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制约因素与发展建议

2022-11-24

黑龙江粮食 2022年9期
关键词:农田水利水资源设施

□ 郑 萌 张 健

(河北省张家口水文勘测研究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农田水利设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保障,有利于缓解农业用水紧张问题,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有利于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增强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活力。当前,我国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旨在解决农业生产作业中存在的灌溉问题,创造更大化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各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重视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工作,结合本地具体情况,制订科学可行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从而保证灌区农田水利工程适应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提高水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果,最终推动农业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

一、加强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配

各地加强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能够极大程度提高本地水资源调配的有效性与科学性,防止由于渗漏等问题而造成水资源过度浪费、农业生产灌溉量不足等问题发生,从而通过实现水资源的有效供给来确保农作物的良好生长。同时,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从灌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出发,选择更加科学可行的方式来对水资源进行调配,从而实现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更好地满足灌区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

(二)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途径,相关部门应结合灌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并采用科学可行的工程管理措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期间的用水需求,并为当地农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保障[1]。

(三)有利于促进区域生态平衡

基于生态理念开展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能够实现农业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避免由于农业经济建设而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问题,从而推动区域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制约因素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而言,只有确保投入足够的资金,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正常有效运行。而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改造、后期管理维护等工作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目前由于我国很多灌区农业水利建设中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的情况,大大增加了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的难度,导致整个工程的管理效率不能达到预期,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阻碍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造成资金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有:

1.农村民间自有资金有限

相较于城镇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农民群众的收入有限,对于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农村地区的私有企业大多规模较小,经营收益较少,没有实力参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2]。

2.地方财政投入不足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但随着灌区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加上农田水利工程在运行期间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进行管理和维护,仅依靠财政拨款无法满足上述建设需要,这就严重影响到灌区农田水利建设质量,并制约灌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二)灌区农田水利设施亟需完善

我国大多数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存在着技术不够先进、管理经费与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导致很多农田水利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加上长期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使得大多数农田水利设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极大地降低了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性能,难以高效的运输和存储水资源,从而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用水质量,还会造成大量的水资源浪费,让农田灌溉工作难以顺利开展,阻碍农业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灌区农田水利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就当前我国灌区农田水利建设情况来看,普遍存在水利工程建设水平偏低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一是在建设前,设计团队缺乏丰富的工作经验,设计水平不高,缺少对前沿知识和理念的认识,也没有深入到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现场进行实地勘查,设计资料不够全面和准确,所提供的设计方案缺乏可操作性和有效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后续施工工作的顺利开展,极易出现工程返工、施工材料无度耗损浪费等问题,大大增加了建设成本[3];二是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开展施工作业,从而严重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还会影响到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三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灌区的干、斗渠等建设耗时很长,建设初期标准相对较低,管理理念落后,没有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忽视后期养护工作,也缺乏对整个农田水利工程运营过程的监管。有的农户由于缺乏对农田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甚至做出损坏工程设施的情况,从而影响到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运行效果;四是基于灌区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部分设备设施极易受到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严重的老化、磨损等问题,加上缺乏有效的维护和养护,就会导致农田水利工程无法发挥积极效应[4]。

(四)零散的土地,致使农田水利建设成本增加

自我国农村地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将土地承包给农民群众,农业生产收益归农民所有,但也致使农村土地较为分散,很难开展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若建设小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将会造成水利设施分散到若干个田间地头,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及维护难度,同时小规模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率较低,运营成本较高,农民和民间企业不愿意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中来。

上述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为:一是随着我国农村税费改革的持续深化,政府取消了农民义务工制度,以最大限度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热情和主动性,造成建设人员不足,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进程。同时,有的农户由于缺乏对国家税费改革制度的正确认识,不愿意积极履行自己的义务,加上当前很多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这就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人力短缺问题更为严重[5]。二是因为地方政府财政紧张,难以为灌区农田水利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无法满足建设要求,虽然有的区域建设了农田水利工程,但由于后期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导致整个工程的更新改造速度无法跟上自然老化速度。三是有的农田水利建设占用了农户的耕地,致使农户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从而导致农户反对甚至阻挠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同时,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为农民带来的眼前收益较少,这就导致农民参与热情较低,甚至成为制约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因素。

