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队伍建设思考
2022-11-24邓秀茹
邓秀茹
(黑龙江工业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性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一所应用技术大学若想达到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深入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特点,结合自身发展规律,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才能在日益激烈的高校办学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找准自身角色定位,打造高素质师资团队,无疑成为高校内涵建设前进道路上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角色定位
师资队伍是由各教师按一定比例组成,明确教师角色定位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前提。为明确应用技术大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应用技术大学。
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应在有条件的地区尝试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进行本科阶段的职业教育,至此,原有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有了新的称谓——“应用技术大学”,并成为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载体。应用技术大学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端人才。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多数为新建本科院校。这些新建本科院校多为优秀的专科或高职院校合并后升格而成,走与所在区域融合的特色发展道路,以“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复合式教育模式,在激烈的生源竞争市场上不断发展和升级,开创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但是提到应用技术大学,人们还是会不自觉地将之与各类高职高专类院校联系在一起,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应用技术大学与高职专科大学是不可一概而论的。应用技术大学虽属职业教育范畴,但实施的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与专科教育虽同属于应用类型,但层次不同。对于本科层次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谋生技能,有一技之长,还要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然而与其他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应用技术大学不仅具有本科高校的共性,同时更具备自身的特性,即应用性、地域性等。
根据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可知,应用技术大学急需的是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一体的复合型教师角色。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科研”,并不等同于学术型或综合型本科高校的“科研”;这里提到的“实践”也不等同于高职专科学校中的“实践”,以上所提到的“科研”是具有应用本科型高校特色的科学研究活动,实践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密切结合应用技术大学市场导向性、区域互动性、研践相济性等人才培养特点。在了解应用技术大学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应调整和细化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三方面能力上的努力方向,主动参与构建与学科建设乃至高校发展目标相一致的师资队伍,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二、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队伍现状
近年来,中俄关系不断跃上新高度,社会对应用型俄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递增。黑龙江省一直以来既是中俄贸易合作的领跑者,也是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的俄语人才培养基地。但近年来,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俄语专业教师队伍的前进步伐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和实践活动上都未能真正做到以区域经济为导向,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道路保持一致,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模式同质化
在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和教学过程中存在与其他综合类大学或老牌本科大学趋同现象。第一专业多为学生主要学习课程,其目的多为培养学生扎实的俄语基础知识。第二专业作为学生提升个人能力所选择的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与其他高校的重复度较高,且专业种类较多,几乎囊括所有领域。
在教师教学上,大多是教师严格按照教材所给内容进行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更有同一本教材执教多年的现象;教学设备的使用上也是几乎相同的,多以板书讲解为主,教材自带PPT讲解为辅的形式;对学生成绩的评价上主要是以期末试卷成绩为主,课堂表现和出勤率为辅的形式进行。
2.科研意识不强、科研方向不清晰
目前,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在科研方面普遍表现为科研意识不够强烈和科研方向不够清晰。尤其是由专科院校合并升级而成的新建本科大学的教师观念并未随着学校的转型而转变,虽然普遍在教学领域成果丰硕,但其思想上还满足于做纯粹的教书匠,认为科研是专家学者的事,而教师的任务只是一线教学,从而导致科研经历不足,科研能力不强。
除此之外还存在多数教师在科研方向上较为模糊,较多集中在普遍研究的俄语语言学、文学、教育学等较宽泛方向,科研成果不具前沿性和创新性;科研方向与本校学科定位之间关联程度低,很多科研成果未能与本校俄语学科办学特色以及黑龙江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率低,且未能较好地体现学科应用型特点。
3.实践主动性不高、实践示范能力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在实践上主动性不强,实践经历较少,这就导致其自身实践示范能力较弱。目前大多数俄语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从学校步入讲台,且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或其他个人原因导致实践经历不足和实践能力较弱。例如,具体表现在经贸俄语或旅游俄语等第二专业课程上因缺少实战经验而无法创设仿真模拟教学情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应用能力较差。
三、以区域经济为导向的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的宗旨,黑龙江省内各应用技术型大学肩负着促进本省经济发展的重任。通过对新时代黑龙江对俄合作趋势及人才需求的了解,探析建设区域经济导向型俄语师资队伍路径,促进俄语学科内涵建设,可以进一步推动省内应用型本科高校优化升级,提升高校服务本省区域经济发展能力,从而助力黑龙江省对俄国际化合作迈上新台阶。
在当前中俄关系不断向好的大背景下,作为对俄合作的桥头堡,我国对构建黑龙江对外开放新格局极为重视。2019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促进中俄相互投资的增长,推动贸易结构优化,释放新兴合作领域发展潜力。当前,黑龙江在对俄能源、交通基础设施、跨境电商、境外农业等传统和新兴领域发展态势良好,除此之外在旅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力度也不断加大。对此,急需省内各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培养“专业+俄语”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例如,位于边境地区的应用技术大学可以侧重于培养“俄语+电子商务”“俄语+旅游”或“俄语+国际物流运输”行业人才;农业院校可以侧重培养“俄语+农业”领域人才;理工类、石油或煤矿类院校可以着力培养“俄语+能源”或“俄语+机电”领域人才;而林业院校也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为木材贸易方面输送俄语人才。因此,要求省内各应用技术大学结合自身发展规律和地缘优势,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改善学缘结构,打造品牌学科,建设符合本校教学需要的教师队伍。应用技术型高校俄语教师在明确本校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后,应积极调整自身在教学、科研和实践三个方面的观念和活动方向,以本区域经济为导向,为构建符合区域与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教师队伍贡献力量。
