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北京大学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价值的研究
2022-11-24钱永健
钱永健
(北京大学 体育教研部,北京 100871)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成员为了实现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1]。团队精神的本质是团队成员将团队意识转化为团队行为后展现的协作能力、凝聚力和士气等团队精神特质。团队精神是每一名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品质,团队精神的培养往往依靠体育活动来实现[2]。从团队精神本身而言,一切都是以人为出发点,教学中所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发展学生的身心素质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要精心组织、加强引导,吸引群众参与,以健康向上、团结拼搏的氛围,激发人们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热情。[4]”
从组织角度看,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团队精神的道德价值是优秀的体育团队取得优异成绩的士气展现,认为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动素养水平较低展现的团队精神有理论缺失。团队精神是组织的灵魂,是团队完成任务能力的升华,团队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团队展现的是“假象团队”。团队只有提升解决问题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后展现出的进取士气,才是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团队精神,才是可以不断传承和延续的团队精神。
从个体角度看,不论是教学目的还是团队精神本身的价值,都可以通过体育运动对人的锻炼提升团队精神。从团队精神解决的根本问题而言,最根本的目的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学生更地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和人际交往中互相理解的心态[3]。从“个人与团队匹配”的角度诠释个人对团队精神有求同需要和求异需要,即个体在“认同性感知”与“独特性感知”达到均衡时才是“最佳状态”[5],个体最佳状态对创造组织高绩效和打造团队精神有同频共振的作用。
本文基于课程个案记录、理论考察试卷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从2005—2020 年32 学期的4 449 份试卷和调查问卷中进行比较分析,结合整体观察和个案分析,对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培养进行分析。
一、拓展训练中团队精神的学理分析
(一)团队学习是拓展训练的学习基础
团队的定义是由具有多种综合技能、怀着共同的信念和为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而一起工作的一群人组成的工作单位[6]。团队来源于英文TEAM 这个词,人们用TEAM 这个词来表示套在一起耕耘的牛,因为这种联结的方式效果比较好,由此引申出TEAM 的另一个含义——协同工作的团队[7],即大家配合取得更好成绩(Together Everybody Achieves More)。北大拓展课是按照自主选课原则选项目、选老师、选时段和选学期等,学生年级、性别和专业等具有较好的多样化,“多种综合技能”有利于问题解决时的技能互补。选取的162 个班级中,本科生每个班平均由13 个院系的学生组成,研究生由11 个院系的学生组成。按照管理学中“控制幅度理论”和户外活动应对挑战的“难度与能力匹配分析”,将每班28 人分成2 个团队,14 人左右组成一个团队,选定队长,创编队名、队歌、队训和队徽,建立团队愿景与使命等团队文化。
拓展训练源于海员求生训练,通过模拟高山瀚海的情境让学生们参与体验。个人生存技能的培养与团队应对危机、解决困难和完成任务的能力是主要内容,让团队中所有人在“危险的任务中获救”,只靠个人能力有时无法完成,需要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结合情境模拟生存危机类的团队任务,探索团队建设发展路径,反思分享团队学习心得,并将其应用于团队实践之中。按照“关注任务本身,也要关注做任务的人”来增强学生的人际互动能力,通过高效协作凝聚团队增长士气,展现团队成员在技能互补、目标一致和共同努力等方面对团队定义的深度认知。
(二)体验式学习让团队精神入心入魂
拓展训练通过体验式学习将合作、沟通、执行和信任等抽象概念通过活动现象具像化。亲身体验具体事件的解决过程,通过反思和分享融合团队精神中的“概念要素”,结合“是什么?为什么?该怎么做?愿意去做吗?承诺践行”的漏斗引导法则,提高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团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为团队面对下一个活动赋能,为个人面对未来工作提供有价值的经验,这个过程也符合“体验学习圈理论”的体验、反思、整合与应用流程[8]。
传统讲习可以让概念入心,体验学习通过现象和概念联结可以“入魂”,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内化。求生电网、求生墙等活动,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在求生压力下通力合作,将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融合,以完成团队任务为最终目标,通过团队成功实现个体价值。在“电网求生”中一个人独自尝试触网屡次受挫,逐渐发展到互相照看网眼与互相抬人运送的执行方案优化,形成依靠团队完成任务的意识,这种意识的不断扩大,就是团队精神的真实体现。
(三)项目设置是提升团队精神的学习利器
