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奶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以天润乳业为例
2022-11-24梁春明刘金定薛晓波阿玛古丽朱马汉
梁春明,刘金定,薛晓波,阿玛古丽·朱马汉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乳品质量监测中心,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畜牧科学院畜牧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乌鲁木齐 830011)
奶产业是关乎国民健康、增强国民体质的一项民生产业,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代表性产业,也是与农民收益紧密联接的产业。 新疆位于北纬40°~50°黄金养殖带,是奶牛生活繁衍的天堂。 长期以来,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依靠优质的草原,饲养着肥美的牛羊,生产着美味的牛奶和肉类。 新疆奶业振兴不仅关乎地区产业经济发展,更与“建疆稳疆,固边兴边”政策是否能圆满落实密切相关。 奶产业是融合一二三产协调发展的产业,现代化奶业需要从产品端带动养殖端,并辐射周边配套体系,带动产业链共同发展。 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是现代奶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这一发展历程中,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回顾新疆地区近二十年的奶业快速发展历程,也是龙头企业觉醒、生发、腾飞、沉淀和发展的过程。
1 新疆奶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000 年以前,新疆地区奶业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奶业高质量发展前进道路。 其中影响奶业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奶牛个体生产水平低、养殖场养殖热情不高、乳品质量不稳定、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和产品附加值低等多种因素。 但细究其原因,主要是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场利益分配不合理。 由于彼时新疆地区缺乏龙头企业的总体调配和相应的保护和定价机制,导致各中小型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场利益分配不合理。
调研表明,2000 年以前,新疆地区向养殖企业投资的乳品加工企业很少。 由于乳企不向养殖场参股入股,缺乏内在的利益联结机制。 乳企一般通过长期合同(一般为3-5 年)和奶款延期支付(一般结账期为1~2 个月)来控制奶源,一些养殖企业在乳企的担保下取得银行贷款,同时以自身滞留在乳企的奶款为抵押。 在原料奶紧缺时节,或者乳品销售旺季时,表现为各乳品加工企业通过提高收奶价格,发起“抢奶源”大战;而当原料奶较为充足的时节,或者乳品市场遭遇挫折时,各乳品加工企业联手压低原料奶收购价格,或直接采取限制收购和拒收手段,将之前的损失转嫁到养殖场。这种利益分配的不均影响了新疆奶业的发展,产生了如下后果。
1.1 养殖规模发展较慢,甚至有萎缩趋势
由于第一产业的特殊性,使得养殖端具有生产周期长、耗费资金多、抗风险能力弱等特点。 在经历多次乳业风波后,虽然有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但由于利益分配不合理,无论是乳品市场的旺季和淡季,养殖端总是直接面对寒冬和风险的那部分群体。很多养殖场无法支撑下去,选择退出养殖行业,对我区奶牛总体养殖量的增加产生了一定影响。
1.2 养殖端缺乏生产资料改良的动力和资金
由于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场利益分配的不合理,养殖场长期处于维持或微利状态,使得养殖端缺乏对生产资料改良的动力和响应的资金。 部分企业偿试利用生鲜乳价格杠杆,引导养殖场(奶农合作社)提高硬件投资和技术改进。但这种引导效果甚微。新疆地区奶业具体表现为,养殖场饲料日粮不能满足生产需求,机械设施老化,核心奶牛群更新改良较慢。 特别是奶牛作为奶业生产的核心,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进行改良和优化。但这一进程的推进之前主要靠政府资金进行扶持。但相对于新疆庞大奶牛存栏基数,仅靠政府支持的结果是,部分规模化养殖场具备政府支持的基础条件,完成了奶牛的不断更新和改良,而占比最多的中小型养殖场由于缺乏相应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改良进程缓慢,拉低了整体进程。
1.3 养殖水平差距逐渐增大
随着现代奶业的发展,分子营养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大数据和物联网+系统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工费用的逐步攀升,使得奶牛养殖逐渐走向精细化、节约化和自动化,养殖成本不断降低,生产类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产业发展由单纯数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质量效益型转变,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产业链上下游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养殖端技术更新缺乏动力和资金,而技术引进需要大量的资金,且对短期效益并无较大的刺激效果,因此广大的中小型养殖场和规模化养殖场之间的技术迭代逐渐加大,形成了小部分规模化养殖场领跑,大部分养殖户拖后的局面。
1.4 乳品产能低,缺乏市场冲击力
