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实践路径

2022-11-24孔红梅钟壮壮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文明生态

孔红梅,钟壮壮

(1.安徽省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 六安 237000; 2.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安徽 六安 237000)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逻辑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是习近平同志始终坚持运用生态发展理念来治国理政的伟大创造,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的丰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新境界;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的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的伟大生态实践而孕育生成的。

1.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集中体现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所规划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与自然由矛盾对立走向和解,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逻辑主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所坚持的核心价值所在。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思想,是现代人类社会应该遵循的基本生态价值理念和生态价值规范。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般规律,得出了资本的无止境扩张,必然走向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之路。所以在资本主义的社会条件下,生态危机无法得到根本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永远不可能实现和谐共生。恩格斯认为,人类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环境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所以要解决生态危机,要用全面的眼光来审视人、社会和自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协调好人与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解”。因此,马克思号召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彻底消灭私有制,建设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实现,完全超越资本主义模式下的人与自然对立观念。共产主义是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关系的唯一途径。

列宁总结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从而深刻认识到生态危机从来不是突然出现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行而不断加深的”[2]。而人与自然的和解,必然是以人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和解为基本前提依据的。要坚定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认清人与自然矛盾的对立的根源所在,只有达到共产主义社会,人和自然才会达到高度融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生态思想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来源,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理论发展新境界。

2.历史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朴素的生态思想。早在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中的墨家就提出“节用”的思想,“节用”就是人要控制住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多的索取。衣食住行等只要满足人基本的需求就可以,不能铺张浪费。墨家认为“节用”的目的是为了“利天下”,只有每个人都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天下人都能吃饱穿暖,使天下人获利。如果不“节用”,那只会是短期的享乐,最终只会导致资源匮乏。墨家的“节用”思想,已经蕴含着朴素的生态价值观。

在古代生态思想中,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清心寡欲”[3],倡导对外物不能过于追求,要限制人对外在物质的享受,要做到知足常乐。儒家的至圣先师孔子曾提出“钓而不纲,弋不射宿”[4]的观点,意思就是如果人的生活十分困难,迫于生计可以去捕猎来维持自己的生存,但是在捕猎时一定要留有余地,千万不能捕猎过度,这样才能使自然资源不至于枯竭。孔子的这一观点已经具有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到了战国时期,孟子更加浅显直白地表达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观点,“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5]。孟子的论述,表明了人不能肆意妄为地破坏生态环境,在开发自然资源的时候应该有所节制。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珍惜自然资源,面对自然要做到有序开发,合理使用。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使自然资源良性循环,人才能和自然达到和谐与平衡,人类自然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已经提出朴素的生态价值观,这也是符合古代人生活实践的生态思想。从这些古代生态思想中,古人强调维护天地万物之间运行的规律,遵守自然规律是人类合理适度使用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不能无限制不节制的浪费自然资源,人类要懂得适可而止,有序开发,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观,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滋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实践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生态实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孕育生成,根本上是立足于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伟大征程当中,是发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生态实践。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科学指引,进行了一系列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伟大实践。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开启了水利领域的治理工作。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所在,一定要给予极大的重视”[6],毛泽东同志进行的水利治理,一方面兴建大型水利工程,一方面加强河流两岸的生态治理,这种双管齐下的治理方法终于使中国人民逐渐摆脱了几千年来洪水频发的灾害历史。水利治理的成功实践使得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改善具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意义。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深入研究了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发现两者绝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相互协调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共同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能把自然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代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要特别注意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在新时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我国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好转。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伟大创造和伟大成就,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奠定了直接的实践基础。习近平同志关于生态文明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习近平同志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路、新发展,直接促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是当代中国生态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立足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当中,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治理与环境保护同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相结合,追求新时代经济社会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但就其最本质的内涵来说,主要在于科学论述了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经济发展、人民幸福、全球共谋生态发展等重大问题。

1.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批判吸收了人类历史上一切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精华部分,并且根据当代中国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增添了新的原创性的内容。习近平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7]。这一重要论述,开创性地把文明同生态紧密联系在一起,阐述了生态对社会文明兴衰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展现了习近平对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深刻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论述生态文明与社会文明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发展应该重视理解的价值遵循。人类古代有很多文明最终都因为生态的破坏而走向衰落甚至消亡,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论述美索不达米亚等文明衰落时得出的结论,“这些地方竟然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8],可见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已经初步研究发现生态兴衰与文明兴衰之间的直接联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扬了这一思想,把生态文明与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直接挂钩,真正意义上表明了生态的极端重要性。

生态环境的发展情况,不仅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水平,更加决定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兴盛与衰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首要内容,就是把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直接与人类文明相联系,这就阐明了两者关系之中的主导关系,即生态文明决定人类文明兴衰。新时代有新的历史使命,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将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作为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新时代,我们不仅要重视生态的保护,更要把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提高到决定国家命运、人类文明兴衰的高度。生态环境的好坏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密相连,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治理,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就始终存在矛盾关系。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讨论,本质上是“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两种不同发展理念的争论。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提出了著名的“两山”理论,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两山”理论的提出,终结了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关系的讨论。“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则。

