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遗传多态性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2022-11-24璐,周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18期
关键词:易感性等位基因多态性

张 璐,周 敏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血液肿瘤科,四川 成都 61173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多态性在ITP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是近些年来的研究重点。本文首次从免疫细胞受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调节分子和信号通路抑制剂四个方面总结遗传多态性在ITP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将年龄及种族特异性纳入其中,以期为相关工作及研究提供参考。

1 概念

1.1 ITP 分期

ITP 分期:在诊断后的最初3 个月内被称为新诊断的ITP,3 ~12 月内被称为持续性ITP,超过12 月则被称为慢性ITP。

1.2 遗传多态性

遗传多态性是指在同一群体中,某个基因座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且等位基因的频率大于1% 的现象。单个核苷酸变异(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即特定DNA 序列上单个核苷酸的替换,是最常见的遗传多态性形式。

2 分类

根据ITP 遗传多态性的功能属性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免疫细胞受体、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调节分子及信号通路抑制剂。

3 免疫细胞受体

3.1 FCγ 受体(Fcgammareceptor,FCγR)

FCγR 可感受抗体的调理作用并在识别及聚集Fc 受体时发挥其特异性的效应机制。FCγR Ⅲa 即CD16,是FCγR 中最为重要的一类受体。Rezaeeyan等[1]发现CD16 158F >V 使苯基丙氨酸被缬氨酸替换,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及ITP 进展,其认为该SNP 可作为判断ITP 患者预后的负性指标。然而,Hend 等[2]却不支持该结论,在其研究中,所纳入患者均为野生型FF 基因型,并未发现V 等位基因,但其在文章中也列出了两项支持Rezaeeyan 等[1]结 论 的 研 究,即 在Peñalver 等[3]及Eyada 等[4]的试验中发现了大量V 等位基因,尤其Eyada 等[4]的研究表明FCγR Ⅲa FV 基因型频率在ITP 患者中有显著升高,该SNP 可作为ITP 发生的危险因素。更多研究表明,CD16 158F >V 在增加ITP危险度方面于首发年龄为儿童与成人之间亦有显著差异,这一点由Xu 等[5]指出;同时,该研究分析了此多态性在不同种族之间对ITP 危险度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CD16 158F >V 在增加ITP 危险度方面于白种人与非白种人之间亦有显著差异。

3.2 白细胞分化抗原72(Clusterdifferentiation,CD72)

作为B 细胞的辅助受体,CD72 可负性调节B 细胞抗原受体(B cell antigen receptor,BCR)转导途径。已有研究报道异常表达的CD72 参与了ITP 的发病机制。Xu 等[6]发现,CD72 第八内含子中13 个核苷酸单次重复的单体型(CD72*1)与ITP 患儿的首发年龄有关(≤14 岁),其结论显示对于儿童发病的ITP 而言,单体型CD72*1 是一类危险性等位基因,而CD72*2(CD72 第八内含子中13 个核苷酸两次重复)则是一类保护性等位基因。

4 细胞因子

4.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s,ILs)

Mokhtar 等[7]发 现,IL-6-174 CC、IL-17F CC、IL-10-1082 GG 及IL-1RaVNTRA1A2 基 因 型 频 率 在ITP 患儿中均显著升高,并发现与新诊断的ITP 患儿比较,IL-10 GA 及IL-1Ra A1A1 的基因型频率在慢性ITP 患儿中显著升高。以上结果说明,IL-6-174 CC、IL-17F CC、IL-10-1082 GG 及IL-1RaVNTRA1A2 基因多态性与ITP 的易感性有关,且IL-10-1082 GG、IL-1RaVNTRA1A2 基因多态性是ITP 发展为慢性的危险因素。在Tolba 等[8]的研究中,IL-17F rs763780 的等位基因G 及基因型AG 的频率在ITP 中是下降的,并且此下降可增加罹患ITP 的危险;更进一步研究显示,与成人起病的ITP 比较,儿童起病的ITP 患者其基因G 的频率更低,与新诊断的及持续性ITP 比较,G 的频率在慢性ITP 中显著降低;与AG基因型比较,AA 基因型患者在初诊时血小板减少更为严重。以上结果说明,IL-17F rs763780 基因多态性与ITP 患者的发病年龄、易感性及严重程度有关。Mokhtar 等[7]指出,IL-10-1082 GA 是ITP 发展为慢性的危险因素,但Ou 等[9]却认为其是急性ITP 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Ou 等[9]并未发现IL-10-1082A/G 与ITP 有确实而充分的关联,这可能是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结果出现的原因。

4.2 干扰素(Interferon,IFN)

Rezaeeyan[1]等在其2017 年的文献中报道IFN-γ+874 TT 为ITP 进展的危险因素,但其本人在2019 年最新的研究[10]中又提出了不同意见,称IFN-γ+874 A/T 多态性与ITP 发病机理无关,但其同时也指出受限于样本量及纯合子TT 基因型病例的缺乏,此试验需要在扩大样本量后重新进行。Lee 等[11]指出,IFN-γ+874 T 可增加ITP 的易感性,并且还发现该基因多态性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与种族的关系,如果采用homozygote contrast 分析,T 等位基因更多地被发现在拉丁美洲,而不是在白种人或是亚洲人中,但若采用dominant model 分析,IFN-γ+874T/A 遗传多态性则更多地出现在白种人及中东人群中。

