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教学管理的路径探析

2022-11-24宫宇强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立德师德教学管理

宫宇强,谭 博

(1.长春师范大学教务处,吉林 长春 130032;2.吉林动画学院电影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3)

立德树人是近些年国家义务教育及高等教育十分重视的教育任务之一[1]。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行的“保底工程”,是高校开展教学的核心环节。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教学管理部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高校以学生为本,细化各项教学管理工作,对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实行全面质量监控。要想让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并将其作用发挥到极致,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加强师德建设,从源头把握立德树人的内涵,深入解读课程思政,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构建思政元素与多元学科课程的关联体系,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评价能力。

1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实施的不断加快,思政元素已经贯穿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基于当前贯彻立德树人育人方针的前提,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思政元素进一步融入高校教学管理,是当前教育工作者应当考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学管理的融合,能够为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做铺垫,提高学生群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满足多元化人才的培养需求[2]。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进一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锻炼各项优秀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2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现状

2.1 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程度不足

思政元素应该融入整个教学过程中,而不是局限于某一课程的内容设计。融入思政元素,首先应该结合院校的实际情况完善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唯物主义世界观接受教育,培养学生用思政体系知识武装自身内容体系,完善知识框架[3],使思政元素与传统课程元素相融合,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体系的效用。

教师的教学内容不应局限于课程理论内容,同时应该加强针对课程内容的思政元素挖掘。大学数学知识中蕴含许多思政元素,例如“莫比乌斯环”印证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而且本质上而言也属于事物内在本质的一元性。教师在教授过程中需要挖掘课程的内涵、背景、文化以及深层隐喻,通过结合文化背景进一步探讨文化内容的有效构建,引导学生对大学课程思政体系进行深入了解,有效地认知到思政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和普遍性[4]。拓展思政内容的深度,能够更好地提升思政元素在日常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完善思政内容的架构培养,实现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

2.2 教学管理者课程思政理念滞后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不仅是思政类课程专任教师,所有授课教师都应该拥有课程思政教学意识,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学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大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目前,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并不完善。部分教师的思政教学意识不足,未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未能主动地将思政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课程缺乏实践性及引导,直接影响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5]。

2.3 没有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教学质量检验缺乏思政指标,仅把重点放在考核专业技术水平方面;学分制管理缺乏思政类实践教学环节。源头缺乏对思政元素的审核和考察,致使思政评价指标的构建尚未完成,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知理解不够深入,未能充分发挥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加强对思政元素的融入,强化常规课程中思政内容的考察指标建设,完善思政内容的合理性和普及性,完成教学督导,完善教学内容的核查指标性。不再将单一的教学目标作为课程的参考指标,应该采取多样化课程内容调查体系,监督日常课程体系的有效构建。

3 推进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管理的策略

3.1 深入解读课程思政,把握立德树人要求

课程思政建设实施以来,立德树人的理念被深刻融入课程思政体系中,得到高校教师的充分重视。立德树人的特点在于符合当今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以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学校和教师应当深入解读我国当前的思政教育体系,培养品质优秀的学生。

教师要在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程体系的管理,提高课程体系的完善性和实效性,在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中完善课程的内容和本质,实现课程内容的多元性,从而使课程思政体系进一步完善[6]。

3.2 加强师德建设,从源头把握立德树人内涵

社会环境与人的价值观有着密切联系,个别教师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从而价值观偏移,出现师德失范的情况。需要对社会环境进行净化,给师德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政府应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应当大力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师风。与此同时,高校应当在法律基础上治理学校,对违背我国相关法律的教师进行严肃处理,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追责。培养教师职业素养和荣辱观,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坚定职业理想,才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师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3.2.1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师德文化

高校管理者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治校方针,对教师投入更多的关怀,不仅关心教师的物质生活质量,还需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让教师的生活质量得到保障,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师德建设,通过不断学习弥补自身不足,规范自身行为,充分考虑到如何爱岗敬业、如何为人师表。与此同时,应当建设师德文化,在社会大环境下鼓励教师追求理想,将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紧密联系到一起。

3.2.2 建立健全师德监督与考评机制

师德建设离不开制度的支持,依靠完善的机制才可以将失德教师阻挡在高校大门之外。要想完善师德监督与考评制度,需要考虑很多方面,比如教师个人、同事、学生等。应由不同角色共同考评,从而挑选出大众眼中德才兼备的教师。与此同时,应完善师德建设的相关奖惩机制,优化师德建设的大环境。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只有教师具有崇高师德,才可以完成这项神圣的使命。

3.2.3 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应从教师综合素质层面入手,积极推动其提高自身能力。同时需要扩展思政内容的核心要素,通过加强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使任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课前准备工作是课程思政能否融入专业课程的基础,教师应认真备课,认真合理地将教材通俗化,自内而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当中,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

3.3 借助信息技术,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已成为学校教学的重要工具。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思政教学也开始出现了信息技术方面改革的措施。学校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下基础。此外,学校在日常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PPT、视频或动画教育学生,通过视频加深学生印象,引导学生自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4 构建思政元素与多元学科课程的关联体系

通过构建多元课程实施关联体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管理能力。构建课程体系,绝对不能局限于对传统思政学科的改革,同时应该加强所有学科内容的思政改革,完善思政内容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提高思政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出现率,将传统课程的思政点进行有效提炼,将课程思政内容与传统内容指标相结合。结合实际教学体系,将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思政类课程、专业主修课程、社会实践课程体系进行有效联结,发挥课程之间的有效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和完整性。

3.4.1 思政类课程

高校可以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增设思政类选修课、强化过程管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政类课程应摆脱传统教学模式,采用互动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地位。

3.4.2 专业主修课程

应当以学院为主导,以院长及系主任为“先锋部队”,各教师党支部书记为主力军,探索一条适合本学院专业特色的融合之路。引领学院教师,在专业课程中增加思政元素所占的比重。充分发挥小班授课的优势,力争将思政元素全方位、多层次地融入专业课教学,加强开发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资源,发挥专业课程在育人树人方面的潜在功能。

3.4.3 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主要包括课程实践和社会实践。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展示、应用。教师应在实践课中融入思政元素,丰富实践课程的内容。社会实践方面以实习、支教为主,学校可以与社区、演出剧团共建,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担当社区志愿者、赴偏远地区实习、支教等。以接地气的形式做好除学习以外的社会服务工作,有助于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课程针对内涵建设所作的拓展,是思想政治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专业课程所学专业技能相互融合的实践与检验,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系的构建,实现思政课程与高校课程管理的一体化和完整化。

4 结语

思政教育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更是高校关注的焦点。教师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时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应当充分注重立德树人活动的融入,设计合理的立德树人教学内容,满足新课改环境下素质教育的基本需求。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自身的指导作用,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充分重视立德树人在当今时代发挥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立德树人是所有教师的职责。只有培养出全面发展、综合素质良好的学生,才能够为祖国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猜你喜欢

立德师德教学管理
关于师德建设的若干思考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致良知与师德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吕狂飙:师德建设需警惕从崇高师德简单转向底线师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