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研究

2022-11-24穆芃芃

黑龙江粮食 2022年3期
关键词:经营者食品旅游

□ 穆芃芃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伴随着人们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乡村已经成为人们全新的旅游胜地,推动了各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特别是城市附近的乡村,因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更是人们乡村旅游的首选地。不仅如此,我国各地区日益重视乡村旅游的发展,逐渐加强建设基础性的设施,大力改善乡村环境,完善乡村旅游管理,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而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已成为管理的重点。我国乡村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带动了乡村经济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拉近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但乡村旅游食品中安全问题也不容小觑。

一、乡村旅游的概述

开展乡村旅游,就是合理利用农村地区中的现有资源,将其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加工,将观、赏、游、购等集为一体,让游客领略来自大自然的意趣。乡村旅游通常包括农业旅游、民俗旅游、渔村旅游等多项旅游,不仅可以满足旅游者精神方面的需要,更能给旅游者带来物质上的享受。回归大自然是城市居民缓解精神情绪的一种愿望,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实现这种愿望。第一,可以观赏田园景色;第二,可以进行农场、牧场等各项活动;第三,可以品尝到乡村风味的美食小吃;第四,可以购买污染少且较为新鲜的土特产;第五,可以参加当地的特色娱乐项目,如节庆活动等。乡村旅游作为向往绿色旅游的综合性活动,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而言,具有诸多特点,如乡土气息较为浓郁、地区差异较为鲜明、民族风情较为多彩等。

二、食品安全的概述

食品安全作为一项公共卫生问题,需要保证食品不会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食品安全也是跨学科的一门领域,包括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安全。不仅如此,在食品质量上要求具备良好的营养价值、易吸收、不会给人的身体造成危害、不添加防腐剂等内容。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于食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卫生主要是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处于食物链的核心环节,需要制定并落实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与食品相关的活动如生产、运输等都应符合相关规章制度,并且食品中不能含有任何有害物质,避免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三、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职能发挥不足

我国偏远地区的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相对较大,虽然设有一系列的专项检查,但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第一,缺少进行食品安全管理的专业人员。食品安全管理在公共管理工作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有着广泛的管理范围,而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开展服务管理工作时,也需对食品经营户、采摘果蔬经营者等进行管理,基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任务的不断加重,然而负责管理的专业人员却比较少。尤其在我国偏远地区,甚至没有配备食品安全管理资格的人员。第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中的工作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管理机构中部门间职能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出现交叉管理,一旦发生问题,无法保证各部门间的协调互动。

(二)资源配置有待完善

食品安全管理作为中国乡村旅游中一个相对脆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因为该区域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管理经验和素质水平等相对落后因素,对中国农村地区食品安全管理的资源配置产生了难以忽略的影响。由于我国的食物安全监管机构仍在相当程度上依靠国家食品抽查的检测结果,且大部分关于乡村旅游的安全监管工作都并未设定具体的检测机构和实施检查机构,大大增加了安全监管的难度。例如,尽管人们可以采用手摸、目视等方式对外包装的完好程度进行检验,但却无从判断各类食品包装中所包含的主要成分、质量和安全指标等内容是否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这就必须与实际食品检验结果相结合。然而,当将样品送到第三方检验机构进行食品检验的工作时,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则是一项不容小觑的问题。

(三)食品基础设施过于落后

由于乡村旅游食品加工与实际经营场所的房屋面积比较少,其功能分布较为随意,例如将生活场地与食品加工场地进行混用,将食品加工区域予以随意缩小等,对食品的生产加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食品生产场所过于脏、乱、差,使得食品出现交叉污染。同时,乡村旅游中的少数经营场所缺少监管,食品加工缺少卫生防护设备与干净的就餐环境,以及不具备对餐饮器皿进行消毒的设备等多项因素,也是造成食品污染的关键因素。而食品安全资金投入少、食品经营不规范则是阻碍乡村旅游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的根本性因素。

(四)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淡薄

由于乡村居民的思想意识相对较为保守,缺少与外界之间的交流沟通,所以创新型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模式严重不足,通常是依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观念,缺少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不仅如此,大部分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比较低,并没有接受有关食品卫生安全的培训,普遍会对食品安全的问题产生忽视。这些经营者中普遍存在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人员,为了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利益,他们会选择将劣质的食品当作优质品来寻求暴利,并不会考虑到旅游者的生命安全。

(五)食品原料存在安全隐患

受到河水、泥土等多种重金属的严重污染,又或是在栽培、饲养过程中频繁使用的杀虫剂、肥料等,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污染着农村旅游经营户及其自产的食物原材料。而且,经营户所外购的食用原材料也具有相应的安全隐患,假如当地出产新鲜种类的商品,那将对物流要求和物流水平等提出较高的要求,且无法保障物流流程中新鲜类产品的总体品质。这些乡村旅游美食经营户在购买食用原材料时会缺乏索证意识和把关意识等问题,同时也没有设置食品原料的卫生管理、购销台账等相关制度,难以从源头处控制食品的质量。