新疆奶牛存栏量长期处于全国第二水平,其中荷斯坦奶牛存栏量也在全国处于前列,但奶产量和乳品生产量一直处于中下游水平,表现为奶牛存栏量、产能与产值严重不匹配。由于产业上下游利益分配不合理,乳品加工企业凭借产业优势将损失转嫁到养殖端,而养殖端抗风险和收益较差又会导致产业,乳企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况,产能过剩。 乳企由于产能无法实现设计目标,整体产量低,无法形成规模化市场效应,只能满足本地市场需求,无力对疆外市场进行冲击,影响了乳品加工企业的发展速度。
2 破局之路—龙头企业对奶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分析
新疆地区奶业振兴之路的发展过程,一是在养殖端,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生鲜乳收购环节内控水平; 二是在加工端,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实现乳品加工环节规模化;三是以乳企为核心,推进向上游的纵向一体化。 天润在政府扶持和引领下,利用奶业发展的政策优势,解决了产业利益分配矛盾,走向了快速发展道路,引领新疆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2.1 抓住机遇,整合市场,完成企业自身壮大
新疆天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 年11 月22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2013 年在佳丽奶啤的基础上推出了天润奶啤,2014 年推出了主打情怀的 “八楼记忆”,2015 年3 月推出了爱克林浓缩酸奶(原味)和爱克林鲜奶,爆款横空出世,迅速打开了疆内市场。在这之后,天润也不断地在进行产品迭代,爱克林浓缩酸奶之后,酸奶熟了、玫瑰红了、巧克力碎了、冰激凌化了、耍榴芒了、花颜巧遇、锋芒毕露等“网红产品”不仅能迎合节日气氛,还给长期平淡的新疆乳品市场带来一股新奇之风,迅速占领了60%以上的市场,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建立奶源基地,解决利益冲突,为产业发展扫除障碍
在快速发展道路中,天润集团敏锐的发现了奶源基地是企业的根本,得奶源者得天下的真理。 截止到2020 年末,天润集团自有奶源基地已经达到17 个,自有奶牛存栏3.7 万头,基本满足了核心业务奶源需求。由于大量自有奶源基地,养殖端、加工端和销售端的利益得到了统一,其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在原料乳紧张时节,养殖端向加工端让利,降低了乳品生产成本,提高了销售端的市场存活能力;同时自有牧场也保障了生产的持续性和连贯性,加工端不再为奶荒而头疼。在原料乳富余阶段,销售端向养殖端进行适当补贴,保障牧场的持续盈利和自我更新。 由于自有牧场的快速建设,带动我区奶牛养殖数量快速增加,规模化奶牛场比例得到大幅度增加,使新疆奶业开始走向规模化道路。
2.3 加强科技引导,提高生产水平
作为龙头企业,天润利用自身经济体量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迅速带动自有牧场奶源基地建设的现代化和标准化。“十三五”期间,天润集团通过承担国家、兵团和自行立项项目,完成了“奶牛不同生理时期饲喂技术规程”、“奶牛差异化精准养殖”、“奶牛圈舍标准化改造”等多项技术研发。 目前天润集团自有牧场奶牛圈舍已经全部完成了标准化改造,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圈舍喷淋降温技术,自吸热储能技术、自动识别技术,完成了奶牛智能饲喂、智能控温、快速挤奶。 由于这些技术的应用,劳动效率显著提升,由过去的每日三次挤奶增加到每日四次挤奶,部分奶牛奶产量已经突破10 t 以上。同时,天润集团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对高产核心母牛群进行持续育种改良改造。 育种方向也不再像以往的急功近利的追求高产性能,而是在保障高产的前提下,向抗病、抗应激和长寿方向进行选育,减少疾病发生,降低抗生素使用量,生产优质安全乳品。
2.4 丰富配套体系,开展种养结合
现代奶业发展的方向必然是种养结合。 种养结合不仅能为奶业提供优质、低廉的饲料,且生产的粪污也能得到有效吸纳和利用。 天润集团在自有牧场周边开展优质饲草料地建设,基本完成了核心饲草料的自足。 通过开发节水灌溉、草料调制、裹包发酵等技术研发,为自有牧场提供了稳定的饲料保障。 这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牧场的生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2.5 加强产品迭代,提高附加值
据统计,天润集团目前有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调制乳、发酵乳、奶酪及乳饮料等6 大系列;122 个品项的产品。 2021 年新上市江小糯爱克林酸奶、天润迷彩枕纯牛奶(芬美包180 g)、天润鲜牛乳(格林包200 g)、245 gPET 瓶鲜牛乳、950 mL 爱克林纯牛奶。 天润夏牧场纯牛奶(梦幻盖250 mL)、天润兵团牧场纯牛奶(梦幻盖250 mL)、天润吸葡萄了酸奶(爱克林160 g)、佳丽AD 钙调酸(格林包160 g)9 个产品。目前储备上市天润hello 纸杯酸奶(草莓)、天润hello 纸杯酸奶(黄桃)、天润红橙石榴酸奶(爱克林160 g)天润草莓常温酸奶(160 g 格林包)、天润芒果百香果常温酸奶(160 g 格林包)、天润原味常温酸奶(160 g格林包)7 个产品。天润近五年来每年都保持4~5 个新产品的上市。这些新产品的推出,一方面可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保持市场的占有率;同时产品线由液态奶向奶酪及乳饮料转移,可以有效的增加产品附加值,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6 引领产业发展道路
由于天润的扩张,使得新疆地区奶业发展呈现良性竞争局面。 各乳品加工企业加大向养殖端的扶持和倾斜,西域春和花园集团也跟随天润集团脚步,加快建设自有奶源基地的发展,且新建奶源基地均为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化牧场。 2020 年底,超过100 头以上规模的牧场比例逐渐增加。 规模化养殖场达823个,千头以上养殖场上升到68 个,500~1000 头的牧场上升到193 个,100~500 头以上养殖场562 个。 500头以下规模的牛场、 小区和养殖户降低到68.29%,1000 头和500 头以上牧场同比分别增加22.05%和16.06%。 2020 年全区乳制品总量为213.04 万t。 其中乳品69.48 万t,乳饮品及其他143.56 万t;乳制品生产总量增加5.66%,固态奶制品增加15.64%。
