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程·特征·价值: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2022-11-24宋婷婷
宋婷婷
(青岛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
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已经是东西方国家共同的奋斗目标。现代化并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其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也是随着时代的演变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之日起,就将实现现代化作为孜孜以求的奋斗方向。历经百年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呈现出了清晰的发展轮廓,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引,立足于中国实际,以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百年艰辛探索后,开辟了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回顾这段百年历程,对于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根本前提
自1840年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坚船利炮侵略中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一直都在不屈不挠地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实践证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运动都无法使中国社会摆脱西方奴役的命运,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知识分子,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条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沿着这条道路,党带领人民经历了28年的艰苦卓绝斗争,最终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打碎了旧中国,建立了新中国。总体来说,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了阻碍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各种反动力量、寻找到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建立了领导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这就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奠定了根本前提。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制度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了党和人民关注的问题。然而,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探索之路极为艰辛。成立之初的新中国社会经济基础十分薄弱,中国共产党为尽快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的战后生产和经济恢复调整期,在国民经济全面恢复并获得初步发展的基础上,又创造性地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并以和平有序的方式完成了“三大改造”,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那样“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我国和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上最光辉的胜利之一”[1],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稳步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以俄为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发现以高度集中与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其弊端导致我国各方面关系紧张。以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从“以俄为师”向“以苏为戒”转变,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开始艰辛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3.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受重大损失和严重破坏。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对中国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现代化的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明确全党今后的工作重点是要坚定不移、一心一意地搞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于这个现代化,邓小平多次在会议或座谈会中解释:“我们搞的四个现代化有个名字,就是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2]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坚持以改革开放作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开始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注重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与经验,利用其先进文明成果来加快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并根据时代演进的新特点、新要求、新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方针政策。在这一时期,党基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各方面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我国经济获得蓬勃发展,成功使国民经济翻了两番,实现了“三步走战略”前两步奋斗目标,人民生活达到了小康水平,在其他诸多方面皆取得了公认的成就,为在21世纪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4.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与创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时代本质和特征,全面聚焦如何建设和实现现代化的重大问题,在原有建设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国家根本制度体系,注重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迈上了新台阶。从2012—2017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在经济、民生、外交等多领域中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称其为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基于中国发展取得的新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并且对如何实现和建设现代化的问题给出了答案——“两步走”,明确将以往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提高至“强国”的新高度,这是对现代化建设目标与内涵的进一步深化发展。世界形势变化莫测,各种矛盾挑战频繁发生。中国共产党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下,精准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巨大的治理效能,有效战胜了各类国际国内的风险挑战,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如今的中国,已站在现代化建设的新起点,沿着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按照“两步走”战略规划,正意气风发地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百年奋斗,已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其清晰的发展轮廓和丰硕辉煌的发展成果,都向世界表明其现实可行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指出,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3]。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实现现代化是东西方国家共同致力于实现的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百年征程,探索出了有别于“西方范式”和“苏联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那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何与众不同,其独创性就体现在其特征上。
1.坚持主体性与独立自主性,致力于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以俄为师”,仿照“苏联模式”,建设新政权;根据苏联经验教训,结合自己国情,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以俄为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发现苏联模式存在弊端和缺陷,于是,提出“以苏为戒”,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沿着这条道路,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乏规律性认识,再加上当时复杂的国际环境,使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严重的失误,付出了沉痛代价。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思,得出结论:建设社会主义“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我们既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做法,也不能照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做法”[4],于是,中国共产党人又开始了全新探索,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此后,党开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人民推进现代化建设。在此过程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既不断吸收世界上积极有益的现代性因素,同时又深深植根于中国现实国情,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成功创造了有别于“西方范式”和“苏联模式”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再从提出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皆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主体性和独立自主性,成功开辟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和对人的终极关怀[5],这一理想的实现是要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条件,“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6]。在西方经济社会中,富裕只是少数资本家特有的现象,大多数无产阶级因受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而陷入贫穷。由于私有制的存在,西方发达国家很难破解“共同”“富裕”的难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7]。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8]。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区域平衡协调发展、逐步改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着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推动共同富裕的目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彰显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性”立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一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值得注意的是,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是一个充满荆棘挑战而又漫长的过程。尽管当前还没有足够的客观条件促使共同富裕的目标完全实现,但只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发展征程上继续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终有一日会使其成为中国人民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
