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彰往察来”的史学新著
——评《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

2022-11-24刘信君

地域文化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根据地社会保障抗日

刘信君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持续、深入、有效的社会保障工作,铸牢了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历史起点,不仅在当时体现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而且为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谭忠艳历时五年,精耕细作,依托既有文献,钩沉发微,斟酌损益,对于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事业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与研究,完成《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一书。该书对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梳理与研究,在时空建构、史实解读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反视,既是对历史的追问,更是对现实的观照。全书共38万字,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资助,2021年9月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以翔实的史料阐述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的成就

傅斯年曾经说过“史学就是史料学”,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史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史料是历史研究的最重要的基础。本书在研究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材料,材料的来源正规、权威,史实准确。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档案材料,数据翔实,实现了图文并茂。另外该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工作为线索对材料进行了充分的梳理,为以后的相关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体现了重要的史料价值。

本书的原始史料主要包括档案材料、当时公开出版的报纸以及抗日根据地所在地相关机构出版的各种史料集三个部分。档案资料方面,该书参考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各抗日根据地所在地区档案馆的馆藏材料,这些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中国共产党、国民党社会保障、政权建设以及民生的措施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利用自身科研工作的优势,适当的参考了“满铁”调查资料。“满铁”作为当年日本的“国策会社”,在其解体时遗留了大量文献资料,这些文献材料中包含了“满铁”调查机构对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调查以及对于国民政府的调查。例如,陕甘宁边区农村经济关系诸问题;晋北自治政府管内经济资料;社会保险关系法规等,这些材料对于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国民党和共产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抗日根据地边区政府以及国民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满铁”调查部进行了“中国抗战力调查”,形成了《中国抗战力调查报告》,该报告总体上从两个方面阐释了对于中国抗日根据地的认识,“首先,从中国以分散落后的农业经济为主的特点入手,提出农村可以不依赖于大城市而独立存在及建立农村抗日根据地的可能性;其次,提出根据地的重要性,即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是持久战,因此其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根据地问题”。《中国抗战力调查报告》用最大的篇幅从抗战力的角度论述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的民众动员时间早、影响大、效果好。“满铁”在抗战力调查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本的观点。例如对于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尾崎秀实在《关于中国抗战力调查委员会“昭和十四年度总括资料”》中提出“中共独特的抗战方式是如何的倾注深刻的努力抓住广泛的农村社会”①《满铁资料汇报》第6卷第4号,第10页。。“满铁”调查部对中国抗战力、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抗日根据地的调查本质目的是为日本制定侵略政策服务,但是为更加全面的认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地位、作用以及财政经济状况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对于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是该书在材料利用方面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

作者在研究过程中,参阅了当时的报纸,例如晋冀豫区委机关报《胜利报》、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报《新华日报》、以及《抗敌报》《拂晓报》《江淮日报》《东江日报》《前进报》等。这些报纸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社会发展的面貌,特别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其中包含了许多珍贵的历史信息,对于了解革命根据地和抗日根据地的政策、方针以及基本的历史活动有重要的帮助,一些微小的信息弥补了史料集等宏大文献的缺失。

二、以多元的研究视角透析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的内容

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历程漫长、福利思想多元、实践内容丰富、制度模式独特,将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与历史发展结合的研究范式是中国社会保障以及历史研究的新的突破点。该书在研究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社会保障理论为突破口,将现代社会学理论与抗日根据地发展的史实充分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时空建构的基础之上,进行充分的历史反视以及社会学解读。

该书在研究过程中,首先从概念解读的角度对于历史视域下的社会保障进行解读。社会保障是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及工业化进程逐步产生的概念,所以社会保障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国家都赋予它不同的含义和内容;社会保障也不是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是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等多领域多学科的综合概念。将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史实结合起来考察,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公布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条例》,规定了民政厅管辖的社会保障的有关事务主要有:“关于卫生行政事项,关于赈灾、抚恤、保育及其他社会救济事项,关于劳资及佃业事项”。陕甘宁边区出台这一条例时,陕甘宁边区具体的情况是边区自然灾害严重,战争影响,导致瘟疫疾病流行,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所以陕甘宁边区结合了当时的历史形势进行了规定。对具体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了现代社会学中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还包括了文教卫生的相关事项。

该书对社会保障概念综合考察之后,结合抗日根据地的具体史实,参考了社会学中对社会保障的最通用的概念,明确提出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障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含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教卫生工作”。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与现代社会保障虽然存在本质差异,但是关于社会保障的基本精神已经得到了体现”。通过发展性救助、鼓励生产、以工代赈、调节劳动保护政策等措施为经济发展创造机会,实现经济的恢复以及持续性发展。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社会捐助等多元策略供给社会的基本需求,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并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以及可行性,由过渡性、替代性的安排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措施。这些观点以及论述,具有极大的创新性。

三、以唯物主义历史观总结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的经验

该书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以大历史观、正确的党史观为指导,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从历史发展规律、历史发展趋势、历史发展长河、历史发展整体进行总结,把重大成就、历史经验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进行解读。

“山雄有脊、房固因梁”,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毛泽东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福利”。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满足战争需要的基础之上,积极开展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社会福利以及文教卫生工作,在生产力水平有限的情况之下,人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抗日根据地得以巩固,并促进了抗日根据地的社会进步。面对严重的自然灾害、战争环境以及复杂的政治环境,人民的生存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边区政府积极采取社会救助措施,帮助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渡过了严重的饥荒时期,通过发放低息贷款、组织人民互助等形式,帮助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维护了社会稳定。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重视民生工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宗旨和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法宝之一,更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支持,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因素。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开展了社会保障工作,围绕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等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作为边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解决了当时存在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促进了社会进步,同时探索了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的宗旨与原则,彰显了明确的价值理念。

四、以“彰往察来”的理念昭示历史研究的重要价值

社会保障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命题,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抗日战争相关问题的学术研究既是对历史的追问,对先烈的告慰,更是对现实的观照。该书以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保障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结论,为现实提供借鉴,注重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

历史研究重在“从变迁中看发展”,认真研究某一历史时期历史事件的发展演变,不仅能够洞悉这段历史的全貌,而且可以从中分析出超越特定历史时期的基本历史结论,并用这些基本的历史结论指导历史的发展,能够真正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中国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作为边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既解决了当时存在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促进了社会进步,又探索了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同时总结了许多超越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经验,例如,必须将民生工作与军政工作结合起来,并将民生工作放在首位,实事求是,根据社会形势调整方针、政策,同时对于社会保障工作必须强调群众参与的主体性。这些结论在中国共产党缺乏相应的社会管理经验,存在着很多不足的情况下,作为社会管理的有益尝试,仍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提供了借鉴。例如,在抗日战争劳动保护的经验积累之上,1948年8月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大会在《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中提出“在工厂集中的城市或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创办劳动的社会保险”。1948年12月颁布的《东北公营企业暂行劳动保险条例》,是新中国成立前夕较为完整的一个劳动保险条例。由此可见,抗日战争时期边区政府的社会保障措施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博大的政治情怀。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的措施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使中国共产党巩固了执政地位。

“青史为镜,鉴照峥嵘岁月,折射深刻启示”。该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刻的学术价值,引用的材料丰富、翔实、可靠,征引规范,论证有理有据,论述透彻有深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结构科学合理,文笔通顺、流畅。该书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进而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做的巨大努力奠定基础,从而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程及经验。

猜你喜欢

根据地社会保障抗日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建立自己的写作根据地
建立自己的 写作根据地
窗台上的妈妈
学术研讨会征稿函
抗日英雄万全策
抗日英烈马威龙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