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变迁与创新
2022-11-24□王彬
□ 王 彬
(中共清水县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400)
关键字:以人民为中心;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对策
基层建设的稳定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政权稳固,所以加强基层建设和发展十分关键。就目前而言,我国十分重视基层农村地区治理工作的开展,虽然治理水平相对提升了很多,仍存在一定差距,加之农村基层治理工作长期矛盾较多,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影响较大。而对于农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改善以及创新的关键,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显著提升治理水平,真正缓解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矛盾和纠纷,缩小城乡差距的同时,也达到提升经济建设水平的目的。
一、农村基层治理的内容及特征
(一)主要内容
农村基层治理涉及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提供公共服务。作为农村基层治理的基础和前提,在实际当中要以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开展各项治理工作,确保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方面起到引导作用,扮演“购买者”角色,其中部分项目需要加强资金投入,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多的优惠,还有部分服务,包括教育、文化、体育、医疗等,这些是政府免费供应的,以保障基本的民生需求。第二,实施社会控制。农村基层治理注重社会控制工作,即强调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以此为前提开展治理工作,以达到建立和谐乡村的实质性目的。因此,在实际落实基层治理工作当中,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机构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还需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工作,确保社会控制水平的显著提升,规范相关行为,解决农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矛盾和纠纷,确保乡村稳定建设发展。为了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实际当中可以运用相应的控制方式方法,常用的包括法律控制、道德控制以及舆论控制等,具体需要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第三,实施社会政策。在农村基层治理过程中,实施社会政策不仅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对于农村基层治理的态度。在实际开展工作当中,治理主体要充分认识到实施社会政策的重要性,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明确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弱项和短板,然后结合社会政策进行有效的方法创新,以达到规避社会风险,提升治理成效的客观要求。不仅如此,通过科学合理地实施社会政策,还可以有效修复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负面社会影响,有效协调社会群众的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有效促进农村的建设与发展。
(二)基本特征
农村基层治理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行政化倾向严重。就目前而言,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农村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成效显著,但是受长期以来传统治理理念的影响,我国农村村民民主治理意识不强,加之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所以基层民主治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直接导致行政化倾向严重。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村民组织制度作为重要的政治制度体系,在实际中不断完善和创新,为村民实施民主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指导,凭借该制度,村民可以依法实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监督等工作,这对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实际当中,由于村民民主治理过度依赖于政府行政职能,为政府行政职能在基层组织当中不断延伸创造了条件,这使得大多数地区的村民委员会行政意识较为浓厚,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相对淡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第二,治理绩效“短板化”。所谓短板效应,也被称为水桶效应,即一个水桶的实际容量大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果将农村基层治理工作比作一个水桶,那么党、政府、市场、基层自治组织以及群众等各方主体都是组成这个水桶的木板,在实际中,由于各方主体的素质及能力参差不齐,加之各方主体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协调机制,所以实际中,很容易出现短板化效应。当前的治理环境,非政府组织、社会群众等主体便是整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主要体现为基层群众的公民意识和能力偏低,加之村民参与度不高,使得短板效应愈发明显,已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关键障碍。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重要意义
(一)为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价值支撑
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体系变革,为基层治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行,在该背景下实施农村基层治理改革创新,首先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和理念,对基层治理方式方法进行不断创新优化,显著增强基层群众参与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构建多元参与的新型基层治理格局,为农村民主治理工作的高效有序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可以有效强化村民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农村民主监督参与度,让广大村民在开展民主监督过程中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的重要性以及作用影响,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二)实现治理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优化过程中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创新优化水平,而且实现的治理成果可以直接由人民共享,让治理工作的开展更加规范可靠。就目前而言,相对于大多数城市地区,我国农村地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还不够,加之不同农村区域之间共享改革发展不均衡,包括教育、医疗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因此在当前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当中融入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理念,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农村与城市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距,意识到农村群众在共享改革成果方面存在的弱项和短板,以此为契机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同时结合广大村民的现实需求,补充农村基层治理体系运用中的弱项和短板,以达到创新优化的实质性目的,提升治理成效的同时,也能有效改善村民的现实生活品质,最终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长久发展。