三、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建议

(一)拓宽资金获取渠道,增加对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

针对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目前我国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大中型水利设计建设上,仅有少量的资金用于灌区终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上农村地区财政收入较少,这就导致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民和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也很低。基于此,当地政府部门应积极发挥在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为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将水利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适当提高地方专项资金额度,进而为灌区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6]。同时,除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以外,当地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创新投资模式,为灌区农田水利工程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可积极与民间企业沟通交流,推出一些优惠和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中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政府财政压力,还能够达到市场化运作的目的,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灵活性。另外,当地政府部门还应加强对水土保持补偿费与水资源费等的征收管理,坚持应收尽收的原则,将这些收费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资金得到充分利用,相关部门必须规范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审计与监管,做到专款专用。

(二)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对于灌区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地有关部门必须定期对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状况进行细致调查和评估,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设与改造计划,建立科学全面的基础设施体系,特别是对于运营时间很长的水利基础设施,必须尽快完成更新换代工作,采用更加科学先进的设施,让灌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农业灌溉的需求,提高灌溉效率。同时,国家相关部门需明确划分农田水利建设的产权与使用权,避免由于权责不清而影响到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序开展。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通过持续改革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搞活经营权,拍卖所有权及转让使用权,明晰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的主体和责任,使绝大多数的农田水利资产能够借助经营与流动盘活,让整个水利工程处于良性循环运行状态。相关部门应构建科学可行的水权制度,并从多方面、多维度进行完善。针对初始水权的界定,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确保用水开发权的公平公正,建立科学完善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与用水资格许可制度。有关部门应积极建设社会管理职能,编制区域农业用水量分配方案,科学管控农业用水总量,构建完善的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水权转换机制,从而有效保护农业灌溉用水[7]。通过培育水权转让市场,对水权转让活动加以规范,推动水权制度的合法合规发展,从而有效保证农田水利建设产权制度,为区域农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三)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水平

在农田水利建设中,相关部门必须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建设队伍,安排经验丰富、业务能力过硬的设计人员深入到农田水利建设现场,对区域的地质条件、水资源储备与分布情况进行全面勘察,然后结合勘察结果编制科学可行的施工计划。在施工期间,除了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施工技能培训外,还需加强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全面监管控制,对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人员等进行科学配置,从而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效率和质量,尽量节省施工成本。建设单位应坚持节能环保的原则,积极引入先进节水技术和环境保护施工技术,从而降低施工资源的损耗,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还需科学管控扩大水利工程建设规划,优化配置机械设备与建设材料,确保施工人员薪酬,以此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四)加强对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的管控

1.以农民为主线,构建农田水利管理机制

不同区域的农田水利建设要求不同,农民对相关设施也存在不同的需求,政府部门需要加强与农民的沟通,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充分了解农民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具体诉求,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也就是将农民的诉求作为灌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出发基点,构建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的具体表达意愿机制,从而在农民与政府部门之间建立一个顺畅的沟通渠道,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中去,最终形成“以农为主”的自管自治机制,切实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管理效果[8]。

2.采用先进技术,强化后期运营管理

在农田水利工程投入运营以后,需要加强对使用过程的管理,提高各类设施的运用价值。由于传统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差,过度依赖人工操作,已经不能满足灌区的发展需要,所以相关部门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如网络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异常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运行。同时,相关部门应结合农田水利设施的基本情况,建立完善的数字化档案,对各类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化管理,从而确保各类设施的高效利用。另外,相关部门应组建一支专业的后期维护队伍,加强对维护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之掌握最新的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知识与技能,能够有效处理水利设施的病险问题,以避免对灌区农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

(五)加强宣传工作

灌区农田水利建设和发展除了依靠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外,还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当地政府与有关部门应切实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安排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地区开展知识宣传,让农民认识到灌区农田水利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提高其思想认识;同时,可借助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让农民更加充分地意识到保护水利工程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促使其自觉主动保护水利设施。同时,有关部门应根据灌区具体情况,合理调整灌溉用水收费标准,以强化农民节约用水、科学用水的意识,从而尽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六)注重土地流转,打造高标准化农田

针对由于农村地区地块分散而阻碍农田水利建设和机械化农业生产发展,以及大量农村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而致使农村闲置土地增多的情况,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土地流转,在一定情况下可尝试整村流转,由个人或企业来集中承包分散的土地,从而增加农田规划化灌溉效益,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创造更大化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农田水利水资源设施
论述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管理的要点
生态水利工程在水资源保护中的运用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水资源平衡调度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资源(部级优课)
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农田水利渠道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和对策
设施农业文摘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