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路径探索

2022-11-24马文霆

关键词:三全育人艺术设计思政

马文霆

(合肥财经职业学院 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三全育人”理念和课程思政的内涵价值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围绕新时代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部署和系统规划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的目标、原则、内容、要求、方法和举措,为我们准确把握新时代高校“三全育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根本遵循。

“三全育人”要坚持以育人为根本的基本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分析学生成长环境、结合思政教育工作特点,从而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三全育人”在内容上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实现“五育”全面发展、相辅相成。作为教师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从而达到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的合力效果,最终使教育教学更有温度、思想引领更有力度、立德树人更有效度,切实提高工作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基于“三全育人”的培养理念,高校都在围绕课程思政展开各类课程改革创新,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思政教育理论的具体体现,也顺应了高校教育体系课程改革与建设需求。课程思政将是对“三全育人”最有效的落地推行,它不受高职专业群约束,能贯穿其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是课程体系中最重要的考核依据。

作为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结合专业特点,将思政教育的目标融入教学当中,使得各门课程都能介入到“三全育人”的过程当中,这就需要充分挖掘和梳理各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2],深入提炼其所蕴含的爱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价值范式,以一种“润物无声、如盐入水”的方式,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渗透其理想信念方面的精神补给,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育人体系。

二、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1.教育主体认识不足

提及课程思政,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这是思政课教师的意识形态教育,其主要阵地围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邓小平理论等课程的课堂学习,甚至有教师认为是在课堂上留时间灌输思政理论,等等,从而产生思政课教师是思政教育主渠道的曲解。有的学校还将职业规划、创新创业、暑期实践以及社团活动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中,而往往在整个过程中疏忽了依托专业课来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并非特指的一门课程或一类教学活动,而是一种教育理念。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大模块,通过“组合拳”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贯彻全过程,特别是对学生爱党爱国、社会责任、文化自信、品格塑造等价值观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2.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结合不紧密

由于艺术设计类专业部分教师思政素养较薄弱、思政观念较淡化,因此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未能深刻挖掘思政元素,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思政教育,从而导致课程思政与艺术设计类课程二者有不同程度的脱节,有些课程即便开展了思政教育融合,但也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达到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

3.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健全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考核体系存在着漏洞和欠缺,主要表现在课程思政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且偏重于“终结性考核”。具体来说,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对于课程思政的考核内容与形式普遍比较单一,形式主要是在期末时进行书面考查,没有将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和学习成效评价分解到教学全过程,内容通常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且多为客观性的试题,很难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难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价值观,评价结果有失偏颇。

4.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实现知行合一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方向主要是技能型人才,比较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存在着课程思政方面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一般来说,教师仅仅是在专业课的理论教学中适当地渗透思政教育,进行单薄的理论讲解、说教,并没有真正挖掘课程中能够渗透思政的育人元素,也没有真正结合实践活动,或者结合真实的项目来实现知行合一。

三、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深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

课程思政的实施需要依靠教师,教师是“三全育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主体,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思政的实施力度与深度。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深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开创思政工作的新局面。具体来说,需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强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对于思政内容的深入学习,提升艺术设计类教师政治素养

针对个别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思政素养不足的情况,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全体教师的思政理论内容的深入学习,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十九大精神、“四史”,等等,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教师的思政学习广度与深度。还可以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组织党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学习与研讨活动,找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点。

(2)强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审视

为了深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识,学校方面需要强化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审视,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打开课程思政格局,提高政治站位,发挥马克思主义的领航作用,以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课程思政,树立课程知识体系,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因素,做好课程思政的系统化设计。

第二,利用教学例会、政治学习、教学研讨等时机进行课程思政的规划设计,积极提炼课程思政元素,并联合其他学科教师共同设计,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切实将课程思政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做好课程思政的渗透化设计。

(3)统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三全育人”理念积极调整课程标准,统筹推进课程思政,打造课程思政示范课,大大调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对于课程思政教学的积极性。

2.强化课程思政与专业学习的有机融合

课程思政是“育人”和“育才”的融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为此,课程思政必须要深深扎进专业学习的土壤,在学科基础和背景的支撑下“润物细无声”,发挥无形的作用。