(三)加快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社会,农村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和谐社会创建的重点和难点也在农村。如果治理体系不健全,民生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无法切实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就会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把群众工作做细致、做扎实、做全面、做深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和优化,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推进农村社会进步。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对策
(一)加强农村基层治理的法治化建设
在当前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构建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和原则,促使其有效落实,并且发挥理想的效果,首先需要加强法治化建设,以法治化治理手段为标准,对各方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和管理,达到民主治理的实质性效果。具体对策如下:第一,重视农村立法。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首先需要重视农村地区的立法工作,通过法治的理念和思维进行治理工作的引导。在实际立法过程中,中央立法属于顶层设计,地方立法为农村各项改革和设施建设提供指导,对于不符合或不适用农村基层治理的法律法规,要及时进行修改或废除,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有依据。就目前而言,很多农村地区立法工作已经逐渐开展,为了确保立法的可行性,地方基层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充分有效的立法调研,积极向上级献言献策,对于有利于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的经验做法,要定期总结和分析,开展具备地方特色的立法工作,真正解决本地区基层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弱项短板问题。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司法力量相对薄弱,因此要加强对于基层法治的基础建设。一方面要配置健全完善的执法机构及人员,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执法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真正确保执法监督等工作的有效实施。第二,加快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结合信息化网络平台,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服务体系,实现农村公共法律服务全方位覆盖,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村民的实际情况提供专业的法律问题解答,为有效化解村民纠纷和矛盾提供理论指导。与此同时,通过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可以有效提升村民的整体法律素养,让他们遇到纠纷和矛盾时,懂得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和处理,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在实际建设服务体系过程中,每个乡村可以设置一名法律顾问,定期开展法律宣传以及有效法律援助,真正意义上实现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
(二)以德治激发农村基层治理的新活力
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创新,除了要重视法治化建设以外,还需要通过德治的方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将德治与法治二者有机结合,充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详细措施如下:第一,引导新时代农村价值体系的建立。当前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农村发展步入快车道,村民的生活质量比之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同时也形成了一系列不良的乡村风气,包括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等,这些不良思想观念的存在不仅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基层治理水平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要善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地区建立正确的价值引导体系,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与新时代的发展理念相融合,让中华传统的优秀美德成为乡村建设的灵魂力量,不断引导村民传承和发扬优良品德,可以有效提升广大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第二,重视村规民约培育村民道德情怀。对于村规民约而言,其虽然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体系,但是实际中,在规范农村社会秩序以及村民行为等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有利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弥补法律制度体系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就目前而言,虽然农村地区宏观环境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但在实际中,村规民约仍然可以发挥出相当的治理效果。对于其中存在的某些村规民约过于陈旧,与农村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因而治理效果大打折扣的现象,要重视对于村规民约的修正管理,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原则,明确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各项难题。融合传统道德、邻里关系、民风习惯等多种因素,制定出规范合理的村规民约,成为引导基层治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力量。
(三)强化社会管理,优化基层治理环境
就目前而言,我国农村地区社会矛盾及纠纷频发,如何有效化解和预防这些矛盾纠纷,已经成为当前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的重点。在实际开展基层治理工作当中,需要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重点如下:第一,将预防矛盾纠纷作为机制建设的关键,构建矛盾纠纷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制定行之有效的化解策略,确保一旦出现矛盾纠纷,可以第一时间进行解决。与此同时,农村自治组织要定期开展矛盾和纠纷排查,排查工作实施要彻底,真正做到无死角,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确保化解工作及时可行。第二,建立规范的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发挥村“两委”在矛盾纠纷调解中的重要职责,开展矛盾双方的有效调节。第三,加强激励引导。在农村治理工作开展中,对于化解和调解矛盾纠纷有贡献的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以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乡村氛围,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升基层治理水平,需要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完善各项福利制度,为农村村民生活、工作、医疗、教育等提供有效的社会保障,让他们可以真正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关注,发自内心地投入农村各项建设和治理工作中,从而达到提升治理水平和能力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开展中,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原则,让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基层治理工作,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要加强法治建设、道德引领以及社会保障等,通过这些手段和方式,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创新和完善提供充分保障。