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完善财务监督工作机制的思考
2022-11-24徐若丹
徐若丹
(河南黄河河务局工程建设中心)
一、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各行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变化,针对财会监督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检查,对于一些违法违纪的行为,也进行了相应的处理和处罚。要想做好财会监督工作,就应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然而,就目前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仍旧有部分单位和财务工作存在侥幸心理,进而知法犯法,致使违纪违法现象依旧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的政治经济生态环境。
二、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取得的相关成绩
自出台新的八项规定后,针对财会监督的一系列强化措施政策陆续出台,随着各级单位监管部门的大力宣传、整改指导和深入检查,使得越来越多事业单位的财会行为更加规范。以下是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取得的相关成绩:
(一)规范会计核算,做好原始凭证的源头把关工作
就事业单位近三年来的财务检查和审计工作来看,各部门在差旅费、奖金发放、办公费、资产购置、会议费以及公务接待费等开支情况,各自印制了相应的费用审批单、花名册和报销单,规范性较强。且在报销费用的过程中,也做到了填写规范,具备齐全的签字手续,和相关的原件附件。
不仅如此,从原始凭证汇总单中也可看出,内容金额与附件保持一致,且并无白条、假发票报账和涂改等不规范的情况。此外,奖金和津补贴的发放,有关部门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不仅有充分的依据,实际发放的数目和政策规定数目也保持一致。由此可见,规范会计核算,也有利于做好原始凭证的源头把关工作。
(二)对监督模式进行创新,形成借鉴学习相结合的特色监督方式
部分有着一定财会工作基础的单位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时,不仅有效到位,还有创新。譬如,某事业单位为强化财会监督工作,将全县划分为五个片区,并从行业内找出五名专业的财会人员,作为五个片区的负责人,以定期或是不定期的频率,来指导片区内的会计工作,并对其核算工作进行督促,做到互学互帮。这样既强化了财会监督,又很好地节约了物力和人力。
(三)相关责任人完善内部财会监督机制
经调查发现,针对财会监督工作,各事业单位责任人已经按照规定进行,不直接由负责单位进行内部的财务审批工作,而是授权给其他分管的负责人进行审批,遵循民主原则,听取单位内部成员的建议来进行决策,待决策结果出现后,进行公示,接受全体职工的监督。不同的单位针对财会监督工作,也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但相同点在于,都对内部的财会监督机制进行了完善工作,不仅做好了印鉴管理,对于现金的开支情况也进行了严格地把控,这样既让内部的会计核算和监督得到强化,又让会计核算得以统一。
(四)按照相关法规展开工作,绝不触碰违法违纪高压线
随着八项规定的出现,各事业单位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针对乱法钱物和浪费奢侈等行为进行了严格地管制和约束,与此同时,还加大了廉政建设的巡查力度,对于财务检查和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也有了新的规定,这也大大提高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展开工作,严格遵守财经法纪,绝不触碰违法违纪高压线,这样既不会畏惧财务财政检查,也不用担心纪律检查不过关。
(五)有效遏制了部分典型违法违纪情况
在新的八项规定还未出台前,甚至在实施的初期,不少事业单位仍旧存在公款吃喝玩乐和滥发奖金实物的违规行为。而随着八项规定的实施,各级单位治理力度的不断强化,这种情况也在慢慢消失,事业单位的财政秩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这也有效遏制了部分典型违法违纪的情况。
三、当前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是监管活动的一种,同时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财务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行为,让资金能够被合理使用,从而推动事业单位的长效可持续发展。但是,就当前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要想让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发挥作用,就应改革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一)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
就目前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某些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致使财会工作人员同负责人干部间缺少沟通,也就很难共同配合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财会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无法被及时解决,各部门在进行内部财务控制时,出现不同的执行标准,就极易出现部分支出项目未被第一时间记载的情况,进而使得最后的账目支出同实际的情况存在偏差。
与此同时,由于财会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也会影响到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特别是在申请使用资金流程时,只是由负责人干部单方面决定,待负责人签字表明同意后,才能做到资金的流动使用。而在这一过程中,基层的财会人员却并未参与到审核工作中,致使真实的财务信息无法被得到利用。
再加上缺少有效的监督,财会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也不强,这也大大提高了违规操作现象的发生几率,这样既无法保证监督工作任务的落实情况,又很难有效规避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资金的利用效率较低
就当前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最为显著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财会监督部门负责人过于重视管理工作,却忽视了具体的使用情况。财会监督工作人员把工作任务的重心放在了资金的安全性上面,致使许多使用项目因潜在风险难以得到批准。而针对使用方向的审核工作,却尚未达到预期标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各部门在运行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十分混乱。
与此同时,也让资金的利用效率有所下降,甚至还会经常出现资金超出预支的状况。这样在后续的运营过程中,由于资金的使用动向不明,使得项目资金很难及时补上,进而导致被损坏的办公设备无法得到及时修补,这样一来,就只能对支出金额进行重新规范。
显然,事业单位在开展财会监督工作时,若是缺少对资金使用方向的合理规划,导致的结果就是,绝大多数的支出都很难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支出在增多,而收益却在不断缩减,从而影响到事业单位的服务质量。
而导致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一些事业单位监督部门在前期的管理工作中,缺少针对性对策,尽管有关财务人员对于本职工作十分认真,但却因缺少科学完备的方法,导致工作效率并不高,甚至还有可能出现负面的结果。
(三)资金管理存在问题
某些事业单位在开展财会对于工作时,由于缺少科学完善的体系,致使分层管理无法被实现,特别是在资金监管方面,存在着监管力度严重不足的问题。若是事业单位针对财务使用方向上,未制定明确完善的规定,就会导致基层的财务管理出现混乱的状况。此外,不管是在工作的开展形式上,还是在资金的使用安全上,都存在一定的隐患。
对事业单位而言,绝大多数的使用资金,都来自政府的财务拨款,因而,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务监督工作,就需加大对财务部门的管理力度,以保证使用公共资产时的安全性。但是,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系统来看,财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重心仍旧放在数额控制和支出项目的审核工作上,而对于资金管理工作,却缺少相应的机制。