(1)结合专业基础课渗透思政教育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围绕素描、色彩、构成基础、相关概论等来开展的[3]。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要结合专业基础课,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进行授课。总体上可以将本门课程视为一个整体,每个章节为一个子系统,授课时感受与体验于一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各章节的有机联系,最终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4]。如讲授色彩相关课程,在涉及到色彩属性特征知识点时,可让学生观看《最美中国色》视频,从中国历史中颜色寓意的转变看国人的生活方式。早在先秦,中华民族就形成了黑、白、红、黄、青的五色理论体系。透过这样的发展脉络,使学生从历史人文、自然地理、文化风俗等领域了解最美中国色彩,提升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探知欲。再如,讲授工艺美术史,中国美术史等艺术理论基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解读艺术的历史从而挖掘民族文化的特质,对其地域、人物、作品三个环节融入思政理念。引导学生从地域文化了解历史的深层意蕴及其社会价值、从大师的成长历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利用专业技能课深化思政教育

有了前期专业基础课的浸润,再进入专业技能课阶段,将是对课程思政的深化。每一门课不仅仅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去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造力,更要在精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的编排和节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形成教书育人的完美闭环。如广告设计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当下各类大赛,对大量优秀广告案例进行分析点评,从而引起相关讨论:创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意义、成为优秀公益广告创作者的具备条件等,这些问题的抛出都将围绕命题,产生强烈的头脑风暴,从而引导学生从创作者的角度思考,真正感受优秀作品背后的内核价值。

以居住空间设计和家具设计课程为例,教师可通过对居住空间的发展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祖国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使学生树立“四个自信”以及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在对中西方家具设计发展的讲述中,通过对发展历程进行分析对比,以“中国传统家具艺术在当代的振兴”为主题进行研讨,围绕传统家具的造型意匠、品类创新、材料拓展等为线索,从而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工艺和民族智慧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强化学生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抓手,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更为重要。此体系的建立,对于激发教师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考核体系的基础上我们更要优化课程思政的考核评价,即科学合理地将课程思政教育渗透到教学评价体系中,使其配套推行,其中要重点考核学生的人格品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等。首先,专业课教学不单单是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学习,更要突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要通过对当下大学生学情的分析,以心理学的方式介入到学生所关注的事件当中,并以此为分析和研究的源点,适时适当地在教学模块或情境中做创新性的优化。最后,要建立一套与课程思政相适应的考核奖惩机制,并将考评的成绩与教师的薪酬待遇、评优评先等相关联,只有形成科学合理的思政考核体系,才能真正推动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形成完善的思政教学模式。

4.课程思政理论结合实践,实现“知行合一”

课程思政不应该是机械的说教,而应是“知行合一”的育人手段。为此,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渗透思政元素

很多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有着较强的创造力和表现欲望,但是一些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容易放荡不羁,自由散漫,对于教师的说教存在着一定的抗拒心理。为此,教师不妨尝试着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校园艺术文化节、专业技能设计大赛、工艺品设计大赛等专业设计作品的展示表演,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以实际行动去为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

(2)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渗透思政元素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相对比较多,教师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渗透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比如,可以通过参与公益宣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民间考查、乡野写生、非遗展览、纪念馆参观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创作热情等等。

(3)充分利用实习实践机会,渗透思政元素

高职院校更注重对于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实习实践的机会也会相对比较充足,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实习实践的机会渗透思政元素。比如,在实习期间,学生从课堂走向了企业,完成了从学生身份到员工身份的初步转变,那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渗透职业素养的培养,将课程思政贯穿到实习的整个阶段,在整合校企之间的资源优势之余,起到思想和精神上的引领作用。

结语

课程思政是完善“三全育人”格局的关键体,作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之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更是战略工程,是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这需要每一位高职教师,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素质,并能够坚持在自己专业领域内围绕课程思政,一直不断地创新实践、分析总结。

改革需要魄力与毅力,面对三尺讲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真正地投入到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隔靴搔痒解决不了思政教育,蜻蜓点水同样也无济于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以实现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为发力点,从而助力学生成人成才的全面发展,以达到彻底落实课程思政的主旨。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艺术设计思政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书封与现代艺术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