1.教学方面——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为实现人才培养方略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需要之间的完美衔接,首先,要求专业带头人带领全体本专业教师结合地域发展和学校内涵建设发展需求,在相关政策指导下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深入研究并制定符合多方面发展需要的、能够体现本校学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具有动态性,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做出调整和完善。并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相应课程教学大纲。
其次,要求个体教师应注意开拓自身眼界、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多渠道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更具时代性的知识内容。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俄语专业教师,更是要时刻关注国际形势新发展和中俄合作新变化,不做教材的搬运工。应以教材知识点为主线,对教材内容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教材中老旧内容进行有效替换和更新,做高品质课程的创造者,以确保教学内容与时俱进;随着智慧教学时代的到来,各教师要乘“互联网+”的时代便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MOOC、SPOC混合教学等线上教学平台,创建个性化俄语专业学习课程,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吸收新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要改变对学生传统的定量评价方式,多组织实践练习,从实践中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从而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方向;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充分了解本校“专业+俄语”培养模式中的专业特色,确保自身无论在该专业领域的信息量还是俄语水平均处于行业前沿,在此基础上,还应着眼于以何种方式与学生完成知识传送,以便学生能轻松高效地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
每位教师都应主动从“知识的传授者”向“课程的创造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完成角色转变,方能为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区域导向型教师队伍贡献力量。
2.科研方面——强化科研意识、明确科研方向
学术氛围不强,学术基础薄弱一直是很多应用技术大学自成立以来的发展制约性因素。因此,要求教师应树立学者意识,提高科研能力,要意识到科研对学校内涵建设及长远发展的价值。但为避免走上与老牌普通本科大学趋同的道路,要求应用技术大学教师首先应注意明确提高科研能力的前提,即找准自身的科研方向和定位,只有结合应用技术大学办学宗旨,明确其人才培养特点,主动将科研方向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本着学术与实践相通、知识与技能相连的原则树立自己的学术方向,才能打造一支有内涵、有特色的品牌学科教师科研队伍。
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在内容上,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更新。在黑龙江省对俄合作领域与合作方式不断升级的背景下,要求俄语教师在科研方面具备较高的信息敏感度和多渠道的信息捕获能力,深入了解黑龙江省对俄合作现状与动态、对俄合作趋势与影响对俄合作优化的制约性因素和解决路径。与地方对俄企业保持密切联系,针对企业发展困境和技术难题,以及俄语工作者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展开课题研究。
目前是黑龙江省对俄电子商务合作开展的黄金期,对“俄语+电子商务或物流”复合型人才需求量激增,而具有该领域具体翻译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文献少之又少。因此俄语教师可针对从事电商活动中常见术语及词汇的具体的翻译方法进行研究,并且以科研反哺教学实践。近年来,国家外专局与黑龙江政府大力开展“引智”活动,不断征集“引智”项目,搭建哈洽会等“引智”平台,鼓励本省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专家来省工作。因此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技能,做高新技术传播桥梁,与企业和俄方专家密切交流,三方共同致力于完成相关科研成果的孵化,提高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效率。
3.实践方面——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必要途径。俄语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其在能力上共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而对于应用型本科俄语人才来说,“听”“说”“读”“写”都要最终服务于“译”。因此,为满足人才培养需求,首先要求教师在个人俄语能力的培养上要有相应侧重点。
教师应注意培养自身理论转化实践的能力,例如,能够自如地运用俄语进行各领域的口笔译工作、主持或参与企业合作项目、对俄商务谈判等。为提升自身实践示范能力,教师可以积极参加“顶岗实践”活动,主动赴实习基地挂职锻炼;适逢中俄建交70周年,黑龙江省共举办了诸如对俄经贸合作业务培训会、中俄电视周、中国—俄罗斯科技创新日等诸多中俄交流活动,各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应把握机会,积极参与,在实地工作中提高俄语运用能力,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助力教学目标更顺利地完成。树立格物致知精神,坚持实践出真知,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用实践孕育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以此助力应用技术大学俄语专业“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结语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能力、促进高校内涵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改革和优化师资队伍过程中的主体,其自身在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中的科学导向和能力是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推动力量。以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俄语教师为例,目前黑龙江省应用技术大学多数俄语教师在教学上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和模式同质化现象,且学者意识较弱,科研方向较模糊,在实践方面缺乏经验和能力。对此要求教师能够结合黑龙江省区域发展情况以及所在高校办学特点,明确学科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科研、实践方向和三者的导向和相互关系,并使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努力打造富有应用技术大学办学特色的产-学-研复合型高素质俄语师资队伍,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导向,共同致力于为黑龙江省对俄合作领域培养高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俄语本科人才,切实满足应用技术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