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共享模式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研究

2022-11-24

中国农业会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审计工作部门

陶 洁

一、引言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国内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性企业都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财务模式,纷纷建立起新兴的财务共享中心,旨在以高效率处理财务信息,通过集中财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提高内部财务管理水平,也一定程度上为财务信息使用者(如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作为一种新兴的财务模式,其专业化与标准化等特点,使财务共享中心受到很多企业的青睐,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发展。而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共享模式发展的时间并不长,一些弊端与短板在实践中不断暴露出来。针对企业管理存在的风险,如何在企业探索财务转型的过程中,通过内部审计对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价,保证内部控制有序运行,最大化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一)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

随着现代企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企业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和风险管控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审计工作的高质量要求也不断提升。而审计制度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标杆与准绳,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制度的要求越来越明确且专业。由于市场的不可预测性,倘若内部审计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国有企业经营水平将会受到负面影响。

(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欠缺

现阶段,我国部分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独立性不强,审计部门没有单独设置,而是依附于其他部门,即在其他的部门下设立。同时,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往往是在领导的要求下进行,所以导致内部审计人员自身不注重提升专业技能,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完整的审计流程思维,在审计过程中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查账等表面资料上,审计职能未能充分发挥,导致审计质量不高,进而影响了国有企业经营发展水平。

(三)内部审计执行不力

由于没有明确的规定,部分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多为虚设,企业对其不重视,逐渐导致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运行;审计方法落后,不能满足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工作的需要。操作规程不规范,对实施内部审计非常不利,导致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完成。

三、共享模式下内部控制的风险点

(一)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财务共享模式改变了组织架构中人员的职能分配,以往每个分公司及各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基础账务工作,对本单位业务和财务状况有着充分的把握,其经营方案也是基于自身实际发展情况自主制定。而随着新模式的引进与推广,共享中心统一处理下属公司的财务工作,原有的组织架构不再与现实情况匹配,倘若再不能合理划分系统内的权责,企业内部控制将失效。

另外,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企业间的竞争促使集团企业与时俱进,实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以应对不断变化、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而原有的组织框架未及时变更,财务管理方式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不能满足不断优化的企业发展战略。

(二)信息传递的风险

以往层层上报、逐层审核的信息传递方式虽然纷繁复杂,但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了产生问题的可能性,一旦出现疑点,便能直接对症下药,进行相应调整,以及时阻止可能出现的更大损失。而集中归集的简便性反而造成信息错误而难以被识别,难以找出发生错误的环节,信息是否完整、真实也难以核实。同时,信息数据化也面临着被泄露和篡改的危险,信息往往以硬盘、U盘形式存储,这不论是在管理职责分离方面,还是在网络安全方面,都是潜在的风险点,这些隐患对企业而言是致命的。

(三)业财信息难以融合

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中,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各自负责本领域的工作,缺乏交流与沟通,仅仅关注自己收到的信息,彼此不了解各自的信息处理与业务情况。例如,在面对难以用职业判断处理的信息时,财务人员倘若只关注财务信息,没有了解具体的业务流程,从而在时间上做出错误归集,往往会对业务的进展产生消极作用。业财信息无法融合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浪费企业资源,在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判断上,也带来了一定难度与风险。

(四)财务流程不合理

为了实现财务共享职能最大化,企业财务流程应该顺应不断调整的新型模式体系进行优化与改进。传统模式中,财务人员除了需要充分了解财务知识,对数据的完整与可靠有所辨析,还要深入业务层面,进行详细审核,这就要求财务人员直接接触每项业务内容,而不单单停留在数据表面。相比之下,共享模式中的财务人员对业务了解甚少,跳过了中间环节,加大了信息风险。财务人员在未了解实际情况下做出的判断,其准确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单纯根据规范化标准提出审计建议也未必是可靠的。

四、共享模式下内部审计的风险防范

(一)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在建立了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后,企业在组织架构设置上应符合自身发展战略及目标规划,构建更加完善、优化的内部控制体系,避免留白,填补其中的薄弱环节。例如,为了促进业务信息与财务管理的融合,企业应不断调整架构链,改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的合理性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在人员协调上,以战略目标为导向,加强集团总部与下属分公司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合理分配协调权责。一方面,强调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注重人才储备工作,通过严格的考核机制选拔适用性人才,因为只有具备专业技术人才,才足以应对新领域的挑战;另一方面,建立人员激励机制,科学规划绩效考评,培养职工内部控制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快速掌握新财务模式的变更及运营,更好服务于共享模式下的内部管理工作。

(二)科学构建内部审计机制

建立由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审计人员不受管理层制约,可以独立地开展工作。明确内部审计的宗旨、职能和地位、权限,以及内部审计范围、程序和方法等。内部审计部门要单独设立,直接对高层领导负责,与各部门之间是平行的关系。在内部审计人员收入和工作职责方面,要具有独立性,不会和其他部门产生交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进而有效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之间形成一种分与合的关系,也就是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之间是相互独立存在的,具有分离性,但是仍然需要相互之间加强协调,配合工作。

(三)加强业财信息融合

为了实现业财联动,在不相容职责分离的前提下,财务共享中心需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状况,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平台,供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相互了解,避免由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操作失误。例如,财务部门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研究,亲自与上下游企业联系,规避政策风险,保证财务工作的合法合规;同时,建立共享数据库,以授权形式准予专业人员共享客户资料,使业务人员可以全面了解财务情况。

(四)改进不合理的财务流程

随着企业业务多样化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使财务人员难以接触到业务层面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企业对控制活动进一步优化。从管理层角度而言,基于企业整体的共性出发,结合现代企业战略愿景,内部控制方案的制定需要与不同子公司的特性相匹配,建立一套契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流程,在生产、销售、采购、付款等环节全面优化。

(五)强化审计约束力

企业内部约束力低下反映出内部监督不到位,使内部审计产生了一定滞后性,由于时间问题导致其无法充分发挥监督、评价职能。基于此,企业可以加强跟踪审计工作,认真研判日常运营中的风险点。

当前企业内部审计结构亟须完善,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水平,转变传统的审计理念是非常必要的。例如,企业经常组织财会、内审人员学习新型会计审计、财务审计、报表管理、内部控制等专业知识,给企业实施信息化内部审计管理提供人力资源。

另外,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也应得到更多支持,使其有条件针对经营管理中的软肋提出可行的审计意见,避免问题扩大,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强化刚性约束。

五、结语

当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在企业中还是一种萌芽的创新发展模式。完善且成熟的机制并非一蹴而就,一些薄弱点和风险点还十分显著,这就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与更严格的要求,以促使传统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向现代信息化方向转变。

市场经济的发展势必产生不同的风险,因此企业必须对传统的工作体制进行改革,强化员工内部控制管理思维与风险意识,提高财会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充分将现代审计理念融合于共享信息管理之中,提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水平,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实行企业战略目标。要点亮新兴模式的闪光点,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发展完备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于众多企业而言,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审计工作部门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审计工作思考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心理契约在企业财务人员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具体运用探讨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新形势下加强财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好老板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