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计划”下高水平院校智库建设路径研究
——基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建设经验分析

2022-11-24张明明雍丽英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水平智库

王 威,张明明,雍丽英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1)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高职“双高计划”,旨在引领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提升职业教育的贡献度。如何为地方社会发展提供建议和方案,越来越需要高水平院校智库建言献策。作为高校智库的组成部分之一,职业院校智库起步晚、基础弱、水平低,与本科院校相去甚远。为了更好地发挥咨政建言的功能,高水平院校应借鉴本科高校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既有时代特征、又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智库。

一、高校智库的涵义及发展优势

智库,又称智囊集团、顾问班子,是以多学科专家学者为研究主体,专门从事开发性研究的咨询研究机构,主要职责和目标是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或优化方案,为决策者献计献策、判断运筹,是现代领导管理体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智库,顾名思义,是由高等院校主办的研究机构,主要从事学术研究和政策问题研究,研究人员主要为本校教师,兼有从其他高校、研究机构聘任的研究员,是一种学术型智库,也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索引(CTII)显示,截至2021年8月,我国共有智库730个,分为党政部门智库、科研院所智库、企业智库、高校智库等11种类型。其中,高校智库达471个,占收录总数的64.5%,已成为我国智库发展的主体,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智慧生产机构和思想创新源泉。与党政部门智库、科研院所智库、企业智库等相比,高校智库除具备智库的基本特征之外,还拥有属于自身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

1.学术底蕴深厚

高校智库拥有丰富的学科资源、深厚的学术底蕴、良好的研究条件及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和研究团队,这些为高校智库开展长期性、基础性、前沿性研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成为其保持长久活力和创造力的关键。相较于其他类型智库,这不仅是高校智库的天然优势,也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2.研究相对独立

作为政府、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之外的第三方,高校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在研究过程中以坚持真理为己任,遵循客观规律,最大限度保持立场独立、价值独立,更加客观地研究问题[1]。

3.国际交流基础良好

作为较早开展国际交流的智库组织,高校智库通过各种非正式的国际访问、国际会议、邀请或互派研究员、客座教授等方式拓展了国际视野和学术网络,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基础。同时,学术无边界,高校智库受历史文化、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也相对较小,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政治气候等国际因素的干扰[2]。

但是,高校智库开展的往往是基础理论研究,侧重理论建构,而忽视了对现实情况的研究。同时,高校智库的研究人员多为高校教师或科研人员,缺乏政府决策工作经历,很难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提出了一些建议,也缺乏相应的可操作性。这些都导致高校智库现实性不足。

二、我国高校智库的发展现状及建设经验

1.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

据《2020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738所(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21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占53.6%,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从智库建设情况来看,不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高职院校都与本科院校相去甚远。据中国智库索引(CTII)显示,大部分高校智库集中于985和211高校,仅有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带一路”应用型海事人才研究院一家职业院校智库入选。可见,在智库建设领域,与强势的本科院校相比,职业院校可以说是基础薄弱、力量微小、发展滞后、准备不足,无法匹配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智库建设领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社会吸引力”还存在严重不足,对区域社会的影响力无法充分发挥[3]。因此,借鉴本科高校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对高职院校具有标杆价值和启示意义,有助于高职院校聚焦国家急需,在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等领域快速释放能量,整体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反哺区域社会的发展,践行高职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我国首批高端智库建设单位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北大国发院”)经过多年建设和探索,已成为我国赫赫有名的“头部智库”。本文将以北大国发院为例,分析其建设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智库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2.本科高校智库建设启示——以北大国发院为例

北大国发院的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经济学博士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随着更多学者的加入和学科领域的拓展,2008年更名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北大国发院已建设成集教学、科研和智库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取得了诸多具有影响力的成果,拥有“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格政”和“国家发展论坛”三个知名智库学术品牌,在服务中央决策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成为北京大学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北大国发院入选国家首批高端智库,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并称中国高校的“智库双璧”[4]。

(1)聚焦国家亟需的重大战略问题开展研究

作为国家重要的思想创新源泉,高校智库要以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大战略为研究对象,为现实决策服务。北大国发院秉承“小机构、大网络”的理念,围绕中国的改革进程,依托已有的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优势,聚合北京大学乃至全球的研究资源,在政府与市场关系、经济机构调整、国企改革、股市治理、人口政策、新农村建设、土地问题等重大问题上产生了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经济学期刊》等国内外顶尖学术期刊上,并被各级政府采纳。

(2)进行跨学科人才培养

高校智库不仅承担着学术研究的功能,也承担着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两者互相促进。在人才培养方面,北大国发院已经形成政、商、学三大教学体系,其中经济学硕士和博士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生力军。作为我国第一家中外合作办学的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旗下始于1998年的BiMBA项目以严格的学术导向和严谨的教学管理著称,培养了数以万计具有北大精神、中国高度、全球视野与社会情怀的商界领袖和职业经理人。

(3)开展跨地域政府高峰对话

在交流合作方面,北大国发院先后创立了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国家发展论坛、北大公共政策国际论坛等多个学术论坛品牌,连续六年举办了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论坛与年会,北大国发院聚焦国家、区域的现实需求,与政府、社会、媒体进行对话,推动学科的对话和融合,又以学科整合贡献于国家和区域发展。北大国发院创办会议数量之多、嘉宾规格之高、规模和影响力之大在世界创新管理领域都受到广泛认可。此外,北大国发院还牵头组织了中美经济对话和中美卫生对话,为中美民间外交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高水平院校智库建设的功能定位及建设策略