4.3 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

4.3.1 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TNF-α 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Rezaeeyan 等[1]指出,在ITP 患者中,T 细胞毒性细胞(TCD8+)上TNF-α 的表达是增加的,且这种表达的增加可导致血小板的破坏。Rs1800629(TNFα-308G >A)即可增加ITP 中TNF-α 的表达。有趣的是,这一多态性似乎与种族差异有关。一项Metaanalysis 指出,TNF-α-308G/A 在白种人中与ITP 的发展有关,但在亚洲人中无相关性,同时在白种人中,其A 等位基因(AA+AG)与ITP 的发病机制是有关的[12]。在儿童中亦有类似的报道。有研究[7,12]认为,TNF-α-308 与儿童ITP 关系密切,但 Okulu 等[13]持有不同的意见。值得注意的是,Mokhtar 等[7]纳入的研究对象为埃及儿童,而Okulu 等[13]纳入的研究对象则是土耳其儿童,这再次提醒我们种族差异可能影响该基因多态性的表达。

4.3.2 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 Rezaeeyan 等[1]指 出, 对 于 有 幽 门 螺杆菌感染的ITP 患者来说,在清除该细菌后,有TNF-β+252 G/G 的患者其血小板计数可显著增加。Yadav 等[14]在印度ITP 患者中发现TNF-β+252 AG与持续性ITP 有关,Morgan 等[15]在埃及儿童的ITP研究中却未发现二者的关联。分析这两项研究,其结论的截然不同可能与所纳入患者的种族及年龄有关。

4.3.3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3B(Tumor necrosis factor ligand superfamily member,TNFSF13B) NFSF13B 又 被 称 为B 细 胞 活 化 因 子(B-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研究表明其-871T/C多态性参与了TNFSF13B 的表达及ITP 抗体的产生,从而导致血小板的破坏及巨核细胞生成的抑制,其可作为一类生物标记监控ITP 的进展[1]。

4.4 趋化因子(IFN-γ-inducibleproteinof10kil odaltons,IP-10)

Zhang 等[16]发现IP-10(-201 G/A)与ITP 的易感性相关,其AG+AA 基因型在ITP 患者中显著升高,且相较于GG、AG、AA 基因型均能显著提升IP-10的水平,从而参与ITP 的发病。

5 细胞因子调节分子

5.1 NLRP3(NACHT,LRR,andPYDdomaincontainingprotein3)

Qiao 等[17]阐明了NLRP3 在ITP 发病机理中的作用,但其多态性是否也有类似作用呢? NLRP3 活化 的 启 动 子 即NF-κB。Yu 等[18]发 现,NF-κB-94ins/del ATTG W 等位基因在ITP 患者中显著增多,其WW 基因型在WW、WD 及DD 三组基因型比较中最为显著,说明NF-κB-94ins/del ATTG 多态性与ITP 的易感性有关,W 等位基因或WW 基因型即为其中的关键。

5.2 大麻素受体2(Cannabinoidreceptor2,CB2)

Ezzat 等[19]发现携带有rs 35761398(Q63R)RR基因型的纳入者更易患ITP,且更易发展为慢性ITP,由此证实CNR2 Q63R 多态性与ITP 的易感性及慢性化密切相关。

6 信号通路抑制剂

6.1 T 细胞抗原受体(InhibitorofT-cellantigenrec eptor,TCR)抑制剂: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2 型(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nonreceptorty pe22,PTPN22)

当淋巴细胞识别到自身抗原时,PTPN22 能通过抑制自身反应性T 细胞的活化及灭活相应的TCR 激酶而限制机体对抗原反应的程度。然而,其1858C >T 却破坏了这一免疫识别功能[1]。不仅是PTPN22 1858C >T,PTPN22-1123G >C 亦 被 证 实与ITP 的易感性有关,但这种差异仅在成人期发病及男性ITP 患者中观察到。

6.2 NF-κB-抑制剂:肿瘤坏死因子α 诱导蛋白3(tumornecrosisfactoralpha-inducedprotein3,TNFAIP3)

TNFAIP3 可 对 促 炎 症 信 号 通 路NF-κB- 及IRF3 依赖的基因表达途径起负向调节作用,从而减少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Li 等[20]发现TNFAIP3 rs10499194 对降低ITP 的发病风险有积极的作用,并且与CC 基因型对比,CT 基因型及合并CT/TT 基因型的ITP 患者会有更高的TNFAIP3 表达,由此推断TNFAIP3 的CT 基因型对ITP 有保护性作用。

7 小结与展望

多种遗传多态性证明与ITP 的分期、易感性、危险度、进展及预后等相关,且年龄及种族差异亦参与其中。基于此,研究者们可从中发现新的切入点并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同一SNP 的研究结果在不同研究者之间甚至于同一研究者之间会有矛盾,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往往与样本量小有关。因此,更大样本量、多中心合作的试验会更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易感性等位基因多态性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PTSD易感性人格特质、工作记忆能力和创伤期间认知加工对模拟创伤闪回的影响*
用数学思维分析遗传的基本规律
Goldeneye 20A试剂盒检测发现TPOX基因座三等位基因一例
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易感性与维生素D3水平关系研究
爱笑不爱笑,基因早知道
HLADR/DQ基因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易感性研究进展
MTHFD1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