拓展训练的项目设置受场地、天气、上课时间及男女生比例等影响,活动按照团队进展法则循序渐进,合理设置心智、地面、低空、中空和高空等多种类别的项目。拓展训练学习的遗忘过程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体验活动遗忘的过程是波动减弱的过程,就像平静的湖面上投入一个石块,水面的波纹在向远处延伸时不断递减。项目设置和项目引导时要能够准确判断波峰和波谷的位置,在波浪上升期给一个向上助推的力,就可以轻松地形成更高的波浪,在波浪下降期给一个向上助推的力,反而会让波浪更快地趋于平静。能够在波浪上升期连续施加上升助力,波浪就会不断变大甚至成为蕴含巨大能量的巨浪。团队学习时发现榜样的力量并适时地给予表扬、团队激励的连续应用等,都可以连续加大团队学习在波浪上升期的效果,将团队学习的成果通过团队精神进一步展现。
(四)拓展训练的团队精神通过实践验证
拓展训练是借助于精心设计的特殊情境,以户外活动的形式让参与者进行体验,从中感悟出活动所蕴含的理念,获得知识改变思维或行为,实现可趋向性目标的一种教育模式[9]。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培养通过完成任务的能力得到验证,和只参加半天拓展培训的团队比较,学期末学生完成“团队七巧板”和“求生墙”项目,完成效率和取得成功的概率分别提升了40%、29%,七巧板得分从平均600 分提升到1 000 分,求生墙平均用时从45 分钟减少到32 分钟。对于体现团队精神理论知识点及解决团队问题的实际经验,在毕业求职、职场适应和创业带领团队中,都有较好的成功反馈。学生毕业后推荐所在单位继续组织拓展培训,在上课时的学习社交群定期分享互动等,都是团队精神在学习后的验证。
二、拓展训练课对北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实践培养路径
北大拓展训练一个学期的16 次课,以团队挑战为主的项目8 次课,以个人与团队配合相结合的项目2 次课,团队激励下以个人挑战为主的项目4 次课,理论课与考试2 次课。按照“塔克曼团队发展阶段”观察团队发展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分析学生在活动项目中出现的冲突与困难,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与整合,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规律。
(一)北京大学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原则
北大拓展课对学生团队培养精神主要依据三大原则,即“以人为本的原则”“实践性原则”和“长期性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就是运用正确的观念认识人、用正确的态度对待人、用正确的机制激励人,用正确的方法管理人和用正确的途径培养人[10],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用正确途径培养人“学会区分”“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身体、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等的细致分析,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生源等因素,设计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之中求同存异,形成有利于团队发展的团队精神。
(2)“实践性原则”是“做中学”的习得性学习原则。团队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需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将团队意识整合后自觉表现在行为上,做到能够适应团队、融合团队、发展团队和带领团队,能够将团队行为作为能力展现在不同的团队发展之中取得催人奋进的团队精神。
(3)“长期性原则”是学习成果行为化的过程。通过“课内课外一体化”安排课外任务巩固团队训练成果,有的团队在课程结束多年后组织聚会,有的团队回学校植树纪念团队组建,有的团队共同照顾生病的队友等。对于团队活动的喜爱,对于团队模式的认可,对于团队理念的应用,通过带动身边更多的人参加团队活动等,都是团队精神持久性展现和拓展训练参悟之后的“学习能量波”。
(二)北大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内容
北大拓展训练团队精神的课程特点包括团队思维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团队奉献精神与团队行为在拓展活动中的学习展现。
1.创建心理契约
团队队员之间是一种心理契约关系,组建“全价值契约”团队,要求为团队发展贡献最大力量,在“挑战基于选择”指导下作出适合自己的角色贡献。
2.尊重个人发展
团队尊重个人的特点和兴趣,尊重个人在团队里的需求和角色。尊重团队成员的合作态度,培养敢于担负责任并愿意为完成目标奉献的特质。
3.培养团队思维
团队思维讲究“团队意识与团队行为的一致性”,合理认知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间的关系,在实现团队目标时获得个人目标的自我实现,反映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4.创造高效业绩
团队精神在拓展活动中以创造团队业绩为目标,展现积极的进群精神,同时兼顾团队的和谐发展。团队精神要求有进取的高目标,互相信赖,适度协调,建立统一的团队文化理念。
5.正确对待冲突
包括课程设计中制造的冲突和任务解决时自发的冲突,发现问题并通过团队熔炼过程解决问题,明确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
(三)北大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
方法是完成一定任务、达到一定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或手段。
(1)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常用方法有:理论学习,认知入脑;案例分享,知识入心;体验反思,能量入魂;实践运用,精神入世。这是一个学习、体验、反思和应用的过程,充分展现拓展训练体验学习的特征。