(六)共治模式成效相对较差

社会共治就是将安全管理当作载体,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一同治理的成效,尤其是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但事实上,社会共治模式在食品管理中仍存有诸多问题:(1)职能转变尚未到位。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因为管理机构的身份有着一定的复杂性,在监管食品问题时普遍存在行政垄断的情况,无法让其他成员参与到管理工作中,导致共治目标难以实现;(2)各个主体的发展并不平衡。要想达到社会共治效果,各方就应一同努力,平衡利益,进而实现共赢,但事实上,所参加共治工作的主体相对较少,尚未形成监督规模;(3)奖励保障体系尚未完善。因为部分旅游者因为奖励金额比较少、举报程序较为复杂等因素,即便出现不安全的事件,通常会选择保持沉默,并不会主动提交相关证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品安全管理的顺利开展;(4)保护意识严重不足。部分旅游者对食品安全并不重视,也不关注食品的关键性内容,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等;(5)维权意识有待提升。诸多旅游者在乡村旅游中遇到有关食品安全的问题,缺少维权意识,同时还会受自身思维所限制。

四、乡村旅游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管理的建议

基于乡村旅游的背景,为了可以高效开展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合理的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积极改善食品生产的基础设施,提高经营者的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构建食品安全源头追溯体系以及积极践行社会共治模式。通过以上几种措施,可得到良好的食品安全管理成效,进而促进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制定食品安全管理机制

首先,应加强建设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队伍。队伍建设作为食品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要想对安全监管人员本身的业务能力加以培训,可以采用专家讲座的方式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水平,并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用标准对监管人员加以规定,将岗位职责、廉政责任等加以明确,进而更好地进行食品安全管理。其次,定期组织专项的整治活动。所谓的整治活动,主要包括:(1)乡村旅游餐饮服务是否具备服务许可证;(2)污染源与操作间的间隔距离是否符合相关标准;(3)是否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规章制度;(4)所经营产品的包装是否达到规定,例如产品外包装中是否详细标注着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多项规定性的内容。从一系列措施中促进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安全的操作规范,从根本上减轻食品安全隐患,确保旅游者的食品安全。再者,将乡村旅游地监管信息化系统加以完善。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借助网络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可以让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更为便捷,同时在互联网中放置行业标准、要求等内容,也便于经营者进行查阅。

(二)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

食品安全的宣传培训包含:(1)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应具备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详细记住管理内容。所以,对于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需要围绕食品安全的责任展开,规范化处理食品的存储与加工等环节,以便于在第一时间解决所发生的问题。(2)对食品经营者进行培训,尤其是管理乡村旅游中农家乐等餐饮服务的经营者。通常情况下,农家乐是当地的村民家族式经营的,因为缺少较为专业的服务培训,相对于专业的服务人员而言,其服务会比较差,所以,应着重对乡村旅游中农家乐等餐饮服务等经营者展开食品安全培训,使得餐饮经营者提高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与合法经营的观念。

(三)改善食品生产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乡村的整体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如果可以得到政府的扶持,则可以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进一步确保乡村旅游食品管理的规范性。同时,还需要加大对食品生产基础性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尤其是将食品予以分区放置,避免发生较差使用食品设施的情况,降低交叉感染现象的出现。不仅如此,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应严格秉承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将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防止因过度开发对当地的资源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外,督促当地的主管部门加强乡村旅游中的环境整治活动,尤其要保护乡村的特色,并充分满足游客的内心需求,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发展第二”的准则。

(四)提高经营者安全卫生意识

乡村旅游食品安全难以得到保证最主要是因为经营者自身严重缺少食品安全卫生意识,所以,需要从根本上提高经营者的食品管理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培训学习的力度,让从业人员更为详细地了解有关食品安全的法规政策,掌握食品安全的生产技术。倘若旅游者的权利受到损害,从业人员也会担负起对应的法律责任,让经营者意识到谋取利益的同时也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进而使他们更好地关注所采购的食材质量,保证食材的安全性。

(五)构建食品安全源头追溯体系

从根源处管控乡村旅游食物的质量,已经成为农村旅游食物监督和管控工作中的核心环节。而所谓的根源管控,需要以农作物栽培为切入点,大力提倡采用天然的无毒型生物农药和低毒类的生物农药,在生物的饲养中必须尽量减少使用激素类的动物饲养,还需要形成日常监测制度。针对农村旅游发展相对比较成熟的地方,可采取实施旅游合作社、统一打包、售卖农副产品等方法打造农村名牌,从源头上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旅游产业的监督管理机关,也需要制定有关规范在农村旅游产品营销企业中验收原材料、购销台账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使食品生产流通环节的可追溯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六)积极践行社会共治模式

积极实施社会共同治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会各方市场主体参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主动性和持续性。政府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责无旁贷,需要最大化发挥其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具体来说:一方面,建立合理的社会协同管理平台,以社会各界易于接触、政府管理职能部门易于开展的社会事务作为出发点与切入点,使乡村旅游与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利益的主体,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社会协同管理工作中。例如建立了第三方的乡村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给大众消费与食品安全工作管理带来了相应的方便。另一方面,构建奖励与保障机制。通过构建监督管理体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从物质的角度让各个主体对食品安全加以重视,并形成社会全体共同监督的局面,防止发生食品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让各个主体的作用予以最大化发挥,可以充分激发各方监督管理的力量,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旅游食品安全管理的科学化。

五、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旅游在我国旅游业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可以有效促进新农村的建设,然而,旅游食品安全是一项基础性的工程,相关部门需要对旅游食品安全加以重视,大力发展乡村经济时,还要积极传承传统的食品文化,做好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进而保证旅游者能够收获美好的旅游体验,并为我国乡村旅游创建下良好的口碑。

猜你喜欢

经营者食品旅游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音乐版权费谁说了算
旅游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计算营业额
危险食品
论股票期权激励下的风险报酬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