社会服务是高等教育三大基本职能之一,也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针对高职院校的高水平院校和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了十项重点建设任务,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是其中一项,这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进入综合改革、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为中小企业提供咨询和解决方案,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水平和质量,越来越需要智库这一“智囊团”发挥作用。同时,作为引领高职教育改革的高水平院校,也应以智库建设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生长点[5],把建设既有时代特征、又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智库提上日程。

1.高水平院校智库的功能定位

(1)通过科学研究服务社会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地域性,其主要任务是面向区域和行业提供技术应用型和高技能型的人才培训与培养,为地方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推广和服务,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和辐射[6]。因此,高水平院校智库要以“服务性”为导向,充分发挥其“外脑”作用,推动高水平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成为区域社会发展的“服务站”和“创新源”。

(2)依托科学研究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是高水平院校智库建设的核心,这里的人才培养具有两方面含义:一是,为地方及行业企业培养契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毕业生,使人才培养模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二是,强化高水平院校智库自身队伍建设,“内培”“外引”相结合,组建一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德才兼备、富于创新精神的智库队伍,夯实高水平院校智库的理论堤坝,提升其咨政水平。高水平院校智库把地方经济发展研究得愈透,地方亟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毕业生培养得就愈准,二者相辅相成。

2.高水平院校智库的建设策略

(1)精准定位,扬长避短以小见大

定位模糊是高校智库难以发挥优势的关键因素。与985、211高校相比,高水平院校在宏观政策、人力智力、资金资源等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支撑,但与地方联系更为紧密。因此,在智库建设方面,高水平院校就要避免“高大上”,应从小地方、从现实问题入手,做到“小而精”“以小见大、以精见长、以质见优”[5]。第一,高水平院校要守住发展的根基——地方,要与地方多接触、多交流,把说地方话、讲地方事当作说家话、讲家事,通过对接地方产业特色和战略需求,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第二,高水平院校智库虽然缺少顶层聚焦,但是与中小企业和人民生活的距离更近,更容易关注地方的细节末梢。高水平院校应以中小企业亟待破解的关键技术和人民群众生活的迫切需求为研究点、立足点和生存点,以应用技术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中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2)挖掘资源,创新智库协同建设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形势,高水平院校智库应打破单一闭塞的研究壁垒,打造复合化研究团队,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形成研究合力,营造学术自由、学术平等的氛围,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7]。首先,高水平院校要打通内部学院、专业、研究方向的限制,以具体项目和问题为纽带,组建领军人才梯队、科技创新团队、技术服务团队等,形成若干个子智库,并通过顶层设计明确各自职责,增强责任意识和协同认知,有序推进高水平院校智库建设;其次,积极整合社会优质资源,柔性引进政府、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的各类专家,充实高水平院校智库研究员队伍,提升智库的研究决策水平;最后,与政府智库、本科高校智库、行业企业智库等构建智库学术共同体,就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对话和交流,交流思想,碰撞灵感,跨学科和专业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育。

(3)强化交流,打造高端发布平台

有效的传播机制和畅通的发布平台,有利于推进智库研究成果的传播,提升成果的落地率和转化率,进而扩大智库的品牌影响力、公信力和权威性。一方面,高水平院校要利用报刊、电视、互联网、新媒体等传播载体,畅通智库研究成果国内外交流和传递渠道,全方位宣传高水平院校智库研究成果,推广影响力,提高社会关注度;另一方面,高水平院校要加强与本科高校智库、政府智库、企业智库等的交流合作,打造高层次智库论坛、年会等高端发布平台,围绕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及民生问题,形成高端引领、集中发布、影响广泛的智库成果发布品牌,从而扩大高水平院校智库的国际影响力和学术影响力。

(4)完善考评,健全管理评价体系

管理评价机制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有效性[8]。因此,高水平院校智库建设的核心就是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一是要实现由重数量向重质量的转变。要摈弃“唯论文”“唯著作”的评价旧习,强化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要关注成果中的创新点及价值增量,对有深度应用的对策研究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二是要实现由学术评价到实践评价的转变。高水平院校智库的终极价值体现是为行业产业发展服务,要以大型企事业单位、非盈利组织等决策性用户的实践评价为主,以有助于科研建设的前瞻性、预测性的学术评价为辅,综合两个维度有助于评价更加科学、客观、公正。三是要实现由短期评价向长期评价转变。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其成果价值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充分体现的,因此在高水平院校智库成果评价中,要有“放眼量”的格局和意识,拉长时间线,拓展时间轴,既要关注成果的当下价值,更要考量成果的未来价值。

结语

随着智库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事务处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发展程度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标志,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提出,高校智库应当依托学科积淀和人才集聚的优势,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清晰指明了高校智库的建设方向。作为高校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水平院校应乘势而为,将智库建设作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生长点,积极主动对接地方,立足地方经济社会需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更多地方急需、国家一流的智库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最大限度实现高水平院校科研成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双提升,舞起职业教育改革的龙头,更好地实现现代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水平智库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民居智库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四精四度”推进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迈进
中政智库“五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