(2)具体教学方法主要运用理论辅导法、示范教育法、活动体验法、冲突缓释法、圆桌分享法、团队决策法、挫折训练法和精神激励法等,方法没有优劣之分,以达到学习效果的可能性作为选择方法的原则,在教学中运用一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组合。
(3)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方法在不同项目中灵活应用,不同的项目中有所侧重。“求生电网”用道具资源锻炼团队决策是必须掌握的方法,在“信任之旅”中用引导法让学生感受信任与感恩;“盲人方阵”运用切断感觉训练练习沟通能力,“高空断桥”运用情景模拟即将下沉的船上人员营救到另一只船上感受危机面前的自我挑战与团队帮助。
三、北大拓展训练培养团队精神的价值
(一)提高学生对团队精神的学习态度
拓展训练新鲜、刺激、历奇、挑战、成功和挫折等多种学习元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的愿意和态度。态度决定一切,用积极的心态参与团队学习,感受团队精神的力量。本科生班的郭同学在课后感悟中写到:团队合作是素质拓展课最为重要的主题,我有幸加入了“夺宝奇兵”队,和我亲爱的队员们一起全勤参加课程学习,克服困难、挑战极限,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究生班“猎鸟队”的肖同学组织队友轮班陪伴患病同学走完人生最后一段,生病同学导师说:“因为有你们这些同学的陪伴,她生命的最后阶段有了尊严。”这是课上和课外展现团队精神在学习态度上的升华。
(二)改善学生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
当代大学生,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自我个性过强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发展,影响团队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一名学习优异但不合群的研究生郑同学在活动初期和队友们发生了两次强烈冲突,队友们和她交往总是小心翼翼的,感觉她是一个孤僻和不合群的人。在一学期有目的地影响和帮助下,郑同学在学期末邀请全体队友和老师去她实验室吃荔枝,同实验室的同学们也为她的改变感到高兴,后来实验室的同学们都选了拓展训练课。
(三)提供应对职场可借鉴的经验
学生毕业面对职场选择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话题,北京大学的学生在经过努力学习后,专业知识素养毋庸置疑。优秀的专业能力结合团队合作的知识,可以提升面对就业时的自信心。团队精神中正能量激励的价值、团队行动一致性的检验、团队中榜样的力量和团队中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理念等团队知识储备,可以避免“你不行,我来”的团队合作“本能陷阱”,展现出“有合作意愿也有合作能力”的团队素养,对应对职场中的团队协作做好提前储备,出现类似场景时可以避免错误。
(四)帮助适应不同风格的团队文化
团队建模之初,由于团队各学生成员的个体特征差异,团队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不同风格,团队成员通过观察不同团队发现其团队的差异,理解不同风格的团队文化存在,并从主观学会愿意接受并适应团队文化,对于许多个性很强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尤其在团队建设的震荡期,冲突表现得异常明显,经过两次以上冲突解决的经历,学生们适应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五)提升快速融入团队的能力
快速融入团队并成为团队欢迎的成员,这是团队精神的一种深层次体现。不论何种风格的团队,能够快速融入并投身其中,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能够成为一名受欢迎的团队成员,除了具有团队需要的能力外,这也是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最直接考验。每一名成员都有这个层次的需求,这也符合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他们愿意在拓展训练课上为此努力,内省与再认识自己,寻找与改正不足之处,能够取长补短发挥能力、乐于合作、勤于奉献、敢于承担责任、真心鼓励与帮助他人等习惯的养成,自然会受到别人的欢迎与尊重。
四、结束语
拓展训练是一门培养大学生团队精神的体验式课程,拓展训练的团队建设符合团队学习的特征,拓展训练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可以让团队精神入心入魂。拓展训练实践内容、实践原则和实践方法能够培养北大学生的团队精神。
北京大学的拓展训练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团队学习态度、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获得应对职场的经验、适应不同风格的团队文化、帮助快速融入团队和掌握多种沟通方式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北京大学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学校,积极推广和普及拓展训练的教学经验,帮助拓展训练在全国高校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北京大学的拓展训练课在“大体育,大文化”的体育发展中,既能很好地演绎体育的基础功能,让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多锻炼,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调节心理、适应社会和增强职业素养方面得到帮助,拓展训练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座桥,是个人融入团队的精神展现,是在团队中得到支持获得成功的重要一课,这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