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 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11-24蒋文龄
☉ 蒋文龄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坚持改革创新,是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民政工作件件关乎基本民生,事事涉及群众利益,如何聚焦民生问题、深化改革创新、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课题、新任务。新的征程上,民政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制约事业发展的习惯思维、路径依赖和条条框框,以改革创新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三个导向”,推动思想观念深刻变革
导向是行动的指引和方向。民政工作要聚焦使命任务,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思想观念变革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目标导向。目标引领方向。坚持目标导向,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始终沿着正确发展道路不动摇、正确改革方向不偏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经验。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找准坐标,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锐意改革创新,走出新路子、创造好经验。要实事求是,紧密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创新提出更多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更好服务群众需要和工作需求。要小步快跑,以必胜信心定向控制,用更为迅捷、更加稳健、更有节奏、更可持续的步子,厚植创新优势、巩固创新成果,实现既定改革创新“大目标”。
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创新的源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聚焦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人民群众心中期盼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保持发现问题的敏锐,对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主动发现、准确把握、及时解决,赢得先机和主动。要保持正视问题的清醒,不能就事论事、一叶障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正视问题不回避、立足当前谋长远,着力破除顽症痼疾。要保持解决问题的自觉,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民政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的行动指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不断改革创新、有力有效解决。
坚持结果导向。改革不是苗圃里的试验,也不是温室里的花草,要注重开花结果。坚持结果导向,才能立信于民、取信于民、赢得人民。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更多的硬招实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求实效。要以发展实绩为准绳,既重“显绩”更重“潜功”,既重战略层面统筹创新,更重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落地。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尺,采取针对性更强、覆盖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显的改革创新举措,在做实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中,展现民政力量、体现民政作为。要以服务基层为重点,树立眼睛向下、依靠基层、大抓创新的鲜明导向,往基层跑、往困难群众家里跑,以“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指导基层、服务群众。
锤炼“三种本领”,推动创新能力全面过硬
打铁必须自身硬。唯有勇于自我革命,方能赢得历史主动。民政干部要树立坚定的革命理想,自觉锤炼统筹谋划、敢为人先、攻坚克难本领,奋力提升改革创新能力水平。
锤炼统筹谋划本领。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集中力量办大事,紧扣创造人民富裕新生活,继续发挥改革力量,重视发挥议事协调作用,统筹内外合力,推进民政工作创新发展、提质增效,实现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有机统一。要整合资源求突破,坚持化零为整、握指成拳,把有限资源整合起来用到刀刃上,实现各项工作定向突破,形成“创新—规模—创新”的良性循环。要上下联动齐发力,坚持全员一盘棋、上下一条心、拧成一股绳,聚焦基层治理、养老服务等民政工作领域,“手把手”指导基层工作人员和服务机构,使其成为改革创新的终端执行者、具体实践者。
锤炼敢为人先本领。敢为人先,是一种精神、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担当。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铆足“敢创”的劲头,摒弃看摊守业、路径依赖的平庸思想,转变等待观望、不敢担当的慵懒作风,引导广大民政干部,抓住叠加机遇、勇于改革创新,因势而新、创新竞进。要掌握“善创”的方法,聚焦民政领域改革创新,坚持系统集成、精准施策,推动社会救助、基层治理等工作系统协同发力。要守住“能创”的底线,推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公益慈善等工作朝着共同富裕的大方向迈进,推进养老服务、殡葬服务等人民群众非常关心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下进行,创新引导和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和社会群体,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锤炼攻坚克难本领。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当前,改革步入攻坚期、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紧盯发展不足、创新较弱等“硬骨头”“老大难”,勇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不断激发改革创新强劲动力。要多动脑筋,在打通部门“数据壁垒”、构建社区智慧平台等工作中,从“他山之石”中借鉴“可以攻玉”的先进经验,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基层首创”的无穷智慧,从基层实践中总结“精准拆弹”的攻坚之法,谋新谋实、善做善成。要胸怀魄力,站稳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以排险闯关的魄力、突破自我的胆识、无畏攻坚的精神,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要蹄疾步稳,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稳扎稳打向前走,把婚姻登记、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救助、社区治理、养老助老、殡葬服务等一件件关乎民生福祉、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实事做好做实。
提升“四类质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落细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才见真章。民政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驰而不息、奋发有为。
聚焦政策创制,提升服务治理质效。政策创制是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和“压舱石”。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注重“大政策引领”与“微政策支撑”有机结合,深入挖掘一批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办法、实措施。要把牢正确方向,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穿到民政领域政策创制全过程,以历史眼光和辩证思维推进政策创制,在继承和创新中不断发挥政策累加效应。要紧贴时代主题,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把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作为民政领域政策创制鲜明的主题,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领域,把握政策创新时机、方式、节奏和着力点,创新制定、及时调整、修改完善相关政策。要体现实践精神,做到奔着基层去、围着群众转,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实践创造,把基层需求和群众困难作为政策创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手把手”指导基层、“实打实”解决问题、“心贴心”服务群众。
聚焦法治保障,提升良法善治质效。“法者,治之端也”。治国理政,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对标习近平法治思想“十一个坚持”理论精髓,从政治高度审视民政法治建设,在法治领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将法治意识、法治观念贯穿到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确保民政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全载体覆盖,统筹立法执法普法全链条发力,协同各级各地各部门全方位联动。要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把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民政领域法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开门立法,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做好民政立法工作。要顺应新形势新期待新技术,推动慈善促进条例、地名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城乡低保、殡葬管理等政府规章修订工作取得突破,持续开展农村低保、不规范地名、殡葬领域突出问题、“僵尸型”社会组织等专项整治,不断提高法治化水平。
聚焦机制创新,提升同向发力质效。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融通“执”与“制”,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落地,坚决执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号令、党中央政令在民政系统畅通无阻,让忠诚核心、拥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成为民政系统最鲜明的政治底色。要把握“时”与“势”,准确把握机遇、敢于直面问题,在不断创新深化物价联动、数据共享、主动发现和选人用人、依法决策、评价监督等内外机制中破局起势,确保“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要紧抓“常”与“变”,以辩证思维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认识机制本身,集聚民政政策、资金、项目,整合社会组织、慈善社工等社会力量,“一揽子”深度研究、创新推进。
聚焦标准规范,提升精准精细质效。标准助推创新发展,标准引领时代进步。新征程上,民政工作要坚持标准规范,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精准精细。要突出重点定标准,牢固树立抓标准制定就是抓工作质量的鲜明导向,围绕基本民生保障、社会治理创新及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等重点领域,加快制定修订民政急需、社会急用的重点标准地方标准,优先制定公益性强的标准规范。要聚焦短板补标准,对现有标准全面梳理研判,对操作性不强、内容老化的标准,加快修订完善,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政服务对象健康安全等强制性标准,要通过购买科研机构服务等形式,按下制定“快进键”,确保无盲区、无漏洞。要有力有效用标准,加快民政领域标准普及应用和深度融合,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强分类监督、抽查检测、跟踪评估,形成叠加效应。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民政工作更加艰巨繁重的历史使命。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把基本生活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工作做扎实,民政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效果就会充分体现。民政工作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汇聚创新力量、推动创新发展,不断培育新动能、焕发新活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