总体看新疆奶业发展呈向好趋势,奶牛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规模化养殖企业比例增加,奶业合作社蓬勃发展,标准化养殖技术体系逐步推进;良种水平不断提高;依托体系饲草料资源数据库,合理布局饲草料生产基地;重视环境保护,逐步建立环境友好型牧场。
3 新疆高质量奶业未来发展道路
未来新疆奶业将在天润等龙头企业的带领下,走上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经营节约型、自主创新型和产业一体型的现代化高质量奶产业发展道路。
3.1 发展循环经济型现代奶业
如今世界范围内,可持续发展已经深入人心。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要发展循环经济,这也是我国和各国经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重点要突出农牧结合。 农牧结合是一种可持续的奶业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农牧结合,建立起“土地—种植业—奶牛养殖业”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改变以往奶业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资源浪费、破坏生态情况,同时有效地消纳废弃物,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饲料生产,形成“土地肥力增加、粮食和饲料增产—奶牛养殖效益提高”的良性循环。我国乳业多年发展实践指出,奶业产业链的优化和重构是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
3.2 发展资源节约型奶业
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广良种良法,提高饲料有效利用率,做到种养结合,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剩余物秸秆、藤叶、籽壳等变废为宝,降低饲料成本,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节约治污投入;另外通过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变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也是一项重要的节约。
3.3 发展环境友好型奶业
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环境,奶牛养殖场(合作社)奶牛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改善农村人居卫生环境的有效措施。中国奶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奶牛养殖产生粪污及垫料、饲料残渣等废弃物达十亿吨以上,这些污染源对当地水质、空气、土壤都带来严重污染,成为农村和城市近效疾病增多的根源之一,在奶牛养殖地推行良性循环模式,做到人畜分离,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再生利用是环境友好型奶业的必由之路。
3.4 发展质量效益型奶业
奶牛养殖环境不佳,粪污等会造成生鲜乳细菌总数和有害物质超标,不能加工成优质乳制品,必然影响到国内乳品的品质和企业信誉,不利于奶业振兴以及恢复消费者信心,发展质量效益型奶业,首先是提高原料奶的质量,基础是营养安全和卫生安全,蛋白、脂肪等含量要上去,体细胞数量和菌群数、抗生素残留要下来。 具体方法就是要改变奶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使奶业由速度型转向效益型,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以规模化为载体,实现集约化、标准化,达到增产增效、节本增效、品质增效。
3.5 发展科技引领型奶业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开展向“智慧奶业”的转型升级,通过增加软硬件投入,应用先进科技入手,以企业为主体,加大研发力度,进行技术攻关,通过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增加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科技。如目前可以通过搭建物联网云平台,加强了对生鲜乳生产收购环节的监管,以奶站为纽带,将奶牛养殖场(户)、奶站、运输车、乳品加工企业,各环节信息收集整理分析,为企业生产、质量控制、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资料。
3.6 融合发展产业一体化
奶业产业一体化就是奶业产业链有机结合成整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良性机制。 奶业产加销形成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到奶业深层次矛盾的解决。乳品企业居于产业链相对“强势”一方,可以通过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主动与养殖一方进行利益对接,通过创新体制和机制,使产加销逐步向奶业产业一体化过渡。扭转目前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整个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产业化经营。
4 结 语
奶业龙头企业由于具有较大的经济体量,完整的上下游产业结构,先进的技术储备,完备的配套设施和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具备先天的引导优势,对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质量效益型、经营节约型、自主创新型和产业一体型奶业之路必然起到引领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