习近平同志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高瞻远瞩对“绿水青山”作出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生态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意义。这一重大论述指明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发展的关系。要始终明确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在推动经济发展。“两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阐明了绿水青山不仅仅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保证社会生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使得绿水青山不仅仅发挥生态效益,更要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10]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就再难恢复,人类会付出比当时破坏时高千百倍的代价。要建立严格的生态保护体系,生态红线决不允许被打破。要多为后人考虑,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治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11]要坚持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要把握好生态环境承载的度,遵循生态自然客观规律,要坚持把“两山”理论融入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中去,让绿色环保的生态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充分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作用,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的飞跃式发展。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生态问题成为影响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过去一段时间我国生态环境的问题凸显,不仅仅是当前重要的生态治理问题,更是我国社会当前突出的民生问题。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生态保护这一重大民生问题,坚持为广大为人民群众提供“青山绿水”“蓝天白云”。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12]不断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是我们党一直以来的追求。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13]。在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已经充分显现,而生态危机正日益制约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中国式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追求的是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面和谐的发展,绝对不是牺牲自然环境和人民健康的发展。在全球生态危机加剧的大背景下,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守护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蓝天白云”。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但关乎人民群众切实的生活水平,更关乎人民幸福、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大事,不可不察,不可不重。

在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包括对良好的生态环境、清新的自然空气等的生态追求。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仅关乎眼下的民生情况,更决定着未来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要妥善处理当前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为子孙后代的生活留有余地。我们决不能把生态问题丢给后人解决,更不能把生态危机留给后人面对。

4.坚持构建人类生态共同体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的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的生态环境发生根本性好转,面貌得以焕然一新。生态问题也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生态环境没有国界的限制,自然界是全人类共同依附生存的物质家园。习近平指出:“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14]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不仅仅对中国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对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自工业革命以来,机械化大生产取代了传统生产方式,而“人类中心主义”更是长期占据社会价值观的主流地位。生态文明理论的长期缺位导致人类在改造物质世界时充满了利益驱动性,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盲目的利润驱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作用正是让人类着眼于长期利益,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对缓解生态危机、消除人与自然矛盾对立的积极意义。要在新的社会实践中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出来,重新塑造构建全人类新的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当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意义是无与伦比的,是当前人类社会追求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的思想理论。

人类文明发展到了21世纪的重要节点,迫切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今世界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从其本质出发,新时代生态文明就是以人为本,为全人类服务的思想理论。要发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积极意义,实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命运共同体。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既发源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生态实践,又指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进行新的伟大生态实践。伟大的实践创造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又指导伟大的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发展,根本上是要指导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1.坚持推动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问题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矛盾风险不断增加,生态危机也日益加剧,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众多的生态问题中,全球的气候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不仅是威胁少数几个国家的气候问题,而是全人类必须共同面对的生态灾难,中国也面临着气候问题的严峻挑战。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首要就是在于坚持推动节能减排,以积极的态度应对全球气候问题。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庄严承诺,在2030年和2060年分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

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注重开发和推广先进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我国的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能发电等新能源措施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效,在我国能源领域占比不断提高。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解决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突出生态问题,重点抓好气候问题对我国的影响,特别是雾霾天气、沙尘天气等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威胁,保证人民群众良好的生存环境。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已经制定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节能减排作为中国共产党当前和今后的重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可以享受蓝天白云的良好环境。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当代中国节能减排、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思想指引。习近平指出:“中国将为履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承诺付出极其艰巨的努力,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更大贡献。”[15]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坚持用世界眼光来关注全人类的前途命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是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治理全球气候问题的重要力量。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节能减排工作,通过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发展绿色环保产业,在节能减排的重大战略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创造了经济长期增长的伟大奇迹,使得当代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纵观我国的经济发展历程,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在新时代,必须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在发展的全过程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经济增长、发展持续、环境美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

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的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生态问题可能正处于集中显露的关键时期。这就要求当代中国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中国。把“坚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这一重要原则和目标,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长久的坚持贯彻执行下去。中国共产党着力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坚决摒弃掠夺自然资源来进行产业生产制造,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和边污染、边治理的发展之路,必须坚持把生态保护、绿色发展贯穿发展的全过程。

坚持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就是要坚持转变传统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要想达成这样的建设目标,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价值,在全社会形成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正确观念。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追求社会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真抓实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16]。不断推动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树立生态发展观念,实现绿色环保发展

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要始终树立生态发展观念,实现绿色发展。近年来,各类环境污染问题在我国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这些日益凸显的环境问题已经形成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生活的制约条件。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坚持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树立生态发展观念,实现绿色环保发展。

实现绿色环保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保障绿色发展的法律法规,出台和完善我国保障绿色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建设以绿色发展为重点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次,我国要加大对能源开发总量的管控力度,形成迫使社会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倒逼机制,推进资源的全面节约生产和循环利用。最后,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倡导合理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在我国推动新能源革命和消费革命的进行,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低碳健康生活。

习近平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17]在当今世界生态危机逐渐加剧的大背景下,要更加关心人民群众、理解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守护人民群众良好的生活环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仅包括丰富的物质条件,还包括良好的生态环境关系。要不断推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18]。生态文明建设是民生之根本所在,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文明生态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请文明演绎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漫说文明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