3.坚持绿色发展,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直不断思考和关注的问题。资产阶级在超额利润的驱使下过度地撰取自然资源,其在实现繁荣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如,上世纪发生的“八大公害事件”就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资本主义国家也因此付出了巨大代价。近些年,伴随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灾异事件也在世界范围内更高频次、更大规模地发生,已然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发展的桎梏。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并没有承袭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老路,而是探索出了一条坚持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走绿色发展,致力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实现“美丽中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提出了“两山”理论,“绿色”新发展理念,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针与政策,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擘画了发展蓝图与实施规划。总之,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坚持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创造出巨多财富的同时,也为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提供了多种优质生态产品,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一个重要特征。
4.坚持合作共赢,致力于以和平方式实现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世界上制造出了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宗主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呈现出了资本主义残酷与血腥的面目。中国在1840年鸦片战争时还处在封建社会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的扩张将中国强行拖入半殖民地的漩涡,被迫走上了近代化的艰难转型道路。中国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与社会制度都与西方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现代化走的是一条和平发展道路。与新中国成立之初相比,如今的中国不再是世界文明的“远东”和“边缘”,而是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世界性影响力和塑造力的强大力量[9]。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如既往地保持“绝不会称霸、绝不会搞扩张”的和平本色,秉持一贯的“仁者爱人”“和合太和”的理念,从未主动挑起与别国的冲突与战争,更没有占领别国的一寸土地。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风险相交织,一些国家以邻为壑,丛林原则大行其道,中国却从未借“疫”生乱,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参与全球抗疫,以积极有效的行动不断为人类和平与稳定作出新贡献。
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极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其产生的伟大意义绝不仅限于推动中国实现“中国梦”,它还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经验。
1.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了强劲动力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决定了党今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奋斗、牺牲、创造的主题是为了实现民族振兴的历史重任。正如邓小平所言:“我们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是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2]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向世界呈现出衰败的景象。在党的领导和现代化道路的指引下,今日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力等迈上了新台阶,拥有了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无限的消费潜力和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10],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都更接近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中国已经步入新发展阶段,开启了新发展征程,在新起点上我们将继续沿着“中国道路”稳步前进,相信其必将以更富生机活力的发展态势推进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营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为实现中国梦保驾护航。
2.为后发现代化国家走向现代化贡献了中国经验
西方国家虽然创造了许多有益的文明成果,但也有其内在的弊端和历史局限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辟,从根本上证明西方国家的现代化道路并不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模式。每个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文化理念,其现代化建设应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后发现代化国家倘若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一味地模仿或者照搬照抄别国发展模式,可能会因“水土不服”引发各类问题与矛盾,对其处理不当,甚至还会导致政治动荡、国家分裂。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立足于中国实际,在吸收借鉴其他现代化文明基础上,既遵循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也注重“走自己的路”,最终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的百年历程向世人昭示,现代化既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只能为后发国家推进现代化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实际上,早在1956年毛泽东就指出,“中国的经验只能提供作为参考,各国应根据自己国家的特点决定方针、政策,把马克思主义同本国特点结合起来”[11],因此,一些国家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应从本国国情出发,将世界上一些已经走上现代化道路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成果融入到自身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从而形成独具本国特色和风格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3.为人类破解全球性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趋紧密,人类相互依存程度日益提升,然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接连不断,与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发生,对人类社会发展构成了极大威胁。在此背景下,各国不再是孤舟独桨,唯有全人类团结合作,才能成功应对风险、战胜挑战。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将中国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从中思考与定位中国的责任与担当,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倡议。这一倡议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超越了不同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偏见,主张人类社会共存共在、共生共享、共赢共荣,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破解全球性难题,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展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结语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东西方国家共同的伟大梦想。由西方昭示并通过殖民路径实现现代化的“西方范式”,是建立在对广大的非西方国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奴役与剥削基础上,呈现出资本主义残酷与血腥的面目;二战后纷纷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其实现现代化的艰难探索,迄今鲜有能保持国家独立自主地位而不依附美国的成功范例;曾经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一度成功之后,也因种种失误最终崩溃瓦解,似乎也在证明现代化的探索之路只有西方资本主义的一条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不信邪,在创立时选择信仰和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走上实现现代化的探索之路。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长期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已经呈现出清晰的发展轮廓,并以显著成效呈现其现实可行性,其鲜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特征在世界上大放异彩。由此,人类历史上出现了有别于“西方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中国成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有力武器,更昭示了曾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等落后国家只要选择道路正确,一样可以实现现代化的梦想,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新的指路明灯,未来中国共产党人只要继续保持高度的历史自觉与使命担当,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向前发展,坚定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局面,以自身积淀的经验为解决人类共有难题贡献中国力量、智慧和方案,不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人类通向共产主义的大同之路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