规划学科教学活动时,更重视解答问题的效果,而非辅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必要的阅读方法,这便导致学生无法形成理想的阅读效果,即便有充足的课余时间,也不会主动进行阅读训练,从而导致学生的学科素养无法实现明显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意义
在新课程革新的环境下,教师需侧重培养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兴趣,从而实现提升阅读质量的目的。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被动的学习状态难以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只有学生主动调动自身的学习热情,才能从根本上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时,教师需侧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训练中,经过长期的阅读实践来提升相应的能力。可见,优化阅读教学效果的前提便是形成浓厚的兴趣,这也可作为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前提。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文本阅读时需把握文本的内涵和主旨。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如果仍使用机械记忆的方式,便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只有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文本的内容,才能从根本上提升阅读的质量。与以往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需侧重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积极参与阅读活动,主动思考文章的主旨、内涵,从而提升阅读的技能,准确把握文本的含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对策
(一)构建问题式引导方法
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为促进学生自主参与阅读活动,需先对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可尝试运用问题引导的形式,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从而在此兴趣的促进下达到预期的阅读效果。首先,运用问题导入策略,便是教师在学生阅读期间,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思考,这样小学生便可围绕问题从文本中搜索答案,在满足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实现阅读效果的优化提升。如学生在阅读完后,教师可运用问题作为引导,辅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以此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其次,运用问题引导手段还需注意科学把握问题的难度。第一,教师需紧密结合阅读的内容确定难度和内容适宜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问题需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开放性特征,这样便可为学生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主动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对阅读文本的深度把握。此时需注意,学生在整个阅读训练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教师提出的问题也需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与学生的兴趣实现融合,促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学习动力。因此,教师需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应用问题引导的方式对阅读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文时,教师可设计适合的探究目标,促使学生主要分析文章中表达慈母情深的内容。通过阅读分析文章的内容,学生便可理解作者的情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理解作者所描述的母爱。此后,教师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空间,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或者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实施拓展实践,以合作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全面搜集与表达母爱相关的文本,并进行衡量、对比、分析,形成更扎实的阅读基础,提升学科素材的储备量。
(二)引入活动化教学模式
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将活动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实现高质量的阅读效果。首先,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可借助教师设计的具体活动来理解文本的内容,加强对文本内容和情感的理解。如教师可运用创设情境等方式来辅助学生阅读,即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依据阅读内容进行情景对话,或者直接表演出相应的情节,以此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如教师可结合阅读内容的变化情况设计活动,必要时还可使用部分道具,有效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功能,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阅读内容的含义,从而提升阅读的最终效果。其次,在实施阅读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还可开展具有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结合阅读内容进行细致的思考。第一,可倡导学生运用课余时间来进行拓展阅读,并组织开展阅读交流或分享专题活动,让所有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学生在活动中能实现思维的交流和碰撞,这样便可有效促使学生形成浓厚的参与兴趣,调动更大的热情参与阅读实践,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信息,深化理解文本的内涵。第二,教师还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阅读任务,由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合作等方式共同达到任务目标,最后选派代表对小组的活动成果进行总结汇报。上述教学形式能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活动的乐趣。如在实施《爬山虎的脚》教学时,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阅读的内容。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来思考文中的问题,将文中所提及的事物与生活中的真实事物相对应,更明确地掌握文中所表述的含义,从而锁定正确的学习方向,获得预期的阅读效果。
(三)创新多样的阅读形式
教师若想全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便需让学生受到阅读活动的吸引,产生主动参与阅读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会阅读能力的价值。如组织开展“好词、佳句”比赛内容,教师可要求学生先准备好笔记本,在既定的时间内对优美的语句进行摘录。起初,学生可能难以持续完成摘录任务,对此活动兴趣不足。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积累,学生便可总结出大量的优美词句。教师再为学生搭建展示摘录成果的平台,学生可将自己的摘录成果进行分享,或者做成手抄报,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好词、好句,这样便可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师可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来丰富教学形式,并采取激励、引导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多种教学活动的实施能有效迎合学生的兴趣倾向,从根本上打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来锻炼自身的阅读技能,形成更浓厚的兴趣,以此为动力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实施激励化评价机制
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需以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和心得进行客观评价,充分鼓励学生,使其形成阅读的自信,让学生能自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实现高效阅读和深度阅读,这也可作为阅读教学活动所需达成的最终目标。首先,需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这便要求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阅读情况,在实施阅读训练时,教师可结合阅读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对问题的反馈和总结进行评价。另外,教师也需对学生参与阅读训练活动的表现进行点评,充分鼓励学生的优势,并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足进行耐心的引导,这样学生便可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阅读内容。其次,设置评价体系的目标便是有效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活动,并对学生的阅读表现及时地了解和反馈,针对学生表现出的不足进行引导和纠正,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促进其逐步提升阅读能力。教师运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体系从心理层面让学生对阅读活动产生参与的兴趣和自信,学生可通过教师的评价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明确后续改进的方向,这样学生便能以积极的态度来优化自身的阅读技能。教师需注意评价机制的运用在于正向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阅读活动,获得良好的体验感,逐渐挖掘阅读活动的乐趣,从而不断提升阅读活动的质量。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开展阅读教学研究,加强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利于构建更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因此,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应重视加强专业能力,不断提高语文教学实践研究水平,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