不仅如此,在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政府拨放部分和运营产生财务收益,也需进行单独的管理工作,且在使用方向上,也有不同,若将二者混淆,就极易影响后续的监督工作,此外,在核算总财务支出时,也会导致账目出现失真的问题。
四、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机制的原则
(一)实效性
为了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机制,有关部门还应遵循相应的原则,而实效性原则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原则。财会监督工作的具体工作流程,是对被监督的事业单位以及单位本身的财政资金管理操作、财务工作以及资金的使用流程进行规范指导,因而,时效性也成为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中最为关键的根本原则。所以,事业单位要想落实实效性原则,就需充分夯实财会监督工作基础,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自立自主
事业单位要想进一步做好财会监督工作,还需遵循自立自主的原则。在实际的财会监督工作中,接受上级领导部门的安排和指挥,在不脱离现有制度的条件下,同各行政机关单位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提升财会监督工作的自主意识,提升监督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监督实效。
(三)全局性
尽管通过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能够找出并解决事业单位中存在的财务问题,但财务监督工作机制的作用显然并非只有解决问题这一处优势。借助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还能利用监督约束力,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保证专项行动主要业务的效益性,进而有效提高事业单位各项服务职能履行的有效性。由此可见,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还有全局性原则。
五、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的关键要点
(一)做好资源建设的整合工作
不管是哪一项工作,在开展之前,都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做好财会监督工作,不仅要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还要有相应的物资和财力资源,同时做好资源建设的整合工作,这样在展开后续的工作时,才会更有优势。因而,针对资源建设的整合工作,还需形成相应的网络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
为了确保财会监督工作机制的顺利运行,还应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而完善的核算机制,既有会计和财务监督机制,又会涉及相关的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完善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会计核算数据库系统匹配端口的对接工作,这样既能保证财会监督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又能让核算的时效性得到提高。
(三)做好质量管理信息化建设
时代的发展进步,也让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广,事业单位中各类业务也开始进入信息化发展阶段,而在这种环境中,事业单位要想做好财会监督工作,就需做到管理信息化水平的同步提升,确保财会监督工作与其他业务形成统一的步调,这样既能发挥出财会监督机制的作用,又能防止质量信息的形式化建设。
六、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财会监督机制,明确职责分工
为了做好财会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负责人还应建立完善的财会监督机制,改变目前轻视财务管理,而重视会计核算的问题,同时明确财会监督的各项职能,做好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形成制约有效、内外联合的财会监督概念股中机制。
对于内部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中的法定财务进度主体应充分发挥其牵头作用,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构建全面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监督作用。而在编制预算时,则应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不仅合理分析支出结构,还要对其进行论证和预测,做好支出结构的优化设计。
特别是针对那些消耗性的支出,相关财会人员还应对开支流向进行重点分析,针对各项消耗性支出,财会部门应加大控制力度,同时规定最高的消耗限额,并制定各项费用的消耗定额,这样才能让经费预算能够被有效执行。
(二)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对现有的财会监督机制进行修改
针对财会监督工作,事业单位管理者还应调查基层工作的开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就可第一时间借助监管,并利用已有的制度来解决和优化问题。同时根据具体的工作情况,对现有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进行修改,当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后,才能保证事业单位各财务管理工作任务得到真正的落实,统一各部门财务支出记录方式和日常运营收益。
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制定管理计划前,都需考虑该项管理计划的可行性,是否能够实施,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管理计划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另外,由于财务监管工作需在基层员工的参与下进行,因而,相关管理人员还需深入基层调查,在了解实际的情况后,在进行后续工作开展形式的规划,这样也能有效提高监督机制的落实情况。针对现有的财经法规,也应做到查漏补缺,找到其中落后于当前发展的不利因素,并做出适当修改,而对于已经出现变化的因素,则要做好更正工作。
(三)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形成融洽的监督氛围
要想完善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机制,事业单位相关部门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并对财会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让其认识到财会监督工作开展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对于财会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负责人更应从自身做起,完善财会监督工作机制,结合目前事业单位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计划,这样既能确保计划的可行性,又能提高财会监督工作的效率。
与此同时,针对财会监督工作,事业单位负责人还应从不同的方向着手,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方向、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有效规避资金的无效使用,避免出现资金的浪费。由于财务监督和管理工作是同步进行的,不管是缺少哪一步的环节,都无法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因而,在培训的过程中,应重点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合理借助新技术来进行财会核算统计工作,这样也能有效提高核算结果的真实性。
七、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事业单位财会监督工作中,要想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事业单位有关负责人应意识到财会监督工作的必要性,改变传统的会计工作思想,规避财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完善财会工作机制,提高财会监督人员的综合素养,培养财会监督人员的责任意识,这样既能提高财会工作的效率,又能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