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探析

2022-11-24冉源琪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证财会导学

冉源琪 盘 毅

新生导学课的开展是为了使财经类专业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找到学习目标,学会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财会类专业实践性强,要求课堂师生互动、仿真体验、观摩与实训、专业竞赛等,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一、财会类专业新生导学课的基本内涵

应用型本科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的人才,更要培育具有较强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强实践、善实务、能创新的要求。必要的理论教育是本科教育的底蕴,应用型教育侧重职业技能培养。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基本理论教育为先导、职业技能教育为基础的大学教育。

“课证融合”可以有效解决学科专业理论与市场需求和职场技能脱节的“老大难”问题。“课证融合”不仅满足了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需求,同时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符合该层次学生的整体特征,学用结合,从抽象到具体和从具体到抽象双向互动,保证了知识和技能的双向融合,从而做到手脑一体。“课证融合”的内涵可以描述为既符合专业教学标准的要求,又覆盖相关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其开发目标是将专业目标和证书目标加以整合,既保证学历培养规格,又能促进就业。在“课证融合”的靶向作用下,以“专业渗透+执业体验”为主要内容的启发式导学,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专业认知感与归属感,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让他们具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意识。

二、财经类专业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笔者根据文献梳理和对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一、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得知,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实践教学环节展示不系统

很多学校新生导学课开讲会涉及到职业能力方面的知识,但缺少目标,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联系不够,如何补齐职业技能讲得断断续续、没有形成“课证融合”知识体系的短板,值得引起注意。

(二)实践教学环节缺少观摩和实训环节

很多应用型院校财务专业的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环节只在PPT上展示,学生没有到会计协会、会计师事务所、金融部门及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财务部门进行观摩和实训,很难形成具体的认知,无法找到学习目标,兴味索然。

(三)课程体系设置与职业能力证书之间关联很少

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就是要以就业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一线岗位为宗旨。如果在新生导学课的实践教学环节不讲这对关系,学生就找不到“靶心”,无法知道所学专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也无法知道所学专业对应的行业企业所需技能是什么,不能形成以“课证融合”为“靶心”的体系,进而厘清课程体系中的逻辑关系。

三、财会类专业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环节的改进

(一)聚焦职业能力,授课形式多元化

应用型教育是素质教育,更是实践教育。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对自身所学专业充满好奇,但对专业设置、专业特点、专业知识技能甚至就业前景都不甚了解。为了帮助新同学能够尽快适应环境,了解专业,需要通过专业实践从感官上进行刺激和现象上进行总体呈现。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学生需要学习了解“课证融合”的知识体系。因此,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部门要聚焦职业能力,创新授课形式。首先,可以邀请行业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管到课堂授课,让学生了解财会类专业前沿理论知识、行业实践经验和职业成长需求等。其次,把学生送到行业企业里知名的公司进行观摩和实训,让他们知道毕业后面临的工作是什么,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等。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新生对财会类专业有了具体认知,会形成很强的专业归属感和自豪感。最后,以“课证融合”为“靶心”的学习模式,则要安排“双师型”的名师把职业技能和课程体系通过有趣的方式,如讨论、案例、情境等教学融会贯通,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发展历史、现状与前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引起兴趣,能够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初步了解,也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培养进行良好规划。同时,通过知名教授的讲课对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接触,方便学生转变学习态度。做好这项工作,可以起到增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达到启迪人生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动手能力训练,以赛促学

加强职业能力建设,除了授课、观摩及实训外,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参加专业竞赛。竞赛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和实践中得到的经验进行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牢固,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财会类专业是特别强调学用结合的专业,学到的知识,必须亲自动手操作才能入脑入心。竞赛可以增加学生运用知识和操作技能的频率,提升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过新生导学课让学生了解历年参赛的类别,然后了解这些参赛类别的指导老师和实验场地;其次,加入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或团队中,观摩老师及学长怎么做项目、如何参加比赛;最后,融入到项目或团队中,在老师指导下配合团队愉快参赛,通过比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比赛培训,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从业素质。例如财会类专业学生可以参加“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学创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同时,教师在指导学生参赛过程中,可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将创业创新教育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

(三)开设“学业指导”,帮助新生了解大学教学规律

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中小学的教学模式有着根本区别,教学活动运行也有其自身规律。在大学里,每名学生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培养方案,而个性化培养方案如何设计才能符合自己的成长目标?培养方案设定以后如何选课才能够落实?这些对于刚刚升入大学的学生来讲都是新问题,需要接受一定的指导。“学业指导”课程即是帮助学生了解大学的教学规律,并按照大学的教学规律来安排、落实自己培养方案和成长路径的指导性课程,分为“成长驿站之我”的大学、培养计划与选课指导、学籍管理规定解析三部分内容,分别从大学的使命及我的大学校园、培养计划的层次与结构、选课与培养方案的关系及相关规定、学籍管理的具体规定及操作指南等方面,为学生建立大学的宏观概念,加强微观认识,促进学习态度与方法的转变,以及目标与信心的建立都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四)增加“学长制”,助力校园文化传承

所谓学长制,就是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低年级学生,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共同成长的一种德育探索。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宿舍学长制,从高年级中选拔优秀的学生,对口到新生的宿舍,帮助新生尽快完成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的转变。遴选出来的优秀学长将针对大一新生在入学之初出现的难以适应、无所适从,甚至自我封闭、焦虑等行为或心理问题,通过与新生贴心式的对口沟通、帮助和引导,使新生在最短时间内熟悉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及时了解大学生活的基本规律及各种事项,科学规划自己的奋斗目标,充分激发个体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树立新一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这样的教学相长制度,不仅有助于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而且也利于学校文化的传承与积淀。

四、展望

财会类专业教学需要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新生导学课则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念和技能。财会类专业虽然实践性很强,但知识体系比较抽象。因此,财会类专业新生导学课教学方式要注重学用结合、寓教于乐。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加强对财会类行业企业的观摩和实训,加强“课证融合”的课堂系统授课,使课堂学到的知识和行业企业观摩得到的具体认知形成交融,增强兴趣,确定目标,为经济社会发展所需形成持续有“靶向”的努力方向。总之,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主线,财会类新生导学课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要注重学生的职业实践观念和能力的提升,最大限度了解职场所需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实践方面的知识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职场和教学的“零距离”对接。

项目名称: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1630022020016。海南省应用型本科专业新生导学课结构化教学研究,项目编号:hdjy2072。

猜你喜欢

课证财会导学
课证融合背景下智能交通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跨境电商专业“1+X”证书制度课证融合实践研究
财会专业人才培养规划与就业发展研究
财会职业及教育的新挑战
我是小导游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探讨
发挥财会管理功能促进企业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